传统文化如何进入现代生活?
中国传统文化进入现代生活,是我们研究历史文化的人一直以来的期待。但传统文化是个庞杂的范畴,并不这样笼统的标称,而是研究哪一部分就用这一部分的内涵加以标称。把传统文化单标出来,是对传统和现代作了一个区隔。那么中国的历史发展过程,就社会形态而言,应该作怎样的描述和区分呢?
在一时找不到划分的准确概念标识的情况下,先以传统和现代作一个二分,是有道理的,尽管认真说来,对社会形态作这样的大分隔,在学理上会有很多遗漏,不是学术研究的最可取的方法。
文化传统与传统文化
只就传统文化来说,其内涵也是浩如烟海,宽博无垠。大量的文本典籍是传统文化中非常突显的部分。按传统的典籍分类,经、史、子、集四部类,每一部的书籍都多到不知凡几,汗牛充栋不足以形容。而地上地下的文化遗存,更是多得无法计数。何况还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系列。不过所谓传统文化,其实就是传统社会的文化,它们是能够看得见、摸得到的那一部分我们祖先的智慧结晶。
但传统文化和文化传统不是同一个概念,传统文化背后的那个精神连接链,才是文化传统。如果说儒家是在朝的思想形态,道家和道教、佛教思想,则是在野的思想形态。儒释道三家构成中国传统文化的主干,它们化合而成的思想新质,成为传统社会精神网络恒久不懈的支撑力量。
传统不是凝固的沉淀物,而是松散的相对稳定的结构。承载着历史的惰性力而又不随顺时俗俯仰,是它天然生就的品格。但当异质文化之水悄然进入这条河流的时候,日积月累的结果,经过相遇相熟到彼此吸收溶解的过程,固有的传统会因之增加或减少,直至发生变异。
文化的大传统和小传统是互为影响的,大传统须通过和小传统结合,来增加自己的辐射力;小传统则有赖大传统的思想凝聚与品质提升。传统是从过去流淌到现今的精神河流,每个人都不自觉地站在传统的延长线上。可是历史的一定时期,社会的精英人物一起站出来反传统,并且形成社会的潮流,传统也会因之发生断层。
传统文化与国学
这里还须辨析传统文化和国学两个概念。这两个概念是不同的,不应该加以混淆。传统文化如前所说,是一个涵蕴多重的极为宽博的范畴。所以章太炎称之为“国故”,胡适之解释为所有历史文化。而国学所涉及的,则是对传统文化进行学术研究。所谓固有学术,指的是先秦的诸子百家之学、两汉的经学、魏晋的玄学、南北朝至隋唐的佛学、宋代的理学、明代的心学、清代中期的朴学(以考据为中心的学问)等。
所以1938年5月,当二十世纪的第一流的大儒马一浮先生在浙江大学举办国学讲座时,他给国学下了一个不同于以往的定义。他说:“今先楷定国学名义。举此一名,该摄诸学,唯六艺足以当之。六艺者,即是《诗》《书》《礼》《乐》《易》《春秋》也。此是孔子之教,吾国二千余年来普遍承认一切学术之原皆出于此,其余都是六艺之支流。故六艺可以该摄诸学,诸学不能该摄六艺。今楷定国学者,即是六艺之学,用此代表一切固有学术,广大精微,无所不备。”所以清儒的口头禅是“读书必先识字”。中国文化的基本价值、核心价值,可以说都在“六经”。、
“和同”指“与人和同”。世界上,人与人之间的差异,并不像人们想象的那样大。所以不同的人,可以互相交流沟通;不同的文化,可以对话互阐,可以跨文化沟通。《易经》“系辞”的两句话:“天下同归人殊途,一致而百虑。”把“与人和同”的思想概括无遗。《易经》的“同人”一卦,则是“与人和同”思想的全方位演绎。说到底,传统文化进入现代生活,最主要的是传统文化中的这些具有永恒意义的精神价值。
六经
“六经”中的这些价值理念,都是永恒的价值理念,永远不会过时。正如熊十力所说,它们是中国人做人和立国的基本精神依据。关键是需要让这些价值论理跟现代人建立有效的联系,使之成为每个人精神血脉的一部分。所谓传统文化进入教育环节,国学和教育结合,其精要之点,即在于此。
“六经”文本读起来不无烦难,但《论语》事实上可以作为“六经”的简要读本,如同马一浮所说,《论语》里面有“六艺”,《论语》可以直接通“六艺”。孔子讲的道理,其实就是“六经”的基本道理,只不过通过夫子的言传身教,化作了日用常行,变得更为亲切、近人、易入。这是“四书”中另外的《中庸》《大学》《孟子》,犹不能与之相比并者。
《论语》是中国文化宝藏的宏明正学的第一代表,绝对堪称“思无邪”的传世圣典。传统文化进入教育,首先应该让《论语》成为各级学校的教科书,先选读,后全读,分级分层,循序渐进,由浅入深。而且应该以诵读白文为主,祈以几十年、上百年之后,使之成为中华儿女的文化识别符号。
净心第一 利他为上同愿同行 欢喜自在
可净邀请您对北桦林文化持续关注!
感恩您的信任和支持!
欢迎分享转帖,点击右上角按钮,将文章分享到您的朋友圈。
微信号:beihualinwenhua
责任编辑:
网址:传统文化如何进入现代生活?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85058
相关内容
让传统手工艺融入现代生活无锡:传统文化融入现代生活,“文艺范”市集带来城市文化新体验
汉服文化的流行与论争:当传统服饰走入当代生活
春节如何过:传统与现代的完美结合
让文化遗产融入时代,走进生活
生活中的传统文化
从传统到现代——宋代家具与室内空间的变化
重庆巫溪挖掘巴绣文化 促传统技艺与现代生活融合
生活传统文化作文15篇
重庆巫溪挖掘巴绣文化 促传统技艺与现代生活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