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指导活动中教师与家长有效互动的策略初探

发布时间:2024-11-16 00:46

有效沟通:家长与孩子的良好互动策略 #生活技巧# #家庭教育建议# #家庭教育博客#

 早教指导活动中教师与家长有效互动的策略初探

      福建省漳平市菁东幼儿园  徐秀铮

[摘要]  早教指导活动是早教机构对家长进行早教指导的一种极其重要且有效的方式,教师与家长互动的情况直接影响着早教指导活动的有效性。早教指导活动中教师可从明确早教指导活动定位、把准指导要素、开展多元化的指导活动三方面入手,增强教师与家长互动的有效性。

[关键词] 早教指导活动   有效互动   策略 

华爱华教授指出,早教指导活动是早教机构对家长进行早教指导的一种极其重要且有效的方式。它能够帮助家长改进“养而不教”的观念,学习“教养融合”的方法,从而摆脱“养教分离”的现象。早教指导活动建立的是三方互动的关系,其中教师与家长互动的情况直接影响着早教指导活动的质量。那么如何提高早教指导活动中教师与家长互动的有效性呢?

一、明确早教指导活动的定位是增强互动有效性的前提

对于带孩子参加早教活动的目的,大部分家长认为是因为早教机构有一个安全的交往和玩乐的环境,少部分家长认为可以让孩子学到一些本领。对于家长在早教中的角色与作用,大部分家长表示不了解,少部分家长认为主要是和孩子一起做游戏、保护孩子的安全。这说明家长参加早教指导活动带有一定的盲目性,对早教指导活动缺乏深刻的理解和认识。因此,让家长明确早教指导活动的功能、角色等定位是开展好早教指导活动的前提。

一是明确早教指导活动的功能定位。早教指导活动除了面向婴幼儿的发展,更重要的是向婴幼儿家长传递正确的育儿观念、育儿知识和方法。因此早教指导活动定位于对家长进行育儿指导,主要借助亲子互动的方式转变家长错误的教养观念,引导家长掌握科学的教养知识并实践正确的教养技能,从而提高婴幼儿家长科学教养孩子的能力,有效促进婴幼儿的健康发展。

二是明确早教指导活动参与主体的角色定位。早教指导活动中教师是活动的组织、合作者,家长教育行为的观察、引导、评价者;家长是教育理念和技能的学习者,亲子游戏活动的参与、合作、引导者;幼儿是游戏活动的参与、学习、思考者。

三是明确早教指导活动三方互动的关系定位。三方互动是指在早教指导活动现场中展开的亲子之间、教师与婴幼儿、教师与家长之间的三角双向互动。具体来说即教师通过组织游戏引发亲子互动,并通过观察随时与家长进行互动,以帮助家长获得观察、了解婴幼儿行为的方法,在实践中加深对教养理念和技能的理解。同时家长也就自己的理解、困惑与教师展开即时互动,从中获得指导与帮助。

二、把准指导过程要素是增强互动有效性的核心

早教指导活动的功能与角色定位,决定了教师的指导对象应定位于家长,以家长为主、幼儿为辅。在指导过程中要把握好以下两点,以增强指导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更好地促进家长科学育儿水平和能力的提高。

1.做好讲解与示范

家长只有明确了游戏的意义才有可能进行有意识的指导。因此当引入新游戏时,教师首先要向家长详尽讲解游戏的方法、材料、价值等;其次是示范游戏的玩法、强调要点;最后还应介绍婴幼儿在游戏中的可能表现及家长相应的指导策略。

教师还应认识到:家长科学教养的第一步是习得必备的早期教养知识,而提高教养水平的关键在于能够将教养知识准确转化为教养实践。在亲子活动现场,教师作为施教主体,在活动过程中指向教师、家长、婴幼儿和材料的互动。此时教师以问题发现者和解决者的身份了解家长、婴幼儿之间的互动情况,及时进行指导。指导过程中,教师不仅通过语言传递知识和技能,更强调行为示范,通过讲解示范强化家长对科学教养的理念、知识和技能行为化的理解。

2.做好观察与评价

在活动进行环节,家长作为施教主体,以参与者、引导者、经验传递者的身份与婴幼儿进行互动。此时教师应根据指导需要对家长和婴幼儿的行为进行观察,通过观察更全面、深刻地了解家长固有的教养理念、教养方式与教养特点,更准确地了解婴幼儿的行为特点、发展现状。以此为家长的教养行为与效果分析寻找依据,为科学教养策略的积累与调整提供线索。观察应注意点面结合,灵活采用重点观察、一般观察、短期观察、长期观察等方式。

由于时间关系,在指导过程中教师对“为什么这样做”一般不会做过多解释,然而指导的目标是为了让家长“知其然而知其所以然”,所以在活动结束时教师应创设交流与分享的平台,以活动现状为依据,选取活动中有价值的问题与家长探讨,对家长的参与、指导行为进行评价。在此环节,教师和家长共同作为施教主体,活动过程指向教师与家长、家长与家长的互动。一方面,教师以评价者的身份对家长的教养观念及家长、婴幼儿和材料的互动行为进行评析并提出建议,发挥着观念引导、理论提升和经验累积的作用。另一方面,家长既以学习者和参与者的身份接受教师的指导,又以交流者和思考者的身份与教师进行沟通、交流与积累,双方互为主体、相互作用。

三、指导形式的多元化的是增强互动有效性的关键

调查显示,目前早教指导活动的指导形式以集体指导为主,其他指导形式在实践中运用较少。为了增强三方互动的有效性,早教机构除了集体指导形式外,还应根据自身条件和不同类型、不同年龄的婴幼儿家长采取不同形式的指导形式,如个别指导、家长沙龙、专题讲座、上门服务、网络指导、热线电话等。

 1.个别指导

个别指导是教师在亲子活动现场中根据婴幼儿的行为表现,及其家长的教养行为进行的个别化指导。个别指导中教师以单个家庭为指导对象,能够更全面地了解每个家庭的教养特点及孩子的发展状况,能够关注到不同家庭的教养特殊性,能够更深入地剖析存在的问题。因此能够更彻底地解决问题、指导更具有针对性,深受家长的喜爱。

活动现场中当家长出现不当的指导行为或婴幼儿游戏出现困难时,教师即可进行指导。讲解示范教养方法、解释幼儿行为、了解家庭教养背景、问题交流与咨询、共商解决对策是教师在个别指导常用的策略。

2.     家长沙龙

家长沙龙是教师根据指导目标,从家长共同关注的话题入手,组织家长共同收集素材,以家长为主角开展讨论的指导形式,话题讨论与案例研讨是家长沙龙的主要活动形式。

家长沙龙活动中,家长是活动主体,教师则担任辅助活动的角色。教师的主要工作一是指导家长选定共同感兴趣的、主题明确并具有拓展性的话题;二是指导家长收集与研讨话题密切相关的素材,如活动观察记录、活动影像资料等;三是指导家长透过现象看本质,思考解决问题的策略,完善科学的教养理念。家长沙龙为家长提供了一个充分交流讨论的平台,有助于家长反省已有的教养观念和行为,对促进家长的教养自信心具有独特的作用。

3.专家咨询与讲座

专家咨询与讲座是指婴幼儿教养各领域的专业人士针对婴幼儿教养中某一领域问题,通过咨询或讲座的方式,与家长进行交流。作为早教中心开展家长指导的重要形式之一,在运用时要注意两个方面:

一方面活动主题应具有实践意义。活动主题对于活动指导效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确定主题时应从家长当前最迫切的教养需求出发,立足于婴幼儿的个体差异,并具有一定的专业性。

另一方面活动形式应生动有趣。专家咨询与讲座需注重活动形式,避免使“家长←→专家”之间的双向交流异化为单向说教。因此专家讲座与咨询时可辅以实际操演、录像观看等手段,以帮助家长深入了解专题内容,多渠道掌握教养知识,提高活动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1]华爱华. 托幼机构 0~3 岁婴幼儿教养活动的实践与研究[M]. 上海: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6 .

[2]单金雪,单银雪.构建多方参与、多向互动的早教课程[J]. 学前教育(幼教版),2008,(10).

[3]何文娟. O一3岁婴幼儿的早期干预和早期教育[J]. 中国优生与遗传,2003,(5).

[4]张秀玲. 婴幼儿早期教育杜区服务形式的研究[J]. 中国儿童保健,2003,(4).

[5]徐小妮. O 一3岁婴幼儿早期教养指导模式初探[D].华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

——本文刊登于《华夏教师》杂志2013年第10期,版权所有,未经许可,请勿转载

网址:早教指导活动中教师与家长有效互动的策略初探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86667

相关内容

手指游戏在幼儿教育活动中的价值及策略
幼儿园生活活动的指导原则与实施策略
幼儿园餐点活动中师幼互动现状及提升策略研究
初中美术教学生活化策略解析
生活化教学在小学数学中的应用策略探究
浅谈初中语文的生活化写作教学策略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生活化教学策略探讨
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生活化策略探究
《小学科学生活化探究教学策略的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家庭如何教育孩子?探索有效家庭教育方式促进儿童成长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