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旧材料在幼儿园大班美术活动中的运用研究.docx

发布时间:2025-04-06 05:11

电子废物中的一些材料也可以用于科学研究 #生活技巧# #环保生活方式# #电子废物回收#

V摘要:本研究以A幼儿园为例,运用问卷法、访谈法调查大班美术活动中运用废旧材料展开美术活动的现状,分析A园大班在美术活动中运用废旧材料方面存在的不足,并提出相应对策及建议。关键词:大班;废旧材料;美术活动;对策研究一、绪论(一)选题背景教育部颁布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规定,要了解幼儿使用周围的物件或废旧材料制作玩具、工艺品等,以使他们的生活更加美好。运用废旧材料进行美术创作,既能锻炼儿童手部肌肉的柔韧性、协调性,又能增强儿童的审美和实践能力,同时也能促进儿童的创造力和形体表达。最主要的是,可以让孩子们养成环保的习惯,并且可以把废旧的废料变成有用的东西,这也符合我们国家的低碳环保理念。本阶段的儿童天性活泼,对一切事物都有好奇心和求知欲,结合儿童的身体和身体特征,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本工作室在探索中,将废旧的材料作为原料,与美术活动相结合,在“玩”中获得快乐,体会创造的快乐。此外,废旧材料创作的特点具有安全性、易得性、廉价性、环保性、可塑性。对于幼儿园现如今美术活动的现状,我们能看出废旧材料在美术活动中的应用实践的效果还不是那么理想,其原因与幼儿教师在废旧材料应用上以及资源的认知不足,缺少这一方面相关的经验等,这些都有着重要的关联。基于此,需进一步开展研究关于废旧材料在幼儿大班美术活动中应用的相关问题,以便以后为幼儿的美术活动提供一些相关参考。(二)研究意义1.理论意义本文以A幼儿园大班美术活动为例,对废旧物资的利用情况进行了调查,找出问题和成因,并提出了有针对性的教学对策和教育意见,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完善该领域的理论。2.实践意义从实践层面看,以废旧村料在幼儿园大班创意美术活动中的行动研究,有助于提高幼儿的环保意识,提升动儿的动手能力思维创新以及审美能力。有助于教师在美术手工教学这一领域的专业化提升,提高教师的美术手工教学的能力。有助于幼儿环保意识教育的培养,真正体会到环保的意义和价值。有利于提升大班创意美术的课堂教学质量。对于园所开展幼儿创意美术活动有一定的启示或建议。(三)研究综述废旧材料在幼儿园大班美术活动中的运用正逐渐引起学者们的关注。本文将通过分析学者的文献综述,深入探讨废旧材料在幼儿园美术活动中的运用研究情况。具体总结包含以下几方面:1.废旧材料对幼儿美术活动的重要性周晓林(2020)幼儿园的美术教学需要让孩子能够选择更加贴近自己生活的形式进行游戏的方法和更多的创作。有效地运用身边的物品或者废旧材料进行手工艺品,玩具的制作,可以让同学们更好地感受到美术课堂的兴趣,而且也可以充分的唤起孩子们的创作欲望,对孩子们环保意识,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养成更是有非常必要的作用。这样的变废为宝的过程能够真正让同学们找到课堂学习的乐趣,对孩子们个人的成长也是十分重要的。余华(2022)幼儿园教育近几年的重视力度逐步提升,同时幼儿园的教育课程也更加丰富,在促进幼儿身心健康成长上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美术活动在培养幼儿想象能力,审美能力等方面具有良好的优势,在幼儿园美术活动中,利用幼儿生活中比较常见的废旧材料,引导幼儿对废旧材料进行创新开发应用,不仅可以增强美术活动的趣味性,同时也能增强幼儿的环保意识。对此在实践中探索幼儿园美术活动中废旧材料的应用路径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袁旭(2018)废旧材料在生活中比较常见,只有充分的利用才能发挥出它的作用,真正的做到物尽其用。将废旧材料引用到幼儿园美术活动中有着重要的意义,可以有效地提高学习效率和质量,培养幼儿主动探究的能力。2.废旧材料在幼儿美术活动中的应用现状曾晓莉(2019)素质教育理念随着国家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已经逐渐融入到幼儿的日常教学过程中,可以显著增强幼儿的创新意识与能力。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部分废旧材料,这些也是幼儿园美术课程之中可以被广泛应用的材料,美术教师在开展美术活动的过程中就可以科学应用此部分材料,从而增强幼儿的环保意识,让幼儿充分感知美术课程的魅力。曹静(2017)在日常生活,学习工作中,废旧材料往往随处可见,属于可再生的废品,主要探讨了如何合理地运用废旧材料开展幼儿美术活动。肖月花(2018)《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导幼儿利用身边的废物或废旧材料制作玩具美化幼儿的生活。废旧材料在生活中随处可见,利用废旧材料开展美术活动是可取的选择。本文根据废旧材料的来源,介绍了废旧物品分类。并阐明了幼儿在美术创作中选择废旧材料的标准和要求。李敏(2019)作为幼儿教育的启蒙,幼儿园教育对孩子一生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幼儿园不但是教育工作的重要场所,更是对幼儿宣传环保知识的最佳场地。在幼儿日常的美术教学活动中,能够有效地将随处可见的废旧材料进行合理利用,并变废为宝。3.废旧材料在幼儿美术活动中的应用策略李若昀(2019)《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指导幼儿利用身旁的物品或废旧材料制作玩具,手工艺品等来美化自己的生活或展开其他活动。如今,越来越多的美术活动讲究新材料,新技巧,多种多样的方式层出不穷,而我们在这些多姿多彩的方式的背后,又挖掘了最原始和最环保的废旧材料和自然资源。孩子们在充分感受了自然资源和变废为宝的乐趣之后,渐渐喜欢上了这样的材料,并且更加投入其中。于永真(2020)美术来源于生活,美术教育应该贴近生活,用审美的眼光寻找生活中可利用的教学资源。《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提出幼儿教育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引导学生接触自然,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创新力。本文从废旧材料与幼儿美术教学的维度进行解析,探讨废旧材料在幼儿美术活动中的运用。邬家瑶(2021)《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指导幼儿利用身边的物品或废旧材料制作玩具,手工艺品等来美化自己的生活或开展其他活动。"在当今倡导低碳环保的大背景下,废旧材料在幼儿园美术活动中发挥出非常关键的作用,能够节约大量的成本使幼儿体验到各种各样丰富多彩的玩法。接下来我就将从不同的角度深入地探索废旧材料在幼儿园美术活动中的开发与利用。张雪(2021)对幼儿进行美术教育,尤其是美术教育,可以提升幼儿们的动手实践操作能力和审美鉴赏能力。而美术教育的实施,材料很重要,一定程度上来说,材料影响着幼儿美术活动的水平。在传统的美术教育活动中,一般都是以剪纸,彩泥和橡皮泥等材料作为幼儿美术活动的材料,但时至今日,应该不难发现这样的教学材料和教学内容还是太过于简单和单调了。其实在日常生活中很多废旧物品都是可以作为幼儿的美术活动材料的,比如报纸,光盘,纸杯,纸盒等,均可以成为幼儿的美术活动材料,将其变废为宝,废物再利用,也可以充分发挥其作用,提升幼儿的美术。综上所述,很多学者对废旧材料的利用进行了说明,认识到废旧材料对幼儿园资源的开发利用的重要性。在活动中使用废旧材料不仅有助于对幼儿的环保教育,而且在操作中促进幼儿对美的认识和审美能力的提高。所以,教师应该重视废旧材料在活动中的应用,提高自身变废为宝的技能,同时教师之间要加强相关方面的交流,使废旧材料巧妙应用于幼儿美术活动。(四)核心概念界定1.废旧材料废旧材料具有一定的回收再利用的价值,可变废为宝,在我们的生活中,我们也可以在日常生活中找到它。废旧材料生产的特点是安全性、易用性、价格低廉、环境友好、可塑性强。2.美术活动幼儿美术活动是一种培养幼儿审美创造力的活动,按照美术活动的形式,可分为美术欣赏、绘画、手工三大部分。3.大班幼儿幼儿园大班是指幼儿在幼儿园生涯中的最后一年,常指5-6岁的幼儿,在年龄、智力、动作、运动等方面与小、中班相比具有明显的不同,各方面能力要优于小、中班幼儿。(五)研究方法1.文献研究法通过到图书馆查阅文献、中网、万方、爱学术等学术网站,对废旧材料在幼儿美术活动中利用状况的文献进行梳理、梳理,了解、归纳、归纳、提炼出相关问题,以此作为基础,明确开展本次研究的创新性。2.问卷调查法为了解A幼儿园大班废旧材料的运用状况,本文以A幼儿园大班为调查研究对象,进行了问卷调查。问卷共50份,收回调查表45份,经过筛选,有效卷有45份,有效率90%。3.访谈法本研究通过对A幼儿园幼儿教师的个人访谈,加深对废旧材料在美术活动中运用的认识,加深对大班幼儿美术活动中废旧材料使用状况的了解。4.观察法笔者将大班作为美术活动中利用废旧材料的观察对象,主要观察教师在美术活动中废旧材料的使用情况。二、废旧材料在幼儿园大班美术活动中的应用现状分析(一)大班幼儿废旧材料投放情况废旧材料在近几年来废旧材料逐渐在各幼儿园内广泛运用,其实废旧材料对幼儿而言,具有意想不到的教育效果,它可以在幼儿的手上变废为宝,同时还可锻炼幼儿的动手能力,手眼协调能力以及激发孩子们的想象力。但废旧材料有很多种,在大多数幼儿园中,废旧材料的品种较为有限,作者引述了美国玩具博士斯苔芬妮·奥尔巴特所使用的废旧材料分类方法,由此判断该幼儿园是否存在废旧材料。美国知名玩具博士斯苔芬妮·奥尔巴特把她认为可以用于幼儿园的废旧物品分为5个类别:1.缝纫用品(如手套、帽子、花边、领结、袜子);2.纸盒子(如礼品盒、帽盒、冰淇淋盒、塑料盒、鞋盒;3.废布料:如粗麻布、帆布、棉布等);4.家务用品(如泡沫塑料、杂品袋、牛奶箱);5.废纸品(如硬纸板、报纸、餐巾纸、纸盒子、砂纸、线轴、吸管、包装纸等。这些材料可以用来丰富美工区,并将美工区的制作用来布置班级环境,也可将废旧材料投放到角色游戏中,丰富幼儿的角色意识。笔者根据上述分类,废旧材料的处理以不可作为常规材料进行利用为标准,将幼儿园的废旧材料分成两大类:手工类和绘画类。根据幼儿园废旧材料的投入情况进行观察:笔者观察后统计得出:该幼儿园投放在手工类的材料类型分为四类,即废旧常规材料、废旧材料、废旧造型材料、废旧辅助性材料。投放的材料统计如表2-1表2-1手工类材料统计废旧常规材料废旧材料废旧造型材料废旧辅助性材料彩色卡纸、褶皱纸、剪刀、蜡笔、胶水、双面胶、橡皮泥饼干盒、纸盒、冰棍、废报纸房子的装饰模型、树的模型、车的模型各式各样剪纸、拆纸、黏土从幼儿园大班手工类投放类型来看是较为齐全的,投放的品种,废旧常规材料较有7种,废旧材料投放有三种、废旧造型材料有三种,废旧辅助性材料有三种,根据博士斯苔芬妮·奥尔巴教授的分类来判定,该幼儿园的废旧材料归为纸盒类,也就说明该幼儿园在废旧材料的投放上仅放了一个种类,单一的种类不能够满足目前大班幼儿的年龄发展状态,这是幼儿处于思维逻辑的爆发期,可以通过废旧材料来刺激它在美术区中的想象力、主动性等等。为幼儿运用多种器官、多种方式进行探究,提供了大量的教学资料。废旧材料除了学校投放,教师也可以通过多种途径来寻找废旧材料,也可以鼓励幼儿与家长一起收集废旧材料。因此笔者针对废旧材料的收集询问了班里的王老师。访谈一笔者:w老师,会组织班级里小朋友收集废旧材料吗?w老师:偶尔。笔者:那w老师是学校组织还是您自发的收集?w老师:有些时候是学校组织,有些时候是我自己组织。笔者:那您一般会收集什么类型的废旧材料呢?w老师:一般是纸盒、冰棍这些。由访谈1中也可以我们了解到,班级的废旧材料来源于学校组织和教师自发组织,但两者的频率并不高。老师也很少组织幼儿收集废旧材料。收集废旧材料也只是简单的纸盒这一种类,其他种类的也基本很少组织收集。(二)废旧材料在大班美术活动中的应用为了解A幼儿园大班废旧材料的运用状况,本文以A幼儿园大班为调查研究对象,进行了问卷调查。问卷共50份,收回调查表45份,经过筛选,有效卷有45份,有效率90%。1.废旧材料活动的开展频率图2-1废旧材料开展频率笔者通过问卷调查统计该幼儿园大班废旧材料教师应用的频率为有73%的老师为每月1-2次即可,有15%的老师为每周1-2次,12%的老师为一周需要3-4次。从访谈1中结合来看,幼儿园组织废旧材料的活动并不频繁,只有少数老师自发组织,大多数老师按照学校的安排。2.废旧材料的收集情况表2-2废旧材料收集情况项目人数比例教师收集1022.2%学校分发2657.8%家长幼儿920%关于废旧材料收集情况,问卷调查中有22.2%的教师表示自己会主动收集废旧材料,有57.8%的老师表示学校会分发废旧材料。有20%的老师表示会让家长带领幼儿收集废旧材料。该幼儿园在收集材料的情况上大多依赖学校所分发的材料包上,只有少数老师会自行组织收集废旧材料。为了了解班级废旧材料的使用情况,笔者询问了C老师。在这个活动中,笔者针对幼儿收集废旧材料的过程询问了C老师。访谈三:笔者:C老师,请问收集冰棍您这边是只跟了孩子们说让孩子们回去自己收集还是同时跟家长说。C老师:我跟孩子们说了以后还会再跟家长说一次,有的孩子回去就忘记了,所以一般布置完还是会跟家长说一次,让家长配合着收集。笔者:那这种情况大多是孩子自己收集为主,还是家长收集为主。C老师:据我了解的情况,大部分还家长来做。根据上述调查了解的情况,该幼儿园废旧材料开展的活动频率并不高,大多数为一个月1-2次,且材料收集情况也多依赖于学校的投放,教师很少组织收集材料,家长跟幼儿收集的情况更少。由于不同的儿童,不同的儿童在认知、操作能力等方面表现出不同的特点,甚至是相同的年龄阶段。因此,教师在弃置废旧材料时,应体现出对儿童群体和儿童个人的关怀,反映出层次化,也就是同一种或一种活动的素材,同时要增加废旧物品的种类,种类的多样性能激发孩子的创作力和想象力,能够满足不同能力水平的幼儿。3.废旧材料使用情况废旧材料源于生活,也是美术活动中的承载物,被众多学者将废旧材料当做课题研究,由此可见它的重要性,为了让幼儿在美术活动中体验到“变废为宝”及获取美术活动所带来的乐趣,笔者将了解该幼儿园教师对废旧材料的使用情况。该幼儿园的美术活动内容主要为手工类。该幼儿园大班手工类的美术活动主要以剪贴画为主,它主要是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所设计的,大班幼儿的主观能动性要更高,同时好奇心以及动手能力更强,剪贴画可以满足幼儿的动手能力及满足幼儿好奇心。剪贴画一般是有教师提前材料准备好,设计主题,让孩子们通过剪和贴的动作来完成一幅画。案例一:今天w教师准备了一堆废旧报纸,设计了主题《动物园》,要求幼儿使用报纸剪贴并拼接为动物的图案,幼儿可以自行发挥,但废旧材料就只有一种那就是废旧报纸,幼儿们接到教师指令后,纷纷动起手来。在该案例中教师只使用了一种废旧材料为废旧报纸,其他的废旧材料并没有参与到活动中,在幼儿园材料投放中,还有纸盒以及冰棍等,但在手工类活动中,教师只使用了一种。为了了解教师是否每节美术活动只使用单一的材料,笔者询问了w老师。访谈四:笔者:w老师,班级里有废旧材料有三种,每节课手工课就只使用一种材料吗?Z老师:是的。笔者:为什么呢?Z老师:因为废旧材料同时一起,有的幼儿就不会认真搞,弄着弄着就偏离主题。访谈五:笔者:w老师,花掉落在地时你们会去捡回来做废旧材料?”w老师:没有组织过。笔者来到实习期间发现,鲜花随处可见,便询问w教师是否会组织幼儿去收集掉落在地的花,进行主题活动时,教师表示没有组织过。笔者发现幼儿使用废旧材料很少涉及生活废旧材料,例如:鸡蛋,吸管等这些基本上是没有的。访谈六:笔者:w教师,我看班级里使用废旧材料最多就是纸壳纸板,生活类的废旧材料很少见?w老师:我们一般会让幼儿收集一些较方便和容易取材的废旧材料,这些材料操作也较为简单。从教师在美术活动中使用废旧材料的使用状况来看,幼儿园使用废旧材料的活动不多,仅由家长和教师收集,大部分情况还是由学校分发,同时在材料上利用不充分,每堂课只使用一种材料,其他材料就闲置在一旁,有废旧植物资源,学校却不加以利用。学校很少利用生活类废旧材料,教师认为纸盒类的容易操作。4.对废旧材料使用的指导情况《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提出,要引导幼儿使用自己周围的物件或废旧材料,制作玩具、工艺品等,以使他们的生活更加美好。儿童周围的东西或废旧的原料的再利用,绝非我们日常生活中所说的“废物回收”,“废物利用”是为了环境,而“废物利用”则是为了培养孩子。笔者以教学案例为依据,对教师在美术教学中使用的废旧教材进行了探讨。访谈七:笔者:w老师,在组织废旧材料的美术活动中,你们主要是采用哪种导入方式?w老师:我们一般上来的直接是教具展示,小朋友好奇心重,会对新的事物产生兴趣。笔者:在利用废旧材料制作美术作品时,是你们先展示还是让小朋友跟着一起做?w老师:一般是我们演示一遍,小朋友再跟着做。通过访谈了解到,该园教师在废旧材料活动中大部分采用的是观察导入的方法,教师先展示作品随后再让幼儿跟着做,幼儿还处于学前期,其在教学活动中的注意力具有不稳定性,教师在导入阶段如果占用时间过长,幼儿可能早就失去了对废旧材料活动的兴趣,教师也可能难以实现良好的美术手工教学目的。在活动操作阶段,教师以导入阶段范例为依据,让幼儿照着教师的作品进行制作,整个活动下来就是“依葫芦画瓢”,而且在整个废物制作活动中有的教师指导较少,甚至忽视指导的重要性。案例二:Z老师:利用废旧材料进行手工制作的活动开始了。今天美工活动的内容是:请小朋友们制作灯笼。在活动前Z老师通知孩子们回去搜集冰棍带到幼儿园里来,所以C老师是利用这些孩子们搜集的废旧材料进行灯笼制作的。在幼儿制作过程中,其中一个小朋友在粘贴灯笼的过程中由于胶水粘贴过少,导致灯笼的外皮没有粘牢翘起来了,Z老师看见后直接上手帮助小朋友重新粘贴。并没有教小朋友要如何做。活动结束后他们并没有主动把没有用完的材料收集在一个篮子里,而是桌子上,垃圾桶里都有。Z老师也没有让幼儿把这些二次废旧的材料进行收集。在案例中,真个活动过程较为乏味,除此以外教师并没有将废旧的材料再次收集,也没有提醒小朋友们收集,也没有对小朋友们制作的红灯笼进行评价,师幼在“变废为宝”行动中,整个活动中小朋友并没有感受到“资源的回收和再利用”的意义。案例三:《唱歌的瓶娃娃》,今天Z老师组织了废旧物品的美工活动,主要工具有塑料瓶,卡纸,剪刀、胶水,和沙子石子若干,Z老师上课前做好了一个瓶娃娃,上课时,老师先拿出一个空瓶子接着有“变”出瓶娃娃,以此来吸引幼儿的兴趣“看,瓶子变成了摇晃娃娃;听,什么声音?哦,这是个会唱歌的瓶娃娃。小朋友想要吗?我这里有许多小朋友收集来的瓶子,我们把它变成会唱歌的瓶娃娃好吗?”Z老师把自己做的样品放在了讲台上,让孩子们学着,等孩子拿到了材料,就可以动手了,Z老师也开始了自己的教学。小朋友们开始在卡纸上画眼睛,在画的过程中,Z老师不断干涉,让幼儿按照自己上面的画,有时直接帮小朋友画,最后让小朋友自己贴眼睛。在案例三中,Z老师并没有全程让小朋友自己操作,不断的干涉他们,还要求小朋友画的眼睛必须和自己画的一样,很多小朋友就按照老师的要求画,如果有小朋友画其他的样子,Z老师会进行纠正,最后跟自己的一样。在制作的过程中,束缚了孩子们的想象力,幼儿按照教师的要求作画,没有将幼儿的想象力充分发挥,美术潜力得不到开发和挖掘。访谈八:笔者:L老师,完成美术作业后,是否有评估儿童的作业?L老师:活动结束后,我们都会夸赞小朋友们做的好。笔者:除此以外,还会夸赞其他的吗?比如说那个小朋友做的有创意?L老师:主要还是夸赞做的好,幼儿主要是跟着我们做,还没涉及到独立让他们做。笔者:评价是活动结束后才说还是制作过程中也会进行夸赞?L老师:一般是活动结束后进行评价,活动过程会协助幼儿,有时会忘记评价。案例四:《纸杯小娃娃》今天Z老师组织幼儿开展废旧材料活动《纸杯娃娃》,Z老师准备好了若干纸杯和剪刀,Z老师在讲台上演示了榻所制作的纸杯娃娃,小朋友们纷纷发出兴奋的声音,Z老师说:“小朋友们,等老师把工具发给你们就可以开始啦”活动开始后,其中一名幼儿琪琪,做的过程中特别认真,剪的也特别好,Z老师的注意力主要在调皮捣蛋的幼儿身上,没有关注到她,待琪琪做好后,兴奋跑去找Z老师,分享她的成果,Z老师看到后简单的说了一句“琪琪好棒啊!”随后隔壁桌的幼儿开始捣乱,Z老师立马转移了注意力去旁边,琪琪失落的坐回了位置上。在案例四中,教师对琪琪小朋友的评价简单一句“琪琪好棒”其他的并没有深入夸赞,教师没有进一步幼儿的制作过程及心理,一句换就带过。教师评估中的一个关键环节。教师的集体评估多是在美术活动完成后进行,在活动中也会出现评估,有的教师由于时间、教学进度等问题没有对活动进行评估,有的教师甚至忽视了评估。总之,在废旧材料的整个活动中,教师对幼儿的评估没有给予足够的关注,而且评估的重点是利用废旧材料的活动。三、废旧材料在幼儿园大班美术活动应用中出现的问题(一)废旧材料使用的种类较为单一首先,废旧材料使用的种类较为单一,幼儿园使用的废旧材料大多都是生活中常见的材料,主要包括了旧衣服、食品的袋子、旧餐具等,大部分幼儿会选择旧衣服作为美术创作的主要材料。但该幼儿园在废旧材料品种仅为饼干盒,品种较为单一极大程度上的限制了孩子们的思维拓展,忽视了生活中其他可以作为美术创作的材料。其次,在进行图画类的美术作品创作时,可以使用塑料袋、包装纸,塑料袋与包装纸剪碎,用胶水粘贴在白纸上完成美术作品的创作。但该幼儿园很少使用废旧材料,均是基本材料。其他资源使用的次数较少,尤其是生活类的使用几乎没有,例如鸡蛋,教师可以使用鸡蛋来锻炼孩子的动手能力,在鸡蛋上画画(如图3-1鸡蛋画),又或者在鸡蛋里种植物(如图3-2鸡蛋盆栽),可以培养孩子的观察能力,对其他废旧材料缺乏足够的利用率。美术创意活动中,要使幼儿灵活的使用废旧材料,需要教师进行深入的引导,因为幼儿才是美术活动的主体地位。但目前在进行美术活动时,对废旧材料的使用没有自由度,大部分都是由教师来选择合适的材料,导致幼儿在美术创造的过程中无法多种类的选择废旧材料,造成了废旧材料选择的单一。图3-1鸡蛋画图3-2鸡蛋盆栽(二)废旧材料利用不充分从上文教师的使用废旧材料的情况,我们了解到教师在美术活动中废旧材料上利用不充分,这些废旧材料是幼儿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物品,将废旧材料有效的利用进行加工,使其变为可观赏的美术作品(如图3-3)树叶多多,利用掉落的树叶、花朵拼接成十二生肖,拼接出来的小动物惟妙惟肖。这不仅能够提高幼儿在生活中发现美的能力,还激发了他们的创造性。但幼儿园教师并有组织幼儿去收集此类废旧材料,平时也只是用学校分发的材料的,有废旧植物资源,学校却不加以利用。在废旧活动上,每堂课只使用一种材料,其他材料就闲置在一旁,这并没有更好的发挥幼儿的创造力,学校开展了废旧材料的美术活动,但提供的材料又过少,没有真正达到开展活动的意义。图3-3树叶粘贴画“树叶多多”(三)教学方式不够灵活1.教学手段单一在开展幼儿园废旧材料活动中,废旧材料美术活动的指导方式较单一,缺乏灵活性和新颖性,基本就是模仿和演示。老师首先做了说明和演示,然后又做了模拟,并且老师在演示部分的时间比较多,使整个教学过程显得单调乏味。教师在美术教育活动中具有权威性,课堂上示范,灌输绘画技巧,教师的要求幼儿按照自己的标准进行作画,在案例四中教师展示废旧材料美术作品时,要求幼儿临摹,依葫芦画瓢,思维不能得到锻炼,自身对美术作品的认知不够,临摹出来的画作缺少灵魂和生命力。个人创新能力受到限制,美术潜力得不到开发和挖掘。同时,对废旧材料的作业实践也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部分教师的教学方法不够有效,而且主要是由老师来代替作业。幼儿园美术教育长期采用单一的方式,不符合幼儿的心理特点,美术创作的兴趣随之降低,无法充分将废旧材料与美术联系在一起,不能更好的发挥幼儿的想象力。2.缺乏有效的活动评价案例五:L老师组织幼儿做废旧材料的活动《万能的瓶盖》,材料主要有塑料瓶盖,胶水、剪刀和剪纸,在活动前,教师活动前没有进行成品展示,L老师说大家可以凭借自己的想象力去创作,此次活动中,幼儿们积极性非常高,做出来各式各样的瓶盖画(如图3-4瓶盖粘贴画)“可爱的小动物”还有的小朋友做出了(如图3-5瓶盖粘贴画)“美丽的小花”。因为这是孩子们第一次进行自由创作,孩子们活动后都积极的向L教师展示自己的作品,L老师在活动结束后没有将小朋友们的画进行点评,也是像Z老师一样说“小朋友们今天真的是太棒了,大家可以把自己的作品带回去给爸爸妈妈们看看”。说完就下课了。图3-4瓶盖粘贴画“可爱的小动物”图3-5瓶盖粘贴画“美丽的小花”在案例五中,琪琪小朋友做完纸杯娃娃后就拿去给教师看,但教师注意力完全被活动纪律上,对于琪琪小朋友的作品评价较为交单,案例五中,在孩子们第一次完成创作后教师也是敷衍评价。在学生完成作业后,老师们要么不做评价,要么做一些简单的评估,在手工作业中,老师和孩子之间缺少感情沟通,老师也很少或很少地鼓励孩子们,也没有及时地表扬他们用过的旧材料做出来的东西,从而挫伤了他们的积极性,老师们往往会对他们的作品进行评估,而有些老师则会忽视这一环节。幼儿园对幼儿创作的评价缺乏科学性,其好坏的评判标准是与教师的相似性和相似性,实质上并没有发挥废旧材料活动所展开的意义。(四)幼儿体验感差首先,教师过于着急的将废旧材料与美术活动进行结合,但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内化自己的审美能力,学习欣赏生命之美,运用废旧的素材进行美术创作。生活中废旧材料发现的工作主要交由幼儿的家长进行,例如在制作红灯笼的活动中,需要幼儿寻找生活中的废旧纸张、冰棍等材料。但这些内容最后落到幼儿家长的身上,往往是家长参与其中,幼儿并没参与到废旧材料的寻找,所以幼儿无法理解这些废旧纸张如何变为美术作品,造成了废旧材料与美术活动之间脱轨。在制作过程,大多是按照教师的想法来进行制作了,很大程度上禁锢了幼儿们的想法,最后幼儿园开展废旧活动的频率较低,材料不丰富。久而久之,孩子们没有兴趣收集材料,反而把老师的布置当做一种负担,在课堂上也是按照老师的要求进行,那么就失去了利用废旧材料活动原有的意义。四、废旧材料在幼儿园大班美术活动中的应用策略(一)合理开发并丰富材料种类1.丰富废旧材料种类科学、合理地利用身边废旧的材料,丰富幼儿园的美术创作活动,引导幼儿利用周围废旧的物品,进行美术创作,使其生活更加美好。丰富的素材直接降低了儿童创意的限制,拓宽了儿童的创作空间,为儿童的创造创造创造的物质基础。在老师的指导下,孩子们可以从不同的途径收集废旧的纸箱、报纸、贝壳、蟹壳、梭子、线、线、竹子、特色花卉等。教师要对周围的废旧材料进行科学、合理的利用,丰富幼儿园的美术活动,并根据其自身的特性进行分类、整理和加工。2.科学合理地开发身边的废旧材料针对特定的废旧材料特性,全面发展各类废旧材料具有其自身的特性,需要根据特定的废旧材料特性,采取不同的创意设计方法,对其进行全方位的开发。要想办法保护幼儿的安全,首先要做的就是保护幼儿的安全,贝壳、竹子等物品本身就很坚硬,很可能会造成很大的伤害,所以在使用它们之前,必须先将它们剪掉,削去角,再打磨,这样才能保证材料的安全。废旧物资的丰富性,为儿童充分发挥创意思维提供了丰富的物质载体,使他们有很多有价值的想法,可以用大量的废旧材料来表达。为了充分利用废旧材料的多样性,老师在处理废旧材料时,对幼儿所携带的物料要尽可能含糊,不要过于限制。(二)充分利用废旧材料陶行知说,要让儿童在游戏中学习,在学习中学习。儿童生命美术的教学活动将两者有机的融合,使儿童在玩的过程中学习,体会美,体验美,创造美。儿童的想像力极其丰富,超乎寻常。创意地使用美术素材,启发儿童的创作。通过对素材的运用,发挥想象的作用,激发其创造性的潜力,让其创作出具有童趣、想象、新颖、独特的作品,从而促进其想象力与创造性的发展。废旧的废料有时会被丢弃,但如果能将它们充分利用,那就是一件非常了不起的事情。首先,以收集废旧的生活物品为首要步骤,让孩子亲身体验、直接感知、直接参与,从而激发孩子的创意。老师把材料整理好后,按照颜色、类别等进行分类,以提高美术作品的使用效率。儿童在操作、摆弄材料的过程中,逐步形成了自己的认识结构。利用和创造各类废旧材料,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例如,以牙膏盒为原料制造汽车,不但可以用膏药盒子,也可以用瓶盖做轮子,一张图片是用各种废旧的原料拼凑起来,让废旧的物料发挥最大的功效,老师与幼儿一起探索制作的原料及取材方法,并插入一些基本的环保知识,培养幼儿节俭、环保的观念;鼓励孩子们大胆地想像,自己动手做各种形状,没有统一的规范限制,孩子们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智慧,主动地参与到实际操作中来。(三)优化教学方式在教学方法上,教师要避免以讲解和演示为主,改变教学理念,采取富有童趣、趣味的教学方法。在教学活动开始之前,老师可以利用一些辅助的图片和视频来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通过猜谜语来引导学生了解老师要说什么,激发学生的积极思维。1.加强教师有效性指导首先,教师要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儿童,选用合适的废旧材料进行美术活动;其次,要强化师生间的交流,老师要适时地从眼神、肢体、语言等方面对孩子的手工作品进行正面的肯定和鼓励,以增强孩子们的创作自信;教师要善于运用引导和启发的方法来处理废旧材料的使用。2.完善手工废物利用活动评价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在评估中多注重对幼儿技能的评估,而忽视了对过程的评估;以“象”和“象”作为评判的标准;而教师作为评估的主体,忽视了幼儿在评估中的作用。因此,教师应注重手工废物利用活动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在评估环节上,教师要使评估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引入时注重观察和关注。同时,老师也要反思自己在哪些地方没有引起孩子们的兴趣;在实际作业中,老师可以表扬学生的优秀作品,提高他们的学习热情,同时,老师也要注意时间,避免影响到孩子们的学习。在评估的对象上,要使学生积极地参加。(四)优化废旧材料并提升幼儿体验感幼儿园阶段的孩子对周围一切新鲜事物都有着极强的好奇心,而且喜欢童话故事、英雄故事、也喜欢玩耍,也有部分同学喜欢看书,所以废旧材料的美术活动可以利用孩子们的兴趣,利用已有的废旧材料构建自己向往的世界。1.幼儿选择的自主性儿童在自主选择教材时,要考虑、规划自己的内容,而选择教材本身也是创作的一个重要环节。材料的自主选择取决于废旧材料的“丰富性”。由于废旧材料在其它行业中的回收利用价值较低,且在儿童的日常生活中到处可见,因此被儿童所熟知。所以,在选择的教材中,充分体现了幼儿自主选择的优越性,这是其它材料所不能比拟的。为确保幼儿自主选择教材,应尽可能地降低成年人对教材的影响。或许我们低估了孩子的自主性,有些父母和老师在收集废品的过程中完全代为代劳,抹煞了利用废旧材料易获得的幼儿自主选择的优势。2.幼儿操作的探索性废旧的材料给了他们更多的思考和探索的空间,而他们所创造的东西,也是我们所需要的。许多内容看似与儿童所要创作的作品没有任何关联,但在儿童的思维、探究、创意的过程中,他们的作品将会给你带来惊喜。使废旧材料保留原状,使儿童在制作原料时有更多的选择空间,使其创作的目标具有更多的多样性,使其创作的过程具有更大的不确定性,使其工作具有更大的创新空间。五、结论在本研究中,幼儿园的美术活动主要是为了培养幼儿的创造能力和审美能力,利用废旧的材料进行创作,能够让幼儿在生活中找到美,变废为宝,并促进幼儿的环保意识。但是,废旧的素材在美术创作中的运用却是单一的,教师与幼儿普遍认为废旧材料有纸盒、冰棒等,而且活动开展的较为乏味,废纸材料教师让幼儿进行折纸、撕纸的活动,缺少了趣味性。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需要根据不同废旧材料的特性对材料进行处理,为幼儿提供材料使用的更多途径,而且美术活动还可以根据幼儿的兴趣进行,吸引幼儿进行美术活动。

参考文献[1]杨蕾.幼儿园美术活动中新熟手教师教学行为的比较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23.[2]叶永荣.中班美术活动中废旧材料的应用[J].家教世界,2022(36):11-12.[3]孙永竹.废旧材料在幼儿园创意美术活动中的应用[J].家教世界,2022(24):7-8.[4]张冬英

网址:废旧材料在幼儿园大班美术活动中的运用研究.docx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853792

相关内容

幼儿园教师运用废旧材料开展中班手工活动的研究
生活化材料在幼儿园美术活动中的运用研究
废旧材料在幼儿园手工活动中的应用研究
小中班幼儿运用废旧材料开展玩色活动的实践研究
废旧材料在幼儿园创意美术活动中的应用探索
在幼儿园美术活动中生活化材料的运用研究
废旧材料在幼儿园建构游戏中的运用探究
幼儿园大班美术创作:用废旧材料做艺术品
美术论文范文 废旧材料在幼儿园创意美术活动中的应用有关论文写作资料
废旧材料在幼儿手工活动中应用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