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晚报讯(记者庄媛)本周刚刚迎来世界肥胖日,春季到来,随着气温逐渐升高,越来越多的人把减肥提上了日程。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营养科副主任营养师边姗姗表示,肥胖作为多种慢性疾病的危险因素,近年来越来越受到重视。市民日常在减肥过程中要规避误区,采取健康科学方式减重。
误区一:节食是捷径
节食可以在短时间内让人的体重迅速下降,但失去的重量大部分来自水分和肌肉组织,而不全是脂肪。随着肌肉的丢失,人体代谢率下降,能量消耗也会随之减少。当停止节食恢复正常饮食后,机体就会变成吸收高、消耗低的“易胖难瘦”体质,反弹也就成了必然。
误区二:断碳水才有效
近段时间,一些明星的减肥食谱受到很多人效仿。一些菜谱中标榜着不吃碳水化合物,也就是常说的主食、淀粉和含糖类食物等,减肥效果显著。但是这种方法虽然能让人在短时间内快速掉秤,也会带来很多副作用。比如易掉头发、反弹复胖、记忆力衰退、女性闭经等,所以并不推荐普通人作为日常减肥使用。
误区三:少喝水减体重
很多人表示喝水都长胖,减肥期间不敢多喝水。首先,这种说法是错误的。其次,日常我们所喝的饮料、奶茶等饮品,虽然主要成分是水,但是其中含有大量脂肪、糖分,经常饮用才会引起肥胖。最推荐喝的水是白开水,其次是不添加糖的黑咖啡和茶水,再次是无糖柠檬水、薄荷水、黄瓜水等,并保证每天1.5升至2升水的摄入。
误区四:盲目跟随“网红”运动
短视频平台上有一些博主的减肥运动视频备受关注,越来越多市民会跟随平台上的“网红”进行运动,但这些运动可能并没有针对性,或者并不适合。虽然会起到减肥的作用,但一些人却因为运动过量或运动姿势错误而造成运动损伤。比如严重肥胖体重基数大的人群、膝关节受过伤或者有骨科疾病的人群,不建议采取“激进”的快跑或跳绳项目,避免给下肢关节带来更大压力,同时高强度的运动容易造成肌肉损伤、关节磨损等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