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社局办公室工作,平时较忙,很少有闲暇去静读一本书。前不久一位朋友向我推荐于丹教授所著随笔小品集:《趣味人生》,并把这本书送给了我。
一个周末,躺在沙发上信手打开《趣味人生》,读过几篇之后,尤其是读到白岩松在推荐序言中所述:去做一些无用的事。初闻此言,真如醍醐灌顶。就为这句话,我一个人呆呆地坐了一个上午,心灵深处,好像有什么东西被拨动与激活了。
平时上班,太“忙”了。所谓工作,永远是忙不尽的,除非你不在这个岗位上。而对于这种“忙”,我们早已习以为常,并且心安理得,直至忙到了失却了自我,忙到忘记了人生中还存有属于自己的闲暇时光,一杯清茶、一杯淡酒,绕梁的琴音和亲山临水听鸟鸣,不觉间成了一种奢求。
闲暇是如何定义的呢?如果是下班以后找老友聊天,你觉得如何?如果是周末和孩子们一起爬山,你以为如何?如果是周末一个人在家莳弄花草,你又觉得如何呢?......哪一种才是属于我们的闲暇时光呢?或者都是,或者都不是。
那么,可以想像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清晨,穿着宽松的家居服,站在阳台上伸伸懒腰,房间里弥漫着动听的音乐,然后坐在阳台的藤椅上,泡一杯清茶,打开一本心仪的书,慢慢阅读,偶尔闭上眼睛,思考片刻,然后继续阅读;或者,提起水壶,给花草浇浇水,看到那葱郁的植物在阳光下舒张着......这,是否可以称作是我们的闲暇时光?
于丹在她的著述中通过茶、酒、琴以及自然山水,从古至今,引经据典,深入浅出让我们来感悟生活的智慧,让我们学会在闲暇时光里追求属于自己的生活情趣,她告诉我们,在如今这个社会里,相比于成功而言,幸福已经变成了一件奢侈的一件事。我们追逐成功,而成功却无法给予个人生命价值的全部满足,那就从生活中闲暇里的一点意趣、一点闲情里去寻觅吧:在一山一水一世界里,去看四季的表情;沏一杯清茶,品味出一盏茶的前世今生;倒一杯烈酒,感受一蓑烟雨任平生的从容;聆听琴音,体悟出琴中的寄托和襟怀。
许多人会说,社会变化如此之快,工作压力如此之大,个人责任如此之重,容不得一丝松懈与马虎,哪有属于自己的闲暇时光?于丹说得很有道理,闲暇与时间无关,闲暇是内心的一种发现,也是生活的一种乐趣,更是生命的一种节奏,拿捏得住轻重缓急,忙而不乱,这是一种境界。于丹还告诉我们:悠闲的情趣与生活方式并非要让我们闲置大把的时光,放弃理想和责任,而恰恰是要让我们在建立价值的同时不要丢失自己。学习古人的一种心境,享受到生活的快乐,感受到内心的宁静与安逸。
人在红尘,也许我们不能像陶渊明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那样悠闲,更不能像李白那样游遍名山大川,在山水之间陶冶性情,吟诗作赋,但读罢于丹的《趣品人生》,让我渐渐领悟,工作之余,只要用心,总会觅到一些属于自己的闲暇时光,偷得浮生半日闲,找三五知已,推杯换盏或泡上一杯浓茶,于音乐中聆听真性情,品味物外的超然,让我在以后面对工作的时候,内心会有更多的自信与达观,真正做到忙中有“闲”,这样的人生,该是何等的丰满与从容,也许,这才是精致而智慧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