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学.生活】审美观念与时代密不可分,看明朝文人怎么培养志趣,寄情于长物

发布时间:2025-04-06 07:09

生活乐趣与审美素养密不可分 #生活乐趣# #生活体验# #生活美学实践# #生活审美教育#

前言

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生态环境问题成为当前发展道路中的突出矛盾。走向中国生态文明建设新时代已然成为必然趋势。而中国古典美学在构建人与自然的审美关系时,展现出非凡的生态审美智慧。

例如传统儒家的“天人合一”观、道家思想中的“道法自然”、“万物齐一”等。优秀的传统文化遗产成为建设当代生态美学的丰富资源。

传统生活美学中蕴藏着古典生态智慧,为当代人的审美化生存提供重要的借鉴和启示。

建立生态审美观念,有利于我们摒弃长久以来树立的主客二分原则,建立起全球生态一体化观念,这将是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上的重要关口。生态美学观念的形成能够促进人们生活方式的转变。为我们的物质生活与精神世界提供宝贵指导。

中国古典美学在构建人与自然的审美关系时,展现出非凡的生态审美智慧。例如传统儒家的“天人合一”观、道家思想中的“道法自然”、“万物齐一”等。优秀的传统文化遗产成为建设当代生态美学的丰富资源。那么怎样的时代背景造就出这样的美学观念呢?明代的“长物”之风又是如何兴起?

一、经济情况

经济上,明代商品经济的飞速发展导致“大众文化”的兴起,在追求时尚与奢靡的社会风潮中文人阶层开始标榜“雅”文化

古典生态美学智慧在动荡的明代物质文化生活中继往开来,一方面继承着传统文化的自然造物观,一方面与明代“长物”之风融合,展现出明代文人独特的生态生存模式与价值追求。完成了古典生态美学智慧的溯源与归流、显现与蜕变。

1、商品经济繁荣下的丰裕社会

明代统治初期,执政者实行一系列鼓励农耕的措施。粮食产量的提高保障了人民的基本生活也推动了手工业的发展,为商品丰富、流通,商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当时的从商人数与商业体系都较之以往更加庞大,社会商业化发展迅速。拿粮食来说,“明后期,不仅经济作物,粮食商品化的程度也空前提高。粮食产量的增加,为部分粮食转换为商品提供了前提;而经济作物种植面积的扩大,城镇及工商人口的增多,又为粮食商品化提供了需求。”

这样的供给关系与食品保障,让明代商业繁荣具备了市场前提与消费支持。此外,明代的北京店铺林列,商贩走村串户吸引客人。如林的市集,奇特的珍宝展现出当时人民物质生活的丰富。

描绘明代都城的风俗画《皇都积胜图》展现的就是当时的商业盛况与发达的贸易。商业的繁荣发展与物质生活的极大富足带来了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

物质文化的繁荣,商品流通的频繁导致了大众文化与大众审美的诞生。它与传统的文人审美差距甚大,由此出现了明代文艺界的两大审美标准:雅与俗,不同群体与审美偏好滋生出了不同风格的文艺作品以及“长物”。而“雅”与“俗”之间本身并没有一个明确的标准与划分,它们的形成也非一蹴而就。

2、“物”的内涵延展与造物技术的成熟

器物最初是用来传递礼法,载“道”的工具。但过分注重器物外在装饰与制作技巧则会导致“玩物丧志”。这种“奇技”会消磨人的志气,因而奇技又叫做“淫巧”。

但是到了明代,在一种更加强大且迅猛发展的消费观念影响下,传统的纲常伦理受到了冲击。明代文人文徵明,也就是文震亨的曾祖,与沈周、唐寅、仇英并称为明四家,是苏州府长洲人氏,家族地位显赫。

他居住生活的地方是当时明代经济物质最为繁荣发展的地区,这里的人们对“物”也格外关注。

在文徵明看来,世人不去品赏“物”,端居无为并无所得。“玩物丧志”一言,遂为后学深痼。在商品经济市场冲击下,明代学者们对“物”的重新审视与态度,让“物”焕发出鲜活的生命力。而“物”之中究竟包涵何种魅力让文人雅士们畏惧同时又迷恋。

“器具”作为人类生产活动、物质发展的结晶,承载了人类的精神文明。《长物志》表面是对不同“物”的刻画描绘,实则是当时文人生存形态,价值追求的物化展现。

这其中有着生态美学的精神的流露,继承了传统思想中朴素的生态意蕴,更有着当时文人对明代商品市场环境中“物”的重新审视。

生态美学的造物观在此时纷繁复杂的市场背景下,以一种偏温和的方式渗透在各个方面。“物”发展到明代,其成熟的技术经验让其内在精神内涵得到了延展。

二、政治情况

政治上,外部的高压环境让文人圈层的隐逸之风盛行。明代的隐逸大多并非于远居山林,而是从黑暗的氛围中暂时游离出来,寄情“长物”,通过文化来重新找到自己的身份定位。

从“敬德保民”,“天人合一”的哲学思维形成。由古代生态思想中延申出来的政治观由上而下,影响深远,范围广大的完成着“天”与“人”和谐共处的这一终极目标。

1、高压政权之下的规避与隐逸

一系列的集权手段,让封建专制制度走向完善,封建统治下的中央集权也进一步加强。明代的政治黑暗、官场沉浮导致了大量文人身心的规避与隐逸,这种隐逸为生态美学的凸显打下了良好基石。

首先,明代官场外部藩王割据,大地主阶级斗争激烈,宗室醉生梦死,百姓水深火热。随着经济发展,封建统治者更加贪婪的追求财富。

他们搜刮百姓,兼并土地,破坏商业,加速贫富阶级的分划与对立。农民与地主阶级之间的争夺田产、抗租的斗争比比皆是。

其次,明王朝内部党争严重。在这样一个阶级分划,社会矛盾频频的大环境中,明代的官场结纳之风日趋严重。官员们结党营私,借助一切途径牟利。

文震亨及其代表的文化圈层大都是醉心“长物”,过起了闲赏生活。闲赏惬意的精神规避同身居山野的隐逸都拥有同样的生存价值与美学追求。

2、基于天人合一执政理念的传承

政治环境推动了闲赏长物的氛围,促进了古典生态美学的发生。但如若站在一个更宏观的角度去观察,其实中国政治制度体系形成之初就带有“天人合一”的生态美学意蕴。

《论语·尧典》中说:“天之历数在而躬。允执其中。四海困穷,天禄永终。”告诫执政者顺应天时。周代的人们更是从夏、商的覆灭中感悟到了,上天不会持续保护某一个王朝,只有敬德保民,遵天意才能“祈祷永命”。

当中“敬德保民”说的就是顺应自然、以人为本的生态观念。是和谐共处,而非根本对立。它传递出天人关系并非单项的顺从,而是双向互动的。肯定了人们在主观能动性下探索与天地的关系才能获得更为长久的“天命”。

三、文化情况

文化上,明代中晚期文化思想都进入到了一个极具发展与变革的阶段。在一系列思想解放,呼吁本性自由的声音中,文人开始重新审视内心。

在此基础上,传统的“遵生”“养生”思想也得到了长足发展。文人们借“长物”浇灌着自己的精神世界,也在日常中践行着“四时调摄”的闲赏起居生活。这些都成为生态美学思想展开的重要文化根基。

1、文化思想激变中的内心审视

明代的文化产业十分蓬勃,这得益于此时商品经济的飞速发展,手工业、制造业等大环境的优越。此时的文化产业,特别是民间文化产业迅速兴起。

到万历年间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下的文化思想、社会风俗等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文化思想中出现了诸如启蒙思想、功利观念等内容。这对旧的文化有着不小的冲击作用。

如:君子爱财取之有道这样的观念被提出。这表明在资本经济市场,文化的商业化已经成为常态,士大夫们开始以合理的手段谋求物质财富。社会对于文化的崇尚,必然会引起相应的潮流。

明代中晚期整个文人乃至社会盛兴着一种风雅的生活。兴造园林、收藏书画、聚会雅集、焚香品茗、吟诗弈棋。士人在较好的物质环境中崇尚闲适,多有声色犬马之好,结成酒舍、茶舍的不在少数。

晚明更是出现了亦儒亦侠,亦禅亦狂的群体。他们喜好游历、行为放纵、思想叛逆,被称作“山人”。由此引起了一股狂放之风,他们恃才傲物,追求独行与真性情。

在文化思想的剧烈变革中,人文主义思潮萌芽由社会基层迅速蔓延,影响着整个晚明社会。文人们迫切想要摆脱束缚,重新审视内心,定位自身,成为自己生命与生活的主人。

他们产生了两种极具时代代表性的精神特质:一种桀骜不驯,行为放纵、性情乖张。同时还有一种追求淡雅、内敛沉静、雅致闲隐。但他们都会将自己精神寄托在“清玩”之上,与“物”进行心灵对话。追求心灵内外通达与和谐。

他们的“壶中天地”即是获得心理的平衡与精神上的享受。面对复杂的内外局势,他在“长物”中灌注着自己的人格理想。而古代生态美学思想,作为对生命本体的观照也展现在其中。

2、闲赏生活中的养生与重生

明代的文化思想出现剧烈变革,这令更多学者们开始重新剖析内心世界,思想解放与呼吁本性的声音带来了对生命本体的观照与对日常生活的重视。

“养生”、“遵生”的朴素思想被重视并得到更加充分的展现。明代的养生类书籍明显要比宋元时期的多,晚明,无疑是经济、政治、思想最为激烈动荡,社会矛盾最严峻的时期。而面对现实的无力,面对思想的解放,不少文人们选择回归生命本体,将“养生”、“遵生”列为日常生活的重中之重。

这种万物通达和谐,具备高度整体观视角的美学理论即使古典生态美学思想的源流。《周易》的生命精神立足于整个宇宙的融通,具有非凡的超越性与德合天地的力量。

它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大道之源,群经之首,深深影响着后世的思想典籍。张载说:“天地则何意于,鼓万物而已。”“生生”谓之德行,谓之宇宙发展之无穷生命力。正因为对“生命”的重视,《周易》当中也发散出了许多关于“养生”的朴素观念。

总结

经济基础对上层文艺起着决定性作用。明代的物质发展、市民阶层壮大催生出大众喜爱的文化艺术。

晚明的闲赏生活中流露出许多“养生”的思想。它继承了历代的“遵生”思想精粹,也在“长物”之风的影响下,展现出生命意识与价值的重构,也是生态美学展开的思想根基。

网址:【美学.生活】审美观念与时代密不可分,看明朝文人怎么培养志趣,寄情于长物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854005

相关内容

明朝的生活美学:闲情偶寄
长物志:明代的生活美学指南
【美学.长物】长物为伴·宋明文人之雅致生活展宋代篇夏燕靖
基于语文核心素养学生审美鉴赏能力培养.doc
明代江南文人居室陈设观念的研究
【生活美学】明代生活美学指南:带你感受古代文青的风雅生活
明朝的生活美学
培养审美情趣,增加生活乐趣
明代生活美学指南:带你感受古代文青的风雅生活
观念史视野里的晚明文人生活美学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