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柏合街道:传承“五绝”文化 留住乡愁记忆
3月的成都春暖花开,在龙泉驿区柏合街道梨花街社区,一排排土家青瓦木质民房迎面而来,散发着古朴的气息,满含历史厚重感的老街诉说着曾经的繁华。而墙面上的柏合“五绝”彩色壁画更是勾起人们久远的回忆——磨盘街、梨花、草编、老瓦房、豆腐皮,柏合“五绝”见证了近现代的柏合的发展历程,共同构成独属柏合人的乡愁记忆。
草编:柏合最灿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春日里,73岁的草编艺人陈秀英坐在梨花街社区的草编工坊掐草辫。那些毫不起眼的麦秆,在她的巧手翻折间,变身成一个个精美的艺术品。20平米左右的空间里,摆满了各式各样的草帽和不少新颖的草编艺术品。
以前,柏合几乎家家户户都会草编,曾是当地村民的主要副业收入来源之一,柏合也成为远近闻名的“草编之乡”,拥有300多年的草编文化历史,产品远销至新加坡、马来西亚等东南亚国家,草帽生产工艺也传到周边乡镇,产品从一般草帽发展到工艺草帽、草编工艺制品。
2009年,柏合草编被列为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2019年,柏合街道梨花街社区成立草编工坊,陈秀英和50余位草编爱好者共同组成“草编嬢嬢”团队,不断研发创新新的草编工艺品。与此同时,柏合街道党工委、办事处、梨花街社区为拯救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采取许多行之有效的方法,柏合草编也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
柏合豆腐皮 供图 成都市龙泉驿区柏合街道办
豆腐皮:小巷深处的名小吃
柏合豆腐皮记录着柏合悠久的历史和古朴的文化,在成都可谓家喻户晓,远近闻名。柏合豆腐皮已有上百年历史,完全采用石磨豆子、柴火煮浆,将黄豆豆浆制作成薄如画纸的皮。
柏合豆腐皮入口即化,麻、辣、烫、鲜、软、嫩,回味无穷,吸引着四面八方的“好吃嘴”云集柏合,是小巷深处的名小吃。
磨盘街 供图 成都市龙泉驿区柏合街道办
磨盘街:记录柏合人的市井生活史
磨盘街兴起于清代中后期,作为柏合街道当时的主要街道。古街呈磨盘形态,街道绵延两里,北高南低的磨盘老街宽约5米,两侧房屋依街就势而建,多为清代至民国建筑,百年上下历史,基本为一楼一底、砖木架构小青瓦屋面的穿斗民居。
春日暖阳下,游客漫步在柏合街道磨盘街上,有一种穿越时空的感觉。古老而粗大的黄桷树,曲折延伸的街巷,满是斑驳痕迹的木结构民居,街口三三两两闲坐聊天的阿婆,巷子里飘来的高粱酒香……
沿着街道步行,路面已是修整一新的沥青路,道路两旁的房屋大多关着门,只有少量明显经过改造或翻新的店铺,还在开门营业,理发、粮油、照相、家具、铁器……
磨盘街的居民表示,过去的磨盘街热闹得不得了。新街没修之前,这里就是柏合主要的街道,一到赶场日,街上全部都是人。时至今日,不少场镇居民对于过去磨盘街的热闹和繁荣,都有着各自的美好记忆。从他们口中,能够探听到关于柏合街道市井生活的变迁过程。
钟家大瓦房:历经百年风雨的客家特色建筑
在柏合街道有一座坐北朝南,用土坯砖和小青瓦修筑的老式平房,这就是有名的客家祖屋——“钟家大瓦房”。据钟氏族谱和有关史料记载,在清朝乾隆年间,钟姓客家始祖荣昌公率族人入川,靠种粮致富,在柏合镇修建了这座2000平方米的钟家祖屋。
从门外看,钟家大瓦房是一个恢宏的四合院,而当步入院中,大院被分成众多小院落,小院落中又隐藏着无数房屋,通道纵横交错,院中有院,屋中套屋,既是整体,又可独立使用。钟家大瓦房最多时住着300余人,相对独立的小院让这个庞大的家族既能生活在一起,彼此间又有着私密空间,两者兼得。
几年前,钟氏族人陆陆续续搬离祖屋,院落年久失修,从此沉寂下来。
钟家大瓦房虽然历经两百多年风雨,年久失修的钟家大瓦房如今已显陈旧,但在钟氏族人心中却是永远记住的乡愁。2001年,钟家大瓦房被成都市列为“成都市文物古建筑重点保护单位”,被四川省列为“客家保护民居”。
盛开的梨花 供图 成都市龙泉驿区柏合街道
万亩梨园:一代人记忆深处的美好回忆
1982年,全镇干部群众大力调整产业结构,种植上万亩梨树,其中以优质金花梨、丰水梨等品种驰名省内外,留下“天府梨乡”美名,成为“柏合五绝”之一。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柏合之美,美在梨花,梨花演绎出很多春华秋实的故事。每到三月,草长莺飞,万亩梨花争奇斗艳,如银似地缤纷灿烂,形成一片银装素裹的世界。田园诗话般的美景引来无数嘉宾游客踏青赏花,成为每年梨花盛开众多游客的旅游胜地。
近年来,随着汽车产业的崛起,万亩梨园也将彻底“蜕变”,一个更加赋有生机活力的名字“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取而代之。
岁月流转百年,旧时热闹的喧嚣渐去,当人们走进这座宁静而古朴的老场镇时,依然还能回味:磨盘街的古朴沧桑,钟家大瓦房的客家遗风,柏合草编的精巧匠艺,豆腐皮的百年美味,存留住这些代表柏合的美好“乡愁记忆”。(文 刘颖锋 申巧巧)
网址:成都柏合街道:传承“五绝”文化 留住乡愁记忆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85064
相关内容
让乡村换一种方式生长——固河镇巧打乡村振兴“文化牌”重构传统节日的文化记忆
传统节日生活与文化记忆
无锡梁溪:活化传承,“大阿福”变身记
美食记忆
“最爱的家乡味道”——岳阳县美食
以乡土记忆,回应当下城市文化生活需求丨美好生活提案 08
民俗节庆,如何在融合中传承文化根脉
生活日记合集五篇
关于丰富家乡文化的建议书范文(精选17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