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发布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方案,1至4年级每学年不少于6课时
1-18岁未成年人可开设教育储蓄账户,存期分为1年、3年、6年和10年。 #生活常识# #理财规划建议# #教育储蓄#
多知4月15日消息,近日,广东省新闻办与省教育厅举行新闻发布会,正式发布广东推进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落地的“两素养1纲要”方案。这几个方案分别是《广东省中小学教师人工智能素养框架(试行)》《广东省中小学生人工智能素养框架(试行)》《广东省中小学人工智能课程指导纲要(试行)》。
在《广东省中小学人工智能课程指导纲要(试行)》中提到,义务教育阶段原则上小学 1-4 年级每学年不少于 6 课时,小学5-6 年级每学年不少于 10 课时,初中每学年不少于 10 课时。高中阶段在信息技术和通用技术等国家课程实施基础上,深化人工智能技术和应用的创新,在高一或高二开课,不少于每两周一课时,助力国家课程高水平落地。
要统筹人工智能课程与信息科技、科学类、技术类、综合实践活动、劳动等课程以及课后服务的关系,探索以主题化项目式学习推进课程整合实施,防止交叉重复。各地可根据师资、学情和社会发展需求在最低课时要求之上增加学习时间,常态开课。学校可利用第二课堂时间,提供多样化的人工智能选修课供学生选择。对学有余力的学生,可开设人工智能特长课,成立人工智能学生社团,积极推进人工智能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
广东省中小学教师人工智能素养框架将围绕中小学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过程中对人工智能应用的意识理念、知识技能、实践应用、专业发展以及社会责任五大维度构建。
教师人工智能素养框架中提到教师要积极利用人工智能在教、学、评、测、管、育等场景中开展实践探索, 包括智能化教学设计、智能化资源开发、智能化教学实施、智能化教学评价、智能化协同育人。要运用人工智能开展教学活动的能力,包括利用人工智能支持教学活动的组织以及管理,从而优化师生互动与教学节奏、改进教学流程、变革教学方式。
广东省中小学学生人工智能素养框架包括人智观念、技术实现、智能思维、伦理责任等4个维度。
中小学学生人工智能素养框架中表示学生要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应对生活与学习问题时所必须具备的对人工智能核心概念及基本原理的理解,所必须掌握的人工智能工具的使用技能和策略方法。学生在生活和学习中应了解常用人工智能设备、软件系统和工具软件的功能特点,明确新工具和新技术的应用场景及方式,快速学习和掌握人工智能设备、工具和平台的操作流程和使用方法等。
学生应掌握的人工智能应用策略,包括人工智能设备、工具和平台的选择策略与组合策略,如根据学习需求,选择和组合使用多种人工智能设备和软件工具。
网址:广东发布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方案,1至4年级每学年不少于6课时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875249
相关内容
北京:小学低年级每周劳动教育不得少于2小时广东省教育厅关于印发《广东省教育厅关于中小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规范指引》等三个文件的通知
教育部发文:2030年前中小学基本普及人工智能教育
中学生劳动教育清单七至九年级
今年9月起,温州中小学劳动课每周不少于一课时
教育部:2030年前中小学基本普及人工智能教育
【家长速看】北京发布中小学生体育课新规!“三大球”至少修一项
=年级教学工作计划6篇
科小猫教育:推动青少年人工智能教育的探索与实践
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从愿景步入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