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衣食住行”小贴士

发布时间:2025-04-23 11:42

春雨绵绵时,雨中旅行的小贴士 #生活知识# #生活感悟# #旅行生活攻略# #季节性旅行建议#

·春天·

春季“衣食住行”小贴士

乍暖还寒的春季,日常的“衣食住行”和身体健康的关系变得微妙而密切。了解以下有关“衣食住行”的小常识有助于在春季更好地保持健康的体魄,步入新一轮四季。

穿衣“捂一捂”

医疗气象学研究发现,许多疾病的发病高峰与冷空气南下和降温持续时间密切相关。保持人体恒定温度在预防疾病发生过程中尤为重要。无论季节如何变化,人体体温均维持在37摄氏度左右,这一过程不仅靠血管的收缩和皮肤的出汗调节,也需要依靠增减衣物维持。在冷热交替的春季,过早的减去衣物影响人体体温调节,进而株连健康。

春捂并不是无原则地穿厚衣,而是需要根据临界温度、时间、昼夜温差进行调整。研究发现,对老年人或体弱者来说,15摄氏度可视为捂或不捂的临界温度,当气温持续15摄氏度以上且相对稳定时,就可以视情况减少衣物。另一方面,昼夜温差大于8摄氏度也是需要保暖的信号,由于春天的气温变化让人捉摸不定,穿衣也应随机应变。而对于较冷的夜晚而言,广义上的“捂”也包括保持室内温度,给予体温调节中枢适当的缓冲。

饮食清淡为主

进入春天,人体出汗较冬天变多,易导致体内钠离子和镁离子减少。这时,喜欢喝茶的人可以适量饮茶补充矿物质。同时建议清淡饮食为主,多进食高纤维素、高蛋白食物,保持充足能量供给,增强人体免疫力。

通风换气要勤快

春季气温回升,潮湿的空气让室内成为细菌繁殖的温床。乍暖还寒的天气也让人体免疫力下降,感冒、呼吸道感染等疾病威胁着人的身体健康。所以,春天要注意保持室内通风换气,维护工作和生活环境清洁。

同时保持室内空气通畅也有助于我们抵御“春困”。我们的身体在冬季时,外周血管收缩,因而供应给大脑的血液相对充足,所以在寒冷季节我们的头脑相对清醒。随着气温升高,人体皮肤毛细血管开始舒张,身体血液循环变得旺盛,身体的血液供应量增多并在体内重新分布。但大脑的血液需求是恒定的,在这种情况下,容易导致大脑供血供氧不足,进而使得脑细胞兴奋性下降,出现精神不集中、犯困等表现。这时要适时通风换气,保证空气流通。

适当运动勿过度

进入春季,需要不断调整自己的身体状态以应对季节的变化。早起做30分钟有氧运动是调整身体机能的有效方式,不仅能改善呼吸、新陈代谢和血液循环状态,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抵御“春困”。老年人则建议进行一些舒缓的运动,如快走、打太极拳等。运动时间不宜过长、不宜出汗过多,运动结束尽量保持身体干燥,换上干净衣物,以防着凉生病。

参考文献:

1.张玲. 春捂要讲技巧[J]. 家庭医学,2009(3):36.

2.祝建材. "春困"或是疾病信号[J]. 家庭科学·新健康,2020(4):22.

供稿|吴敬妮

责编|龚文欣

审核|赵 奕

扫码关注我们

网址:春季“衣食住行”小贴士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880882

相关内容

春季旅行温馨小贴士
春季旅游出行小贴士
春季出行实用小贴士
春季出游小贴士
春季幼儿健康小贴士
孕妈妈春节期间衣食住行小贴士
春季育儿保健4个小贴士
春季健康小贴士
春季皮肤保养小贴士
马来西亚留学的衣食住行小贴士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