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是急救的“第一现场”

发布时间:2024-11-16 03:16

保持冷静是急救的第一步 #生活知识# #生活规划# #日常急救#

2017年9月9日(每年9月的第二个周六)是第18个“世界急救日”,今年的主题是:急救与家庭意外伤害。9月22日下午,由中国红十字会总会主办,中国红十字会总会训练中心承办、健康时报社支持的世界急救日主题宣传活动在北京市西城区展览路第一小学本部举办。

曹乃文老师和家长进行气道异物梗阻急救演示

中国红十字会总会训练中心应急救护培训师曹乃文老师给孩子和家长们上了一堂既生动又很实用的家庭急救课,现场气氛很活跃。中国红十字会总会还向北京市西城区展览路第一小学捐赠了急救箱。

“假如你的同学把暖水瓶弄洒了,开水从身上浇了下来,你会如何救助这位同学?”讲座刚开始,中国红十字会总会训练中心应急救护培训师曹乃文老师给孩子们出了一道题。

“把他的衣服脱了”

“用剪刀把衣服剪了”

“浇冷水”……

“孩子们回答的很积极,虽不是很全面,但都答到了点子上,看来孩子们平时对急救知识的了解还是很多,正确的方法是边浇冷水边剪衣服,同时进行。”曹乃文说。

“我们学校是全国的红十字模范校,学校在应急救护方面教给孩子很多的知识,学校所有的老师都经过红十字会的培训,都有红十字会颁发的急救员证。” 北京市西城区展览路第一小学卫主任说。

80%的意外伤害发生在家里

家,经常被认为是安全的地方,但不幸的是,80%的意外伤害发生在家里,尤其是起居室。仅在欧洲,每年超过三百万人遭受家庭意外伤害,7000多人丧生。

电击伤、烧烫伤、中毒、气道异物梗阻、淹溺、意外坠落、火灾、意识丧失、心搏骤停等,这些都是家庭最容易发生的意外伤害。

令人担忧的是,在世界各地,淹溺位于儿童和年轻人死因的前10名,对5岁以下儿童尤其危险。2012年6月,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与全球儿童安全组织曾联合发布《儿童伤害预防倡导》,报告中指出:儿童伤害主要的危险因素中,跌倒、坠落占25%、烧伤、电伤占16.7%、锐器伤占9.1%;假期(7-8月)是一年中伤害发生的高发期,占比达19.4%。

“孩子在5岁时,手被玻璃划伤,流了很多血,当时不知道怎么处理,也没想到有那么严重,后来到医院检查后发现当时在现场用纱布止血时没有清除里面的杂质,造成二次伤害,缝了十几针,到现在手上还有一个很大的疤痕。”一个孩子家长说,如果当时能懂得一些急救知识,就有可能把伤害降到最低,今天来听这个讲座收获很大。

中国红十字会总会赈济救护部救护处副调研员张立代表总会捐赠急救箱

多数意外是因对危险的认知不够

家庭意外伤害通常是可预防的,是危机意识缺乏、不遵守安全规则或危险装置、化学物质的操作规则所导致的。提高安全和防范意识可以减少大多数的家庭意外伤害和突发事件。

大人经常跟孩子说,“电源会触电,不要碰”,“刀会割伤,不要摸”,“剪刀会把你剪伤,别拿”,“水杯烫,别碰”……

但无论如何叮嘱,还是会有不少孩子被打火机烧伤、被热水烫过、被刀片划过、用烫热的电吹风吹眼睛……

这样的意外伤害似乎离我们很远,但似乎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远。家长平时叮嘱得也不少,他们还是会去触碰还会去做呢?与其说是好奇心所致,不如说是缺乏对危险的认知。如果只是一味警告孩子危险,不如直接告诉孩子方法,或者让孩子亲身体验才会更深刻,这也正是中国红十字会每年都会走进校园,为小学生们进行急救培训的意义所在。

“我国的急救普及率还比较低,我们学急救没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有培训了就学一次,没有就不学了。如果能有一个系统的学习是最好了,从小学、初中、高中、甚至大学都开设急救课,根据不同的年龄段,由浅入深、不间断的学习急救,让急救成为一种技能。”中国红十字会总会赈济救护部救护处副调研员张立说,希望每一个家庭至少有一名掌握急救知识和技能,希望每一个突发现场都有人出手相救。

曹乃文老师带领家长和小朋友进行实操练习

网址:家庭是急救的“第一现场”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88136

相关内容

六大家庭急救知识误区 鼻出血排第一
现场生命急救知识与技能
『家庭急救』家庭急救常识(连载7)
[急救]家庭急救30招
必须掌握!家庭场景下必备的急救知识
家庭急救小常识 家庭急救自救知识 .pdf
常见的家庭急救常识 家庭急救的禁忌
家庭急救小常识家庭急救自救知识
家庭急救指南
日常家庭急救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