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关注|老年人听力下降,能挽救吗?

发布时间:2025-04-24 22:09

理解老年人可能有记忆力下降,耐心听他们讲述 #生活常识# #社交技巧# #老年人社交#

随着年龄增长,不少老年人的听力会逐渐下降。有些人认为这是衰老的表现,是正常现象,且无法挽回。事实真的如此吗?

受访专家:黄治物

大众医学杂志记者:蒋美琴

1

听力下降,危害身心健康

很多人认为,听力下降只是影响交流。最近的一些临床研究发现,它对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和身心健康都有较大影响。现代社会,人们生活节奏加快,生活习惯改变。老年人的社会交往偏少,如果因听力影响交流,不愿意参与社交,会更加封闭自我,引发很多心理问题,甚至导致性格改变。长此以往,老年人认知能力减退,痴呆的发病风险增加,甚至影响寿命。有研究显示,中度听力损失(平均听阈为41~60分贝)及以上者,如果不干预,发生痴呆的概率是听力正常者的3~5倍。此外,听力下降还会影响家庭和睦。临床上有很多这样的病例,夫妻双方有一方存在较重的听力障碍,没法交流或交流困难,相互之间会产生摩擦,不能共同应对社会生活。

一般来说,65岁以上人群,轻度(平均听阈为26~40分贝)到中度听力损失的患病率达1/3;75岁以上者,患病率近50%;85岁以上者,患病率达70%;90岁以上者,患病率约90%。因此,老年人应每年进行听力筛查,以便及时发现并采取相应措施。

2

听力损害,可以避免

正常情况下,人的听力约从30岁开始逐渐衰退,随着年龄增长,每年损失(听阈升高)1~1.5分贝。导致老年人听力下降的原因比较复杂,其中很大一部分是老年性聋。究其原因:一方面,是遗传基因所致,有些基因会让听力慢慢下降,到一定程度就会出现明显的听力障碍,称为迟发性或渐进性听力下降,不可逆转;另一方面,是逐渐积攒的听力损害所致,比如长期处于噪声环境、长时间佩戴耳机、病毒感染等,久而久之,导致听力障碍。遗传基因导致的听力下降难以避免,但有些导致听力损害的因素是可以干预的,如果及时控制,可减缓听力下降的进程。

1.感染 病毒或细菌感染是导致听力损伤的重要原因,常见的有中耳炎、上呼吸道感染等,严重者可导致突发性耳聋。突发性耳聋的发病与患者全身状况、生活方式相关,比如:冬天气温下降,人体抵抗力下降,加上熬夜、情绪激动、慢性基础疾病等因素影响,容易感染病毒,进而损伤听觉及前庭平衡器官。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规律作息,尽量少熬夜,可降低病毒感染风险,进而减少听力损伤的发生风险。

2.噪声 有观点认为,老年性聋与人一生经受的噪声长期作用累加有关。因此,从小就要避免强噪声长时间接触刺激。比如:避免长时间使用耳机,尤其是戴耳机听节奏感强、音量大的摇滚音乐等;乘坐飞机、地铁、长途汽车等交通工具时,可佩戴降噪耳机;避免长期处于噪声较大的环境,如跳广场舞、唱卡拉OK等。

3.化学毒性物质 长期或大量使用某些耳毒性药物,如链霉素、卡那霉素、顺铂等,可能损害听力。因肿瘤及慢性病需要长期用药者,应定期做听力检查。如果出现听力损伤,应及时调整药物剂量。此外,长时间接触油漆等含挥发性化学物质制品,其有毒有害物质可通过呼吸道进入体内,也会损害听力。

4.慢性疾病 如心血管疾病患者,血黏度过高、血压高,冬季容易出现耳闷、耳鸣等不适,逐渐损伤听力。此外,糖尿病、慢性肾病、颈椎病等也会导致听力损伤。自身免疫性疾病虽然不会直接损伤听力,但患者往往体质较弱,如果接触噪声等其他危险因素,听力下降的速度会比健康人群快。

总之,老年性聋的预防,需要采取针对性措施,制定个性化方案。

3

听觉功能训练,避免听神经萎缩

有些人可能已经出现轻度听力下降,但还达不到佩戴助听器的程度。此时要提高警惕,多参与社交活动,养成仔细聆听的习惯。也就是在与别人交流时,要仔细分辨其言语,通过刺激训练保存听神经功能,延缓听力下降速度(尤其是言语识别能力)。另外,应定期训练听觉能力,使言语识别率保持良好。比如,每天花15~20分钟或两个15分钟,认真听评书、看视频,仔细辨别声音,加强有效言语声对听神经刺激。

虽然耳朵始终处于被动接收声音的状态,但若不仔细听,充耳不闻,长期刺激量不够,听神经萎缩速度会加快,辨音能力可能会逐渐下降。

4

佩戴助听器,要“听劝”

如果说轻度听力下降是个危险信号,那么中度听力下降就需要及时挽救了。值得庆幸的是,以目前的医疗技术,听力障碍是可以解决的,比如使用助听器、人工耳蜗等。以往由于技术的局限性,助听器的使用率不高、效果不理想。耳鸣、耳聋患者佩戴助听器后,可能会感觉耳鸣加重,噪声较大,故而不愿意佩戴。现在,随着技术进步和产品改进,助听器的疗效大大改善,使用率也在逐渐提高。患者佩戴助听器后,耳鸣也能得到改善,甚至有少部分患者的耳鸣消失了。需要提醒的是,佩戴助听器应避免两个误区。

┇误区1┇很多老年人听力下降后,自我感觉平时听声音还行,就想“凑合凑合”。

这种观念是错误的。如果及时佩戴助听器,可以保留大部分听觉能力;如果一味“凑合”,听力进一步损失后,再佩戴助听器,可能效果就不理想了。比如,65~70岁时佩戴助听器,剩余听觉能力可以维持到90岁以上;如果拖延到75岁再佩戴助听器或更晚,效果就会大打折扣,只能勉强维持到80岁。

┇误区2┇ 有些患者验配助听器后,不去医院复诊,出现不适就勉强适应或自己调整。

其实,验配助听器不可能“一次到位”。第一次佩戴助听器,有30%~40%的患者会觉得很不舒适,20%左右的患者会觉得有难以耐受的嘈杂声,患者不必勉强自己去适应。一般而言,验配助听器后1个月,患者要到医院检测、调试1次,按医嘱半年内进行3次专业调试后,大部分问题都能得到解决。试用期间,患者可以把不适感觉记录下来,比如:到超市时,有什么感觉?炒菜时,声音是不是很吵?吃东西时,有没有过大的咀嚼响声?长时间佩戴,会不会头晕等?复诊时,把这些感受告诉验配师,他们会调整参数,解决这些问题。

当然,佩戴助听器后,患者也需要进行听力康复训练,可在医生指导下选用专业训练素材和方法,同时助听器的使用效果也会得到提升。

原文刊于《大众医学》

专家简介

黄治物 主任医师

教授、博士、博士生导师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副主任,听力中心主任。擅长听力下降、耳鸣、耳闷等听力学疾病诊治、尤其老年性聋的诊断、干预及康复。

阅读原文

网址:本期关注|老年人听力下降,能挽救吗?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883120

相关内容

关注老人听力健康 助力精彩银龄生活
十大急救常识,关键时刻能挽救生命!
耳朵听力下降,家庭急救小窍门
东风开启汽车以旧换新,能挽救日产销量下降趋势吗?
老年人听力下降 常吃这4类护耳食物
日常急救常识:如何在紧急时刻挽救生命?
关键时刻能救命的急救指南【全本
挽回老公
坚持这6种健康生活方式,有效延缓老年人记忆力下降
挽回出轨男人的小技巧,三个窍门教你挽回出轨老公发心,不想离婚的必看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