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生活中的美——废物巧利用
生活美学新发现:废旧物品的艺术再利用 #生活乐趣# #生活分享# #生活美学心得# #生活点滴趣事#
苏州市相城区黄桥中学朱其珍
教材分析:
《发现生活中的美——废物巧利用》是苏少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美术》第15 册第4课的内容,属“造型.表现”学习领域。本安例设计是一节拓展课。主要是让学生通过寻找、利用身边的废旧资源,进行美术创作,美化生活,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培养学生节约资源的好习惯。
课前预习《探宝活动》—— 在国庆假期中布置学生进行班级,家庭,学校的“探宝”活动。收集班级里用过的纸杯,不用的包书纸,用完的笔心,笔头,饮料瓶等,家中使用过包装纸,盒等废旧物品,做个“小小有心人”并且可以设计调查表格,在自主探索,在调查研究的过程中进一步思考,体会材质的美感,作为此课的课前预习,活动的时间安排较长,这样设计的目的是希望引导学生用审美的眼光观察常见的废旧物品,发现废旧物品潜在的价值。不是单一的为了一节美术课所需材料而进行废旧物品的收集,而是在收集废旧物品的同时潜移默化的灌输环保意识,“回收既是资源”希望这种意识渗透到生活中去。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寻找生活中的美,了解各种废旧物品的潜在价值,感悟材料的美感。创造生活中的艺术,利用废旧物进行小创作。
2、能力目标:
欣赏艺术家和同龄学生的作品,寻找创作规律,利用废旧物进行小创作。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在创作中激发学生发现美,感悟美的能力,从而达到环保的目的,体验一种环保,再利用的生活方式。
教学重点与教学难点:
重点:发现生活中各种废旧物品的潜在价值,感悟材料的美感。“变废为宝”利用废旧物进行小创作,潜移默化中体现环保意识。
难点:对生活中不同形状,材质,色彩的废旧物品产生联想设计创作小作品。
教学准备:
教具:多媒体
学具:学生收集的各种废旧物品,绘画工具,制作工具等 http://www.hqzx-sz.com/jt/111004/yjcg/01.JPG
教学过程:
一、教学导入:
1、组织学生
观看苏州新闻《我本是一棵树》,
教师引导:从这则新闻中,
我们获得了哪些信息?
学生讨论:一次性筷子用量惊人;一次性筷子我们不提倡使用,苏州的环保工作做的还不够;一次性筷子是废旧物品,我们可以想办法再次使用……
教师引导:我们身边有哪些废旧材料,平时你是如何处理它们?
学生回答:扔垃圾桶,当废品卖……
教师引导:除了这些我们是否想过让这些费旧材料获得第二次生命?本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探究废旧物品的巧利用。
揭示课题:发现生活中的美——废物巧利用
(教学意图:通过观看身边的新闻,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通过了解各种废旧物品的潜在价值,让学生感悟材料的美感。)
二、教授新课
1、多媒体欣赏几幅艺术大师的作品
http://www.hqzx-sz.com/jt/111004/yjcg/06.JPG
学生讨论:艺术家们所运用的材料和表现手法
(教学意图:艺术家的创作源泉来源于生活,怎样体现生活之美呢?国内外许多艺术家的作品更趋于生活化,生活中日益增多的废旧物品为艺术家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创作素材,日常生活中司空见惯的物品经艺术家加工却能给人以出其不意的惊喜令人耳目一新。这一环节力求开阔学生的视野,体会艺术大师对生活之美的感悟。)
2、欣赏学生作品寻找创作共鸣
欣赏同年龄人的作品看看他们是如何利用废旧物品进行创作的?
http://www.hqzx-sz.com/jt/111004/yjcg/10.JPG
学生讨论交流评价作品:
看到他们的作品我们能归纳出他们的创作方法吗?
教师出示:材料选择 思维模式 制作方法
学生讨论交流:
(教学意图:这一环节主要让学生赏析同年龄的作品,拉近距离。由于造型材质的差异,进一步引导学生分析其收集物品的造型材质以及创作工艺的思考,为下一步进行旧物巧利用的创作奠定基础。而各种瓶瓶罐罐的造型又有激发学生许多联想,无论哪一种材料都有一定的制作工艺。如布质、纸质材料等主要用粘贴的技法进行表现;而塑料瓶、易拉罐也可用切割的技法进行制作。剪、贴、卷折、缠绕等制作的手法只能因材施艺,随机应变各取所需。这些都为学生进一步进行旧物巧利用的创作奠定基础。)
3、展现我们收集的“宝贝”,用审美的眼光观察常见的物品。
(1)学生交流展示自己收集的“宝贝”(废旧物品)。
评选:最特别的,最漂亮的“宝贝”和“小小有心人”等奖项。
我收集的宝贝
最与众不同的
最漂亮的
小小有心人
备注
(2)请个别学生结合自己收集的废旧物品,介绍自己所填写的调查表。
(教学意图:这一环节是对国庆布置“探宝活动”的交流总结,是从废旧材料的收集到进一步感悟材料美感再引发对材料进行加工制作思考的过程。学生收集的废旧物品的种类很多,它含概了学生学习生活,家庭生活的方方面面。培养学生的洞察力,让他们成为一个“有心人”。)
三、布置练习要求,学生创作练习
利用废旧物制作一个你喜欢的玩具或装饰品。可以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创作,并为自己的作品起一个名字.(鼓励学生之间交换所需材料;制作设计草图,并要有文字说明创作意图)
四.作业评价
1、成果展示
http://www.hqzx-sz.com/jt/111004/yjcg/13.JPG
http://www.hqzx-sz.com/jt/111004/yjcg/16.JPG
2、学生自评互评,分析作品成功之处,评选最有出创意的作品,最受喜爱的作品。
http://www.hqzx-sz.com/jt/111004/yjcg/20.JPG
http://www.hqzx-sz.com/jt/111004/yjcg/23.JPG
3、教师点评,鼓励学生进行更多的探索常识。
(教学意图:尽量鼓励学生进行自评互评.要善于在画面中寻找闪光点,培养学生发现美评价美的能力。)
教师小结:短短的45分钟很快过去了,但环保的意识不因为这堂课的结束而结束。环保不只是一句口号,一种观念,更应该是每个人的一种生存方式。我们要善于在生活中捕捉每一个细小的部分,发现美好的事物,一双慧眼、一双巧手、多一份琢磨、多一份创造,改造自己周围的环境,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能尽这份小小的力量,增强自身的环保意识,那么我们的地球村也将会是充满着希望。
五、布置课后拓展练习
(1)课后继续进行旧物巧利用的小创作来美化布置校园和家庭。
(2)设计一条有关环保的标语,用美术字的方式书写,布置校园宣传环抱意识。
(3)思考:你能为保护地球做点什么?
(教学意图:此环节是对这堂课内容的拓展,环保的意识不因为这堂课的结束而结束。在课外的创作中进一步激发学生发现美,感悟美的能力,从而达到环保的目的,体验一种环保,再利用的生活方式。能为保护地球做点什么?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无论是回收废旧物品还是旧物巧利用,还是参于到环保意识的宣传中,都是希望 “回收既是资源”这种意识渗透到生活中去。环保不只是一句口号,一种观念,更应该是我们每个人的一种生活方式)
教学反思:美术教育中动手制作是必不可少的,而且学生的好动性格决定他们更喜欢各种有趣的美术制作活动。而我则利用手工制作的特点,以及学生对制作课的兴趣,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并且在手工课堂教学中,坚持一个主题:“废物利用、变废为宝”增强环境意识。在日常生活区中。我们随处可见诸如易罐、纸板箱、牙膏盒、糖纸、烟盒、扣子、瓶子、绳子等被人们随手抛弃,污染环境。如果我们能用一双慧眼、一双巧手、多一份琢磨、多一份创造,“变废为宝”就能美化我们的生活,改造自己周围的环境。例如,在课中有的同学就利用废旧牛奶盒的叠加,用废旧饮料瓶盖来做眼睛表现了一条,威风凛凛的龙的形象,有的用废旧光盘设计制作了一盏灯。有的用易拉罐制作了由有趣的小汽车,有的用收集的冷饮小木棒设计了一个小笔筒。这一件件充满了学生智慧的作品成了学生们书房墙上、桌上的小摆设、小玩具,甚至用来装饰教室和家居,学生们从中也懂得如何运用自己的灵感和才智,作自己灵巧的双手来改善自己的生活空间。同时环境意识也潜移默化的渗透到学校家庭和社区中。如果这能成为每学期定期开展的为期较长的一个系列活动,将会取得更好的效果。
我想作为一名美术教师,理应充分发挥学科特点多样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有效地帮助学生认识环境,唤起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养成环境保护的习惯。
网址:发现生活中的美——废物巧利用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870710
相关内容
生活中的“废物利用”生活中的废物再利用.ppt
日常生活中的废物利用
生活中的废物利用大全
生活中的“废物利用”大全!
生活中的“废物利用”大全
生活中的废物利用技巧(二)
生活中的“废物利用”很实用——二十中学学生动手创造美好生活
生活中常见的废物利用!日常生活中的废物利用「干货」
废旧物品巧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