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离你有多远?——大学生幸福感面面观
保持乐观,看待问题的积极面,对幸福感有很大影响 #生活乐趣# #幸福感#
一直以来,“幸福”这个莫衷一是的话题都缠绕了太多的思绪和企盼。很少有人会问自己“我幸福吗”也很少有人会对别人说“我很幸福”。“幸福”二字,早已超越了口头的含义,成为人们内心深处的信念和景仰。无论身处逆境还是顺境,无论现况贫寒还是富庶,幸福都会有关于每一个虔诚的人。
“他”的幸福遥不可及
幸福的话题总是和不幸福的人分不开。当“郁闷”、“烦躁”成为校园的常见用语时,很多学生开始将生活的不顺视为不幸福。
“无论是人际交往还是学习生活,让我宽心的事情都很难找到。”看着刘同学的眼睛,真的有些难以相信这番略显沧桑的话是从他口中说出来的。这位就读于我校2004级工商管理专业的学生拥有良好的专业素质和个人修养,可他眼中的生活却是苦涩的。他说:“由于太追求完美,一点点细小的不足都会让自己变得很郁闷。”学习上的效率不高、交际圈中的不受重视等多方因素使他变得焦躁不安、不知所措。虽然他一直尽量地安慰自己“一切都会过去”,可是周遭的环境和家庭的压力仍然让他一度陷入苦闷压抑之中,难以排解。
像刘同学这样在某方面感到孤立无助的学生其实并不在少数。因为“郁闷”,他们或埋头学习,或游走于无止境的网络世界,或穿梭于各种娱乐场所……在他们眼里,生活简单、枯燥,没有什么事情能提起自己的兴趣,没有什么能够让自己过多的留意。所做的只是一再重复“昨天的故事”,这样的生活“幸福”无从谈起。
在我们就大学生幸福感进行的随机调查中,偶尔感觉心理压力大、心情沉重的学生高达72%,而经常有这种感觉的则占12%。那么这些学生在什么情况下会出现此类焦躁的现象呢?记者从发放的调查问卷中了解到,52%的学生归咎于“学习生活无法统筹”,除此之外,“人际关系不和谐”、“生活本身不精彩”等方面也成了主要的原因。面对着沉重的学习压力,部分学生不知道如何排解。加之,人际交往中的失衡、情感方面的受挫,导致某些学生变得心力憔悴、苦闷压抑,幸福感更加无从说起。
这些恼人的“不幸福因素”,迫切要求大家寻求解压的办法。调查表明,56%的学生选择用日记、博客的形式自我解压,而向老师、朋友倾诉心中的苦闷也成为他们克服不快的主要方式。在这些学生看来,或许只有家人、朋友带来的温暖,自然带来的恬静,倾诉带来的宣泄才能暂时将他们心中的不快抛开。由于经常觉得郁闷,他们之中的大部分觉得幸福感可有可无,没有什么特殊之处。更有甚者还觉得拥有幸福感是件非常困难的事情。然而,心理学家却认为,这种在生活中遇到考验和挫折,从而精神状态不佳、情绪萎靡的现象是很正常的,关键看当事人怎样处理和对待。其实,每一个人身边都有或多或少的幸福因子,只有在学习工作中拥有幸福感,他才能更容易取得成功。
“你”的幸福就在身边
有人说,幸福即生活。生活的点滴感动、点滴艰辛、点滴进步都是幸福的源头。的确,要想和这个广博的词语对话,只能从身边着手。在很多人回想幸福的时候,多是如“跟朋友说话说到很晚”、“穿上一件喜欢的衣服”、“喝到了一杯醇香的茶”的细微之处。
那么在校园中,又有多少人能够体会到自己身边的简单幸福呢?值得欣喜的是多数的大学生都有着较端正的幸福观。据调查近75%的同学认为自己幸福或者非常幸福。在他们眼里,幸福就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对此,就读于管理学院人力资源管理班的李登会深有感触,在他眼中,幸福就是无处不在的。刚进大学,他就有了这种想法:“幸福真的就是一种感觉,生活中实在有太多让人感动的细节。”对此,他谈到了大学生活中让他记忆犹新的一件事情,记得那天他来学校报到,零晨一点多才下火车,来到异乡的他完全不知道该在何处落脚,可一出站,他就看到了来接自己的辅导员,辅导员又帮他拿行李又和他聊天,一直到带他回到学校。“当时真的觉得很感激。”面对一份及时的帮助,李登会满脸都是幸福的笑容:“在自己需要帮助的时候,有人站了出来,那就是一种无法形容的幸福。”
确实,幸福并不是高不可攀的,它不仅在每一个人的身边,更是在每一个人的心里。兴湘学院2005级国际经济与贸易的丁同学就把幸福当成了一种心态。他认为,感受幸福的过程就是一个学会感动的过程。无论身处何地,只要有一颗关注生活、易于感动的心,一切都会变得很美好。就拿身边的事情来说,“边听歌边散步是幸福,看球场上同学踢球是幸福,在泽园捧着书本晒太阳也是幸福”。细枝末节的感动,微微泛起的涟漪都是可以让他回味良久的珍品。也许,这些就是幸福——简单而不失珍贵。不论你的起点有多低不论你的征程有多远,只要心是真诚的,就会感到幸福。一杯清茶,一缕阳光,一声珍重,都会令你温暖。人们常说,幸福是生命中最大的一笔财富,能让你无悔无怨,心存满足。但幸福也不是唾手可得的,需要每一个人用心挖掘,只有用心的人才能怀抱“幸福感”,体会细微的感动,捕捉生活之中的快乐。
“我们”的幸福有待发现
一个人是否感到幸福与他的客观环境并无直接关系,而是否拥有一双发现幸福的眼睛才是真正的关键所在。
有一个女生,身患再生障碍性贫血,一度站在了生命的边缘,面对刚刚了解的同学、刚刚熟悉的老师、刚刚爱上的大学生活,她不得不选择休学一年。然而,一年后的今天,她用坚强的毅力和信念战胜了病魔,一步一步地走了回来,重新成为文学与新闻学院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的一员。这个女孩叫卢文婷,回想过去患病的经历,她没有埋怨也没有责备,有的只是无尽的感恩:“我想报答从前帮助过我的每一个人,感谢他们给予我了这笔巨大的财富。”在那段难熬的日子里,身边的朋友给她带来了最大的勇气和信念,“那时候,我只要站太久就会摔倒,每次洗澡,寝室同学都会帮我打水,还特意在浴室准备好凳子让我坐着洗。”一段常人眼中的苦难让卢文婷渐渐成熟起来,“我感觉自己很幸福,能健健康康的做自己喜欢的事情,真是很美好。”她眼中的幸福对我们而言也许是微不足道的,可是,面对暂时的逆境,能像她这样安安静静的觅求幸福,也算得上难能可贵。
其实,每个人行走在生活之中,幸福,更多的是一种心态、一种视角。留心与否成为了幸福的基本所在。
“每个人幸福感都不相同,是个人的主观体验,与自己的心理满足、自我认同、人际交往等各个方面是分不开的。但是不论你的现实情况如何不顺,在特定的时机里,你都是能够感受到幸福的。幸福有时只是一瞬间,但只要你能够用心发现,幸福就会无处不在。”我校心理教育与咨询中心的彩健老师这样说到。其实,在心理学上,幸福感早有定义。它是指个体根据自定的标准对其生活质量的整体性评估。著名心理学家Diener等认为主观幸福感主要包括生活满意感、积极情感和消极情感。生活满意感是对生活的整体认知评价,积极情感是指合群、乐观、自尊、愉快等,消极情感则与此相反。那么怎样看待学生中的消极情感呢?彩健表示,简单的情绪波动是正常的心理现象,但是要学会自我调剂,听音乐、做运动、与人沟通等方式都能起到很好的效果。可是,在效果不太明显时,大家最好通过专业机构找寻问题的根源,对症下药。而保持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则是获得幸福感的最佳良方。
的确,幸福并不像人们所想象的那么遥远,只要你善于发现,那么感动即幸福,快乐即幸福,爱他人和被他人爱也是一种幸福。
我们总在忙着“回首昨日”、“展望未来”,可是幸福的影子究竟在哪里?或许,它不是昨天不是未来,而是你我手心跳跃的那一抹璨璀。
(《湘潭大学报》学生记者 高伟栋 向喆 撰稿 刘君、王文渊、何双琳、王飞舟参与采访)
网址:幸福,离你有多远?——大学生幸福感面面观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884102
相关内容
提升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方法揭开幸福的面纱:如何在生活中提升幸福感?
幸福至上主义:哲学对幸福有多重要?
幸福感体现在哪些方面
心理学幸福感的三大来源
大学生幸福感调查报告
读周国平幸福的哲学有感
主观幸福感与心理幸福感的区别与联系,社会心理学论文
一个人拥有幸福感的10个标志,你的幸福感来自哪里?
大学生幸福感实践报告(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