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废旧材料在幼儿园的合理利用

发布时间:2025-04-06 05:14

废旧家电合理拆解,回收有价值材料 #生活常识# #环保生活Tips# #废旧物再利用#

 

  摘要:幼儿园结合多方面需求,挖掘并利用废旧材料作为教育资源,充分发挥蕴涵其中的教育价值:它的合理、创造性利用有助于培养幼儿的节俭意识、环保意识、创新意识;提高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审美能力;有利于完善教师的专业素养,树立多元开放的教育理念;同时也利于勤俭办园,体现特色教育。

关键词:废旧材料   幼儿园   合理利用   意识   能力

引 言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幼儿教育倍受关注。先进的科技产品逐步取代了自然产品,无论是教具、玩具都更精致、新颖。但那些外观精致的电动玩具往往价格昂贵,并非所有的幼儿都能享有;而且它的转换性、操作性不强,难以满足孩子好摆弄、爱探索的需求。幼儿易产生厌倦情绪,将其随意丢弃,毫无爱惜之情,且易引起攀比心理。另外,当今世界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环保意识是每个现代公民应有的素养之一,而环保教育应从小抓起。在幼儿园的教育活动中合理利用废旧材料,对于培养幼儿的环保意识和创新意识,提高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有着积极作用。

一、废旧材料的界定

(一)废旧材料的概念

所谓废旧材料是指因长时间不用或失去原有使用功能,却能用于幼儿园教育活动或幼儿游戏的安全、卫生又无毒的材料。

废旧材料在生活中随处可见,它的种类繁多。美国著名的玩具博士斯苔芬妮﹒奥尔巴特将幼儿园使用的废旧材料归纳为:(1)建筑用的材料:如砖块、沙子、螺栓、纤维板、废木材。(2)缝纫用品:如带子、扣环、手套、帽子、饰物、花边。(3)各种盒子:如礼品盒、帽盒、冰淇淋盒、塑料盒、鞋盒。(4)废布料:如粗麻布、棉布、帏账、毛毡、天鹅绒。(5)美发用品:如发夹。(6)家具用品:如瓶盖、废地毯片、绳索、蛋壳、衣架、包装材料、旧轮胎。(7)家务用品:如瓶子(不易破碎的)、杂品袋、牛奶箱。(8)废纸品:如硬纸板、卷轴、报纸、餐巾纸、纸盒子、吸管、包装纸。[①]

(二)废旧材料的特性

1、废旧材料富有生活气息,易感知

废旧材料是生活中常用的废旧物品,具有生活气息和时代性。对源于生活且为幼儿熟知的废旧物进行巧妙地改造利用,并渗透到主题教育活动中,能增强幼儿的节俭、环保意识,积累和扩展幼儿的感性经验,培养他们的认知和审美能力。

2、废旧材料具有可塑性,易操作

教师可指导幼儿通过折、剪、摆弄等各种方式,对废旧材料加以改造、创新。它既有助于提高幼儿动手操作能力,培养幼儿的创新意识;又展现了废旧物的“另类美”“创意美”。比如,普通的废旧塑料瓶能百变其身,可将其装入各色小彩珠,组装成独特的打击乐器;也可做成用于体育活动的长杆滚球,还可剪拉成简易的工艺品,如笔筒、小挂饰等。

二、废旧材料在幼儿园的利用价值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指出:“指导幼儿利用身边的物品或废旧材料制作玩具、手工艺品,来美化自己的生活或开展其他活动”。[②]废旧材料的合理利用,能充分体现它的教育价值:提高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审美能力;培养其环保意识、创新意识。

(一)培养幼儿的环保意识

《纲要》指出:“对幼儿进行环保教育,应当动脑筋,想办法尽可能采用幼儿喜闻乐见的直观形象和生动活泼的形式,激发幼儿的兴趣。”[③]幼儿的环保意识尚在形成中,教师应通过适当且有效的方法对幼儿进行环保教育。使幼儿从小形成环保意识,为其成长为未来的合格公民奠定基础。

幼儿喜欢做中玩,玩中学,教师可将环保教育灵活巧妙地渗透到游戏中或主题教育活动中。教师与幼儿共同发掘新的游戏材料,利用生活中无毒无害的纸盒、饮料瓶罐、余料碎布等废旧物品,改造成游戏材料。引导幼儿操作、改造或创编成新物品,让幼儿懂得减少垃圾,一物多用,使其增添“变废为宝”的乐趣,了解节省材料的意义。教师也可利用废旧材料进行隐性课程教育。有选择性地对废旧物进行改造、创设幼儿园环境,呈现废旧材料的“另类美”,并引导幼儿主动参与环保活动。

(二)培养幼儿的创新素质

爱因斯坦曾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是无限的。想象力是知识进化的源泉。”[④]创造源于丰富的想象及浓厚的兴趣和探索欲。陶行知也说过:“我们发现了儿童有创造力,认识了儿童有创造力,就需进一步把儿童的创造力解放出来。”[⑤]废旧材料的利用能激发幼儿的好奇心,丰富幼儿的想象力,促进其创造力的发展。

1、创设环境,培养幼儿创新意识

教育并非只是课堂的讲授过程,环境的潜移默化作用也尤为重要。教师要幼儿创设良好隐性教育环境,鼓励家长和幼儿共同收集、利用废旧材料布置环境。如用家中废旧的衣撑和光盘制成各色小巧自行车;或用废旧边角布料贴成装饰作品,创设一个别样的环境,充满想象的空间,激发幼儿的创新兴趣。将其创造的优秀作品通过展览的形式供幼儿观赏,让其感受“自然美”、“创新美”的魅力,培养幼儿的创新意识。

2、提供操作平台,激发幼儿的创新思维

陶行知指出:“行动是老子,思想是儿子,创造是孙子。”也就是“‘行动’是中国教育的开始,‘创造’是中国教育的完成。”就创造教育而言:“手和脑在一块干是创造的开始,手脑双全是创造教育的目的。”[⑥]发散式思维及创新能力极为重要,而手脑的结合能更好促进幼儿发散思维的发展。《纲要》指出:“为幼儿提供观察、操作、试验的机会,支持鼓励幼儿动手动脑大胆探索。”[⑦]

教师与幼儿共同收集废旧材料,通过多种活动引发幼儿想象并努力尝试创新,亲自动手操作,在不断摆弄操作中,体会利用废旧材料的乐趣。鼓励幼儿独自或与同伴合作创造新造型,增强幼儿的成就感,激发幼儿的创新思维,提高幼儿的实践能力、创造能力。

(三)利于教师专业素养的提高

幼儿教师是维护幼儿身心健康发展的保健师,开启幼儿智慧之窗的工程师,又是为幼儿营造舒适优美环境的美容师。由于幼儿教师劳动具有特殊性(幼稚性、全面性、时代性、多样性、创造性),他们的专业素养就显得特别重要。《纲要》指出:“善于发现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偶发事件中所隐含的教育价值,把握教育的时机,提供适当的指导。”[⑧]

幼教工作者不能用以往那生搬硬套的灌输式教育,应随时代的发展、进步,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用开放性的眼光看待问题。针对幼儿的兴趣、需求和身心特点,利用废旧材料作为教育资源或手段,潜移默化地渗透教育,不断创新发展,以取得独特的教育效果。

幼儿的思维跳跃性强,想象丰富而活跃。幼儿利用废旧材料创造的作品新颖奇特,这就需要教师有科学的审美能力,能很好的理解并给予及时的评价。在活动中教师运用废旧材料为幼儿展示丰富多彩、趣味多变的玩教具,不仅能充分调动幼儿的积极性,拓宽其思维,而且丰富了幼儿的想象。

(四)利于勤俭办园,形成特色教育

作为启蒙教育机构应以幼儿的健全发展为主,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结合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幼儿园自身条件及社会需求,努力为幼儿创建良好的教育环境,使幼儿身心健康发展。幼儿园发掘并利用废旧材料,不但节约了教育资源,还能形成自己的办园特色。

三、废旧材料在幼儿园的合理利用

(一)创设环境,营造隐性课程

作为环保教育的隐性课程是非常重要的,瑞吉欧学前教育研究者提出:应将环境看作一个可支持社会互动、探索和学习的容器。[⑨]环境的创设在幼儿教育活动中有着重要作用。《纲要》中也明确提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促进幼儿的发展。”[⑩]

教师将废旧材料的教育价值巧妙地渗透在幼儿园的环境里,引领孩子创建自己喜欢的天地,派送孩子一个释放心情的空间,让动态开放的“活”环境与幼儿“成长”对话!例如:用废旧的一次性蛋糕盘绘制成的京剧脸谱来装饰着走廊;用废旧边角布料或各式彩纸在废旧光碟上拼贴成的动物娃娃……这样特别的布置比那华丽而昂贵的装饰多了几分乐趣和活力。通过对废旧材料的创新改造,营造了独特的幼儿园环境。

教师在收集利用废旧材料进行创新制作的过程中,为幼儿树立了节俭、创新的榜样,使幼儿的环保意识、创新意识得到潜移默化的培养。教师引导幼儿观察,将废旧材料的属性、功能等基本知识巧妙地传授给幼儿,使幼儿在轻松快乐的氛围里不断拓展自己的知识库,提高幼儿的认知能力。幼儿通过动手、动脑,在参与环境布置的过程中,获得了新的知识、情感体验。教师营造丰富的具有美感的教育环境,让幼儿学会观察、关心身边的人和事,不断学习、创新,为素质的全面提高打下良好的基础。

废旧材料的利用能增进亲子间的情感。教师鼓励家长和幼儿利用废旧物品进行改造、创新,并经常举办“废旧物大变身“的展览活动。琳琅满目的创新作品,展现了亲子的合作创新精神,如饮料瓶和纸盒制作的火箭“长江七号”、别样的茶具,用纸壳剪成的鞋底板串上毛线制成的别致小拖鞋……这些亲子合作利用废旧物创造的作品,达到了独特的效果。在收集废旧材料进行制作的过程中,促进其亲子间的情感交流,让幼儿学会合作互助和分享,用不同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情感意愿。幼儿还懂得了废物不废的道理,体会到自制玩具的乐趣,激发了幼儿创新的欲望,提高了幼儿的实践能力。

(二)区域游戏活动材料的投放

幼儿动手能力的发展主要依靠对活动材料的操作,材料是实现区域游戏活动的中介。丰富的游戏材料和百变的操作方法,使幼儿在活动中获得不同的知识体验。《新纲要》提出:“提供丰富的可操作材料,为每个幼儿运用多种器官、多种方式进行探索提供活动的条件”。[11]教师应多途径地挖掘废旧材料的来源,鼓励幼儿和教师、家长一起收集可利用的废旧材料,以丰富游戏材料。

教师在活动区角合理安排、科学投放废旧材料,充分发挥它在游戏中的价值。孩子们喜欢丰富有趣的区域游戏活动,按照自己的兴趣选择游戏。废旧材料数量充足、种类丰富、 经济实用,能给孩子留有想象和创造的空间,具有趣味性、可探究性。教师可在美工区、健康区、建工区等各个领域做适量、适当的投放。

教师有针对性地选择废旧材料,并精心地改制成区域游戏活动材料,合理分配放置在塑料小托盘内,幼儿井然有序而又自由快乐地游戏着。如 设备齐全的“魔法超市”,贴近幼儿生活的游戏材料,具有真实感,幼儿能更好地了解生活,学会交流,管理自己的财务;在“小巧手”夹豆子游戏活动中,幼儿根据动物卡片上的数字,用一次性筷子将豆子夹放在对应的纸盒里。它既巩固了幼儿的数字认读,又锻炼了幼儿手部的精细动作;塑料管吸剪做成串珠材料,幼儿用线串上色彩各异、长短不一的塑料吸管,系成各种各样的小饰品,如项链、手链等。它的串珠过程培养了幼儿的手眼协调能力,色彩搭配及创造过程培养了幼儿的审美能力、创新能力。

废旧材料在区域中的提供和使用在客观上给了幼儿一个刺激,让他们知道生活中的废旧物品能用于游戏。它既丰富了幼儿的游戏材料,又弥补了现成玩具玩法单一等不足;还萌发了幼儿的环保意识,创新意识,提高了幼儿的实践能力。

(三)教学活动的巧妙渗透

大部分家长图省事方便,让教师统一购买活动材料。这些精美的现成材料可变性、可操作性不强,幼儿的活动易受到限制,没有突破性发展,幼儿经常为完成任务而操作活动。很多幼儿的动手能力差,不能很好地完成,造成了不必要的浪费。其实,利用废旧材料能取得独特的教育效果,它的份量充足且取材方便,可操作性强。教师可将其巧妙地渗透到各个教学活动,充分发挥它的教育价值。

1、美工活动

废旧材料在美工活动中的利用率较高,材料是幼儿活动的对象。幼儿在对材料的操作、摆弄过程中,逐渐成自己的认知结构。通过对各种废旧材料的利用、创造,可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如以牙膏盒为材料制作长颈鹿的活动中,教师和幼儿共同探究制作的材料及取材途径,并穿插一些基本的环境保护和节约社会资源的常识,培养幼儿的节俭环保的意识;鼓励幼儿大胆想象,尝试用自己的方式制作,创造不同造型的长颈鹿。没有统一标准的局限性,幼儿能更好地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积极参与操作活动。

教师还可引导幼儿利用废旧树叶、边角布料等进行贴拼,组合成各种图面,如海底世界、交通工具等;充分发挥幼儿的想象力,利用蛋壳进行彩绘,制作不倒翁、望远镜;用纸杯绘制各色娃娃。让幼儿动手又动脑,使他们的创造性逐步得到培养和发展,提高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

2、健康活动

废旧材料可制作成活动的小型器材,开展健康活动。如教师利用废旧塑料瓶制成滚动球棒,可持把杆做滚球活动,训练幼儿的走跑等协调能力;也可双手持瓶做韵律体操,增添了几分趣味性;废旧布的边角余料缝制的“布球”,可进行投掷练习或用于体育游戏;把易拉罐做成梅花粧摆成矮墙,让幼儿自由跳跃。教师将简单的废旧材料改创成丰富多彩的活动器材,充分发挥了它的教育价值,又赢得幼儿和老师的喜爱和青睐。

3、语言等主题教育活动

废旧物贴近幼儿生活,易感知、理解,可将其作为语言教育活动的辅助材料。如讲故事时,可出示适当的废旧物品,帮助幼儿更直观地感知讲述对象,顺利地进行讲述活动;在构图讲述活动中,教师可提供适当的废旧材料,让幼儿自由选择材料进行构图讲述。利用它的多样性、可变性,引导幼儿按意愿以组拼、图画的方式编造故事、表达想法。

废旧材料还可用于主题教育活动中,使其渗透幼儿教育,拓展幼儿的知识经验。如发现幼儿随意丢弃牛奶盒、饮料瓶时,教师可就此生成主题教育活动。引导幼儿了解纸盒的制作材料和废旧塑料瓶随意丢弃造成的环境污染,启发幼儿利用废旧材料制作玩具,鼓励大胆创造新造型,将它“变废为宝’。既增长了幼儿的认知能力,又培养了幼儿的节俭环保意识。

四、废旧材料的科学投放

(一)讲究卫生,做好安全措施

幼儿的好奇心强,喜欢接触新奇物品,而他们的识别能力及自我保护能力较差。在收集废旧材料的过程中,必须注意卫生,做好安全工作。铭记一切以孩子的安全为主,促进幼儿全面健康。

教师在收集废旧材料时,引导幼儿了解相关的基本知识,提高他们的认知能力,并教幼儿注意区分哪些是无毒无害的可利用的废旧材料。可教孩子收集那些无毒的、不易破碎的、无尖锐棱角且易于清洗消毒的废旧物。教师要经常清洗废旧物(材料),并把它们放到阳光下暴晒进行杀菌消毒,加强检查、监督等安全措施。同时得培养幼儿良好的卫生习惯,注意他们的个体差异,及各年龄阶段的心理特点、发展特征,教师要有针对性的合理投放废旧材料。在投放区域游戏材料时,要有层次性,操作难度适宜,以免幼儿受到意外伤害。

(二)充分利用废旧材料,巧妙渗透幼儿教育

作为幼儿教育工作者,更要做个有心人,发掘并充分利用废旧材料中蕴含的教育价值。教师要大胆创新、敢于实践,为幼儿创设良好的氛围,将幼儿教育巧妙地渗透在运用废旧材料的过程中,做到寓教于乐。

通过创设环境,营造独特的氛围,展览别样玩教具的活动等形式,激发幼儿的兴趣及强烈的探索欲望。教师应科学引导、鼓励幼儿大胆想象,独自或与伙伴合作创造佳作。使幼儿学会互助合作,珍惜资源,乐于参与实践,积极探索。

(三)树立多元、开放的教育观念,开展探究式学习

作为21世纪的新型幼儿教师,应持有正确的儿童观,树立多元开放的科学教育观。幼儿是独立的个体,要热爱、尊重幼儿,他们有探究自然、社会的权利。不要强硬地灌输知识技能给幼儿,应从幼儿的兴趣爱好着手,有针对性的投放废旧材料做为活动材料,了解幼儿的最近发展区,注重幼儿的全面发展,开展探究式学习,以取得独特的教育效果。教师不但要丰富自己的知识库存,努力达到T型甚至是H型的知识结构,还要提高自身的技能结构,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完善自己的专业素养。

总结

综上所述,废旧物是社会发展不可避免的,它的回收利用是发展循环经济的重要途径。无论处于何种时期,都应保持并发扬我们中华民族勤俭节约的美德。废旧材料在幼儿园的合理利用,发挥了独特的教育效果。它的科学投放、合理使用,使幼儿的节俭、环保意识得到了培养,实践、创新等多种能力也得到了潜移默化的提高;幼儿教师的专业素养得到了深化,同时还形成了幼儿园的特色教育。

参考文献: 

⑴《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

⑵黄婷:幼儿园小班区域游戏中废旧材料运用的实践研究;ttp://www2.age06.com

网址:浅谈废旧材料在幼儿园的合理利用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853822

相关内容

浅谈废旧材料在幼儿园教育活动中的作用
变废为宝,创意无限—浅谈幼儿园废旧材料的有效利用
浅谈幼儿园利用废旧材料自制玩具论文.docx 文档全文预览
废旧材料在幼儿园游戏区活动中的应用
废旧材料在幼儿园教学活动中的再利用
浅谈废旧物品在幼儿活动中的应用
废旧材料在幼儿园环境中的应用
废旧材料在幼儿园大班美术活动中的运用研究.docx
浅谈在幼儿园美术活动中妥善利用废旧物品的有效措施
幼儿园教师运用废旧材料开展中班手工活动的研究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