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星超级笔记Vol.03 | 如何把“陪着”变“陪伴”?如何让日常生活更有趣?鄢超云教授博士生团队分享秘诀啦
宠物生病时如何陪伴并记录康复过程 #生活乐趣# #日常生活乐趣# #宠物陪伴的乐趣# #宠物故事分享#
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使绝大多数家庭开始了“闭门不出”的生活。长时间蜗居在家,享受着珍贵的亲子时光,爸爸妈妈们使尽了浑身解数,拿出十八般武艺陪玩。
不过现实往往和理想有差距——
“全天候24小时待在一起,娃儿随时随地精力充沛,老父亲老母亲只想自由地去厕所耍个手机。”
“本来想让娃娃跟我们一起做饼干的,结果娃娃只热衷于揉面,到处搞得乱糟糟的,饼干的进度堪忧啊。”
“每天一睁眼就在想,今天又玩些啥新花样,网上那些玩法基本都耍了一遍了!”
于是,爸爸妈妈们发现,原来“陪玩”也是一门技术活,尤其是在这样不能外出的日常生活中。孩子究竟喜欢玩什么?有啥子游戏娃娃又能学到东西,家长又没得那么累?为了解决家长们在家中陪玩的诸多困惑,并提供一些实际的帮助,《育儿周刊》星星点灯本周特别邀请了四川师范大学鄢超云教授博士生团队的王雨露老师和郭姗老师为大家支招,一同探寻“有质量的陪伴”的秘诀。
两位老师的分享得到众多幼儿园老师和家长认可,视频累计播放量过万,大家纷纷表示两位老师的分享不仅专业,更是源于生活中亲子互动的真情切意,并呼吁这样实用、接地气的内容多点再多点。
话不多说,小育君为大家整理好超级笔记,让你陪娃、学习两不误,轻松GET知识点!
×
和孩子呆在一起,不就是陪着了嘛
√
有质量的陪伴需要准备
家长是否花了时间,就算陪伴了呢?陪伴过程中,孩子体验到乐趣了吗?孩子能否从中收获能力的发展呢?
成人在陪孩子时,几乎很少想过这三个问题。时间、乐趣、成长,却是陪伴过程中的关键要素。回头想想,会发现与孩子互动时,“表演式”的参与、“简单式”的参与似乎总是占多数。殊不知,这样缺少倾听、关注、支持的陪伴,没有温情,也无法走入孩子的内心。儿童能敏锐地察觉到父母的状态。成人在陪伴孩子时想着什么,敷衍或是投入,烦躁或是耐心,孩子都是能感觉到的。
有质量陪伴或许没有一个绝对统一的标准,但其主体应该是幼儿,幼儿应该在陪伴过程中体验到充分的愉悦感、能够在陪伴过程中获得应有的发展。陪伴孩子,需要准备吗?当然。这是有质量的陪伴的第一个关键点。时间与心理的准备、各类活动材料的准备、学前教育基本常识的准备,都是需要我们了解并关注的。时间需要专门安排吗?或许,将陪伴融入一日生活才能细水长流。愿意、乐于并享受陪伴的情绪态度会给孩子传递情感。而材料的准备若适合孩子的学习发展特点,更利于丰富孩子的体验。孩子以何种方式学习?如果家长能有所了解,与游戏有机结合,陪伴会变成对成长的支持。
×
你不晓得杂耍,那我来教你嘛
√
学着倾听、沟通、支持,让孩子更主动
“你看看你做的什么!”“你怎么总是做不好!”爸爸妈妈,你们是否回想过和孩子互动时的语言和行为吗?成人的行为控制与心理控制会给孩子造成很大的影响。若唤起儿童不安、生气、厌烦等消极情绪,很有可能会破坏亲子关系的质量。
父母可以充分挖掘一日生活中的教育契机,观察儿童在玩耍中所出现的契机,深度参与其中,而不是成为放任型、讲解型或者代劳型的父母。在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陪伴中,父母学着倾听、沟通、支持,儿童逐渐从被动接受大人帮助,转变为自己尝试解决问题。
成人可以看见儿童的情绪状态。在长时间陪伴中,家长有更大可能性全面接触儿童的各种情绪、行为及语言。相对过去短暂接触孩子,家长接收的信息量大量增加,这其中既有正向的也有负向的。做好陪伴的准备与过程或许才是解决情绪问题的根本。
成人也可以看见儿童的发展。儿童的发展不应单一指向知识或某种技能的获得,而是健康、语言、社会、科学以及艺术五大领域的综合成长。探究如何做、愿意尝试做、喜欢去做、在做的过程中了解怎么做,是判断在陪伴过程中儿童发展的更为核心的要素。
×
啥都耍过了,娃娃还是更想出去玩
√
把生活游戏化,让日常生活变得有趣
对孩子来说,什么事才好玩?当然是游戏,因为游戏是孩子的天性。网络上有很多亲子游戏资源,其中大部分资源都是筛选游戏、改变游戏,让家长和孩子可以在家里开展,这是将游戏生活化。毋庸置疑,这部分资源很有用。但是面对浩如烟海的网络资源,很多家长不知道如何选择,感觉操作起来也很麻烦,其实如果我们稍微转变思路,试着去把生活游戏化,而不必挖空心思的去找材料、想玩法,这样一来既可以高质量而有趣的陪伴孩子,又可以节省自己的精力。
比如做汤圆这件生活小事,可以边做边播放音乐,和娃娃比赛谁搅拌材料又快又好,揉面团时加入果汁、碎菜叶等创意材料,搓汤圆时允许孩子做自己的作品。如此一来,做汤圆对孩子来说,就是一件好玩的事情。
再比如说拖地,常规做法是大人用拖布拖,但是不是也可以和孩子一起来进行一些创新,比如拿着抹布像“一休哥”(猪儿虫)一样一伸一缩的抹地;穿上废旧衣物,用身体在地上蠕动擦地;用不同材料拖同一个房间,家长第一遍,孩子第二遍,比赛谁用时更短;也可以用同样的材料拖不同的房间同时进行等等。
创新求变、竞争性、情境性、自主的氛围,其实只要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融入一些游戏的要素,让孩子获得游戏性体验,生活就可以变得更有趣。
下面,我们来两个情景演练,检查一下大家的知识点有没有牢记,如果以下场景都能轻松hold,那么恭喜你,陪娃这门课,你可以说是已经及格了哦!
场景① :和娃娃一起做汤圆时,娃娃想在汤圆粉里加一些橙汁,而且还想做扁扁的汤圆和方方的汤圆。
★常见错误做法:心头顿时快抓狂了,这不是乱来吗?哪有在汤圆粉里加橙汁的,扁的和方的还是汤圆吗?于是你一口否决,还兴致勃勃地教孩子怎么样才能把汤圆做的圆溜溜。
★试试这样做: 允许孩子有不一样的尝试,允许孩子有自己的想法。汤圆中加入橙汁我们也没试过,没准别有一番风味,汤圆是圆的还是方的也并不影响我们食用。要记住,你的否决会让孩子在这个过程中失去了自由选择的权力,同时也缺失了兴趣性体验。一起做汤圆这件事就变得索然无味了。
场景② : 和娃娃一起拖地,你准备打扫客厅、厨房,让孩子打扫他自己的房间,但是孩子跟你说,“妈妈太难了,我不想做”。
★常见错误做法: 啥子娃娃这么懒哦,本来是想跟你一起玩耍一下的,算了算了,还不如我自己来拖。
★试试这样做: 适当加入竞争性是可以的,但是要考虑娃娃的最近发展区哦,也就是说不要太难了。与孩子的能力相匹配是孩子成就感体验产生的重要条件。当孩子做一件事,他通过自己的努力做成功了,就会产生成就感。反之,如果一件事超出了孩子的最近发展区,他总是失败,就不愿意做这件事了。毕竟失败的感受是不舒服的。因此建议适当降低难度,可以让孩子跟你一起打扫客厅,请他帮忙打扫某个小角落,而不是让他一个人去完成一整个房间,这样对他来说太难了。
最后,再给各位爸爸妈妈们分享一个可以“将生活变得有趣”的万能公式:
1、选定一个生活环节或一个日常事件,比如喝水、刷牙、洗澡。
2、增加能让孩子获得游戏性体验的要素,比如情境性、竞争性、创造性、成就感、自主性等。试着用不同高矮大小的杯子装等量的水,让幼儿猜一猜;播放音乐,跟着节奏刷牙或者吐泡泡;搓泡泡或者扮演滑溜溜的泥鳅在洗澡。
3、尊重孩子的意愿,让孩子的自主、创意为生活增添乐趣。
好啦,以上就是本期的超级笔记啦,如何有质量地在一日生活中陪伴孩子,你学会了吗?更多秘诀与技巧,
王雨露老师分享入口
郭姗老师分享入口
此外,《育儿周刊》星星点灯行动计划今天上午还推出了为家长朋友量身定制的育儿“视频资源包”,我们持续联合专业力量武侯区教育局、武侯区教育科学发展研究院,这次为大家奉上的是:《3-6岁幼儿家庭亲子活动视频集锦(数学类)》,赶紧戳二维码进入“星星点灯”,和孩子一起宅在家里,玩转数学!
版权声明
本文为《育儿周刊》官方公众号原创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需转载,请与本公众号编辑联系申请权限,转载时请注明作者和出处。未经授权转载者,必追究法律责任。
Copyright
责任编辑:
网址:星星超级笔记Vol.03 | 如何把“陪着”变“陪伴”?如何让日常生活更有趣?鄢超云教授博士生团队分享秘诀啦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88064
相关内容
美好生活秘诀就在《超级生活家》从陪着到陪伴:打造高质量亲子时光的秘诀
暑假期间,家长如何更科学地陪伴和教育孩子?特级教师建议
心自由教育指导效果显著,增进亲子感情的秘诀:日常生活中的点滴陪伴
家长陪伴成长教育孩子的心得体会(通用1篇)
星河·星悦云邸首届阳台山公益登山赛 :丈量城市脚步,超悦美好生活!
如何关爱宠物健康?让它更久的陪伴你
✅心理咨询之旅:陪伴朋友重拾内心宁静
工作&生活工具分享推荐
如何让孩子放下手机?育儿专家李玫瑾教授:兴趣多样、生活有趣,孩子不会痴迷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