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粽子的文化内涵

发布时间:2025-04-09 20:10

端午节粽子分享:各地特色粽子,如甜咸不同,文化内涵丰富。 #生活乐趣# #生活分享# #美食生活分享# #美食节庆介绍#

  历史上关于粽子的记载,最早见于汉代许慎的《说文解字》。“粽”字本作“糉”,《说文新附·米部》谓“糉,芦叶裹米也。从米,葼声。”《说文·夂》:“葼,敛足也。”意为鸟飞时收敛腿爪。《集韵·送韵》:“糉,角黍也。或作粽。”

  粽子又名“角黍”,最早记载见西晋周处的《风土记》:“仲夏端五,方伯协极。享用角黍,龟鳞顺德。注云:端,始也,谓五月初五也。四仲为方伯。俗重五月五日,与夏至同。(同 “鸭”),春孚雏,到夏至月,皆任啖也。先此二节一日,又以菰叶裹黏米,杂以粟,以淳浓灰汁煮之令熟,二节日所尚啖也。……裹黏米一名‘糉’,一名‘角黍’,盖取阴阳尚相苞裹未分散之象也。”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中,清楚说明用菰叶裹黍米,煮成尖角或棕榈叶形状食物,所以称“角黍”或“粽”。明清以后,粽子多用糯米制作,这时就不叫角黍,而称粽子了。

  从南北朝以后,民间开始有粽子,源自百姓祭奠屈原的说法。

  南朝梁的吴均(467—520)在《续齐谐记》中写道:“阴历屈原五月五日投汨罗而死,楚人哀之。每至此日,竹筒贮米,投水祭之。汉建武中,长沙欧回,白日忽见一人,自称三闾大夫,谓曰:‘君当见祭,甚善 。但常所遗,苦蛟龙所窃。今若有惠,可以楝树叶塞其上,以五彩丝缚之。此二物,蛟龙所惮也。’回依其言。世人作粽,并带五色丝及楝叶,皆汨罗之遗风也。

网址:肉粽子的文化内涵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856378

相关内容

嘉兴粽子的文化内涵
嘉兴肉粽子的做法和配料
五花肉粽子:传统美食的诱惑与制作秘诀
万水千山“粽”是情=端午节越吃越FIT的撩人肉粽
一颗肉粽=600卡路里 肉粽怎么吃不会胖
一个粽子=两碗饭?送你一份吃粽子不胖的秘笈
赛龙舟的文化内涵
嘉兴粽子的包法
【端午到 吃粽子】 自制粽子安全食用小提示)
端午节怎么吃粽子不发胖? 4招教你健康吃粽子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