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儿童平衡膳食宝塔更新,快收藏!
平衡膳食是儿童成长的关键,多吃蔬菜水果 #生活技巧# #育儿建议# #儿童营养搭配#
作为家长,最担心的问题之一就是孩子怎么吃才营养又健康。这不,6月1日,中国营养学会发布了婴幼儿、学龄前和学龄儿童喂养和膳食指南,相对于上一版,这一版指南更加全面,包括《中国0-6月龄婴儿母乳喂养指南》、《中国7-24月龄婴幼儿喂养指南》、《中国学龄前儿童膳食指南》和《中国学龄儿童膳食指南》这四个针对不同年龄段儿童的喂养和膳食指南。
下面我们就针对这四个指南一一跟大家分享。
一、0-6月龄婴儿
0-6月龄婴儿是生命早期1000天关键期的核心时段。这个阶段合理科学喂养是极为重要的,大量科学研究证实6月龄内婴儿纯母乳喂养,对近期和远期健康的显著效益,纯母乳喂养是这个阶段唯一科学合理的喂养方式。
因此,指南中提出0-6月龄婴儿母乳喂养的六条准则:
1. 母乳是婴儿最理想的食物,坚持6月龄内纯母乳喂养。正常情况下纯母乳喂养能满足6月龄内婴儿所需要的全部能量、营养素和水,母乳有利于尽快建立健康的肠道微生态,帮助肠道功能和免疫功能成熟,降低感染性疾病和过敏发生的风险。
2. 生后1小时内开奶,重视尽早吸吮。初乳富含营养和免疫活性物质,有助于婴儿肠道成熟和功能发展,并提供免疫保护。
3. 回应式喂养,建立良好的生活规律。
4. 适当补充维生素D,母乳喂养无需补钙。母乳中的维生素D含量低,母乳喂养儿不能通过母乳获得足量的维生素D,婴儿出生后,应该每日给予补充维生素D400IU。纯母乳喂养能满足婴儿骨骼生长对钙的需要,并不需要额外补钙。
5. 任何动摇母乳喂养的想法和举动,都必须咨询医生或其他专业人员,并由他们帮助做出决定。第五项准则是这次修订中变动比较大的,在前一个版本《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当中采用的建议措施是“婴儿配方奶是不能纯母乳喂养时的无奈选择”,主要的考虑是一般情况下通过及时有效排空乳房和专业指导,绝大部分婴儿都可以成功的获得纯母乳喂养。在某些医学状况下,如婴儿患有某些代谢性疾病,乳母患有某些传染病疾病的时候,可能不宜进行纯母乳喂养,此时应遵循医生的建议,选择适当的喂哺方式。
6. 定期监测婴儿体格指标,保持健康生长。婴儿生长有自身的规律,过快过慢生长都不利于儿童远期健康,婴儿生长存在着个体差异,也有阶段性波动,不宜相互攀比生长指标,母乳喂养儿体重增长可能低于配方奶喂养的孩子,这是完全正常的,只要处于正常的生长曲线轨迹就是健康的生长状态。
二、7-24月龄婴幼儿
针对我国7~24月龄婴幼儿营养和喂养的需求以及现有的主要营养问题,基于目前已有的证据,同时参考世界卫生组织(WHO)、联合国儿童基金会(UNICEF)和其他国际组织的相关建议,提出7~24月龄婴幼儿的喂养指南,制定准则如下六条:
1. 继续母乳喂养,满6月龄起必须添加辅食。婴幼儿辅食添加过早或过晚都会影响健康,但满6月龄时如无特殊情况必须添加辅食,首先添加肉泥、肝泥,强化铁的婴儿谷粉等富铁的泥糊状食物,有特殊需要时需在医生的指导下调整辅食添加时间。
2. 及时引入多样化食物,重视动物性食物的添加。比如鸡蛋、小麦、鱼、坚果等等。
3. 尽量少加糖盐,油脂适当,保持食物原味。天然食物中已经含有足够钠,所以1岁以内不建议额外添加盐,13-24月龄的幼儿在尝试家庭膳食时,摄入一部分的盐,这是可接受的,不能为了减少孩子盐糖的摄入而严格限制孩子接触家庭膳食,更好的做法是减少家庭膳食的盐、糖和调味品,保持淡口味,也保障全家长期的健康。
4. 提倡回应式喂养,鼓励但不强迫进食。
5. 注重饮食卫生和进食安全。
6. 定期监测体格指标,追求健康生长。7-24月龄婴幼儿建议每三个月测量一次身长、体重、头围等体格生长指标。在正常范围内孩子按正长生长速度生长,生长曲线与标准儿童生长曲线平行就说明生长良好。鼓励婴幼儿爬行,自由活动,增加身体活动,可以更好地达到营养平衡。
三、学龄前儿童
根据2-5岁儿童生理特点,营养需求特点和儿童饮食习惯培养的规律,同时结合我国学龄前儿童当前的膳食营养摄入状况和饮食行为问题制定了《中国学龄前儿童膳食指南》,该指南在《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版中一般人群平衡膳食八条准则的基础上增加了五条核心推荐。
2022版《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平衡膳食八准则:
一、食物多样,合理搭配。
二、吃动平衡,健康体重。
三、多吃蔬果、奶类、全谷、大豆。
四、适量吃鱼、禽、蛋、瘦肉。
五、少盐少油,控糖限酒。
六、规律进餐,足量饮水。
七、会烹会选,会看标签。
八、公筷分餐,杜绝浪费。
《中国学龄前儿童膳食指南》在这八条准则的基础上增加了五条核心推荐:
1、食物多样,规律就餐,自主饮食,培养健康饮食习惯。2-5岁儿童是健康饮食行为培养关键期,所以在指南中强调应该注重儿童健康饮食习惯的培养。
2、每天饮奶,足量饮水,合理选择零食。我国当前儿童钙摄入量普遍偏低,建议每天饮奶量在350-500g或者相当量的奶制品。学龄前儿童每日饮水量:2-3岁儿童600-700ml,4-5岁儿童700-800ml,同时建议饮白水或者白开水为佳,尽量避免含糖饮料,同时注意少量多次饮用,不宜在进餐前大量饮水,以免影响正餐。
3、合理烹调,少调料,少油炸。学龄前儿童烹调方式尽量多采用蒸煮炖煨,少采用油炸、烤、煎。
4、参与食物制作与选择,增加对食物的认知与喜爱。鼓励儿童多体验和认识各种食物的天然味道、质地,了解食物的特性,增进对食物的认知和喜爱,鼓励儿童参与家庭食物选择和制作过程,吸引孩子们对各种食物产生兴趣,让儿童享受烹饪的乐趣并从中获得的成就感,树立爱惜食物的意识。
5、经常户外运动,定期体格监测,保障健康成长。学龄前儿童每天身体活动总的时间最好能够达到180分钟,每天户外活动时间最好超过120分钟,其中中等及以上的强度身体活动时间累计最好能超过60分钟。此外,应该限制或者减少久坐行为和屏幕时间,建议儿童每次久坐时间最好不超过1小时,每天屏幕时间累计也不要超过1小时,能够越少越好,这样有利于孩子的健康。
四、学龄儿童
学龄儿童是指从6周岁到不满18周岁的未成年人。新版的指南与上一版相比,更全面,更详细。新版更加强调了学龄儿童要具备认识食物的能力或者说食育教育。另外,新版更加强调了健康行为的培养,在早餐、零食、饮料、运动等方面提出了更好的要求,也区别于成人的膳食指南。
核心推荐:
1、主动参与食物选择和制作,提高营养素养。学习食物营养相关知识,主动参与食物选择和制作,通过营养教育、行为示范、制定食物规则等,鼓励和支持学龄儿童提高营养素养并养成健康饮食行为。
2、吃好早餐,合理选择零食,培养健康饮食行为。
3、天天喝奶,足量饮水,不喝含糖饮料,禁止饮酒。每天300ml及以上液态奶或相当量的奶制品。每天800-1400ml,首选白水。
4、多户外活动,少屏幕时间,每天60分钟以上的中高强度身体活动。每天应累计至少60分钟中高强度的身体活动。屏幕时间每天不超过2小时,越少越好。
5、定期监测体格发育,保持体重适宜增长。
网址:中国儿童平衡膳食宝塔更新,快收藏!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857269
相关内容
中国学龄前儿童平衡膳食宝塔膳食宝塔 | 中国学龄前儿童平衡膳食宝塔
中国学龄儿童平衡膳食宝塔(2022)图示解析
家长科学育儿必看,中国儿童平衡膳食宝塔(2022版)来了
重磅发布!新版中国老年人平衡膳食宝塔
如何平衡儿童膳食
爸妈的饮食新指南:2024中国老年人平衡膳食宝塔解读
2022版中国居民平衡膳食 五层宝塔一一解读
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2022)修订和解析
中国居发膳食指南平衡膳食宝塔营养配餐食谱课件.p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