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篇传世佳作《静坐》,全文仅90字,却道尽“宁静致远”的生活智慧。
中国的茶道文化,寓含了宁静致远的生活哲学 #生活知识# #生活哲学# #传统文化生活哲学#
国学经典 文化传承~

朱有燉,明代文学家、诗人,号青山,擅长诗文和书法。他的作品富有哲理,提倡清新脱俗、超然物外的生活态度。
《静坐》是他的代表诗作之一,诗中通过静坐观心,表达了他对人生的深刻思考,强调在纷扰的世界中保持内心的宁静与从容。
这首诗融合了儒家与道家的思想,倡导人们放下荣辱得失,保持内心的清澈与平和,体现了追求超脱境界的哲学理念。



《静坐》
明 · 朱有燉
静坐闲观理自明,是非荣辱岂须争。
一身常在闲中过,万事肯于先处行。
嫩竹半欹听夜雨,晚云收尽看秋晴。
两般清意谁能识,世事交游物外情。

1.静坐闲观理自明,是非荣辱岂须争。
译文:
在静坐中,观察周围的一切,心中会逐渐明了。不需要为荣誉和争斗而烦恼,因为理智和心境的平和会让你看到事情的真相。所有的争论和得失都不是人生的真正价值,保持内心的宁静,才能看透是非。
心得感悟:
这句话让我明白,生活中许多时候,我们把自己困在了争斗与纷争中,追逐名利与荣辱。但实际上,真正的智慧来源于宁静。当我们保持冷静,审视自己的内心时,很多外界的干扰就会显得微不足道。
荣辱和是非不值得我们浪费精力,它们本就是浮云。生活中的一切都是相对的,只有从容淡定,才能看清事情的真相。通过这种方式,我们不仅能减少内心的焦虑,还能更加清晰地了解自己的目标与方向。生活不必太急功近利,静坐,安然,便是最好的选择。

2.一身常在闲中过,万事肯于先处行。
译文:
一个人如果能够保持内心的闲适与从容,面对任何事情都会更加得心应手。无论外界如何喧嚣,保持内心的冷静和宁静,能够让人做事更有条理、稳妥,不会急于求成。
心得感悟:
现代社会节奏飞快,许多人忙于追逐目标,甚至忘记了如何放慢脚步。当我们太过匆忙时,往往会错失许多机会,甚至导致决策失误。而真正的智慧,正是学会从容不迫地面对生活中的每一件事。
在心境平和的状态下,才能做出最明智的选择。人生并非一场赛跑,而是一段旅程。如果我们能够在这段旅程中保持一份宁静与从容,所有的事情都会变得清晰,甚至能够自然地迎刃而解。停下来,审视自己和周围,冷静后再行动,生活会变得更加顺畅和充实。
3.嫩竹半欹听夜雨,晚云收尽看秋晴。
译文:
在夜晚,竹子微微倾斜,静静地聆听着雨声,感受自然的宁静。随着晚云散去,清爽的秋空展现出来,一切都变得明亮和清新,心境也如同那明净的天空,清澈无暇。
心得感悟:
这句诗通过自然的景象展现了内心的平和。竹子在夜雨中倾斜的姿态似乎在提醒我们,生活中无论遇到怎样的困难与挫折,我们依然可以保持一种从容的态度,去聆听世界的声音。
在经历风雨后,天会放晴。就像我们的生活,虽然偶尔会有阴云和困扰,但只要保持一颗平静的心,终会迎来属于自己的那片晴空。生活中的烦恼和困惑并不是永久的,它们都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消散。保持从容,不急于求成,等待那一刻的清澈与明朗,正是我们应有的智慧。

4.两般清意谁能识,世事交游物外情。
译文:
对于那些追求内心清净、超脱生活的人来说,世间的纷扰与交往常常无法理解他们的心境。只有真正达到超然境界的人,才能体会到那份从容与宁静。
心得感悟:
这句诗提醒我们,现代社会中许多人忙碌于社交与追求物质,忽略了内心的宁静。我们常常被外界的评价、荣誉与成就所影响,反而忘记了追求内心的平和。
只有真正明白“超然”的人,才能在纷扰的世界中保持独立和宁静。他们不被外物左右,内心充满了清澈与自由。在喧嚣的世界里,或许我们应该学会放下,不为外界的评价和利益所困扰,才能找到真正属于自己的安宁。保持一份超脱,感受生活中的美好,做自己心中的清明之人,这种生活才是最值得追求的。

总结:
朱有燉的这四句诗,教给我们如何在浮躁的世界中保持内心的平静与从容。生活中的荣辱、是非、得失,都只是外在的浮华,真正的智慧在于如何保持内心的清澈和淡定。
无论遇到何种困境,都应以宁静的心态去面对,理解生活的本质,保持对自己和世界的独立思考。通过这种从容不迫的心境,我们能够更好地把握自己的生活方向,做到真正的自我实现。

END
网址:这篇传世佳作《静坐》,全文仅90字,却道尽“宁静致远”的生活智慧。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885648
相关内容
宁静致远作文600字(推荐4篇)宁静以致远作文【8篇】
宁静致远 宁静致远议论文作文(优秀10篇)
宁静致远作文(精选20篇)
我学会了宁静致远作文800字(精选10篇)
宁静致远作文集合8篇
宁静致远作文
宁静致远作文(精选14篇)
品读林语堂美文《宁静之道》,感悟宁静致远的为人处世大学问
宁静致远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