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如山 ‖ 北平杂忆:旧书铺 茶馆子

发布时间:2025-04-06 05:48

旧书旧杂志捐赠图书馆,节约资源 #生活知识# #节约生活# #家庭废物减量#

旧书铺‍

北平旧书铺的组织法,不但中国其他城池没有,世界各国也是不见的。他除在柜台上售书外,里边屋中总陈列着几张八仙桌,预备人去看书。从前吾国虽有藏书楼的组织,但多系私人所藏,间乎有公共者,然甚少,只有极讲究之书院中,偶或有之,但亦不容易借出,藏书楼中更无供人看书处的设备。

齐如山 ‖ 北平杂忆:旧书铺 茶馆子

则这种旧书铺,颇有现代图书馆的情形,而且比图书馆还方便。想看什么书,他就给送到桌上来。倘自己研究一件事情,记不清应看伺书,可以问铺中掌柜的,他便可给你出主意。他铺中没有的书,他可以替你在其他书铺转借。看书时想吸烟,有学徒替你装烟,想喝茶有学徒给你倒茶。你若看书看饿了,他可以代你去买点心;常看书的熟人,有时他不要钱,他还可以请你。这在世界上的图书馆中是没有的吧?

不但如此,你在家中想看什么书,他可以给你送去。看完了不买,是毫无关系的,比方说自己想做一篇文章,应用的参考书,家中没有,也可以去借;只管说明,我暂作一次参考,你看完了,他便取回。不但此,倘做文章自己一时想不出应用何书参考,也可以直与书铺掌柜商量,他可以代出主意,自己书铺没有,也可以代借,看完了仍旧由他代你送还。

他不但由别的商家代借,有难觅之书,他知道某学者家有,他也可以替你去借,因为有该书之家,你不一定相熟,而有书之家,总是常买书,与书铺一定相熟的,所以他去借容易得多。这于学者读书人有多么方便。如果你不认识这种书铺,你可以托朋友介绍,他—样的给你送去,看完了他便取回,也不要钱。

齐如山 ‖ 北平杂忆:旧书铺 茶馆子

我问过他们,老光看不买岂不赔钱吗?这种旧书铺之掌柜,不但有道德,而且有思想,他说书铺的买卖,道路最窄,平常人不但不买,而且不看。所来往的,只有几个文人,文人多无钱,也应该帮帮他们的忙,而且常看总有买的时候,倘他给介绍一个朋友,做一批大点的买卖,也是往往有的事情,这哪能说是他白看呢?请听他这话,是多么有道德。他不但有道德——且有相当的学问,对于目录之学,比读书人知道的多得多。

齐如山 ‖ 北平杂忆:旧书铺 茶馆子

在前清光绪年间,琉璃厂路南,有一翰文斋,老掌柜姓韩,就知道的很多,缪莲仙、王莲生诸先生都常常问问他。张文襄之洞在他的《书目答问》一书中,曾说过读书人须要常到旧书铺中坐坐,就是这个意思。彼时如张之洞、王莲生、盛伯羲、许叶芬、王闺运等等诸公,都是常去逛书铺子的。

茶馆子

北平的茶馆子,也实在值得谈一谈,他与各大城中之茶馆,虽然相同地方不少,但特别的地方确很多。茶馆子卖茶,自然是他的正业,但北平茶馆可以分两种,一是早晨,二是夜晚。

齐如山 ‖ 北平杂忆:旧书铺 茶馆子

北平人最讲喝茶,尤其早晨更非喝不可,所以早晨遇到熟人,必须要间一句,“您喝了茶咧吗?”大约都是简单着说,“您喝了吗?”若到大街上碰到,则必相约同到茶馆,此定例也。五行八作除有长期工作者外,其余所有工人,大多数都得到茶馆喝茶,一则喝茶,二则也为寻觅工作。北平的规矩,所有承应工作买卖之商家,如泥瓦作、木厂子、搭棚铺、饭庄子、裁缝局子、出赁喜轿铺、杠房等等,答应下工作买卖来,次日一早,便到茶馆中去找工人,所以各行工人也都到茶馆等侯。

各行工人有各行的茶馆,不能随便进去,因为棚匠若到厨役的茶馆,那坐一天也找不到工作。这个名词叫作”坎子”,哪一个茶馆,是哪一行的坎子,是一定的。而且茶资也极便宜,每人每次不过茶叶钱,大个钱一枚,水钱一枚;倘自备茶叶,则只花水钱一枚便足,任凭你喝几个钟头,也没关系。

齐如山 ‖ 北平杂忆:旧书铺 茶馆子

大个钱一枚,合现大洋不到半分;彼时每一元现洋,约可换大个钱五百枚,请看这有多便宜。这种茶馆就等于人市,有南方之墟,北方之集的性质。有许多商家下市之后,聚谈各种生意,也都是到这种茶馆来谈,这与上海、广州各大城之茶馆,有相同之处。

齐如山 ‖ 北平杂忆:旧书铺 茶馆子

夜晚的茶馆,则多是书馆。从前生活安定,大多数人夜晚无事,都要到茶馆听说书,所以各茶馆都要特请有名的说书人,前来说书。大约是大茶馆就请大名角,小茶馆就请次路角,每日茶馆门口,也都有大广告牌,写明特请某人说某种故事,以广招徕。因为间有妇人往听,所以说的都是规矩的故事,如《列国演义》《三国演义》《隋唐演义》《说唐》《杨家将》等等的旧小说,都是常说。

他们的说法也很有好的,在原词之外,总要加添许多有趣的言词,提神的动作,借以吸引听众;听书的人,多数也很入迷,一天不听,心神便无寄托,每天吃过晚饭,就都赶紧往茶馆跑,其入迷程度,比观剧又高得多。

齐如山 ‖ 北平杂忆:旧书铺 茶馆子

从前最盛时代,北平这样的茶馆,约有一千余处。每一大街,总有几处。大一点的胡同中,也是必有的。每天的听众,最少也在二十万人以上;比戏园中的观众,要多十倍。

齐如山 ‖ 北平杂忆:旧书铺 茶馆子

倘教育界利用这种书馆,给听众输人些新的知识,则于社会一定有很大的益处,惜乎当年学界没有注意到此。当年中山先生使广东之卖药人,讲演关于革命事情,收效就极大,与这种局面,大致相同。

齐如山 ‖ 北平杂忆:旧书铺 茶馆子

齐如山(1875—1962),名宗康,河北高阳人,戏曲理论家、民俗学家。19岁入同文馆习外语,通德、英、法文。后留学西欧,涉猎外国戏剧,辛亥革命后回国。与梅兰芳为契友并为他编写剧本,曾任北平戏曲音乐分院副院长、《戏曲丛刊》和《国剧画报》主编,发起组织北平国剧学会,出版《戏曲大辞典》等,为京剧的发展、普及做了大量工作,1949年后居住在台湾。戏曲理论著作有《中国剧之组织》《国剧概论》《国剧漫谈》等。历史著作有《北平三百六十行》《故都琐述》《北平零食》《北京土话》等,晚年撰《齐如山回忆录》包罗万象,在海外有“文豪”之誉。‍

网址:齐如山 ‖ 北平杂忆:旧书铺 茶馆子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853866

相关内容

北平旧书铺
图书馆借书忆旧
旧书铺
终于把童年回忆集齐了——北京燕山名著系列
北京八里庄二手书出版社新书图书馆旧书大学毕业处理二手书
老北京的旧书铺
旧书重读:清代茶馆的蔚然成风
旧书焕新生 古旧书市暨首届晒书节亮相北京报国寺
旧书重读:宋代茶馆的发展
西城区:“旧书新知·读书报国” 北京报国寺古旧书市暨首届晒书节举办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