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尹秀珍:无处着陆 展讯发布 展览档案 艺术档案

发布时间:2025-04-20 10:04

人物肖像摄影可以用于个人档案、艺术展览或商业宣传 #生活乐趣# #生活艺术# #生活艺术摄影# #人物肖像摄影#

无处着陆:尹秀珍         
开幕酒会:2013年7月20日4:00下午4—6点
展览时间:2013年7月20日至2013年9月28日 
展览地址:佩斯北京-朝阳区酒仙桥路2号院798艺术区


尹秀珍作为中国当代的领衔艺术家,继2010年佩斯北京的“第二层皮”个展,睽违两年后将于今年七月推出“无处着陆”个展。尹秀珍的创作将亲密性个人物品与公共性场域和记忆进行结合,并与激变中的社会粗糙现实融为一体,而此种中国后现代主义的现实也在失控中发展成一种不可预测的无常性。如同此次个展中将呈现的新作《无处着陆》以及《烟花》:宛若车轮在无处着陆的半空中空转,或极尽璀璨的炫丽烟火于园林花窗外将失序坠落。

尹秀珍创作中带有个人谦卑念旧的性格与女性柔软脆弱的特质,并结合以一种非挑衅式的观察批判以及对现实未来的忧虑,来拼合那些记忆片段与当代社会的碎片。这些作品一方面反映出她在这种高速发展的社会中所纪念的日常经验的迅速历史化,同时也是一种个人不可重复性的独立经验。而她也以一种超越个人性因素的高度来呈现一种当代公共领域的语境。而这正恰恰是一种基于混杂性而建构的新国际文化“第三性”的特点(Homi K. Bhabha),是一个将非主流文化实践与历史叙事压缩在一起的空间。

尹秀珍最熟为人知的创作包括有行为作品《洗河》(1995),尹秀珍把刷子、塑料桶和清洁的水交给路人,请他们清洗用附近河流污水所做的十立方米冰块。这个行为作品历时两天,清洗过的水又重新流入那条污染的河流。而她在1999年亚太艺术三年展上创作的《北京》,将居住的周围在拆迁中被破坏环境拍成200张照片,铺在雕塑作品《北京》中搭建起的传统北京民居的屋顶上,观众被迫去直接面对这些影像中所代表的疯狂发展与失序。尹秀珍自 2001年起开始创作的《可携带城市》系列,将旅行箱结合了以衣物创作出城市的缩影,象征一种全球化生存的缩影。另曾于 2010年在纽约现代美术馆(MOMA)展出的大型装置作品《集体潜意识》(2007)使用了四百多人的衣物来拉长改革初期缩影的“小面包车”,則象征着一种集体的理想主义与被挤压的现实主义。在 2010年创作的《黑洞》作品中,艺术家以使用过的轮船集装箱改造成了经过完美切割的钻石形状,象征着这个世界对于资源和前进无限的消费欲望。

继2012年于荷兰格罗尼根美术馆与德国杜塞尔多夫美术馆的大型巡回个人回顾展后,本次展览为尹秀珍于佩斯北京举办的又一次大型个展。今年度艺术家将持续于国际发声,除佩斯北京个展外,同期于19日开幕的还有台湾富邦基金会展出的《黑洞》;此外,尹秀珍将于今年九月携作品《书架》参加莫斯科双年展,并将于十一月在韩国首尔国家美术馆展出《集体潜意识》和《可携带城市》系列。

——————————————————————————————

尹秀珍,1963年生于中国北京。作为一名中国当代艺术的女性领军人物,尹秀珍自 1989年毕业于首都师范大学美术系油画专业之后,便开始了她的艺术创作生涯,并且广泛活跃于国际各大展览。尹秀珍目前工作生活在北京,与她的丈夫宋冬共同从事艺术创作。

尹秀珍的作品通过对旧物的拼接,传达了对于现代社会全球化与同化问题的探索。她利用回收的材料形成一种雕塑性的记忆文献,在高度城市化、现代化以及全球经济增长的急速变化中,试图将那些通常会被忽略的事物个性化,以暗示生命的个体性。艺术家解释说: “在高度变化的中国, ‘记忆’似乎比任何事物都消逝得更快。所以保存记忆已经成为了另一种生活方式。”尹秀珍将记忆作为审视其周围政治、社会以及环境的批判工具。

艺术家土生土长在北京,受北京环境快速变化的启发,作品的主题包含了记忆、过去和当下,以及人与其生长在其中的不断变幻的社会之间复杂的关系。通过将旧物聚集在一个新的语境之下,尹秀珍成功地将过去的经历与当下的体验和状态编织在一起。就这样,在试图传达全球性变化之下个体生命状态的过程中,她将 “记忆”与“经验”融合起来。

尹秀珍曾于国内外重要艺术机构多次举办个展,并受邀参加世界范围内的多项大型展事。她的主要个展包括2013年于佩斯北京举办的 “无处着陆”,2012年于荷兰格罗宁根美术馆举办的个展 “尹秀珍 ”,2010年于佩斯北京举办的 “第二张皮”,并于同年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举办 “项目92:尹秀珍 ”,展出其大型装置作品《集体潜意识》,这一作品曾在2007年北京公社举办的尹秀珍个展上首次展出。尹秀珍参加的主要群展包括 2013年莫斯科双年展,2012年第一届基辅国际当代艺术双年展,2011年横滨三年展,2008年上海双年展, 2004年悉尼双年展,2004年第26届圣保罗双年展,以及 1998年由亚洲协会及旧金山现代美术馆主办的“蜕变突破 ——华人新艺术”展等。艺术家曾获得包括中国当代艺术奖(CCAA)以及2000年联合国教科文青年艺术家奖( UNESCO/ASCHBERG award)在内的多个重要奖项,

她的作品也曾在《纽约时报》(2006年)及《美国艺术》(2003年)上受到高度认可。


扩展阅读

艺术档案 > 人物档案 > 艺术家库 > 国内 > 尹秀珍(Yin Xiuzhen)
view.php?tid=2514&cid=28

网址:[北京]尹秀珍:无处着陆 展讯发布 展览档案 艺术档案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877650

相关内容

尹秀珍:艺术创作是一种生活方式
尹秀珍:生活与创作的多种可能
尹秀珍,敢用旧衣物再造世界
浅谈照片档案的数字化处理
学生艺术成长档案
古籍档案数字化
【聚焦文创50条】更好的展览,更活跃的艺术区:艺术品走入千家万户
北京艺术品交易展示月举办 创意展览亮相798艺术区
杜尚的“现成艺术”领域(四) 文献档案 大史记 艺术档案
从旧衣服到艺术品,从无用到无价,这个艺术家做到了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