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七老师育儿说》:早教痛点答疑5堂课,让你学会适时而教

发布时间:2024-11-16 00:46

参加网络教育课程,做在线答疑老师 #生活技巧# #生活小窍门# #个人理财小建议# #网络兼职赚钱#

1.早教不等同于学习,而是一种高效的陪伴

在育儿理念中,有一个"生命早期1000天"的概念, 是指从女性怀孕到胎儿期(270天)到宝宝出生之后2岁(730天),这1000天被世界卫生组织定义为一个人生长发育的"机遇窗口期"。

这1000天对我们来说,可能只是人生中平凡的三年时光,但是对于宝宝来说却是意义非凡。有的人觉得在3岁前,只要把宝宝喂好就行,根本不需要教育。而且宝宝那么小,什么都不懂也记不住。

其实这些观点都是对早教的误解,早教并不等于学习,而是父母对子女的一种高效的陪伴。这种陪伴不是坐在孩子身边看手机,而是与宝宝互动,早期良好的家庭教育,不但有助于让孩子发展健全的人格,还可以构建良好的亲子关系。

在陪伴的过程中,每一位父母在喜悦与满足的同时,还有数不清的疑问、焦虑和纠结。这个时候,就需要有一个老师来做指导,让大家少走弯路。

《小七老师育儿说》这本书将父母最为关心的各类疑难问题,以问答的形式给出了清晰的指引,可读、可学、可做。把这些问题整理为亲子沟通、社交能力、生活习惯、科学早期教育和艺术体验五大方面,逐一破解,实用性非常强。

2. 让宝宝有安全感,是孩子幸福的根基

你的孩子黏人吗?你的孩子"认生"吗?你的孩子胆小吗? 其实这些都和宝宝的安全感有关系,孩子太依恋父母是正常的,不要担心孩子黏人。正视过度依恋背后的原因,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爱,才能培养健康的亲子关系。

3岁之前,孩子很难具备安全依恋关系,也就是还没有建立面对分离的心理准备,所以一般建议3岁后才把宝宝送去幼儿园。而父母在宝宝3岁之前的一项重要的教育工作就是给宝宝建立安全、成熟的依恋关系。

空谈培养孩子的独立能力是没有用的,殊不知,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爱无时不在,才是放手的前提,才是独立的前提。孩子只有能真切感受到自己是被爱着的,才有可能建立自信、独立的人格。

面对过分依赖的孩子,小七老师给出4点建议。

第一点,要有高质量的陪伴,记住,陪伴的质量胜过时间。陪孩子玩适龄、有趣的游戏,才是高质量的陪伴。

第二点,争取让每个家庭成员都成为孩子亲密的、可信赖的对象,而不是其中一人。

第三点,坦然接纳和拥抱孩子,当孩子焦虑、哭闹的时候,父母不是想办法阻止他,而是理解和回应。

第四点,如果妈妈要离开孩子,要和孩子说明原因,同时也要约定好回来的时间,这样多试几次,孩子就知道,妈妈只是离开一段时间。千万不要偷偷摸摸的走,这样孩子反而没有安全感。

3. 帮助孩子树立自信心,提高社交能力

家长们非常关注孩子的社交能力,许多孩子不喜欢交朋友,面对陌生人非常的害羞,不敢和老师说话,不喜欢和陌生人打招呼。

其实帮孩子克服恐惧,培养社交能力,最重要的是让孩子有自信心,孩子的自信心从哪里来呢?小孩和大人不一样,大人喜欢和别人比,有优越感的时候就充满了自信,但是孩子不一样,孩子的自信来自于父母的评价和态度。

3岁前的孩子自我评价能力还是很弱的,所以只有父母的认同,才会让孩子有信心。只有父母的爱,才会让孩子拥有安全感,从而感到自信,所以千万不要给宝宝贴标签。

树立孩子自信心可以从这三方面着手:

第一,接纳孩子的情绪,当孩子害怕胆怯的时候,家长不要表现的不高兴,要对宝宝说:"宝宝是不是现在还没有准备好?"让孩子知道父母是理解自己的,这样才会赋予他勇气和力量。

第二,帮助孩子寻找过去成功的经验,可以给宝宝说:"还记得上一次你做的很好,阿姨都称赞你呢。"家长平时也要多留意孩子做的好的事情,帮助他找到自己的成功经验。

第三,避免泛泛之谈,很多家长在学习正面管教,动不动就对宝宝说:"你真棒"。其实这样的夸奖太空泛,容易让宝宝因吹捧变得骄傲自大。家长应该学着描述孩子的具体行为,再进行有针对性的夸奖。

4.训练生活好习惯,是优质生活的前提

关于宝宝的生活习惯是很多家长最为头疼的事情,孩子睡的多了担心饿着,睡的少了担心睡眠不足。到点不吃饭,边吃边玩等等各种问题,小七老师都在生活习惯这一章节给出了指导性的意见。

小七老师指出"自由的前提其实就是规矩和安全感。"规矩并不是对孩子的限制要约束,其实恰恰相反,规矩可以让孩子更加有安全感。什么时候吃饭,什么时候睡觉,如果宝宝知道几点该做什么,几点能做什么了,那才是最大的自由和安全。

关于宝宝不爱吃饭,家长的对策要遵守一个原则:温柔和坚定,态度和方法是温柔的,原则是坚定的。坚决不能因为哄宝宝吃饭而让他拿着玩具玩,如果宝宝选择不吃,那就放在一边,在下一顿正餐开始之前,不再给他任何食物。坚持3次就会有效果。

关于宝宝睡觉的问题,小七老师给出了一个详细的作息时间表和指导建议,有了这张时间表,让宝宝从睡渣变睡神。

早上6点起床,7点到8点刷牙洗脸吃早餐,然后孩子需要睡一次回笼觉。11点半到12点半一定要吃午餐,然后开始午睡,午睡到3点一定要叫醒,3点到5点之间是活动时间。然后就是晚饭时间,洗澡、按摩、讲故事,然后放床上准备睡觉。

一个习惯的养成是需要时间的,所以这样的训练不是一天就能达到的,家长在这个过程中要有耐心。

5. 做孩子艺术特长的观众,而不是评委

在未来,知识训练的重要性已经逐渐下降,而对一个人创造力的要求却越来越高。是否有创造美、表达美的能力,是人类跟机器人之间的差别。完整人格、兴趣特长和美学素养,将成为未来社会竞争的主要领域。

培养孩子艺术感并不是给孩子报美术班,书中举了两个孩子的例子,他们在上幼儿园之前画的画,颜色大胆,内容丰富,充满个性。但是上了幼儿园后,两个人的画无论从结构还是用色都非常类似。

我们的教育就像面包机一样,把不同形状的面团变成了统一的模样,是一种标准化的缺乏创造性的教育方式。

正如毕加索所说:我花了四年时间画得像拉雯尔一样,但是用一生的时间,才能像孩子一样画画。

让孩子用画笔来表达自己内心的情绪和想法,不要管画画的技巧和笔法,也不要评价像不像,好不好看,因为那些都不重要,都是以我们成人的标准去评判。孩子自由发挥想象力,在体验艺术创作的过程中找到快乐和自信就可以。

对于创造力和想象力的培养最为关键的时期就是孩子2-3岁这一年,家长一定要把握好。可以通过让宝宝进行美术创作,包括手工、画画等,让宝宝参与儿童戏剧和舞台剧的表演,多给宝宝读绘本,多带宝宝出门走走等方式来培养。当孩子长期处于体验式、启发式的艺术熏陶氛围之中,她会获得想象力、创造力、专注力、社交能力,以及欣赏艺术的能力。

教育孩子最难的地方,不在于教育孩子本身,而是作为父母的我们需要作出的改变。教育从来不是孩子的功课,而是父母的修行。爱孩子是一种本能,但是如何去爱,如何给出高质量的爱,则需要永不停歇的自我成长。

《小七老师育儿说》中,不但给出了许多有针对性的可实操的指导意见,还在潜移默化中改变家长对早教的误解,科学而正确的育儿理念是指引我们行动的方向,这对每一个家长来说都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

正如书中所言:能有愿意学习的父母,是孩子的幸运;能有健康、有学习力、幸福感的孩子,也恰恰是所有父母最好的福报

网址:《小七老师育儿说》:早教痛点答疑5堂课,让你学会适时而教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86669

相关内容

【早期教育】婴幼儿早期教育
儿童教育指老师推荐:给学龄前孩子最合适的教育方法(六个)
幼儿教师家庭教育心得体会(精选15篇)
幼儿教师生活教育心得随笔
育儿早教知识文案? 育儿早教短文案?
2021幼儿教师师德心得体会(精选5篇)
中小学生家庭教育课堂讲座心得体会(精选20篇)
教师教育教学能力提升培训心得体会(精选34篇)
针对学龄前儿童教育,幼儿园老师常说“5+2=0”,为什么?
家庭教育小课堂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