僧侣与哲学家
藏传佛教僧侣的红色僧袍——僧衣,象征着纯洁和修行者的地位。 #生活知识# #时尚搭配建议# #民族风服饰#
内容简介 · · · · · ·
◎藏传僧侣与法国哲学家,父子在喜玛拉雅山中关于佛教、哲学、生命意义及宇宙万物的心灵对谈
◎赖声川经典全译本,首度向大陆读者呈现
◎法国畅销30万册,台湾好评畅销再版40刷
“对未来的史学家而言,二十世纪最重要的一件事情很可能就是佛教和西方基督教文明的接触。”
生物学博士马修·理查德生于1946年,跟随诺贝尔生物医学奖得主导师从事分子生物学最尖端研究,然而,正在人生充满各种辉煌可能性的时候,他却突然远赴喜玛拉雅山麓,跟随藏传佛教老师,探求古老的东方智慧。20年后,1996年5月,他的父亲,法兰西学院院士、哲学家让-弗朗索瓦?何维勒来到尼泊尔加德满都,一个叫哈提班的宁静地方,与已经成为藏传佛教僧侣的马修·理查德进行了一场为期十天的对谈。所谈涉及社会、文明、生命、宇宙等诸多重大话题,这是一对父子相隔二十年的重逢,更是东方智慧与西方理性之间一次震撼心灵的碰撞...
(展开全部)
◎藏传僧侣与法国哲学家,父子在喜玛拉雅山中关于佛教、哲学、生命意义及宇宙万物的心灵对谈
◎赖声川经典全译本,首度向大陆读者呈现
◎法国畅销30万册,台湾好评畅销再版40刷
“对未来的史学家而言,二十世纪最重要的一件事情很可能就是佛教和西方基督教文明的接触。”
生物学博士马修·理查德生于1946年,跟随诺贝尔生物医学奖得主导师从事分子生物学最尖端研究,然而,正在人生充满各种辉煌可能性的时候,他却突然远赴喜玛拉雅山麓,跟随藏传佛教老师,探求古老的东方智慧。20年后,1996年5月,他的父亲,法兰西学院院士、哲学家让-弗朗索瓦?何维勒来到尼泊尔加德满都,一个叫哈提班的宁静地方,与已经成为藏传佛教僧侣的马修·理查德进行了一场为期十天的对谈。所谈涉及社会、文明、生命、宇宙等诸多重大话题,这是一对父子相隔二十年的重逢,更是东方智慧与西方理性之间一次震撼心灵的碰撞。
“当现代的科学遇上古老的佛法,当西方的物质遇上东方的心灵,当望子成龙的父亲遇上亟思解脱的儿子,必然迸发最上乘的智慧,这就是这本书的迷人之处。”
——郑振煌(佛教学者,《西藏生死书》译者)
“《僧侣与哲学家》法文版出版后,已翻译成二十几种语言,影响甚大。它像是一座搭在东西思想落差之上的桥梁,用聆听的、容忍的、温和的方式疏通双方,让东西方人各自照镜子,看看自己,看看我们这个世界,这个时代。”
——赖声川
僧侣与哲学家的创作者 · · · · · ·
作者简介 · · · · · ·
让-弗朗索瓦•何维勒(Jean-Francois Revel)
法兰西学院院士,1924年生,哲学教授、政治评论家,所著政治评论在西方世界皆引起很大反响,曾任法国新闻周刊《快报》总编辑,现居巴黎。
马修•理查德(Matthieu Richard)
佛教僧侣。生于1946年,曾为巴黎巴斯特学院分子生物博士。1972年移居印度,向佛教大师们学习,二十多年来过着佛教僧侣的生活。出家前曾写过一本鸟类迁移的著作,出家后的作品有《顿悟之旅》。至今一直从事藏文经文的翻译,现居尼泊尔谢城寺。
译者简介:
赖声川
台湾知名舞台剧导演,1954年生于美国华盛顿。美国加州伯克莱大学戏剧艺术博士。曾任国立台北艺术大学戏剧学院教授及院长。1984年参与创立剧团表演工作坊,担任艺术总监。自1984年开始剧场创作,后陆续开创台湾舞台剧市场,即兴时事电视剧市场,受到中外媒体赞誉,并...
(展开全部)
让-弗朗索瓦•何维勒(Jean-Francois Revel)
法兰西学院院士,1924年生,哲学教授、政治评论家,所著政治评论在西方世界皆引起很大反响,曾任法国新闻周刊《快报》总编辑,现居巴黎。
马修•理查德(Matthieu Richard)
佛教僧侣。生于1946年,曾为巴黎巴斯特学院分子生物博士。1972年移居印度,向佛教大师们学习,二十多年来过着佛教僧侣的生活。出家前曾写过一本鸟类迁移的著作,出家后的作品有《顿悟之旅》。至今一直从事藏文经文的翻译,现居尼泊尔谢城寺。
译者简介:
赖声川
台湾知名舞台剧导演,1954年生于美国华盛顿。美国加州伯克莱大学戏剧艺术博士。曾任国立台北艺术大学戏剧学院教授及院长。1984年参与创立剧团表演工作坊,担任艺术总监。自1984年开始剧场创作,后陆续开创台湾舞台剧市场,即兴时事电视剧市场,受到中外媒体赞誉,并获得诸多奖项。赖声川同时是藏传佛教信徒,译有多本藏传佛教书籍。
目录 · · · · · ·
一 从科学研究到心灵探索
我们是什么?这个世界是什么?到最后,最重要的就是要去直接体验绝对真理,超越所有的概念,这就是智慧最根本的面貌。
二 宗教或哲学
说到这里,我们要诠释佛教的一个大问题:佛教是一个宗教还是一套哲学?
三 黑盒子中的鬼魂
当信仰离开理性,就变成迷信,当信仰背叛理性时更甚之。但当信仰与理性合并的时候,就能够防止理性变成一种纯粹知识性的游戏。
· · · · · · (更多)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父:······我认为,现代西方科技文明所给我们的限制在于,虽然大家都能够享受科技文明的好处,但事实上很少人参与它。只有极少数的人知道宇宙、物质和生命如何运作,但是每天上百万的人——包括我自己——服用阿司匹林,且对阿司匹林如何暂时解除我们的疼痛毫无概念。当我们说人类已经进入一个科技时代,这根本不是事实。人类活在一个与科技时代平行的时代中。一个文盲可以享受所有科学和科学副产品所带来的好处,程度就和顶尖科学家一样。但是在古典和现代科学诞生的西方,绝大多数的人无视于科学的内在运作,他们必须得到什么别的。直到最近,那个“别的”就是宗教以及那些政治乌托邦。除了伊斯兰教世界之外,宗教无法再完成这个功能,而所有的乌托邦已经在血腥和荒谬之中崩溃,于是出现一个真空。 (查看原文) 夢殊 1 回复 20赞
夢殊 1 回复 20赞
> 全部原文摘录
喜欢读"僧侣与哲学家"的人也喜欢的电子书 · · · · · ·
支持 Web、iPhone、iPad、Android 阅读器

32.00元

15.99元

16.50元

9.90元

40.60元
喜欢读"僧侣与哲学家"的人也喜欢 · · · · · ·
9 有用 fafner29 2016-02-08 22:13:56
我完全找不到任何词语来形容这本书对于我的影响!如果你想追求真正的自我以及对宗教的任何看法(确定信与不信)我都期待你们能去看看!哲学以及佛教的入门shu'ji看完,整理完实在是一场耗费脑力的对弈。最初是带着想了解佛教而去的,在父与子的对话中,不仅仅是完全扭转了我对佛教的观念想法,还让我接触到了哲学的思考。明白了佛教的伟大,作为一个基督徒而言,如果想要自己的灵修增长,我到觉得佛教中很多哲理都能有所帮助... 我完全找不到任何词语来形容这本书对于我的影响!如果你想追求真正的自我以及对宗教的任何看法(确定信与不信)我都期待你们能去看看!哲学以及佛教的入门shu'ji看完,整理完实在是一场耗费脑力的对弈。最初是带着想了解佛教而去的,在父与子的对话中,不仅仅是完全扭转了我对佛教的观念想法,还让我接触到了哲学的思考。明白了佛教的伟大,作为一个基督徒而言,如果想要自己的灵修增长,我到觉得佛教中很多哲理都能有所帮助!而书中:对自己的宗教自信以及对其他宗教尊重。这句话我也印象深刻。读书的体验仿佛是一次人生的旅程,从婴孩到老夫到死亡的轮回。我想,电的发明从某些意义上的确妨碍了人类“心”上的进步,科学以及宗教的侵占也让哲学难以立足,可是!我们每个人都该花时间去思考,不但是因为它使得我们聪慧进步!更是因为它就是生和死 (展开)
我要写书评僧侣与哲学家的书评 · · · · · · ( 全部 136 条 )

一场通过理性辩论证明非理性存在的柏拉图式试验
1972年,26岁的马修·理查德取得了细胞遗传学的博士学位。他的答辩委员会主席是杰出的诺贝尔奖得主法兰索瓦·雅各布,授予他学位的则是由微生物学奠基人巴斯德创建的巴斯德研究所。所有人都期待着,这位极具潜力的生物学家能在未来取得令世界瞩目的成绩。 但此时的马修却在为... (展开)

赖声川:《僧侣与哲学家》译者序
赖声川/文 当自己爱子养到二十几岁,拿到生物学博士学位,正要展开充满各种辉煌可能性的人生时,突然有一天,他告诉你,他要出家,而且要到遥远的喜马拉雅山,你会做何感想? 法国著名哲学家及政治评论家,法兰西学院院士尚·方斯华·何维尔,就碰到这个人生中极为特殊的难... (展开)

东西方比较哲学研究索引
我看了陆译本,也看了赖译本,陆作为译者,对佛教尤其是藏传系统似乎不太了解(也许是针对一些名词的曲笔?那可真的误会大了),加上删节很多,读起来有些莫名其妙,还有就是中文翻译者的一个通病,中国话外国说法,句式繁复,要看懂都要主谓宾分析一下,我希望翻译家们多去读... (展开)

僧侣的回答让我困惑弥深
朋友送我的书,在年前回乡的高铁上开始读。原本指望借书催眠,结果一发不可收拾,从北京到南京,就读了一百页,在北京累积的倦意也顿时烟消云散。 不过,很惭愧,作为一个接触藏传佛教已经八年的居士,我却压倒性地倾向于哲学家的逻辑,这令我困惑。 问题出在... (展开)

哲学家爸爸与和尚儿子
法国当代思想大师,法兰西院士让-朗索瓦·勒维尔与他皈依佛教的儿子马蒂厄·里卡尔,尼泊尔俯临加德满都的山上的一个僻静处,开了一场佛教与西方思想的对话。 和尚说:佛教提出了一种精神科学,它讨论的是幸福与痛苦的最基本的机能。从早到晚,在我们生命的每个时刻... (展开)

安妮宝贝05年写到过这本书
偶然看到,安妮宝贝05年的博客上,居然就写到过这本书。 当时她看的应该是陆元昶的译本。一晃近十年了。 如今安妮已经成了庆山,《僧侣与哲学家》也已经有了赖声川的译本。 原文在此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5456f80010001jx.html ———————————时光是条昏... (展开)

读后记《僧侣与哲学家》20180211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实话说,这本书挺难读的。我是夜读,一般在睡前,好几次差点读睡着了。难点在于无论是“哲学”还是“佛教”,我对它们的认知还停留在遥远的高中文科时代……而那些死记硬背的知识性的东西(何况还是被筛选过的、有限的)早就被忘光光了。大学时曾修过一门选修课,据说是我们学... (展开)
> 更多书评 136篇
按有用程度 按页码先后 最新笔记
夢殊 (敦煌定若远,一信动经年。)
父:······我认为,现代西方科技文明所给我们的限制在于,虽然大家都能够享受科技文明的好处,但事实上很少人参与它。只有极少数的人知道宇宙、物质和生命如何运作,但是每天上百万的人——包括我自己——服用阿司匹林,且对阿司匹林如何暂时解除我们的疼痛毫无概念。当我们说人类已经进入一个科技时代,这根本不是事实。人类活在一个与科技时代平行的时代中。一个文盲可以享受所有科学和科学副产品所带来的好处,程度就... (1回应)
2015-06-04 23:45:37 20人喜欢
Happybeibei
一. 从科学研究到心灵探索 佛法中所谓的智慧就是让现象世界的本质清晰,也就是让心的本质清晰。 我们是什么?这个世界是什么?到最后,最重要的就是要去直接体验绝对真理,超越所有的概念,这就是智慧最根本的面貌。 像佛法这样一个形而上的体系,是永远没有办法“老化”的,因为它面对的是存在的根本问题。 二. 宗教或哲学 佛教本质上是一个形而上的传统,从这个传统中可以吸取一种智慧,这种智慧可以运用到每一刹那和所有的状...
2016-03-26 14:39:28 7人喜欢
阿qiu (Mich brechen alle Hindernisse.)
【哲学家的结论】 和马修的对谈中我学到了什么,这些对谈对我产生什么结果呢?以一个智慧系统而言我越来越欣赏佛教;以一个形而上学系统而言.我越来越怀疑它。我们的对话也帮助我越来越了解,为什么佛教今天在西方世界可以引起那么大的兴趣。最主要是因为佛教填满了一个缺口,这个缺口是西方哲学遗弃了伦理和生活艺术的范畴而造成的。 自公元前6世纪到公元16世纪,西方哲学由两条主要支线组成:生活的方式以及对大自然的知识。...
2015-10-12 22:54:55 8人喜欢
天蓝蓝 (但行好事,莫问前程)
最重要的科学是如何认识自己,以及如何认识实相。在此,最关键的问题是:“现象界的本质是什么?心的本质是什么?”在比较实际的层面,问题是:“快乐和痛苦的钥匙是什么?痛苦来自哪里?什么是无知?什么是心灵上的认识?什么是完美?”如此的发现可以被称为知识,或智慧。 痛苦是无知的结果,所以必须要被祛除的是无知。而最根本的物质就是相信自身真正存在,相信现象界的实在性。减轻他人计时的痛苦是一种义务。可是光这么做...
2021-05-21 16:03:30 3人喜欢
网址:僧侣与哲学家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885899
相关内容
哲学家的私生活过着与世隔绝生活的僧侣们被现代世界所吸引 修道院终于迎来新挑战
“日本禅学与极简生活——由《小僧心灵大扫除》谈起”读者见面会
小僧心灵大扫除txt下载
懒情侣的日常:轻松搞笑的生活哲学
苏东坡的美食地图与人生哲学
Muji生活哲学
茶道里的人生哲学:任红尘滚滚,只管吃茶去
哲学的改造
与哲学家谈快乐(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