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病始于心,你的任何病症都是情绪所致,无一例外。
记住,任何延误都可能导致病情恶化。 #生活技巧# #紧急应对技巧# #心脏病发作急救#
四川正源传统文化交流中心
正源传统文化(sczywh2020)—— 承袭古今,以文化人。带给你有品质的文化体验。点击标题下蓝字“正源传统文化”关注。
前
言
● ●
在人类健康问题探索史中,一个古老而深刻的观点始终闪耀着智慧的光芒:人身体的各种病症,十有八九与情绪息息相关。这一观念不仅在现代心理学与医学研究中得到了广泛验证,更是在古医典籍中早有记载,揭示了情绪与身体健康之间错综复杂而又微妙的联系。小编将与各位交流不同情绪如何对应不同的病症,以及不良生活习惯对健康的潜在威胁,希望唤醒人们对身心健康全面管理的重视。
情绪与病症
愤怒
在中医理论中,怒伤肝,是情绪致病最直观的体现。长期的愤怒、压抑或爆发性愤怒,会导致肝气郁结,进而影响肝脏的正常功能,表现为头痛、高血压、消化不良等症状。现代医学亦证实,愤怒情绪能瞬间提升血压,增加心脏病发作的风险。因此,学会情绪管理,适时释放压力,对于维护肝脏健康至关重要。
《黄帝内经》指出,愤怒情绪会导致肝气郁结,进而引发各种疾病。长期处于愤怒状态,会导致肝脏气滞血瘀,从而引发各种疾病。此外,愤怒情绪还会导致气血逆行,严重时甚至会引发吐血和腹泻。
为了健康,建议保持情绪稳定,避免长期处于愤怒状态。通过调整情绪,可以保护肝脏功能,使身体保持健康平衡。

忧郁
忧郁情绪如同一片挥之不去的阴霾,长期笼罩在心头,不仅影响心理健康,还会逐渐侵蚀身体。中医认为,忧郁伤脾,导致食欲不振、体重下降、失眠多梦等。现代医学研究则发现,长期忧郁的人群更易患上抑郁症,并伴有免疫系统功能下降,增加患癌风险。因此,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进行适量的运动和社会交往,是缓解忧郁情绪、增强体质的有效途径。
《黄帝内经》认为,人的情绪变化与五脏六腑的功能状态密切相关。具体来说,忧郁情绪主要影响肺和肝两个脏器。忧郁情绪会导致肺气虚,表现为鼻塞、呼吸短促、少气等症状;同时,肝气虚则会导致恐惧感。

焦虑
焦虑是现代社会的通病,它像一根无形的绳索,紧紧束缚着人们的心灵与身体。长期焦虑不仅会导致精神紧张、情绪波动,还会引发一系列身体问题,如胃痛、心悸、失眠等。在中医看来,焦虑与心火旺盛、肾水不足有关,需通过调整作息、冥想放松等方法,达到水火既济、阴阳平衡的状态。
《黄帝内经》中提到,焦虑情绪主要影响心脏,心藏脉,脉舍神,心气虚则悲,实则笑不休。这意味着当心脏功能虚弱时,人容易感到悲伤;而当心脏功能过强时,则可能表现为过度欢笑或情绪不稳定。
《黄帝内经》还提到“百病始于心”,强调外在的疾病往往源自内心的不平衡。中医认为,肝脏受到情绪影响较大,长期过度思虑会导致肝气郁结,进而影响整个身体的健康。

喜悦
与负面情绪相反,正面的情绪如喜悦,则是身心健康的良药。适度的喜悦能够促进血液循环,增强免疫力,减轻疼痛,甚至有助于癌症治疗中的康复。中医有云:“喜则气和志达,营卫通利”,意指喜悦能调和气血,促进身体健康。因此,培养乐观的生活态度,享受生活中的小确幸,是维护身心健康不可或缺的一环。

习性与病症
熬夜
现代生活节奏加快,熬夜加班、夜生活丰富成为常态,但这对健康的损害不容小觑。长期熬夜会扰乱生物钟,影响内分泌系统,导致免疫力下降、记忆力减退、心血管疾病风险增加。中医则认为,熬夜伤阴,耗损人体精华,加速衰老。因此,保证充足的睡眠,调整作息规律,是维护健康的基础。
《黄帝内经》指出,人与自然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入夜后阳气收敛,人的阳气会潜藏到体内;天亮时阳气升发,人的阳气开始活跃起来。睡眠和清醒是阴阳交替的结果,而熬夜会打乱这一过程,影响阴阳的平衡。子时(23点-凌晨1点)是阴阳交替的关键时刻,深度睡眠能够守护并养育初生的阳气,熬夜则会损害阴气和阳气,导致五脏六腑都受到不同程度的伤害。

无度
不合理的饮食习惯,如暴饮暴食、偏食辛辣油腻,是多种慢性疾病的根源。中医强调“饮食有节”,认为脾胃为后天之本,脾胃功能受损,则气血生化无源,引发肥胖、糖尿病、高血脂等问题。现代医学亦证实,不良饮食习惯与心血管疾病、癌症等重大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因此,均衡饮食,适量摄入,是保持身体健康的关键。
饮食无节制。《黄帝内经》强调饮食有节的重要性,指出饮食过量或不适度会对健康造成严重影响。暴饮暴食会导致胃肠受损,筋脉受伤,气机逆乱,甚至引发多种疾病12。此外,饮食过寒过热也会损伤脾胃,导致气血生化无源,正气不足,从而继发多种疾病。
房事无节制。房事无节制同样会对健康造成危害。过度房事会耗损精气,导致肾气早衰,天癸早竭,从而影响生育能力4。此外,情志不畅、气滞血瘀等也会加速肾气的衰败,影响健康。
情志无节制。情志不畅、过度思虑等情志问题也会对健康造成影响。中医认为肾主志,肾气、肾精充足时,人的记忆力和精神状态较好;反之,肾气不足会导致记忆缺失、情绪波动等问题。
运动
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的生活越来越便捷,但同时也带来了久坐不动的问题。缺乏运动不仅会导致肌肉萎缩、关节僵硬,还会影响心肺功能,增加患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的风险。中医有云:“动则不衰”,适量运动能够疏通经络,调和气血,增强体质。因此,无论是散步、慢跑还是瑜伽,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坚持下去,是保持身体活力的秘诀。

结语:情绪与习惯的双重调适
综上所述,情绪与生活习惯是影响人体健康的两大重要因素。学会情绪管理,保持乐观的心态,能够有效预防情绪相关的疾病;同时,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合理饮食,充足睡眠,适量运动,是维护身心健康的基础。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不仅要关注身体的健康,更要重视心灵的滋养,实现身心的和谐统一。正如古人所言:“形神合一,方能长生。”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让我们学会慢下来,倾听内心的声音,关爱自己的身体,用智慧和行动,书写属于自己的健康篇章。
文案:小彤
整理:李敏
编辑:陈佳 刘涛
网址:百病始于心,你的任何病症都是情绪所致,无一例外。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857841
相关内容
专家称工作压力和情绪紧张导致心脏病年轻化总是情绪不好,小心招来这些疾病 如何自我调节?
《是坏情绪啊,没关系》:看见更真实的心理疾病
抑郁症不是简单的坏心情,高压职业人群成患病重点人群之一
强迫症=完美主义?是病,得治!
郑州确诊首例禽流感病例 患者病情危重
【两年班学员】——过敏体质与饮食的关系?情绪是致病的一大重要因素!
在大流行病期间克服拖延症
心理学研究发现:情绪与身体的关系,70%的病跟情绪有关!
心态好缩短病程,有信心才能治好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