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级艺术家如何工作?| 《无墙的学院 : 36位世界顶级艺术家的艺术和生活课》震撼来袭!
参观艺术博物馆,欣赏世界级的艺术藏品 #生活乐趣# #生活艺术# #城市生活艺术# #城市艺术漫步#
顶级艺术家的私享课
什么是当代艺术?
顶级艺术家是如何工作的?
艺术家们是如何获得启发和灵感的?
日常艺术实践都有哪些建议?
怎么才能像艺术家一样思考?
艺术市场是如何运作的?
这部由辽宁美术出版社出版的
《无墙的学院 : 36位世界顶级艺术家的艺术和生活课》
带你一起寻找答案。
《AKADEMIE X:LESSONS IN ART + LIFE》由全球顶尖级艺术机构英国费顿出版社出品, 独家授权辽宁美术出版社在中国出版发行,《无墙的学院 :36位世界顶级艺术家的艺术和生活课》历经近两年翻译、校对,设计与制作,终于跟中国读者见面了!
独家精品 & 艺术指南
《无墙的学院:36位世界顶级艺术家的艺术和生活课》由36位传奇艺术教师组成,他们都是各自领域的顶尖艺术家或评论家,本书带你深度了解世界顶级艺术家的个人经历及其背后的艺术课程思考,领悟艺术家们的精神世界。
AKADEMIE X与国际顶级艺术机构建立了合作,包括美国的加州艺术学院、耶鲁大学、芝加哥艺术学院和巴德学院,欧洲的英国皇家艺术学院、荷兰阿姆斯特丹皇家视觉艺术学院和德国的杜塞尔多夫艺术学院。
导师会根据其个人的风格进行指导和说明,立足其自身的艺术实践经验,传道授业或布置作业。导师通过展示自己的作品实例启发学生们艺术创造力,书中艺术家们呈现的资料清单可以为学生自我学习提供激励性的指导。
书中的每一位 "导师" 都推荐了自己独特的课程,旨在激励、启发和刺激有抱负的青年艺术家。这些课程包括以下一些内容的组合:技术建议、作业、避免创作误区的提示、仔细观察的原则、关于日常艺术实践的建议、职业指针和个人轶事。综合来看,这些课程为读者提供了一套翔实的艺术家思考、观察和生活的工具。
《无墙的学院:36位世界顶级艺术家的艺术和生活课》不仅是一部当代艺术家创作思考的教科书,同时,还将全球最好的艺术家们的生活哲学和技术全面展示,为青年艺术家提供第一手启示。即:提供如何像艺术家一样思考、如何像艺术家一样观看,并提供像艺术家一样生存的“工具箱”。
媒体力荐
"充满了想法、故事和灵感......这不是一本普通的书,这本设计精美的书包含36个文件夹,其中有艺术家的访谈、文本和文献,他们的教学和艺术实践似乎都与激发艺术教育中的创造性思维有关......Akademie X还提醒我们,学习过程中最重要的部分是与真实的人见面,面对他们独特的知识和经验"。
——《国际教育》杂志
"Akademie X是一本似乎有所有答案的书"。
——《采访》杂志
"来自领先的艺术家和作家的关键智慧——对21世纪的知识生产和当今艺术家的生活的前所未有的洞察力"。
——汉斯-乌尔里希·奥布里斯特【瑞士著名策展人、艺术史家、批评家】
"Akademie X的世界级导师为有抱负的艺术家的职业生活做准备——在实践、财务和意识形态方面"。
——《车库》杂志
"你不需要是一个真正的艺术家,不管是有抱负的还是其他的,都可以欣赏Akademie X,因为它既诙谐又明智"。
——A Little Bird
顶级艺术家介绍
Artist
NO 1.
玛丽娜·阿布拉莫维奇
Marina Abramović
一个艺术家不应该爱上另一个艺术家。
玛丽娜·阿布拉莫维奇(Marina Abramović)
当代行为艺术、人体艺术家、导演、编剧、演员,1946年生于南斯拉夫的首都贝尔格莱德,从小就受到对性的压抑式教育,这决定了她后来的创作风格——狂野大胆、癫狂自由。年轻时毕业于贝尔格莱德美术学院,受的是苏派美术教育,后来在萨格勒布艺术学院进修,现在工作生活在纽约。
这位戏称自己为“行为艺术的老奶奶”的女人长期居无定所,四海为家,先后旅居德国、荷兰、巴西、美国等地,是标准的“国际公民”。
在艺术家早年的生活中,父母的经历、战争的暴力、东正教信仰、东欧的社会主义局势等因素都对其成长构成了一定的影响。与母亲的关系一直是阿布拉莫维奇不能挣脱的心结,长期伴随在其艺术生涯之中。甚至在她成名之后做表演的时间也要严格按照母亲军人化的管理要求去安排,必须在晚上十点前结束。
或许正是因为人生经历和独特的选择,她的行为艺术表演总是十分让人意外。其创造的作品往往都十分的直白,因为她喜欢以自己的身体来当实验原型。在这种情况下,她最著名的作品《韵律》系列一经出现就引起了人们的热议。
1972到1975年,玛丽娜先后创作了11个行为艺术,从《节奏10》到《节奏0》。每一个都让观看者直面触目惊心的场面,更是对玛丽娜身体的摧残。
1976年,玛丽娜·阿布拉莫维奇与乌雷相识于阿姆斯特丹,两个人一见如故,相见恨晚,从而很快坠入爱河,成为灵魂上的伴侣。
之后,这对共同演绎行为艺术的艺术男女,组成了一个艺术二人小团队,从而在行为艺术行业中大放异彩。
在相识后的12年时间里,乌雷与阿布拉莫维奇多次共同创作艺术作品,比如《空间中的关系》《无量之吻》《呼吸》等,每一次表演,都能让人重新认识行为艺术中相爱的两个人。
两个相爱了12年,最终走到了爱情的终点。
这些带有某种精神压抑性的烙印或多或少地融入到了其日后的创作当中,正像阿布拉莫维奇某次所说的:“世上有各种各样的力量,而我一样都不喜欢,因为它们都暗示着一个人对另一个人的控制。”因而,寻求身心极限状态下的自我解放和某种自由度一度成为阿布拉莫维奇行为艺术创作的内在线索之一。
以行为艺术为核心,阿布拉莫维奇逐渐铺陈了一条包括现场表演、影像装置、图片摄影、戏剧、电影、艺术教育等在内的充满激情的艺术道路,不遗余力地致力于行为艺术的创作和推广是她终生为之奋斗的目标。阿布拉莫维奇创作的大量作品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用触目惊心来描述她的很多作品毫不夸张。
阿布拉莫维奇说:“一旦进入了表演状态,你就会逼迫自己去做平时你不会去做的事。”
在阿布的作品中,鲜血、铁链······这些看起来危险恐怖的工具,都成为了她和观众共同完成表演的载体。由于作品有不可预测的危险性,所以阿布承诺,自己承担行为艺术表演过程中的全部责任。
现在的阿布拉莫维奇,已经年过七十,但你从她的身上丝毫看不见衰老的姿态。
她登上TED,为大家讲解行为艺术。她计划建立自己的艺术机构,甚至自己的行为艺术学院。
Artist
NO 2.
威立德·贝西蒂
Walead Beshty
便携式艺术作品无法忍受的妥协。
威立德·贝西蒂 (Walead Beshty)
艺术家以及作家,1976 年出生于英国伦敦,生活和工作于加利福尼亚州洛杉矶。硕士毕业于耶鲁大学艺术学院。本科就读于 Bard 学院。2007年在Bard学院,艺术研究生院进行教学工作。2008年在艺术中心设计学院担任教授。Beshty 的作品曾在个人展览中展出,包括在 PS1 的展览。当代艺术中心(现 MoMA PS1),纽约(2004 年);赫希霍恩博物馆和雕塑园(2009 年);瑞典马尔默康斯塔尔 (2011);和 Thomas Dane 画廊(2012 年)。他还参加了许多群展,例如芝加哥当代摄影博物馆(2005)的群展;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2009);蒙特利尔双年展(2011);和 Nest,海牙(2012 年)。Beshty 在洛杉矶生活和工作。
威立德·贝西蒂将他的作品用联邦快递包装好,然后运往全国各地的展览和画廊。但与大多数艺术家不同的是,他们会尽心尽力地保护和填充他们的艺术品,以免受到邮递员不可避免的粗暴处理,而威立德·贝西蒂将他的作品设计成易碎的。在他FedEx 作品中,他构建了无缝贴合的标准尺寸运输箱去运输夹层玻璃物体。通过“正常”处理,这些物品不可避免地会破裂和破碎,而策展人和画廊主则需要小心翼翼地将每件作品进行展示。然后,这些易碎的作品被赋予了标题,细节到了发货日期、跟踪编号和箱子大小。
我对艺术品如何通过它们的背景和旅行获得意义感兴趣,威力德·贝西蒂称之为“便携式艺术作品无法忍受的妥协”。
艺术领域隐秘而又能够发挥作用的逻辑关系是某种具有城市传说特征的事物——这也正是贝西蒂借以进行艺术创作的基础。
这位艺术家在2009年接受BOMB杂志采访时也承认了这种极其隐秘的特征,他说:“任何一种人们不喜欢或是感到不友好的艺术都归咎于市场。在艺术创作的这一方面及其他所有方面中,我认为透明化是唯一能够动摇艺术市场神话的方式。”
Artist
NO 3.
桑福德·比格斯
Sanford Biggers
比起事实重要的是,这个故事能够持续下去。
桑福德·比格斯(Sanford Biggers)
1970年生于洛杉矶,研究生毕业于芝加哥艺术学院纯艺术专业,目前生活和工作在纽约。比格斯的作品是艺术视角下的叙事和历史相互作用的产物,既反映了当前的社会事件,也侧面观察研究着事件背后的文化语境——一种由不同的历史、文化叙事和艺术风格组成的马赛克。
“编码”系列中,桑福德·比格斯将各类物体和材料组合在作品中。以古董手工被褥为基底,将多种织物拼接在一起,创作出完整的作品。独特的材料给予了作品来自十九世纪前的图像符号,展现出被褥蕴含的故事性。
艺术家寻找19世纪的被子,并通过标记制作、绘画、切割、拼贴和重建添加新的代码层。比格斯解释道。我也对在这些承载着如此多文化和艺术分量的物品上工作所带来的紧张感感兴趣,比如对历史的美化或毁损。在这些作品中,比格斯将自己视为一位已故的合作者,施加当代干预,以便观众可以将该系列作品解读为跨越世代的“密码”,以解读美国文化的各个方面。就像语码转换,他的作品中核心要义是处理这些无缝对接的多元化:过去的力量与当代思想的混合;高雅与低俗的审美;一个自由的调色板和黑色喜剧。以此呈现这些代码间的切换。
他在历史地图上把教堂和安全屋的位置从地下铁路上调换过来,标记成星座中的星星,用木炭和油棒把它们连接起来。他说:“比起事实重要的是,这个故事能够持续下去”。
桑福德·比格斯的作品曾在多个场馆展出,如休斯顿当代艺术博物馆,布朗克斯艺术博物馆和世界范围内各大画廊机构。
指引、导向和视角的转变是“编码”系列的重要元素。被褥“编码”系列和大理石“奇美拉”系列尽管在材料上大不相同,却都对起源和真实性的概念提出质疑。两系列作品通过将不同元素组合在一起(无论是材质或是概念层面),在时间与空间的维度转变了原始材料的含义,创造出全新的整体。
这座不朽的青铜雕塑《神谕》高25英尺,重达15000多磅,是艺术家在洛克菲勒中心举办的公共艺术展的核心。伴随着艺术家的奇美拉(Chimera)雕塑系列以及其他在整个建筑群中都能看到的独特装置,艺术家将非洲和欧洲的艺术风格结合起来,反映了遍及世界范围内的全球化交流和互鉴。在承认过去的同时,提醒着数百万市民非洲文化仍在对纽约市持续产生着巨大影响。
Artist
NO 4.
达拉·伯恩博姆
Dara Birnbaum
走上街头。
达拉·伯恩博姆(Dara Birnbaum)
生于1946年,视频和装置艺术家,工作生活于纽约。伯恩博姆在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进入了新兴的视频艺术领域,挑战了这一时期的性别偏见和电视在美国家庭中日益增长的依赖。
她的作品主要通过视频艺术和电视的交叉点来讨论大众媒体的意识形态和美学特征。她使用视频和原型格式等重建电视图像,如测验、肥皂剧和体育节目。她的技术包括重复图像、中断文本和音乐的流动。她还是20世纪70年代中期出现的视频艺术女权主义运动的重要成员。
伯恩博姆作品获得了洛克菲勒基金会贝拉吉奥中心、波洛克-克拉斯纳基金会资助,以及著名的美国艺术家奖学金(2010年)。
她的工作得到了纽约The Kitchen的认可和嘉奖,在他们的年度晚会上。她是第一位获得美国电影协会颁发的著名的玛雅·德伦奖的女性录像人。
2017年2月,卡内基梅隆大学的艺术学院以艺术家的名义设立了伯恩博姆奖。伯恩博姆奖将每年颁发给一名即将毕业的高年级学生,他们的作品在媒体和技术的交汇处体现了卓越的艺术。
Artist
NO 5.
卡罗尔·博夫
Carol Bove
拼贴美学 和 平台实验
卡罗尔·博夫(Carol Bove)
美国女装置艺术家,1971年生于瑞士日内瓦,是纽约市的艺术家和收藏家。她创作时使用的材料范围很广泛,包括书籍、浮木、孔雀羽毛、金属、混凝土、泡沫等,也常向其他艺术家借鉴。博夫的创作包括绘画和装置,她的作品涉及20世纪60、70年代的社会、政治和艺术运动。
左右滑动查看
卡罗尔·博夫的作品《通灵无补于事》(The séances aren't helping) 是大都会博物馆第五大道外立面的第二件委托艺术作品。博夫的创作非常即兴,她在没有任何图纸准备的情况下进行了规模庞大且全面的雕刻。为了完成这项任务,她使用与博物馆外墙空陷处一比一大小的模型,用喷砂、弯曲的不锈钢管和五英尺宽的反光铝制圆盘制作了四座抽象雕塑。无论这些雕塑重量几何,它们看起来却非常的轻盈柔软,仿佛水银一般,她通过这些材料达到物理极限来呈现这种特殊效果。这四件巨型雕塑耸立于博物馆立面的壁龛,给人以感官上的冲击。
作为当今最重要的艺术家之一,卡罗尔·博夫以结合了现成品与自制物件的作品著称,她对形式、技术及观念都进行了独特的创新。她的作品不断挑战和拓展着形式抽象的可能性。如乔安娜·波顿(Johanna Burton)在展览图录中写道:“艺术家挖掘了材料的表现潜力,并且通过每件作品的皱褶催生出不同的叙事。她的作品带有历史参照及材料自身的历史,其独特之处令人注目。”
艺术家的新作灵活地运用媒材的表面质感,挑战了钢铁的物理极限。它们延续了艺术家对形式和过程的探索,包括将钢铁折叠、挤压成更复杂的形状,让材料呈现出近乎布料或黏土般的柔韧质感。她以同样的思考操控色彩,以调动观众的感知,实验性地营造出各种错觉效果和可能性。
正如艺术家所言:“我的部分意图在于模拟一套在数码世界中也可成立的配色,比如在屏幕上。与此同时,我选择的颜色也让我想起过时的印刷技术,我会把不同的颜色混合在一起,让它们彼此干扰。这很像分色印刷出问题的时候,不同的色块之间产生的那种碰撞。”
Artist
NO 6.
塔尼亚·布鲁格拉
Tania Bruguera
自我破坏。
塔尼亚·布鲁格拉(Tania Bruguera)
艺术家,她的作品探讨艺术在日常政治生活中所起的作用。去年,她与Creative Time和女王艺术博物馆(Queens Museum of Art)合作,致力于新项目国际移民运动(Immigrant Movement International),这个项目重新将移民作为全球的公民来定义,鼓励艺术家创作能够应用于社会、政治和科学范畴内的作品。
塔尼亚·布鲁格拉的作品被现代艺术博物馆和布朗克斯艺术博物馆永久收藏。她的作品探讨了艺术、行动主义与社会变革之间的关系,并考察了政治和经济实力的社会影响。她获得伦敦2018年泰特现代涡轮大厅委员会的奖项,这是当代艺术中最负盛名的奖项之一。
塔尼亚·布鲁格拉在古巴哈瓦那创办了Cátedra Arte de Conducta(行为艺术学校),这是拉美地区第一个由哈瓦那高级艺术学院主办的表演研究项目。为当代古巴社会的拓展艺术研究提供了一个培训空间。
Artist
NO 7.
马克·迪翁
Mark Dion
与主流文化背道而驰,挑战认知和传统。
马克·迪翁(Mark Dion)
是一位美国概念艺术家,他以在装置中植入科学演示而闻名艺术界。他的作品探讨了流行的意识形态和制度如何影响我们对历史、知识和自然世界的理解。
他曾说,艺术家的工作是“与主流文化背道而驰,挑战认知和传统”。通过将环境政治和公共政策的根源定位于自然知识的建构,迪翁质疑科学声音在当代社会中的客观性和权威性。
从80年代中期起,马克·迪翁就开始创作一些对权利结构的制度化进行批判的雕塑与装置作品,质疑了对自然、展示、整理和收藏的表现的概念。
数十年来,他的艺术实践处理了当下许多极为重要的问题和策略。而作为一位长期的环保人士,马克·迪翁的作品认识到了人类对统治自然的渴望所产生的影响。他对科学史进行了广泛的研究,而他对收集、排序及展示物品等制度化方式的使用促成了其独特的材料语言。
马克·迪翁获得2008年Smithsonian美国艺术博物馆的Lucelia艺术家奖。该奖的设立是为了鼓励艺术家未来的发展和艺术实验。评委们在致辞中这样写道:“Lucelia艺术家奖是对Mark Dion作为艺术家和教育家不懈努力与所获得成绩的认可。他对考古的探索和对博物馆的介入,体现了探索与学习的价值,观众通过他的作品,进行了一场知识发现之旅。他的创作方法,鼓励了一代艺术家,令他成为最具革新性的当代艺术家之一。”
图书实拍
《无墙的学院 : 36位世界顶级艺术家的艺术和生活课》采用精装锁线,硬封选用橘红色块与黑白图版同台演绎,使全书格调极具视觉冲击力!硬封内含1.15cm真丝海绵,读者翻阅过程中的触感将更加舒适。
内文选用120克爱尔丽莎纸,读者触摸更柔软,质感一流,全书橘红色设计元素贯穿始终,前后呼应,一气呵成。书脊部分文字说明横跨封底,使全书三维阅读空间进一步增强,呈现了书籍设计师对当代艺术活跃状态特有的个性表达,尽显当代艺术极致的设计美学。
内封设计简洁大方,设计元素前后相得益彰,颇具当代人文艺术前卫观念。调节感官的裁切式目录增加了阅读层次,丰富了视觉流动,书中轻松雅致的版式设计,36位艺术家、36组橘红色开篇节奏舒缓,质感极佳。
目录
Catalogue
01 玛丽娜·阿布拉莫维奇
Marina Abramović
02 威立德·贝西蒂
Walead Beshty
03 桑福德·比格斯
Sanford Biggers
04 达拉·伯恩博姆
Dara Birnbaum
05 卡罗尔·博夫
Carol Bove
06 塔尼亚·布鲁格拉
Tania Bruguera
07 马克·迪翁
Mark Dion
08 奥拉维尔·埃利亚松
Ólafur Elíasson
09 哈勒尔·弗莱彻
Harrell Fletcher
10 查尔斯·盖恩斯
Charles Gaines
11 利亚姆·吉利克
Liam Gillick
12 皮耶罗·戈里亚
Piero Golia
13 米歇尔·格拉布纳
Michelle Grabner
14 丹·格雷厄姆
Dan Graham
15 卡塔琳娜·格罗斯
Katharina Grosse
16 琼·乔纳斯
Joan Jonas
17 米兰达·裘丽
Miranda July
18 克里斯·克劳斯
Chris Kraus
19 托马斯·劳森
Thomas Lawson
20 黎光定
Dinh Q. Lê
21 林园珠
Won Ju Lim
22 约纳斯·梅卡斯
Jonas Mekas
23 卡丽·莫耶
Carrie Moyer
24 瓦格西·穆图
Wangechi Mutu
25 鲍勃·尼卡斯
Bob Nickas
26 Raqs媒体小组
Raqs Media Collective
27 尼奥·劳赫
Neo Rauch
28 蒂姆·罗宾斯
Tim Rollins
29 迈克尔·史密斯
Michael Smith
30 约翰·斯德扎克尔
John Stezaker
31 斯蒂芬妮·苏约克
Stephanie Syjuco
32 谢淑妮
Shirley Tse
33 詹姆斯·威灵
James Welling
34 理查德·温特沃斯
Richard Wentworth
35 克里斯托弗·威廉姆斯
Christopher Williams
36 克日什托夫·沃蒂兹科
Krzysztof Wodiczko
《无墙的学院:36位世界顶级艺术家的艺术和生活课》
出 版 者:辽宁美术出版社
开 本:大16开本
印 张:22
字 数:350千字
页数 :352页
内文材质 :120克爱尔丽莎
出版时间:2021年6月第1版
印刷时间:2021年6月第1次印刷
书 号:ISBN 978-7-5314-9003-6
定价:360.00元
8折优惠【包邮】:288.00元
网址:顶级艺术家如何工作?| 《无墙的学院 : 36位世界顶级艺术家的艺术和生活课》震撼来袭!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864364
相关内容
家居美学升级:东芝艺术电视LA,引领生活艺术潮流烹饪艺术学院课程
艺术课程:创造艺术化的世界
家居美学新宠:东芝艺术电视LA,为家居生活注入艺术之魂
世界顶级玻璃艺术品? diy磁铁擦玻璃神器?
生活的艺术家的书评 (62)
探索艺术世界,描绘艺术生活——张敢主讲清华校友学习日第28讲:如何成为生活的艺术家
废旧纸材中的艺术世界——小学美术课堂的纸浆艺术创作研究
艺术与生活作文5篇
AR+艺术跨界出圈 赋能用户生活方式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