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家荣格说:孤独不是身边无人,是无法与他人交流要紧的感受

发布时间:2025-04-13 18:31

社交活动:与他人交流减轻孤独感 #生活技巧# #情绪管理技巧# #抑郁情绪调节#

心理学家荣格说“孤独不是来自身边无人,孤独是一个人无法与他人交流对其最要紧的感受”与同频共振的人连接,就是对自己最深的疗愈和滋养。

1人生而孤独,这是人生的本质,我们要学会与孤独共处,继而超越孤独。同时,宇宙万物一体,紧密联结,我们要打开自己尝试与人连接。

我们人类作为群居动物,看似热热闹闹活在一个群体里,但是很多时候我们还是孤独的。因为人生的本质就是孤独。

我们每个人都很孤独地活在这个世界上,这是事实。首先,我们要承认事实。然后,我们也要打开自己尝试与他人连接。

因为人的幸福感来自美好的关系。

生而为人,在注定无法摆脱的孤独中,如果我们能够有一两个或者两三个好朋友,我们的世界就会变得完全不一样了。

心理学家荣格说“孤独并不是来自身边无人,孤独是一个人无法与他人交流对其最要紧的感受”:与同频共振的人连接,就是对自己最深的疗愈和滋养。

因为,只要我们连接起来,互动懂得,彼此理解陪伴,你的悲伤有人懂得,你的落莫有人理解。你的问题有人陪你面对,你的困境有人拉你一把。

那么,无论你遇到什么,你都不会感到孤独痛苦无助。

作家廖一梅说:“每个人都很孤独,在人的一生中,遇到爱,遇到性,都不稀罕,稀罕的是遇到了理解。”

可想而知,能够遇到一个与你同频共振的人,能够被另一个人理解和懂得,这是多么美好而幸运的事情。

人与人之间彼此的懂得和珍惜,这种同频共振的连接,就是可以疗愈创伤,帮助彼此走向更美好的未来的。

曾经我也遇到过两三个很投缘的朋友,其中一个尤为突出,对我影响也很大。



因为从小到大,我的性格比较内向,通常喜欢自己一个人独处。但是偶尔也渴望与人连接。

只是,这个世界习惯用统一的标准来要求我们,进而给我们制造了很多的心灵创伤。

用心理学的话来说,内向并不是问题,如何回应内向才是问题。而我很多时候感受到的就是没有被正向回应。

因为我的天生气质比较内向,从小妈妈就批评我,说我不合群,下课也不找同学一起玩(我的人类图是1/3爻,不擅长社交,1爻的人有专家的潜能,喜欢一个人专研,拿到结果再跟别人分享。这跟我的情况一样,通常我上课都喜欢一个人写文章然后分享文章,而不是去找大家讨论交流)。

长大后,社会上的一些人,大多数都喜欢聚在一起打打闹闹嘻嘻哈哈说说笑笑,对于我们这些比较内向的人,其实并不太接纳,也不太喜欢。

曾经我就被别人当面说:“我不喜欢你这种性格,都不主动来跟我们说话一起玩的。”

看到外面的人这样对待我们,原本就比较内向的我们就更加退缩回去了。由于害怕再次受伤,于是就更加不愿意打开自己,慢慢地就与世界脱节了,与人群疏离了。

我以前常有这样的感觉,这个世界不欢迎我,我不属于这里的,这个世界没有我的位置,没人喜欢我,没人懂我,没人爱我。

当这样的信念一次次被加深,外界越来越多的人用负面的方式回应内向的人,原本就不擅长社交的人为了保护自己,就越来越远离人群了。

每当在人群之中的时候,感觉特别的疏离,特别孤独。而当自己跟自己在一起的时候,是那么的自在放松。

于是本来内向不擅长社交的人,就更加封闭自己了。

2

原本我以为,内向的人就这样了,没人懂得,不受欢迎,不被喜欢。哪怕自己渴望与人连接,也不敢走出去的。

直到有一天,有一位朋友主动走近我,向我伸出双手,传递关怀的目光和温暖的话语。我才发现,原来内向的人,不主动社交的人,也是会被接纳和欣赏的。

那是我21岁的时候,当时我在繁华的商业街从事销售的工作。我一如既往地努力工作,但是并没有跟大家聊天说笑,所以人群里我还是感觉孤独的。

但是,突然有一天,我的一位女同事看到了我,她带着尊重和好奇走近我,亲切而温柔地问我说:“希希,你是不是遇到什么事情呢?看到你好像有点多愁善感的,是不是你家里有什么事呢?你可以跟我说,我听你说…”

原本一直被人们负面回应我的自己,突然听到截然相反的温暖的话语,一下子被触动了,眼泪哗啦啦地流下来,我的心门也一下子就被打开了。

于是我就跟她说起我的原生家庭的事情,我爸爸在我三年级的时候就生病了,要一直吃药,因为吃药负债累累,我初二辍学出来打工,我和妈妈的关系不太好…等等。

关于我的一些事情,我就跟我的这个同事说了,同事一边听我说,一边陪着我流眼泪。

我最记得她说的一句话:“唉…如果你不说,我们都不知道你家里发生那么多事,你太坚强了,你做得太好了,如果这些事情发生在我身上,如果是我,我都未必有你做得那么好。”

后来,这位同事还带我去她家里一起吃饭一起聊天一起玩,常常鼓励我夸赞我,我们成了非常好的朋友。



朋友常常惊奇地对我说:“如果不接触你,都不知道你是个大宝藏,你真的非常好,原来你那么健谈,那么懂得别人的心,那么的闪闪发光,只是人们不懂得欣赏你。”

因为,当我感觉到朋友对我的接纳和尊重之后,我就比较敞开了,就活出自己另一面。

比如,非常善解人意,朋友去哪里我也默默地陪在身边,从不埋怨,也不爱出风头。

我还是一个非常好的倾听者,可以一连好几小时静静倾听朋友的心事,给到她温柔以待和抱持安慰。还有帮她一起写信追男孩子~哈哈…

我们常常一起吃饭聊天谈心到半夜,真的“酒逢知已千杯少”,舍不得停下来。

在听朋友说话的时候,我就是全然在当下,静静地聆听,感受她的感受,连接她的心。有时候她说不出来的一句话,我就帮她说了出来。

我朋友常常忍不住一拍大腿“对对对,就是这样…你咋那么懂我呢?你真的就是我肚子里的蛔虫,你太懂我了…”

所以,我曾经真的拥有了一段非常美好互相赋能相互滋养的友谊。后来我的朋友结婚去了外地少了联系,但是每次联系都是用心沟通。

3

当我学习心理学身心灵内在成长之后,我才发现,原来我的朋友那么厉害,老师教我们:接纳他人,带着好奇和尊重,善待他人,关爱他人,善言善行,鼓励他人…等等,我的朋友全都做到了,早就做到了。

而我呢,在朋友的接纳抱持之下,我也活出我的闪光一面,我特别善解人意,特别懂得倾听他人,给到爱的支持和鼓励。我也变得爱笑,非常健谈。

这个故事说明了什么呢?说明了我们作为人类内在的渴望。我们生而孤独,所以渴望与人连接,希望被接纳、被欣赏、被懂得,被支持、被鼓励、被爱。

很深的领悟就是,当你遇到对的人,你的“问题”都算不上“问题”。因为他会接纳你的独特的个性,欣赏你的与众不同,发现你的闪光点,懂得你的悲伤,共鸣你的快乐。

所以,如果可以遇到这样一位朋友,真的是三生有幸。

我发现我的朋友有着广阔的心胸,可以容纳我的不同,欣赏我的不同,激发我的热情。

所以,我跟她在一起的时候,受她的感染,也很热情敞开。因为在我的内心深处,其实我是有热情的火花的(大家可以感受我的文章,我的文字是有温度的)。



只是在我成长过程中,人们不接纳我的内向,妈妈给我评判(理解妈妈的发心是希望我有好人缘,遇到事情有人帮忙),别人给我泼冷水(评判我、嫌弃我),用异样的眼光看我。

导致我感觉这个世界太不友好了,这个世界太危险了,于是我为了保护自己,就把自己封闭起来(不知道内向的小伙伴们有没有同感呢?欢迎你留言分享)

而我的朋友就是一个热情似火的人,她的人缘超级好,无论走到哪里都一大群朋友,因为在她的眼里,用她的话来说:“大家都是人,都需要友善对待,我们说话做事将心比心,过得了自己过得了别人就好。”

我的朋友真的非常热情,待人非常友好,去到哪里都是主动打招呼,见到谁都好像朋友一样自然、自信、大方、得体。我常常被她的热情感染,总是夸赞她的能量太强了。

朋友听我这么一说,马上回应我,手舞足蹈笑着唱到:“我的热情,好像一把火,燃烧了整个沙漠…”一边唱一边配着动作,逗得我笑得肚子痛直不起腰,眼泪都流出来了。

后来,自从朋友去了外地,我就没有这么哈哈大笑过了,也没有笑得直不起腰,把眼泪都笑出来了。

所以,虽然我的性格是很喜欢跟自己独处,也懂得佛陀说的那句话:“寻找爱人之爱,而非寻找爱人之人。你就是这个世界上唯一值得你爱和原谅的人。”

我深深知道,我就是自己最好的陪伴者,我就是要成为我最爱的人,我就是要好好爱自己,照顾自己,接纳自己,支持欣赏自己。而不是向外去寻找其他人。

4

话虽然这么说,我们身而为人,内心还是有渴望的,也期待遇见对的人,能够懂得你的悲伤,接纳和欣赏你的与众不同,彼此同频共振,互相支持赋能滋养。

这样的关系真的很美好,拥有这样的朋友真的很幸福。因为,我们人其实并不是一座孤岛,孤岛看似离得很远,但是在最深的陆地,其实我们是相连的。

万物一体,我们其实也是宇宙的一部分,既保持各自的独立,又彼此相连。只有感受到那份紧密的联结感,那份生而为人的孤独感才会消失不见。

因为,我们与宇宙万物是一体的,其实没有孤独。孤独只是我们的感受,我们的感受并不等于真相。

《金刚经》说:“凡有所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那孤独其实是假的,真实的我们并不孤独。

只是发生的一些事情,有时会让我感觉到自己的孤独无助,让我感觉到自己生而为人,内心深处还是很渴望拥有一两个或者两三个同频共振的好朋友的。

我其实还是很渴望可以遇到好像我的朋友一样的朋友,我们在一起是可以超越身份标签的。我的朋友后来自己开店开厂当老板,依然对我非常好。

这种朋友就是可以超越家庭背景,超越学历地位,超越财富物质的。他不会因为你的不同而远离你,而是带着尊重与好奇还有关怀与善意走向你,关心你,支持你,鼓励你,欣赏你。



这样的朋友也向你敞开心扉,说他自己的事情,他的悲伤失落,他遇到的问题挑战,他的苦恼焦虑…而我也是可以给予温暖的抱持、倾听、支持鼓励、赋能与陪伴的。

就是那种灵魂深处的共鸣,心与心的连接,心与心的交流。这样的好朋友,可以让你在这个世界上,在我们孤独的时候,寂寞的时候,情绪不好的时候,遇到困难的时候,遭到误解的时候,遇到问题的时候…

就是有人懂得你,理解你,支持你,鼓励你,关怀你,欣赏你,陪伴你…你的重要的感受可以对他说,他也可以同频共振理解懂得你的感受。

就是如此,大家互相陪伴,互相鼓励连接起来,这样的关系就很美好。拥有这样的朋友就很幸福。

我的内心深处真的很渴望可以再遇见好像我朋友那样的朋友,我期待朋友可以带我一起飞。

就像我的朋友,她是狮子座的,非常有王者风范,不怒而威。但是对人非常友善温暖,非常主动关心人,非常热情奔放,幽默风趣,浑身上下都充满活力。

而我很喜欢安安静静地陪伴在她的身边,看着她向满大街的人打招呼,不管去到那里,都好像回到家里一样轻松自在,自信满满。

而我只是安安静静地陪伴在她的身边,安安静静地做自己,我就非常开心幸福。

说到这里,我突然意识到,因为我这位朋友实在太优秀了,珠玉在前,以后认识的朋友很难超越她。当然,我也不需要拿来比较,而是尊重每个人的不同之处。

其实,我也有遇到很多非常关心我、支持我、温暖我的伙伴们,给我的文章支持鼓励、赞赏、关心我,我真的非常感动、感恩、感激…还有很多我的读者小伙伴们,都非常好。

只是我也意识到,我的内心深处有一团火,只是还没燃烧起来。

但凡跟我交流的人,当我谈到我的写作,谈到我的热爱天赋使命的时候,都能感受到我的热情,当瞬间看到神采飞扬的我自己的时候,她们都忍不住脱口而出:“你在闪闪发光。”

只是这团火还没燃烧起来,如果能够再遇到好像我朋友那样的人,我相信以我现在的能量,我们是可以碰撞出火花,热情绽放自己,把更多爱和温暖的能量传递出去的。

但是目前我还没遇到,而我又是要成为自己的“爱人之爱”的,而不是寻找“爱人之人”的。这说明了什么呢?这就涉及更高维度了。

5

为什么我那么喜欢我的朋友?为什么我可以被我的朋友激发热情?为什么我对我的朋友赞不绝口?

第一,这基于我们人类内在的渴望:被看见、被接纳、被支持、被理解、被欣赏,被关怀,被懂得…

尽管我与你不同,但是我可以做我自己,又能够被你看见,被你正面回应,你主动走向我。

在这种接纳抱持的情况下,人就可以感到安全,放松,可以全然做自己,发挥出自己的潜能。

第二,我朋友身上的美好品质:那种热情、自信、温暖、友善、关怀、幽默风趣、勇敢…等等,其实我身上也有,所以我能够看得见。

只是,在我成长的过程中,这些美好的品质被压抑了,并没有活出来。难怪我总是感觉自己被封印了。



所以,我的内心深处如此渴望能够遇见一个好像我朋友的人,看见我的不同,欣赏我的优点,包容我的缺点,有能量主动走向我,关心我,带我一起玩,我就被激发了。

但是,或许,这个人永远也不会出现。

因为,其实那个人就是我自己。我渴望别人为我做的,我必须为自己做。我需要自己满足自己。我就是我一直在渴望的人,1/3爻就是需要自我激励,自我赋能,我自己赋予自己意义。

尽管如此,我也还是会一边对自己做:给予自己安全感,好好爱自己,支持鼓励自己,欣赏自己,激励自己,活出那个热情自信、爱心满满正能量的自己。

而事实上,我也正在这样做着,我写文章传递爱和温暖,其实也是我活出自己的一个过程,一种方式。

我会一边做好自己,成为自己的爱人之爱,也会把我的爱通过文字传递出去,希望看我文字的人都能感受到那份爱与温暖的力量,对自己、对未来充满希望。

同时,我也会回归中心,笃定地与自己在一起,为自己编织一件隐形而美丽的披风保护着我自己。

然后,我会带着我的中心,携带着我的披风进入这个世界。向这个世界打开一点点,向外面对我友善的人,同频共振的小伙伴打开一点点。

虽然可能到最后,我都未必可以遇见好像我的朋友那样,可以把我的热情激发出来的人。

但是我相信,当我带着爱和温暖向这个世界打开,一定会有很多温暖有爱的伙伴们向我走来。

心理学家荣格说“孤独并不是来自身边无人,孤独是一个人无法与他人交流对其最要紧的感受”:与同频共振的人连接,就是对自己最深的疗愈和滋养。

与那么多温暖有爱、同频共振的伙伴们在一起,我相信我最终可以活出自己,成为那个好像我朋友那样的人:

温暖有爱、自信满满、热情开朗、勇敢无畏、友善关怀、人见人爱,总是给他人带来美好的感受和希望与力量…

因为,这些原本也是我自己的内在品质。那么,我就陪伴自己慢慢地、一点点地活出来。

---好好爱自己,活出自己,绽放自性之光。这就是我来到这个世界的使命!

网址:心理学家荣格说:孤独不是身边无人,是无法与他人交流要紧的感受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864142

相关内容

《百年孤独》:一个人内心的强大,是从享受孤独开始的
《无法忍受孤独?学会独处和自我调节的技巧》
【心理学与个人成长】之十:孤独和独处
从孤独到成熟:学会享受独处,才是真正的自我成长!
从孤独到幸福,学会享受一个人的时光
《孤独症教学之社交故事》学后感
单身家庭或将成为主流:我想独处,不想孤独
孤独、无助、食欲不振:10个需要寻求心理咨询的征兆
最顶级的心理学家是如何看待人生的
Nature:不仅仅是情感问题:孤独也影响您的大脑和身体@MedSci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