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艺术家 | 热衷于“垃圾设计”,他们让旧物“重回年轻”!
年轻人热衷于参与街头艺术节,体验不一样的城市生活 #生活乐趣# #生活体验# #城市生活新鲜事# #居民故事分享#
一双旧鞋可以成为沙发,
铅笔可以变成衣架,
被丢弃的白酒瓶,能变成一盏台灯
……
Henrik夫妇热衷于“垃圾设计”,
让“老古董们”重回年轻。
或许很少有人会把自己和垃圾这一类的词语联系在一起。但是Henrik Enbom和他的妻子Isa-Kukkapuro-Enbom却是因为“垃圾设计”而被人所知。这对夫妻因为相同的理念而走在一起:用新的眼睛去看待事物,任何东西都可以被再次利用。
▲Henrik Enbom夫妇。依莎·库卡波罗 - 安波穆(Isa Kukkapuro-Enbom),出身艺术与设计之家,曾从事服装设计和记者等工作,她的丈夫亨利克·安波穆(Henrik Enbom),既是设计师,也是个能工巧匠,两人一起创立了TrashDesign,共同策划、制造和宣扬垃圾设计理念。
在上海的街头,Henrik随手捡起了铺砖地面上被丢弃的空白酒罐子,几乎是顷刻之间,望着白酒瓶上丰富精致的浮雕花纹,Henrik想到了将其变为一盏灯的方法。于是他将空瓶子从中国带回了芬兰,并用剩余的铝灯罩和一些基础电子部件搭建起了台灯。“现在这个作品已经成为我们室内设计展览的一部分。”Henrik 说,“它不仅蕴含着耐人寻味的故事,并且运作得和正常台灯一样好。”
▲西红柿罐头设计改造的台灯,使用环保 LED 灯泡,Henrik Enbom 2010年的作品。
Henrik喜欢重造旧物的习惯从小就有。他的爸爸在乡下的房子里建造了一个玩具屋。身为瑞士建筑师的两个叔叔则为玩具屋制作了家具。童年的时光让Henrik了解到了很多关于消费过剩的现状,但他的外公外婆辈总是在收集、修补旧东西。而今天,几乎所有东西都可以工业化生产,人们不断去追逐新的产品,已经忘记了“永远的最好”是什么样的感觉。
而Isa的童年,也是在父母营造的“创造”中度过的。Isa的母亲是一名画家,常常边画画边和Isa讲故事;爸爸用泡沫、木头和皮革等材料亲手制作家里的椅子。Isa的父母更给了她一小块布料和一撮木棒,告诉Isa这两样东西只要发挥想象,就能变成任何东西。Isa成为时装设计师后结识了Henrik,两人之前就已做着不同领域、不同方式的“收集”工作,而现在他们彼此满足和包容,让“老古董们”重回年轻。
▲坏了椅腿的椅子重新安上“假肢”,略带戏谑幽默感的设计。
Henrik夫妇没有固定的日常工作时间,通常他们只是和一群人坐下来开会、讨论新的项目。他们必须要记得哪些原材料是仓库里有的,哪些是需要去拆迁公司、发料场,或从合作方那里取得的。这一群人里面有支持他们的朋友、年轻学生、活动推进者、承包商等等。于是,寻找志同道合的对象、灵感的碰撞与交换、动手实际操作成为Henrik夫妇每天的生活议题。
Henrik夫妇认为对于垃圾设计来说,最重要的是鼓励人们去重新思考、评估、制作一些东西;需要去唤醒大家对“垃圾设计”的认知和态度。为了让更多人参与进来,夫妻俩还建造了垃圾工厂(trash factory),旨在传播分享制作的理念。
▲Henrik夫妇热衷于“变旧为新”,由几块木板简单拼接而成的桌子,木料间的接口处理得恰如其分,简洁实用。
“好设计就是好设计,不管组成它的材料是什么。”从历史的角度来看,成品的制作和设计相较以前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什么都可以被制造出来,这些东西量大且十分昂贵。这样的现状也让Henrik夫妇发自内心地感觉到,太多的产品其实并没有被充分考量就被人为投放到市面上。循环的经济体系应该反映到循环消化和利用上面,而去实现这样的一个过程,则要求设计师必须清楚了解每一个原材料的细节。
“我们希望的是,在未来所有的材料,不管是被设计、规划、生产还是使用,都可以发挥到其最大的价值,这个价值可以定义成为:不是为当下而买,而是为了永恒的使用。”
设计的过程是Henrik夫妇最大的快乐和奉献时间的价值所在。他们甚至在某一程度上,把工作看得比生命更加重要,工作与生命互相结合,让夫妇二人拥有最大的幸福感。Henrik夫妇认为重新去定义一个物品的制作流程和不同的制作方法,比快速抢占市场有意义得多。于是,他们按照自己的步调来制定达到目的的方案,评估事物的价值,务求制作出“明天也具有收藏潜力”的东西。这所有的一切,都让Henrik夫妇感到开心:因为这样相当于给予了被抛弃的、被剩余的产品一次新生命。
而好的设计可从多方面来定义,但通常评估某些设计都从成品想要实现的功能和用户需求方面入手。在芬兰,人们有一个最简单的方法:将所有不必要的装饰元素都保持在在最少量度。不在产品中添加元素,而是试图改进和减去所有不必要的装饰,这就是简约的设计美学。从更广泛的角度来看,这种思维源自对一个设计的原始需求——所有的物品都是为了日常生活而产生的。直到现在,从这种思维方式中产生的简约理念仍然不可超越。
更多Henrik夫妇与垃圾设计的故事,
请见《生活艺术家》第三期
本文选编Mook《生活艺术家》No.3
时代中国 & 文化力研究所
联合出品
像艺术家一样思考
像生活家一样创造
粉丝福利
#聊聊你变旧为新的魔法#
为椅子安上“假肢”,将家具改成猫窝
旧物改造充满了乐趣
有没有一些灵光闪现的时刻
你给旧物换上新颜?
文末留言分享你的改造趣事
获赞数最多的前两位粉丝
每人可获得第三期《生活艺术家》一本
(活动截至2018年9月30日18:00)
/
网址:生活艺术家 | 热衷于“垃圾设计”,他们让旧物“重回年轻”!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850894
相关内容
垃圾“重生”成为艺术品他们,让垃圾变成“宝”~
拾垃圾的老外:一切旧物在他手里重生
热点聚焦 | 如何将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 让垃圾“美丽重生”
“余物新秩序”让垃圾变身艺术品
如何将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 让垃圾“美丽重生”
艺术品与垃圾的距离 入美术馆与垃圾有关艺术家
宁波有群爱“捡垃圾”的年轻人 “物物置换”是他们过日子的关键词
是他们收下了我们的生活垃圾
失去购物欲的年轻人,爱上捡垃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