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观察:精打细算“买二手”是回归价值理性消费

发布时间:2025-04-11 23:17

精打细算,计算每笔消费性价比 #生活技巧# #省钱技巧# #省钱消费指南#

00:00/00:00

×1

0%

用户鉴权失败,请先注册成为百度云用户

百度云

在“循环经济”和“以旧换新”的推动下,“二手经济”蓬勃发展,“买二手、用二手”正在成为年轻人的潮流。数据显示,2023年国内二手流通行业交易额超过1.3万亿元,2025年有望超过3万亿。

如何让“二手货”更加有里有面?:“闲鱼”平台开设线下二手循环商店 吹起“二手生活”新风潮

看好二手经济,当前一些线上“二手平台”也开始开拓线下市场,具体是怎么做的呢?线上线下又有哪些区别呢?我们先来看。

“闲鱼”平台开设线下二手循环商店 吹起“二手生活”新风潮

二手交易,既发生在网络二手交易平台,也发生在线下二手实体商店,既有全品类的交易平台,也有垂直领域的交易平台。如今二手交易平台“闲鱼”也有了线下门店,在杭州拱墅运河体育公园,这里的“闲鱼”二手循环商店,使用货仓式的装修风格,将各式各样的二手商品最大程度展示在顾客眼前。二手商品涵盖各种品类,衣服、玩具、3C数码产品、书籍等等。50元一只的智能手环、百元以内的皮包、500元不到的品牌笔记本电脑等,吸引不少消费者驻足挑选。

顾客 姚女士:之前只能在闲鱼app上看,但是看不到实物尤其衣服类的,还有宝宝用的东西,家附近的公园有个这样的店,购买一些特定的东西会比较放心。

工作人员介绍,在线下门店,智能估价、鉴定验货等服务过程都会在二手商品正式上架前完成。不过相比起线上app,在闲鱼循环商店寄售的商品有一定限制,比如不收食品、活物等特定商品,门店收货验货后,再由平台结合商品成色、流通率、市场价格等大数据综合定价,寄卖时限为2个月,超时未售出则需要顾客取回或委托门店进行环保处理。不过放在线下寄卖,门店也会向卖家收取一定的手续费,交易成功后,售价1000元以上的收取10%,500到1000元的收取20%,500元以下的收取30%。

二手循环商店运营负责人 王天尧:我们因为是线下的门店,所以规避了一些比如物流当中产生的风险,包括一些欺诈的风险。

负责人表示从去年12月开始试营业以来,各方的反响还不错,店内基本处于盈利状态。目前,这个二手循环商店在杭州已经有亚运公园店、来福士店、天空之城店等4家分店,上海、南京、成都等城市也在陆续开设门店。

线上线下协同发展 多元赛道有望出现

有分析认为“二手经济”的发展,其实线上线下模式并不对立,也可以线上线下协同发展。而从线上平台来看,每种商品适合的交易模式是不一样的,某绿色循环经济品牌负责人表示一些高净值的商品,比如手机、数码、汽车等,其鉴定标准以及信任成本都会更高,更适合在垂类平台交易;一些衣服帽子等低利润的商品交易,以及C2C也就是个人到个人的交易,则更适合在全品类平台。未来可能会有更多元的模式出现,适配更多的赛道。

虽然现在二手平台交易体量大,前景看好,但出现的问题也不少,“《消费者报道》问卷调研数据”显示:“二手电商平台消费痛点Top5”分别为“商品质量问题、货不对板、退款难、售后服务不佳”和“回收价格波动太大”。

如何让“二手货”更加有里有面?提升二手平台安全合规性是发展重点

这些问题要如何解决呢?

提升二手平台安全合规性是发展重点

在二手交易中,如何保障交易产品的品质对交易双方而言都十分重要,针对消费者对二手平台上电子产品的品质担忧问题,互联网行业分析师丁道师介绍,这几年许多平台都推出各种举措,让消费者买得放心,

互联网行业分析师 丁道师:有一家平台为了提升平台的安全合规性,他们在山东青岛自建了一个线下质检基地,要出售手机要先寄到这个基地,经过检测,再给对方,如果有问题就不能交易,这种模式成本确实会很高,也会增加了开支,但是降低了信任成本。在当今这个时代不是物流成本、营销成本最大,而是信用成本,哪个平台把这个解决了,一些都可以顺利地开展了,从长远来看,这种品质二手交易模式会成为主流趋势。

未来二手货品质标准化建设有望依靠人工智能

对于被诟病的平台收取服务费和回收售卖存在价差的问题,作为业内人士的某绿色循环经济品牌负责人李煜筠表示理解。他说,这里面主要涉及风险承担的问题,比如二手商品出不去的风险、存货的风险以及日常管理的风险,其实都是转嫁给平台方了。至于回收价格波动大的问题,是因为国内还处在发展初期,平台还在搭建数据库,也是在测试市场的反应,确实会存在一定的波动。她还提到,以上这些痛点问题,其实更多出现在个人到个人的交易当中,有了B端企业平台的参与之后,可以有效减少问题的发生。不过目前国内正处在发展初期,市场层面乱象频出,社会共识尚待完善。

互联网行业分析师 丁道师:对于平台和企业来说,构建标准化体系的难度很大。有些品类比如手机、电脑,本身可以相对标准化地鉴定,但衣服、包包、图书等很难鉴定,且目前很多是通过C2C来交易,呈现鱼龙混杂的问题。目前各大平台也在探索解决办法,未来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升级,可以针对每一个品类进行区别化的规则塑造。

据了解,《“十四五”循环经济发展规划》已明确指出,规范发展二手商品市场;2024年,《二手货品质鉴定通则》的国家标准也已修订并发布。

新闻观察:精打细算“买二手”是回归价值理性消费

今天来到演播室的是新闻观察员邵琦。为什么现在买二手这么火?这背后又有哪些经济现象值得我们关注?

俗话说,不是新款买不起,而是二手商品更有性价比。现在大家的消费更理性,精打细算“买二手”是回归价值本身。你比如手机要不要最新款,大部分的旗舰手机一年之后就会回到中档价位,如果不特别追流行和可能用不到的噱头功能,是不是可以考虑晚一点买,或者是价格更香的二手?另外,现在的二手经济早就不限于以前的旧货市场转闲置概念了,比如现在很火的是“拼经济”,比如商家会推出会员套餐,一个人买觉得贵,那可以把一部分转二手,就是所谓的拼团,比如拼课、拼自助餐消费,大家一起把价格打下来。现在二手平台上更火的是潮玩手办、二次元商品、限量球鞋、绝版书,很多年轻人追着买,这种不仅仅是图便宜了,也是消费者在满足情绪价值。比如我们之前报道过的CCD相机,他背后是怀旧,潮玩手办他背后是爱好、收藏,是兴趣消费。

制约二手经济发展的因素有哪些?

主要是质量标准缺失,二手商品是非标准化的,二手的质量到底如何很难衡量,比如八成新,很模糊。你怎么监管起来?所以二手货想要流通起来,主要要解决一个质量问题,它背后是信任。所以平台都在解决信任问题。比如二手书平台为了确保书的品相,他就建智能化仓库,做好检验、消毒、分拣,看起来是重资产,但是确实让大家买二手书的时候更放心了。另外二手经济很重要的是规模性,也许你的小众需求在厦门找不到足够多的同好出二手,但是放到全国就可以。做大一些全国平台、同城平台,其实也是推动循环经济。

另外我觉得观念上,大家也要对二手经济有更高的宽容度,比如你的旧手机,如果能顺利卖掉多回点血,也会让你更快换机,所以二手经济也是以旧换新、拉动消费。另外二手经济因为还在发展也孕育着更多元的机会,比如现在在二手平台上卖的不是二手,是新货,比如自己做的手工,非标品,这种很难在传统电商平台上看到,但是二手平台就很好地捏合了供需两方,所以我们也要看到这其中正在蓬勃发展的新商机。

网址:新闻观察:精打细算“买二手”是回归价值理性消费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860473

相关内容

2024消费趋势:消费回归价值和意义,回归货真价实的时代
【重塑消费新价值】经济观察报2021美好生活新消费夏季论坛正式上线播出
90后消费观调查:生活品质不能低 精打细算更会理财
买二手,消费升级还是降级
青年消费 “花样百出”(青年消费新趋势观察①)
微观察
教你怎么会精打细算买房
加价买二手,才是真潮流?
理性消费二手商品
二手买卖 年轻人打开消费新模式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