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艺术审美课程 让学生的生活过得更有味道

发布时间:2025-04-26 20:39

学习生活艺术,提升生活审美水平,让每一天都过得更有情调。 #生活乐趣# #生活艺术# #生活美学设计# #实用美学#

  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 张玉 青岛报道

  罗克韦尔·肯特曾说过,艺术的最高目的,就是使人们更深地懂得生活,从而热爱生活。北京市二十一世纪国际学校青岛校区深知艺术的重要性,十分重视审美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随着成长,学生需要找到一种新的适合表现自我意识的方式。在这个关键时刻,学校如果能够给学生们一种起着心灵感应作用的思想教育——审美教育,就能让学生在美的享受中接受教育,不知不觉地受到高尚、健康思想感情的熏陶。

  我们同时也要认识到当前的世界正处于历史转折期,学生正经历着空前的观念撞击和文化震荡。学生面对万花筒般的多元观念,往往不知所措,分不清美丑。缺乏足够的审美能力和对美的内在追求,人们就很难真正树立文化自信,也很难在继承历史的基础上再进一步。从这个意义上讲,美育是一种刚需。

  学校要把美育课的开设真正重视起来,不断完善相关课程,配备充足的教师,探索科学的教学思路与方法,彻底从只重知识传授、技能训练,轻视人格养成与心灵教化的功利式教育中解放出来,注重引导学生的感知能力与审美情趣,保护好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因此,学校开展美育的任务绝不仅仅是让孩子懂得欣赏一幅画,或者会做一件工艺品,更重要的是让学生能够独立地认识美,懂得有甄别地接受新观念。我们应该引导学生在欣赏中感受到美的力量。另外,在进行欣赏教育时,有必要让学生了解中国的艺术,以提高民族荣誉感。长期以来,由于欧洲中心论的影响,中国艺术跟在西方科学的后面,疲于奔跑、追赶,在一定程度上舍近求远,忽略了中华民族的审美优势。

  为此,北京市二十一世纪国际学校开设了“十二年一贯制”的艺术审美课程。根据艺术学科的特点和学校的育人目标,我们确定了课程的内涵和外延,厘清了“十二年一贯制”艺术课程与学校培养目标的关系,明确了“十二年一贯制”艺术课程研究的任务。音乐、舞蹈、戏剧、美术、书法五大类课程由教师集体备课,研究制定了新的课程计划。在管理架构上,我们成立了全校性的健康艺术中心,组建学校乐队,建设世纪剧场,编写一贯制理念下的艺术课程校本教材。课程之外,学校还开展丰富多彩的艺术类校内外活动。比如,小学每年举办艺术节,集中展示学生的歌舞才艺、书画特长;初中读书节里有各种课本剧及才艺表演;高中的激情广场点燃青春理想。校外,学生舞蹈队多次参加国家级比赛并获大奖,被邀请去多国大使馆演出,学生在中央电视台举办的“希望之星”风采大赛中获得佳绩......学校营造了良好氛围,为学生找到自己的兴趣和发挥特长提供了充足空间。

  学校经常动员教师参加各类艺术活动,以榜样带动学生成长。以“世纪好声音”活动为例,活动分为教师版与学生版,为喜爱音乐的教师提供了展示特长的舞台。该活动借鉴“中国好声音”模式设立严格的筛选规则,安排专业音乐教室担任导师,从申报、海选、复赛到十强竞技,最后参加学校新年晚会,规格逐级提高,调动了大家的参与积极性,丰富了校园文化。

  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北京市二十一世纪国际学校为学生制定了“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大餐”, 通过特色课程、实践活动等形式丰富学生课业生活,满足学生全面发展需求。“落实五育并举,课程是主要支撑,我们开设了传统文化课程、研学课程、电影课程、体育课程、科学课程、艺术课程等等,以丰富多彩的活动,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网址:“21世纪”艺术审美课程 让学生的生活过得更有味道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886607

相关内容

生活美学:21世纪的新美学形态
妥甸 | 课程掠影:艺术课——打开艺术之门,让美与生活相伴
艺术美学与生活美学的审美关系
《审美即生活》:不仅要生活的“美学”,更要审美地“生活”
2021智慧树《艺术与审美教程》试卷答案
只有审美的生活才值得一过
艺术课程:创造艺术化的世界
第1课 生活的艺术——中国工艺美术
艺术设计与日常生活审美化实现.doc
艺术与审美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