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嘉: 《葵花宝点》讲述日常生活里的小幸福
用镜头讲述日常生活的小确幸 #生活乐趣# #生活分享# #个人生活感悟# #生活趣味照片#
人物简历
许嘉,策展人、艺术家。2019年第三届杭州纤维艺术三年展国际研讨会策划人,2016年第二届杭州纤维艺术三年展联合策展人,2013年首届杭州纤维艺术三年展策展助理。毕业于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建筑学专业,中国美术学院艺术人文学院博士,曾赴美国罗德岛设计学校、英国伦敦金史密斯学院交流,现任中国美术学院雕塑与公共艺术学院纤维艺术系专任教师。近年来,许嘉的研究重点从中国明清美术史转向当代纤维艺术领域,发表多篇学术性论文,并以艺术家身份参加国内外展览。
记者 夏琳 孙乐怡
3年时光,9本手稿,600弹漫画故事,诉说着一家人有趣的生活日常。近日,策展人、艺术家许嘉的新书《葵花宝点》系列与读者见面了。书中,许嘉以四格漫画的形式,描绘出自己对于生活的憧憬与向往。“大宝”小点、“二宝”小葵、点爸点妈、阿公外婆等人物形象在许嘉的笔下变得鲜活而灵动,她把这套系列丛书比作一个新生命的诞生,正如她在书中所感叹的:“一部学术论著的出产,犹如生命的孕育,漫长、艰辛,而又幸福。”
以纤维艺术为窗口
理工女生重回艺术之路
一个人的成长和成功,离不开其生活环境和家庭氛围。许嘉出生在一个艺术之家,父亲母亲都是艺术家,在她的成长过程中给予了很多的爱与关怀。“其实我从小是排斥美术的,一心坚持走理工科的路子。”毕业于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建筑学专业的她,在五年的建筑学生涯后又回到艺术圈,许嘉每每谈起自己重回艺术这条路,都觉得一切不可思议,却又好像冥冥注定。
2013年,许嘉考入中国美术学院史论系,师从中国美术学院教授范景中,修艺术学理论博士学位。在中国美院主办的首届杭州纤维艺术三年展上,许嘉作为策展助理,为该展览的文字与翻译做了大量工作,同时也让她从这里真正切入对织物世界的思考。“从小耳濡目染于母亲纤维艺术的创作环境中,似乎注定我的博士论文会与织物产生联系。”以纤维艺术为窗口,许嘉不断思考着纤维艺术与自然、与传统、与生活之间的关系。
为了完成博士论文的课题研究,许嘉到苏州一带号称“十万绣娘”的绣乡进行了深入的调查,写了数万字的调研报告,并从语言学的源头追溯了“针”与“箴”的文字学联系,由此揭开了对“针”的极具感受力的理论研究。此后,她还远赴英伦研修。回国后,范景中老师给予她及时的引导,建议她研读中国第一本刺绣专书——清代云间丁氏《绣谱》。许嘉从个案的文献整理分析与艺理双向的品习比照两个角度切入,深探绣与绘、针与箴的史学溯源,专注历代女性绣绘兼备者的比较搜集,充分展示了中国江南传统刺绣中的绣画“艺”采。由此,一部20余万字的《绣画——中国江南传统刺绣研究》应运而生。
如今,许嘉在中国美术学院雕塑与公共艺术学院纤维艺术系任专职教师。传统文化,代代传承。她将自己对于纤维艺术的理解,一一传授给自己的学生。
从女孩到母亲的蜕变
扎两个小辫的女孩与《葵花宝点》
在许嘉早期创作的漫画作品中,可以看到有一些台湾漫画家蔡志忠的“影子”。“这也许和我从小就喜欢看漫画、小人书有关。”许嘉回忆说,从阿根廷漫画家莫迪洛的大鼻子人物,到德国的卜劳恩的父与子,从乔治·贝克的《炮灰画传》,到奥斯卡·雅各布生的“老三毛”,从刘继卣的《大闹天宫》到张乐平的《三毛流浪记》,她尤其喜欢的就是蔡志忠的国学漫画系列,也因为喜爱而逐渐开始模仿其绘画风格。十年前,许嘉曾经出版过一本口袋书《麻花芝芝幼稚园》,上面悉心记载了她大学生活的点点滴滴和部分纤维艺术作品。后来,她又以“80后的童年”为题,为《幽默大师》画了一年的专栏。在此期间,许嘉一直将自己塑造成一个扎了两个朝天小辫的小女孩故事主角——“麻花芝芝”。在之后的漫画《阅读城市系列》、动画《外婆家的记忆》、动画《放学回家路上》等作品中,这个扎着两个朝天辫的小女孩始终贯穿其中。“似乎这个小女孩的形象就成为了我的个人形象,我的内心也一直就像这个小女孩一样没有长大,直到2017年我成为人母。”许嘉说。
用简明的连续画格表述某个主题或某种情趣,这是漫画人最重要的“灵魂”。许嘉在全家人物造型的塑造上还苦下了一番功夫。“刚开始画的时候小葵还在我肚子里,所以就以小点为主角。小点的形象绝对就是我对她形象的现实塑造,为了突出女孩的标志我配上了一条连衣裙。”许嘉表示,“外公的形象被很多人说像,恐怕是我抓住了外公皱着的眉头和圆瞪的双眼。”在全书中,许嘉说自己的形象是随着头发长短一直变化的,为了与自身短发造型区分开来,她又给外婆加上了一副老花镜。“爸爸的形象比较简单,但我总会细细区分他的各种表情。爸爸结婚后有了肚子,所以每次画他的时候,我都不忘添一笔大肚子。”据她介绍,最后诞生的是小葵的形象,这个有点像洋葱头的小脑袋其实是某一次许嘉在网络上看到的一个小天使形象,她觉得特别可爱,就挪移到小葵身上了,“一开始只是觉得这个形象比较适合婴儿,没想到画着画着就改不掉了,现在小葵快三岁了,洋葱头还按在这个小吃货的大肚皮上。”
随时记录童言童语
享受生活带来的乐趣
“也许是从小看四格漫画的缘故,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自己的绘画风格。刚开始我也画过六格或者八格,后来朋友送了我一本大本子,本子的宽幅刚好可以变成四格,我也不想破坏那本本子的结构,就觉得自己也要画四格的漫画。”许嘉说。
人越低调,作品就越真实。许嘉便是这样的人。她以生活为灵感源泉,她的艺术世界也始终围绕着一家人的生活点滴展开。这样走心的创作一定离不开家人的关心疼爱和良好的家庭氛围,“有时候,看见宝爸带着点点和葵葵在浴缸里可以玩很久,我就觉得很幸福,很满足。”
在漫画家蔡志忠看来,有很多创作者常常把画画得很累、很艰苦,一个漫画家如果无法从画画中得到喜乐,他的漫画之路便难以坚持走下去,乃至最终放弃。他说,在许嘉的漫画作品中可看出她试图从孩子的一言一行中倾听他们的心灵,努力做好亲子关系和扮演好母亲的角色。“许嘉把漫画画得很轻松,这是对的!创作最大的报偿是从创作中得到喜乐,画风更自由开放,便可以进入疯狂着迷的境地,愿意无偿画它一辈子。”
“孩子们的童言童语总是那么有趣,其实每位爸妈在日常生活中都会遇到这样的场景。有时候他们讲的一些很好玩的对话,我会随时拿手机记录下来,以免忘记。”许嘉说自己的微信公众号“葵花宝点漫画生活”也在不断更新分享,对她而言,公众号的经营更像是另一种形式的日记,想象着宝贝们的生活趣事可以透过这个窗口被分享出去。“现在我也尝试着用ipad来画《葵花宝点》,这个系列已经画了快三年了,不知不觉竟也有600弹了。”许嘉笑着说,她会一直继续画下去。
网址:许嘉: 《葵花宝点》讲述日常生活里的小幸福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870818
相关内容
「小日常」极简生活里的幸福必需品乐享生活节 幸福“邻”距离丨广厦街道葵花社区生活节展风采
别让好日子压倒一切:陈嘉映谈“幸福”与“良好生活”的距离
幸福的婚姻,藏在日常生活的细节里
“讲述+解读+互动” 分享家庭幸福“锦囊妙计”
姜武牛莉解析幸福密码 《小幸福》湖北新春贺岁
这些日常小事中,蕴藏着生活的幸福感
《三餐四季》解锁“家常菜谱”里的幸福味道
青苑143期书友会:用阅读缝补被切割的生活—— “与杨葵一起读书”2018年11月4日下午14:30
幸福生活讲座【全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