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壹访谈
"壹心理"拥有丰富的自我成长课程 #生活知识# #心理建议# #心理健康APP#
中国最耀眼的首饰设计新星Isabella Liu刘蔓,她的作品不管是对破损瓷器的再修补,还是对废旧材料的再设计,每一件看来都像是记录和表述着青春,懵懵懂懂的成长,初生、被破坏、被修复与重生。首饰设计与其它艺术发展一样,早已跳出实用性的佩戴装饰功能,成为艺术家情感诉求的通道。创作精巧的首饰与创作大型雕塑或绘画没有区别。没有生活的感悟,没有痛苦的挣扎,没有时间的沉淀,是出不来作品的。今天我们就来和Isabella一起聊聊她的作品和成长故事。
知道Isabella是非常意外的事情,认识之后才知道她在这个圈子已经很有人气。笑容乖巧声音柔弱的她,没想到一谈及艺术和创作,却是停不下来的话唠。尽管非常年轻,Isabella进入珠宝设计这行却已有些年头。学习纯艺出身的她有着艺术家骨子里的叛逆,应试化的艺术教育现状让她觉得沮丧,不想变成画画工具的她于是作出了令周围人震惊的决定,大胆退学,只身飞到英国去学设计。
Mending II
《Mending》“疗”系列是她最近获得“设计界的奥斯卡”英国“金匠精工艺与设计大赛”大奖的作品,和她聊到作品背后的故事,她坦言,小时候因为玩烟火而受伤的疼痛伤疤,曾让她一度自卑难以释怀。直到专注的做完一件件作品之后,那些当时觉得过不去的事情不知不觉被放下,自我痊愈。她微笑道,“创造需要感谢经历,生活是创作的素材,经历的越多,人就会越乐观,自我疗伤和恢复能力就会越快。”
壹壹:聊聊童年对艺术对性格的影响,去英国之前就有过系统的艺术训练么?
Isabella:我家就在湖北美术学院附近,特别小的时候父母带我去找一位老教授教我画画。到了18岁的时候,去了北京学油画,19岁改去上海念珠宝的foundation,长期的绘画基础训练对于之后从2D到3D的转变提供了很好的审美和造型修养。
壹壹:为什么转学珠宝设计?
Isabella:反思后对国内纯艺的学习失望。通过自己的学习了解,发觉珠宝设计与人和人的身体密切相关,有切肤之感,然后就喜欢上了。
壹壹:这么年轻就获得了那么多国际荣誉,是有意识的刷存在感么?
Isabella: 其实在上海的时候,BCU foundation的德国老师算是开启了我的设计思维,初来英国的时候又遇到了贵人,看重我的作品,给了我很多艺术方向上的指导,鼓励我活跃的表达创作欲望。所以从大一刚开始学习焊接等技术的时候我就开始独立创作,首先参加了英国Brandauer150周年庆典大赛,然后才开始在英国、意大利、西班牙等地进行不同的尝试,但是很低调,并没有对外宣传,主要目的是想了解不同国家首饰设计发展的可能性,所谓的成功会让人浮躁。
Birmingham Its People Its History
壹壹:除了珠宝设计其他的爱好呢?
Isabella:我很喜欢去了解不同的事物,其实我可能只把40%的时间与关注点放在了首饰设计上,剩下的时间我都在感受和观察别的事情,他们给予我的灵感和养分更多,比如传统工艺或者雕塑、行为艺术、歌剧等。
壹壹:那都怎么玩?
Isabella:因为我喜欢跟不同人接触,学校环境毕竟有限,所以我就会约着朋友去伦敦看展、旅游,比如专门花十几天时间去欧洲只是为了去博物馆和画廊看展览。
壹壹:在英国遇到过什么困难?
Isabella:可能是13年到14年期间吧,那时候在一家著名的珠宝设计公司工作,BCU又是出了名的严,两周一个deadline,工作和学习都非常紧张。我每天只睡6个小时,一边是艺术创作,一边是商业化生产,每天都在矛盾中挣扎,最后身体就吃不消了。当时老师都替我紧张,劝我还是应该以学习和自我创作为重。后来我毅然决然辞职,花了一周时间才把自己的设计状态找回来。
壹壹:BCU对实习要求很高?
Isabella:有一个学期是Internship,但其实我的实习量早就超过要求了,我同时接了6个projects,结束之后因为被伦敦公司推荐,所以又继续工作。
When I Got Lost brooch 1
壹壹:所以作品《When I got lost》是在当时迷茫焦虑的状态下产生的?
Isabella:当我迷茫时确实是一个个人历程,当时又因为感情问题,特别失落,心态持续低迷了半年。有一天我直接买了从伯明翰飞往柏林的飞机,一个人鲁莽的到柏林郊区去徒步散心。柏林郊区人不多,我走着走着就迷失了。好不容易遇见路人,对方又不会英文,各种情绪融到一起,百感交集。后来总算找到去市区的火车,才安全回家。两个月后一天我去二手市场淘货,在很小的一家店的角落发现一本一百多年的老书,绘有许多世界地图,非常巧合的被我翻到了之前迷失的那个地方一百多年前的地图。一波三折的机缘,激起了我创作的欲望,于是用laser cutting把这本书当作材料也用到了作品中。
When I Got Lost necklace 3
壹壹:去完柏林,作品做完,问题解决了么?情感畅通了么?
Isabella:我做作品很快,两个星期就完成了。做完就发现,之前积压的那些迷茫、失落的情绪都已经注入到了作品里,很多事情就没那么重要了。
壹壹:BCU向来注重学生对于材料的探索,前期你的作品主要是自然的废料改造,近期开始使用金。材料对于创作理念的表达有什么区别?
Isabella:属于不同的探索时期,初级阶段探索材料质地和运用的可能性,掌握材料特性后,就是以概念为主导。“疗”的概念出来之后,经过不断尝试发现金和瓷的组合能说明很多问题,此外还使用了600多年前的补金工艺。我在使用一种材料的时候都会问自己为什么要用它,目的是为了支撑概念。
Mending Tool
壹壹:《Mending Tool》用的树枝?
Isabella:是树枝和铜的结合,做的时候并没想太多,但成品效果很好,能佩戴的小工具。但还是叙事性的语言,并没有很好说清我的概念,所以还是探索阶段。
Mending II brooch in a ceramic pottery
壹壹:所以近期在做减法?
Isabella:在2013年的时候我用了一年时间进行大量的尝试,用很快的速度完成了很多东西,到2014年做《Mending》就开始转变了。以前我的情感和创作欲望都特别丰富,甚至我的穿衣风格都是非常catching。那时候我的作品可以看到非常丰富的细节和色彩,属于视觉上的个人情感表达。后来我希望在观念、灵魂层面也能够被深入发掘,上升到哲学高度。在探索中了解到“多”并不一定是最好的表达,往往线条的走向到设计整体都应该越简约、精致越好,其实做到这点是不容易的。
Party, Party, Party Catwalk Piece
壹壹:《Party!Party!Party!》是例外?
Isabella:首饰设计有不同的方向,它是为当时一个比赛主题做的,走的fashion路线,而《疗》是conceptional画廊收藏方向,此外首饰设计还有传统珠宝的fine jewellery方向。
壹壹:首饰的特殊在于可佩戴,而现当代的首饰设计概念却有很多对废弃材料的改造利用?
Isabella:当代首饰设计思潮来源于60年代的一批反叛工匠和艺术家,他们厌倦了传统贵重金属的华丽珠宝设计方式,开始使用其他替代材料。这股思潮从德国、荷兰慢慢扩展到英国等其他欧洲国家,再到亚洲。商业性放在最后,强调概念,是历史发展的必然。就像绘画中已有鲁本斯那些大师,后来人就开始反向思维寻求突破,他们就成为先锋开拓者。
壹壹:那你自己怎么处理艺术性与商业性?
Isabella:我也经历了一个心理变化和认识的过程。之前非常喜欢使用各种材料,后来就质疑,觉得卖不出去呀!但对首饰艺术创作了解到一定程度后便觉得其实坚持艺术性是非常重要的,不仅仅可以挑战顾客的接受度,还为探索真正的创作语言发掘渠道。再往后发现艺术与商业其实并没有矛盾,这就像完全陌生的男生和女生相处久了也能在一起谈恋爱一样,刚开始会纠结,那是因为自己对整个产业还没有形成完整的认识。
壹壹:很有趣的比喻,BCU有一个module是让学生设计出可售卖的作品,你的思考是不是也是这样一点一滴潜移默化而来?
Isabella:对,历届学生都非常喜欢这个课程的设置,它鼓励你发展出一套可销售的系列,能立即看到艺术创作的价值转化,而且学生还要自己思考赞助和策展,非常开阔眼界。
壹壹:为什么毕业后改去伦敦学文化管理?
Isabella:首先BCU的首饰设计已经非常好,让我接触到了各种各样的东西,本科最后一年和硕士已经没有太多区别。而首饰只是视觉艺术的一小部分,还有很多方面值得我去了解,我需要一个更大的窗口去看整个世界。
壹壹:一帆风顺和曲曲折折,你怎么选?
Isabella:曲曲折折。我不相信“一帆风顺”能带来优秀作品。
Scar is No More a Scare necklace
壹壹:Scar is no more a scare. 撕裂是创造的原型?
Isabella:对,我是属于越是处在低潮,越能产生出作品的人。去英国前,巴黎的朋友嘱咐我一句话,“以后你将会遇到许多的艰难与坎坷,但无论发生什么,你都记下来,所有的这些悲伤和痛苦,都是你最好的经历和素材。”
壹壹:初获肯定之后再谈论梦想,会谈论什么?
Isabella:先把个人工作室做好,再从资金、经营、推广等各方面考虑品牌发展。希望能用优秀作品说话,更多的了解艺术与文化。
壹壹:对于心怀艺术梦想的年轻人有什么建议?
Isabella:想清楚为什么要出国、为什么要做艺术。做艺术需要专注,不要背负太多压力。功底必须先打扎实,不要急功近利,学会静下心来等待。急于求成的作品,生命周期不会太长。
Scar is No More a Scare double ring
首饰设计成天倒腾金银珠宝,有没有很土豪?
感兴趣的小伙伴们请回复 院校名称 查看
· 英国推荐院校 ·
中央圣马丁艺术与设计学院 或 CSM
伯明翰城市大学 或 BCU
· 美国推荐院校 ·
纽约时装设计学院 或 FIT
萨凡纳艺术与设计学院 或 SCAD
网址:壹壹访谈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864326
相关内容
厦门壹壹生活美学馆游玩攻略壹互联
伟星镜湖壹品
电投壹
壹加壹亲情家居:家的艺术,随心定义
壹课堂
壹点生活APP
2025高速壹品官方网站-合肥高速壹品楼盘详情丨高速壹品营销中心电话
壹棠服务公寓
情感咨询壹点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