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吃饭习惯很多人都有,小心气血被“掏空”
食堂窗口前,有个同学每次买饭都会问:阿姨,这菜有没有虫眼儿?阿姨回:你这么关心虫子,看来菜一定很好吃。 #生活乐趣# #日常生活趣事# #日常生活笑话# #校园趣事大全#
我们常常忽视了一些看似不起眼的饮食习惯,这些习惯却可能悄悄地在“掏空”我们的气血,进而影响我们的免疫力,使身体逐渐变得虚弱。
这个吃饭习惯很多人都有,小心气血被“掏空”!
1.烹饪时间过长
长久烹煮食材,往往导致食物中的营养成分大量流失。例如,长辈们在准备餐点时,为使食物更易于咀嚼,倾向于添加水分将菜肴炖煮至过分熟软,此举可能导致食物营养成分的大量流失。
当身体长期缺乏必要的营养摄入,便可能遭遇气血亏虚,乃至贫血,进而削弱免疫系统的防御能力。类似地,偏食、膳食结构失衡及严格的素食主义者亦可能遭遇同样的问题。
2.吃饭时看视频
在进食过程中,脾胃正忙于消化食物,若此时全神贯注于观看视频,气血则需分流以滋养双眼,从而导致脾胃所需的气血供应不足。此行为或可引发消化障碍及头部昏沉的不适感。
提议:用餐时应专心致志,避免浏览视频或从事其他活动。
3.偏好冷饮冷食
根据中医理论,“寒凉”之物易损伤脾阳,而脾是负责运化食物精微,促使营养物质输布至全身的重要器官,包括四肢与大脑。若频繁摄入冷饮冷食,脾阳受损,四肢与大脑可能无法得到充分的滋养,从而导致气血不足,出现眩晕、头部昏沉等症状。
建议:日常应饮用温水,并减少寒凉、油腻及辛辣食物的摄入。
如何判断自己是否气血充盈?
1.观察面容:气血不足者,面容往往呈现暗黄、苍白乃至青灰,缺乏光泽,且面部肌肉可能显得塌陷。
2.审视眼睑:气血不足时,结膜会显得苍白无血色。
3.留意口唇:气血不足之人,口唇常呈现苍白且干燥的状态。
4.检查指甲:气血不足者,手指甲往往失去光泽,变得薄而脆,形状可能凹凸不平。同时,指甲下的皮肤也会显得苍白或发黄。
5.观察手掌:气血不足之人,手掌颜色偏暗,且手掌皮肤可能干燥、粗糙。
6.关注发丝:头发为气血之余,气血不足者,头发往往干枯、稀疏,缺乏活力。
健康小贴士:若感觉自己气血不足,甚至有贫血症状,可前往医院进行“贫血三项”检测,以便针对性地进行调理与治疗。
如何养好气血?
为维持气血充盈、增强身体免疫力,以下策略值得采纳:“规律生活,节制饮食,适度运动,平衡情绪”。
调养脾胃:脾胃作为气血生成的根基,调养气血需从“治本”入手,即重视脾胃健康。在日常饮食中,可增加南瓜、山药、莲子、扁豆、薏米等食材的摄入。
参芪术茶方
泡制方法:选取党参、黄芪各5克,白术、淮山药、升麻各3克,煎煮取400毫升药液,泡茶饮用。
效果:补益脾胃之气。注意事项:阴虚内热及孕妇应避免饮用。
滋养肝血:肝脏具有藏血、疏泄的功能,对脾胃运化有辅助作用,因此养肝也是补充气血的重要途径。避免郁闷、暴怒等负面情绪对肝脏造成损害;熬夜同样伤肝,导致气血流失。
养肝小贴士:睡眠时,肝脏血流量显著增加,有助于提升肝功能和解毒能力,因此建议晚上22:00前入睡,最迟不超过23:00。同时,保持情绪稳定,减少暴怒,多参与令自己愉悦的活动,以维持良好情绪。
饮用代茶饮:在专业医师指导下,可尝试以下两款代茶饮以辅助补充气血。
补气方:四君子汤
泡制方法:取人参3克,白术、茯苓、炙甘草各6克,放入养生壶中,加水煮20分钟后饮用。
注意事项:实热、湿热及阴虚火旺体质者不宜饮用。
补血方:四物汤
泡制方法:当归、川芎、白芍、熟地黄各取6克,放入养生壶中,加水煮20分钟后饮用。
注意事项:孕妇应避免饮用。
提醒:养生方剂应在专业医师指导下使用。
防寒保暖:秋季天气转凉,虽有“春捂秋冻”之说,但并非忽视保暖。过多摄入寒凉食物或长时间使用空调、电风扇,可能导致寒邪入侵。
平时应注意保护腹部、脚及脚踝、膝盖、颈椎等部位免受寒冷侵袭,睡前可用温水泡脚,老年人更应格外注意。
适量运动:如八段锦、太极拳等,可调理脏腑、经络,促进气血恢复。
阅读原文
网址:这个吃饭习惯很多人都有,小心气血被“掏空”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856527
相关内容
牛杂放倒小伙?这种饮食习惯很多人都有吃饭,饮食,习惯
饭前烫碗、饭后刷牙……这些看似“卫生”的好习惯,可能都错了
饭桌上12个吃饭习惯,越吃健康越少!第一个就人人在做!
医生:吃饭太快的人,血脂、血糖、消化都会被连累,老年人要注意
老年人请注意!这6个新习惯,很多人都有,别大意了!
乱补维生素,当心变成“危生素” 不良生活习惯“掏空”你的维生素
乱补维生素,当心变成“危生素” 不良生活习惯“掏空”你的维生素
养成这30个吃饭习惯,预防生活习惯病
饮食,吃饭,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