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育育儿 愈己愈人 ——系统观视野下家校共育的积极循环圈
'家校共育'的理念下,许多学校都推出了自己的教育APP。 #生活技巧# #家庭教育建议# #家庭教育软件#
德国著名心理学家海灵格认为:每个人都不是一个独立的存在,每个人都融合在一个个系统里,如一个孩子会同时从属于不同的系统——家庭、家族……班级、学校……人和人的关系也不是独立的,如孩子的教育不是一个人或几个人的事,更不是孩子一个人的事,它与一个更大的系统——家族、学校、社会及相互间的关系网等元素相辅相成。
孩子的教育是在一个系统里完成的,如果孩子所在的这个系统里的爱没有流动起来,那就会阻碍孩子的成长。这就有了系统观下的家校共育一个灵动孩子的理念,通过9年的实践和探索,我们把理念化为行动已总结出一些让阻力变成助力的路径——基于系统观视野下,塑造家校共育的积极循环圈。本文仅从教师与学生、教师与父母、父母与孩子这三者之间形成的系统作一些经验分享。
(系统观下的家校共育机制)
一、家校共育的缘起——育儿不力 家校脱节
(一)问题孩子来自问题家庭
我从教30年以来,最深切的体会就是教育不再是简单的传授知识,练习技能这些事了,而是要让一个个灵魂能自由成长,让一个个有灵性的孩子能足够多的保留那份灵气,这才是我们做老师的应该考虑的。长期以来,许多老师都为“问题学生”所困扰。一旦遇上问题学生,老师们往往要在这些孩子身上呕心沥血,,却难以收到明显的效果,因而“问题学生”常常成为班主任们沉重的负担和“心病”。
我们从很多实践和资料中也看到,很多“问题学生”之所以会成为“问题学生”,是因为他的家庭或者说家庭系统有一些爱的能量流动不起来,阻碍了孩子向正确的方向前进,严谨地说,根本不存在“问题学生”,有一个“问题家庭”或“问题父母”倒是真的。事实也不能称之为“问题父母”,他们只是有一些人生的功课需要去做,有一些生命的启迪还没领悟到,使得家里的爱没有流动起来。如何让问题家庭里的爱流动起来,让家里的阻力变成助力,这是我们教育者应该深思的问题之一。
(二)学校表现和家里完全两个样
有的孩子在学校里表现不错,可家长总会反馈说家里如何如何的不听话,需要老师帮忙教育孩子,本就是家庭里的养育议题,却成了学校的教育课题,全使得本来就忙的老师,特别是班主任工作更是应接不暇。更有些案例,老师在学校里好不容易给学生建立了一点自信,回家被父母不分青红皂白骂一顿,就又回到了“解放前”。
下面说说我们是如何运用“约会心灵”家长成长平台进行家校共育的。
二、家校共育的操作——层层递进 循环提升
九年来,我们已摸索出一套行之效的比较成熟的系统观视野下的家校共育的课程体系,这里的系统观包含两个意思:
一是心理老师与家长形成一个共育系统,(这里的共育不仅指共同育好孩子,更是通过课程学习,老师和家长互为镜子,互相成长,互为共育对象。)
二是本课程体系本身是一个循环系统。
(课程体系设置图)
并且本体系是可以良性循环发展的,是一个积极循环圈。这个循环包含两个意思:
一是课程体系途径层层递进,循环提升。从基础的家长成长沙龙 家长成长课堂提高班 精进班 反哺带家长成长沙龙,让更多的家长可以走进自我成长的大门。(精进班的理念:最好的学习是把学到的输出,分享给别人,那是最快的成长途径。)
二是课程形式环环递进,循环提升。如提高班里的家长成长课堂和孩子成长课堂,环环相扣,并循环提升。
(一)周五家长成长沙龙,普及理念 播下种子
基于以上的理论背景,我作为一个班主任,又对家庭系统排列技术关注多年并潜心学习的基础上,就大胆地成立了“家长自我成长俱乐部”,随着不断学习,后来改为“约会心灵爸妈在线”沙龙。我们每周五晚上两个小时的相聚、互学,支持、陪伴,刚开始的两年多时间里就收到了可喜的质的变化。(当时那个班级,有三位家长分别考出了国家二级、三级心理咨询师证,有三位家长获得了家庭系统排列导师证,这是一个个可喜可贺的成长足迹。)
1.自请专家讲座,家长学习热情高涨
基于“父母好好学习,孩子天天向上”的理念,当年我带的班开学第一天就建立一(4)班班级QQ群并成立“家长成长俱乐部”,开始我们只在网上学习分享育儿心得。两个月后,我邀请到我们市在心理健康教育和学校德育方面的专家蒋玉燕老师,来给我们班家长作公益讲座,那天晚上到会参加活动的有40多人,其中好几个家庭是爸爸妈妈一起来参加了。
2.专家领进门,家长成长团队互助
家长们把蒋老师在讲座中讲到的《正面管教》的工具在生活中运用后,有的感觉非常好,有的还找不到路径。因为毕竟只听一个讲座对平时没有上岗证的家长来说要运用好这些工具确实是一个挑战,听家长反馈后,我们在QQ群视频里一起读《正面管教》的各个章节,一起领悟正面管教的真谛,但还是有一些家长不能好好运用这些工具。我自己给家长再补上一课正面管教的地面体验课,把蒋老师在讲座中讲到的其中一个工具进行细化,以工作坊体验的方式让家长领会这些工具的真正含义并会运用。
那天晚上气温下降到零下三度,但这物理气温一点也没有影响我们好学上进的家长来学习的步伐,教室里其乐融融的。
那次课程结束后,有一位家长这样在我的QQ上留言:
3. AA制邀请专家,家长学习热情飙升
家长们在我带领的《学会共情“赢得”孩子合作第一步》的沉浸式学习后,有一部分家长的学习热情再度被激发出来,他们有一个强烈的愿望那就是希望我能给他们多上上这样的课,他们体会到了——父母好好学习,孩子天天向上的甜头。
的确,著名精神动力学专家曾奇峰曾说过一句很经典的话——一个人格健全的父母,即自己成长得不错的父母,你说什么都对的,你做什么都是对,你的一言一行就是一种好的家庭教育。
第二学期开学第二周,我请到一位北京的家庭教育专家卢通生老师来给我们的家长培训了两天一晚,因为涉及到邀请老师时会产生一些日常费用,家长们纷纷表示AA制分担,所以我们就以自愿为原则报名参加本次活动。我们班里有的家长就是从这两天一晚的课程的感觉到家长的自我成长比其他任何教育手段都有用,所以他们也愿意化时间和金钱去参加自我成长的课程。
4. 周五相约心灵,家长浸泡式学习
也就是这样一波推着一波,二月份的培训把家长的学习愿望推到顶峰,大家非常迫切地想要有一个后续可以跟进再学习的平台,就这样2014年三月份开始,我们的“家长成长俱乐部”,后来更名为“约会心灵”沙龙,定为每周五晚上一起学习分享“自我成长”和“育儿心得”,我们以各种体验活动沉浸式参与,让一些育儿技术从头脑层面进入到潜意识中,使各种工具和技术能自动化运用到自己的生活和教育中来。
自从沙龙活动开始以来,我们不间断的活动已进行了262期了。大家把周五晚上的沙龙学习时间用一个雅号叫“约会心灵”,在沙龙里大家非常自在,非常安全,很多家长来了沙龙以后都说这个平台真好,不但学习到本领还让自己的心灵得以放松。
正如一位家长与我们分享说的:
就这样我们班的家长们一路学习一路成长,我和他们的心贴得很近,他们非常放心自己的孩子在我的班里学习、生活。因大家的相聚的时光较多,家长们从我身上学到很多,我也从他们身上学到很多,我们更从沙龙中交错学到很多——与父母的相处、与伴侣的相处、与孩子的相处及自己的相处,这些人际关系都在悄悄地发生着改变,大家都觉得每周的沙龙学习让大家在各方面得到了改善。
(二)周一家长课堂提高班,自我成长 自育育儿
随着家长一次次地参加沙龙,有的家长每次都参加,我很想给这些家长再提高一个认识,所以想着给这些已参加了几十次沙龙的家长搭建一个系统性地学习的平台。所以就有了家长成长课堂提高班。整个课程设置为8+1+1模式进行,即8个晚上+1个白天+1天亲子户外心理拓展课。
1.人与人间的循环系统
提高班的授课老师是学校心理团队的老师,每周一晚上给家长上完课后,会布置实践作业,家长回家是否实践课堂所学,能否在生活中运用课堂所学,在下周一下午孩子成长课䟫可以作真实反馈,到晚上,老师再次反馈信息给家长,这是老师与家长、家长与孩子、老师与学生三者之间形成的一个循环系统,且这系统的情感体验和情感连接是不断呈螺旋形上升的。
2.家长课堂与孩子课堂间的循环系统
如当我们上完第四课《幸福家庭之亲亲我的爱人》,孩子们对父母关系的感受评价及他与爸爸妈妈之间的关系的个人内心体验等反馈给家长。当我们要在家长课堂里体验《幸福家庭之亲亲我自己------亲子沟通里的共情(一)》时,就在孩子的课堂里渗入共情内容。这样父母与孩子之间在家里发生冲突时,双方都可以有方法应对矛盾了,而且看谁先用到这个方法,一方在用共情技术时,另一方会马上有所觉察,双方互为镜子,更快更有效地把课堂所学在生活中实践起来。
附:第一期活动方案部分内容
(三)周六家长成长精进班,绽放自己 育己育人
我们从连续浸泡提高班三期以上的家长中,招募有意向继续精进的家长再开一个精进班,隔周一次,共15次课,一般历时八个月,再次学习成长自己,并向成为导师,可以去带沙龙为目标进军,以点带面辐射怀地带领更多的家长走进自我成长大门。为保证质量,精进班人员每阶不超过15人,滚动式发展,即只要进入精进班家长,永远没毕业季,在提高班,我们分一届一届的学员,到精进班是一阶一阶提升的,无论你哪一阶加入,我们的课程都是不重复的,都只是一个阶段的内容而已。到目前为止,参与过我们精进班的人数已有31人,现在正在进行的是精进班第六阶第10课。
附:精进班课程方案的部分内容
三、家校共育的结果——育己育人 积极循环
家校共育带给学校和家庭的财富有显性的,更有隐性的。显性的如家校循环共
富、教学相长共富、引领辐射共富等,隐性的如人际关系里的内连接感、心理内
存更和谐、情绪更稳定、身心更合一等。
(一)自育育儿 改善关系
我们育儿先育己,通过自我成长的家长,已无需在亲子关系上体验鸡飞狗跳的日子,他们可以轻轻松松地当一个妈妈或爸爸,而且孩子还超级自律。每天一份份亲子互动的快乐分享总能在群里滋养更多的家长。
(摘自《三江润育 家校共富》的家长成长感言)
(二)愈己愈人 成为导师
到目前为止31位精进班家长中,大部分已连续浸泡了3阶以上的课程,有的甚至连续浸泡6阶,他们中有的已“自立门户”,从原来厂里上班到自己开心理成长工作室,实现财富心灵共自由;有的已成为各类疗愈师,成为别人的导师;有的能独当一面,可以自己开工作坊;有的成为了心理咨询师。这些老师和家长从开始的疗愈自己到如今可以疗愈他人,可以服务更多的家长和学生了。这真是一路引领辐射的心理共富路啊!
(三)家校共育 积极循环
在这样连续九年的积极探索中,无论是学校还是家庭都是硕果累累,有显性的和隐性的:
1.从学校层面——近些年来,学校的声誉社会反响越来越好,原来一所城乡结合部学校成为了市属学校,学生整体精神风貌蒸蒸日上,在各级各类比赛中,无论是学科成绩还是体艺综合成绩都稳步上升,甚至超越老市区学校,被越来越多的家长认可。
2.从教师层面——无论是带领家长成长的心理老师还是仅仅参与学习的老师,他们从中获得显性的成果是论文课题屡屡发表或获奖,有的甚至还因此而出版专著,如周月平老师的《拥抱慢教育——班主任与家长、学生间的心灵之约》就是取材家校共育故事而得。隐性方面就更多了,首先是自己的内心更平静了,在对待学生的意外事件时能生出更多的教育智慧,其次是与所有参与成长的家长一样,不但改善了亲子关系,还和谐了夫妻关系,使家庭更幸福。
3.从家庭层面——首先是家长的育儿故事层出不穷,种子家长辐射全校家长,使更多的家长 意识到孩子的问题只是一面镜子,源头在家庭、在家长——父母好好学习,孩 子天天向上。其次是孩子方面整个人的状态好起来了,学习状态和精神面貌都有了质的飞跃。(更多家长成长感言见我们的《三江润育 家校共进》一书)。
(家校共育积极循环圈图示)
总之,通过九年的实践研究,基于系统观的视野,我们塑造的家校共育的积极循环圈是行之有效的,是多赢的,是爱的流动圈;九年多来,学校各个层面都开出了朵朵“心理共富”花——家校共育的积极循环圈呈螺旋型上升;家长、教师、孩子都是“心理共富”的一分子——每朵“心理共富”花正在以几何级地带领更多的花盛开。
参考文献:
【1】家排当工具 沙龙搭平台——“心灵相约”亲子辅导的实践与思考 作者:周月平 《中小学心理健康》2019.3.1
【2】成长做幸福的人 沈阳日报 2022.9.17 (版次:03版)
【3】团体心理辅导 作者:樊富珉,何瑾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0.7
网址:自育育儿 愈己愈人 ——系统观视野下家校共育的积极循环圈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852164
相关内容
自育育儿 愈己愈人 ——系统观视野下家校共育的积极循环圈家园共育视域下幼儿园环保教育开展的有效策略
积极心理学视野下的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探思
育儿心得:重视家庭教育
亲子关系中的积极养育研究
疗愈,艺术能做到吗?“全球艺术治疗的教育体系”大会圆满举办
积极发挥校外教育中科学教育的作用
健身锻炼融入寒假生活,体育教育愈益受到重视练出好身体 迈进开学季
育儿即是育己,真正的教育,是和孩子共同成长
塑造积极健康美好的婚育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