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座回顾|花一样的男人梁实秋教你“快乐生活哲学”
生活哲学讲座教你如何处理人际关系 #生活知识# #家居生活# #居家生活哲学# #生活哲学讲座#
冰心曾说过“每一个人都应该像一朵花,花有色、香、味三品,而人应当有才、情、趣,三者缺一不可。”而在她的朋友里边,最像一朵花的,就是梁实秋。
梁实秋是一个有才气、有情调、有情趣、有智慧,且有着强大人格魅力的人。他的一生阅历丰富,生于北京,留学美国哈佛大学,回国后从事教育和文学工作。他的作品常以幽默、优雅的文风著称,反映出对生活细致入微的观察和深刻的思考,这些思考穿越时空,在当下这个时代仍然显示出勃勃生机。
(图源自网络)
梁实秋的《快乐就是哈哈哈哈哈》这本书是一本“快乐的结集”,与其说我们是在阅读“快乐”,不如说我们是在透过文字感知其背后的智慧,从而帮助我们在自己的生活中寻找并获得快乐。
如何才能从生活中源源不断地感受快乐,让快乐充实我们的人生呢?翻开这部作品,或许会带给你启发。
物质——较为稳固的经济基础
首先,快乐需要“有点钱,有点闲”。梁实秋出生自一个物质基础稳固的家庭,在《我在小学》这篇散文当中,他写道,“这是一栋不大不小的房子,有正院、前院、后院、左右跨院,共有房屋三十几间,算是北平标准的小康之家的住宅,不是豪富之家”,他的定位是小康之家。
在哥伦比亚大学求学时期的梁实秋
(图源自网络)
衣食无忧的经济状况,几乎贯穿了他的一生。因为有这样的物质基础,他便更容易在生活之中发现并感受到许多细微的快乐。在《吸烟》这一篇里他说,“我祖父抽旱烟,一尺多长的烟管,翡翠的烟嘴,白铜的烟袋锅,著名的关东烟的烟叶子,储在一个绣花的红缎子、葫芦型的荷包里”。梁实秋从祖父这里感受到了,快乐并不需要金银满屋,能够满足自己的心之所往,便已是幸福。
同时,梁实秋也强调闲暇的重要性。他说人类最高理想应该是人人能有闲暇,于必须的工作之余还能有闲暇去做人的工作。那么,怎么才能闲下来呢?依然是得有物质的保障。有了物质保障,不用吃了上顿求下顿的时候,自然会有闲。
观念——得以自洽的价值系统
梁实秋的快乐智慧,还来自于他是一个稳定自洽、传统的中国读书人。他的价值体系是稳定的,而且在这个价值体系之内,他不纠结,也不挣扎。简而言之,就是他从不内耗。
梁实秋的儿子梁文骐写过一篇文章《我所知道的父亲》,他说,“父亲学了一辈子英文,教了一辈子英文,晚年写了《英国文学史》《英国文学选》,14岁入清华读书八年,留美三年,退休后又居美七八年,似乎应该西化颇深,其实不然,父亲还是一个传统的中国读书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似乎在父亲身上似乎得到成功”。
中国儒家文化是梁实秋价值系统的根基,他的一生都在儒家文化的基础上建构自己的价值体系,始终秉持着儒家文化的价值标准。
生活中亦是如此,只要你能够始终保持自洽,坚持自己真正认可的价值理念,自然不会感到痛苦。
心境——超越利害得失
梁实秋之所以快乐,也因为他能够超越利害得失,对人生进行一种艺术化的看待。在梁实秋看来,万般事项皆可玩味,不管是人还是事,不管是美还是丑,各种各样的事物在梁实秋的眼中,都是可以把玩的。一旦人对某些事情进行把玩的时候,他就跳脱出了利害和得失。
《骂人的艺术》
(图源自网络)
梁实秋在《骂人的艺术》里说:“骂人实际上有很多的艺术技巧,要知己知彼,要无骂不如己者,适可而止”。试想,骂人都可以成为一种艺术,这个世界上还有什么是不可以艺术化的?由此,骂人这件事儿就不是那么面目可憎,反而变得好玩有趣,生发出无限快乐。
意识——从心所欲的愉悦心情
梁实秋的一生所追寻的是一种从心所欲不逾矩的心境。他能够意识到,凡人是很难做到这样的。梁实秋说,“我是凡人,我停留在人的境界,我要做人,做人是很辛苦的”,我们人人皆凡人,凡人很难做,所以凡事多体谅。正是因为这样,即使在很难快乐的地方,梁实秋也能够保持快乐,或者生发出快乐来。
梁实秋夫妇
(图源自网络)
书中有一篇文章叫《吃相》,他写到有一次去吃饭的时候,听到隔壁木头的墙壁叮叮当当响个不停,为什么响呢?原来是隔壁有人在吃骨头,吃完了的骨头直接就吐在墙壁上,叮当作响。对于这种情况,我们通常会觉得这不合礼数,可是梁实秋怎么说?他说:“人生贵适意,在环境许可的时候不妨稍微放肆一点。”环境许可,这就是我们说的不逾矩的“矩”。不妨稍微放肆一点,就是所谓的从心所欲。不逾矩,不是大肆嚣张,而是稍微放肆,让吃饭成为一件能充分享受、没有什么太多礼法约束的事情,细嚼慢咽或风卷残云,均无不可。
思考——悲观主义的人生观
梁实秋的快乐还来自于他悲观主义的人生观。乍一听起来,甚是矛盾,一个人感到悲观,难道不应该是痛苦的吗?但在梁实秋看来,人生不痛苦的时候便就是快乐的时候。他认为人生本来就是痛苦的,我们应该降低对人生的期待。如果你明白人生本苦,那么当苦的事情来的时候,你就不会觉得太痛苦,当苦的事情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苦,你反而能感到快乐。
悲观主义的人生观就是降低对人生的预期,明白人生本苦,不苦即乐。人生观实际上就是人内心的一种内在调节阀,当你没有能力去改变世界的时候,你可以微调你的人生观。所以梁实秋有这样的一幅字,时刻用以自勉,叫“世网尘劳谁能遣此,筝声剑影我自调心”。
(图源自网络)
细想一下,生活中的很多烦恼,是否就源于对人生的期待太高,而产生了很多虚幻的希望?一旦期待太高,虚幻的希望太多,但又不能够次次都实现的时候,往往就会产生巨大的痛苦。所以梁实秋认为,真正快乐的人,应该是一个持悲观主义人生观的人。
学识——强大丰富的底蕴
从梁实秋的求学到工作的整个过程中,他一直坐稳文坛领袖的地位。这样的地位使他具备了一种学识优势,这种优势使他看待世间万事万象的时候,敢于“指点江山,激扬文字”,敢于调侃世间万事万物,笑尽天下可笑之人、可笑之事,在谈笑间让生活的烦恼灰飞烟灭。
工作中的梁实秋
(图源自网络)
《守时》一篇中,梁实秋调侃那些以贵宾或主客自居却姗姗来迟的人。在我们日常的宴请中,作为贵宾或者主客的人都是社会地位十分显赫的人,但在梁实秋眼里,没有什么所谓的贵宾,也没有什么所谓的显赫,所有的人他都可以臧否,可以褒贬,谈笑间直接把所有人的气焰一概抹平。这份敢于直言的自信与勇气背后,是深厚的学识赋予他对世事与人性的洞明。
梁实秋的一生活得不激不随,雅健通达,为中国知识界提供了一种知识结构完善、人格健全的现代知识分子风范,也为不同时代的读者提供了有趣且实用的人生智慧。
他用轻松幽默的口吻告诉我们,只要以乐观的心态应对生活中的挫折与困难,便能感受到快乐的存在。读他的文字,让我们重新审视自己的生活方式与价值观,珍惜当下生活,感恩身边点滴,发现生活中更多的快乐与美好。
本文根据首都图书馆“阅读之城”线上读书分享会——《快乐就是哈哈哈哈哈》的内容整理编辑而成。
主讲人:刘聪曲阜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海峡两岸梁实秋研究学会理事
主办方:首都图书馆
网址:讲座回顾|花一样的男人梁实秋教你“快乐生活哲学”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886690
相关内容
讲座:生活中的幽默哲学.ppt讲座:生活中的幽默哲学.pptx
《我独爱自在的人生》:想要活得从容自在,必读梁实秋的孤独哲学
讲座回顾|Jure Zovko教授谈作为哲学话语的生活世界
北京电影学院讲座回顾 | 刘悦笛:中国人的“生活美学”
梁实秋《生活的艺术》简介.docx
讲座回顾|杨国荣:如何生活——一个广义的哲学问题
一本书教会你生活哲学,和梁老一起哈哈哈哈哈
梁实秋生活美学系列(套装共5册)/梁实秋作品
快乐静心喜悦的生活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