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青少年儿童心理健康教育小知识

发布时间:2025-04-18 01:15

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专题 #生活常识# #教育资讯#

浏览本地新闻 分享各类信息

欢迎关注“厚德万全”公众平台!

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和世界卫生组织(WHO)联合发布数据显示,全球12亿10至19岁青少年群体中,约20%存在心理健康问题,10至19岁青少年群体遭受的疾病和伤害中,约16%由心理健康问题引发。WHO报告指出,抑郁症是15-19岁青少年疾病和残疾的第四大原因,而焦虑是15-19岁青少年疾病和残疾的第九大原因。

少年进入青春期后,处于生理、心理发育和社会能力成长关键期和易受外界因素影响的敏感期,因为身心发育还不够健全、对事物的认知以及对事态的判断还不够完善,遇到挫折时过分偏激,很容易引发心理问题。抑郁和焦虑是主要的心理问题,且愈加突出。“最近心里头难受,干什么都提不起精神,身体也觉得不太舒服。”常听到青少年这样谈自己的感受。

导致青少年抑郁与焦虑的主要因素有哪些呢?

1

家庭因素

家庭是青少年成长过程不可或缺的温馨港湾,只有一家人在一起有情有爱,相处融洽,才能够给青少年带来幸福感和安全感,否则家庭不和睦的负面影响就会反馈到孩子身上,长期下去不但会造成学习成绩下降,而且会导致孩子发生抑郁。

2

学习因素

一般青少年在学校的压力主要来自于学习,比如考试、升学等等,尤其是小孩步入青春期后,情感方面变得敏感又复杂,很容易由于学习压力引发抑郁和焦虑。

3

经济因素

现代家庭大多都是独生子女,而每一个家庭的经济状况又不同,在生活品质方面就有了三六九等,由于青少年们业余期间喜欢攀比,这样一些家境一般的青少年就会产生自卑心理,从而导致抑郁出现。

4

心理因素

很多家长们平时忙于工作,只懂得给青少年提供良好的物质需求,却忽略了青少年精神和心理上的需求,给孩子过高的要求,遇到问题没有及时沟通与排解,导致青少年长期与家长、朋友、同学、老师缺乏沟通交流,最终诱发抑郁和焦虑。

5

感情因素

有的青少年早恋,很多孩子在感情方面的认知并不成熟,也没有经验,这种盲目的爱恋和感情,一旦遭受变故,就很容易造成抑郁和焦虑。

怎样才能更好地呵护心理健康,降低抑郁和焦虑的消极影响呢?

1,适量运动有益于情绪健康,可预防、缓解焦虑抑郁。

运动是健康生活方式的核心内容之一,对于心理健康也有帮助和益处。运动尤其是有氧运动时,大脑释放的化学物质内啡肽又称快乐激素,不仅具有止痛的效果,还是天然的抗抑郁药。运动还可以提升自信、促进社会交往。坚持适量运动,每周三到五天,每天锻炼30分钟以上,对于预防和缓解焦虑抑郁更为有效。如有必要,可寻求医生和专业人员的帮助,根据自身情况制定运动方案。

2.用科学的方法缓解压力,不逃避,不消极。

面对生活中的各种压力,人们会采取不同的方式进行缓解。需要注意的是,有些减压方式看起来当时能够舒缓心情,但弊大于利,是不健康的减压方式。例如,吸烟、饮酒、沉迷游戏等方式。虽然当时可能带来心情的缓解,但是也会带来更多的身心健康和生活适应的问题。通过学习科学有效的减压方式可以更好的应对压力,维护心身健康。第一,调整自己的想法。找出导致不良情绪的消极想法;根据客观现实,减少偏激歪曲的认识。第二,积极寻求人际支持。选择合适的倾诉对象,获得情感支持和实际支持。第三,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采用适量运动和健康的兴趣爱好等方式调节情绪。

3.出现心理问题积极求助,是负责任、有智慧的表现。

出现心理问题却不愿寻求专业帮助是常见而有害健康的表现。不愿求助的原因包括:认为去见精神科医生或心理咨询师就代表自己有精神心理疾病;认为病情严重才有必要就诊;认为寻求他人帮助就意味着自己没有能力解决自己的问题;担心周围的人对自己的看法等。其实求助于专业人员既不等于有病,也不等于病情严重。相反,往往是心理比较健康的人更能够积极求助,他们更勇于面对问题、主动做出改变、对未来有更乐观的态度。积极求助本身就是一种能力,也是负责任、关爱自己、有智慧的表现。出现心理问题可求助于医院的相关科室、专业的心理咨询机构和社工机构等。求助的内容包括:寻求专业评估和诊断、获得心理健康知识教育、接受心理咨询、心理治疗与药物治疗等。

家长怎样做才能科学引导孩子呢?

1

家庭是最重要的环境因素,良好的家庭氛围有益于儿童的身心健康。父母应努力与孩子建立健康和谐的亲子关系,构建宽松愉悦的家庭氛围。父母需了解孩子青春期的心理特点和心理需求,给孩子创造充满爱和接纳的环境,让青少年感受到来自父母的爱与安全感。爱与安全感是青少年底层和最重要的心理需求。爱与安全感的缺乏会导致包括抑郁在内各种心理或行为问题。然而父母如果忽视青少年的心理需求,没有时间和能力关注孩子的心理需求,或者对孩子过度关注、越俎代庖,过多地干预或控制孩子,或者不恰当地恐吓和惩罚孩子,这些行为都会给孩子带来爱的缺失或心理的不安全感。

2

对孩子的期待要合理,根据孩子的个性特点和能力水平帮助制定切实可行的长期和短期发展目标。由于先天和后天因素的影响,每个孩子的能力有很大的个体差异。过高的期待会给孩子带来压力感,而没有期待也容易让孩子失去积极上进的动力来源。

3

正确处理夫妻之间的矛盾和冲突,为孩子营造轻松愉悦的家庭氛围。夫妻之间争吵甚至肢体冲突会给孩子的心理带来很大困扰。因此,父母应首先学会处理夫妻之间的矛盾和冲突。

父母需要管理好自己的情绪,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不断的学习、反思和成长,要把握好尺度,即要支持引导,又不要急于干预,这样才有助于帮助孩子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

来 源:一宸阳光心理教育

编 辑:杨春伟

责 编:兰燕捷

原标题:《【教育】青少年儿童心理健康教育小知识》

阅读原文

网址:【教育】青少年儿童心理健康教育小知识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872681

相关内容

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小知识
家有梁方丨呵护成长,从“心”开始 ——青少年儿童心理健康教育小知识!
青少年教育与育儿心理
育儿心理健康教育知识讲座.pptx
育儿小知识︱儿童心理健康教育,五个方法简单学
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小知识
儿童心理健康纳入家庭教育指导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知识
心理健康教育知识
老师教育儿童安全教育小知识.docx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