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的理财现状及建议[]
关注各大财经网站获取互联网理财资讯 #生活技巧# #生活小窍门# #个人理财小建议# #互联网理财工具#
李政美
莱芜职业技术学院
摘要:在当今社会,经济迅速发展,人们财富积累增加,理财已经成为一门必修课,大学生作为一类特殊人群,一方面需要教育、生活方面的必要消费,另一方面又无固定收入,不管是在理财观念,还是理财内容上都存在很多问题和不足。互联网影响着大学生的理财环境,本文针对大学生的理财观念和方式存在的不足之处,提出了合理的建议。大学生要完善理财知识的学习,要建立以大学为教育主体,以家庭为培养辅助,以社会为实践媒介,以网络为反馈平台的集理论知识学习与实践操作为一体的综合理财教育系统。
一、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的理财现状分析
第一,参与投资理财的意愿不断提高。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学生由零花钱带来的积蓄越来越多,与其让钱躺着睡觉,不如存入一些身边比较常见安全性较高的互联网产品。
第二,互联网理财产品是主要的投资方式,并且呈现稳定、保守且短期的特点。由于学生年龄较小,知识有限,投资经验匮乏,资金单薄,门槛较低操作方便的互联网理财产品成为学生们的首选。在《大学生消费理财观》调查问卷中,有36%的学生会把多余的零花钱存在微信理财通中,有53%的学生会选择把多余零花钱放在余额宝中。
第三,在收益来源和频率、生活支出占比、收入状态、性别都是属于影响理财的因素。
第四,储蓄仍是大学生理财的主要方式。在《大学生消费理财观》调查问卷中,有62%的学生选择银行存款,15%的学生选择银行理财产品,收益较高的股票、债券、基金、期货等金融产品,学生的选择较少。
二、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的理财存在的问题
第一,在理财观念上,由于缺乏相关知识和经验,存在一些理财误区,如“我钱少就不用理财”,“不欠债不贷款是最好理财”、“世上有高利率、低风险的理财产品”、“盲目憧憬高收益理财产品”等。
第二,由于资金量少,适合大学生的理财产品普遍偏少。在《大学生消费理财观》关于生活费数额的调查问卷中,47%的大学生的生活费数额在500-1000元之间,34%的大学生的生活费数额在1000-2000元之间,生活费数额在500-1000元之间的大学生比例只有4%。
生活中的理财产品一般都是针对有一定物质基础的成年人,大多数理财产品都有一定的资金门槛,对于较低收入或没有收入的大学生来说比较难以进入投资领域。
第三,对理财产品的风险认知程度较低,除了投资专业的学生具有一定的理财知识外,其他专业的大部分学生都认为“无财就不用理财”。在《大学生消费理财观》调查问卷中,只有9%的学生对理财产品的了解程度为高,60%的学生了解程度为一般,13%的学生对理财的了解程度为低。
第四,大学生对金融相关信息的兴趣程度缺乏。在《大学生消费理财观》调查问卷关于金融信息兴趣程度的调查中,只有3%的同学兴趣程度为非常高,10%的同学兴趣程度为高,61%的同学兴趣程度为一般。
三、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理财的必要性
第一,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理财观与消费观
据清华大学《中国青年财商认知与行为调查》报告,目前90后大学生存在4方面财商特征:财商观念存在明显误区;消费社会化和消费无计划性并存;理财意识勃发和财商素养欠缺;互联网金融接受度高但风险甄别能力不足。90后大学生普遍认为学校财商教育、实际理财投资、网络媒体传播是比较可靠的教育途径。通过教育,学生应该树立正确的金钱概念,既要量入为出,又要知道钱并非省出来的,而是通过流动创造财富,短期“养成不乱花钱的习惯”,长期具有“独立的生活能力与经济承担能力”。
第二,促进高等院校进一步完善金融教育课程体系的建设
高等院校是大学生提升金融认知能力和综合素质的主要途径,大学生不断增长的理财需求,促进学校进一步拓宽金融课程的广度和深度,激发学校开展普适性的金融公开课,促进学校金融教育课程体系的完善。
第三,培养学生经济独立意识,承担家庭责任,共建美好家庭
大学毕业以后,经济上依靠父母资助生活费和学费的大学生比例,在美国为13.8%,日本是34.8%,韩国为70%。而中国孩子上大学以后,80%以上经济上都要靠父母资助。这样不仅不能培养学生的理财意识,还导致父母也无财可理,加重了家庭的经济负担。大学是青年步入社会的最后一个踏板,只有在大学里学习、运用理财知识,养成理财习惯,合理分配生活开销,才能减轻家庭负担,建立和谐家庭。
第四,有助于金融机构开发适合大学生的理财产品,促进金融创新
目前,针对大学生的理财产品较少,同时物质生活越来越富裕,即将步入社会的大学生必定是将来社会的主力军,是将来社会占比重大的中产阶级的一份子,也是将来社会资金的拥有者。面对银行业越来越小的盈利空间,大学生必定是金融机构潜在的重点服务对象,所以从现在开始,开发适合大学生的理财产品,瞄准大学生群体就是抓住了潜在客户。
四、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的理财建议
第一,培养学生精打细算的消费习惯,建立科学的消费规划
大部分大学生的资金都来源于父母。移动支付盛行,商品交易和现金支付分离,支付过程抽象化,导致大学生花钱无节制,成为“月光族”。大学生应考虑自身的经济状况,合理支出,并养成记账的习惯,定期查看消费记录,发现消费问题,从而进行消费的科学规划。
第二,构建综合理财教育体系
理财教育并不能单靠一门课就能实现,而一个综合的教育体系的构建过程。综合理财教育体系是以大学为教育主体,以家庭为培养辅助,以社会为实践媒介,以网络为反馈平台的集理论知识学习与实践操作为一体的系统。学校全面增设关于理财知识的基础培训课程,专业学生可把理财课程作为专业基础课程,非专业学生作为全院选修课程,从而扩充学生的理财知识。鼓励教师参加创业投资、金融理财等课程培训,学习掌握创业、经济、法律、职业规划等方面的知识技能,更好的指导学生、社团开展理财实践活动,全面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构建综合理财教育体系,有助于增加学生的理财知识,提高学生理财技能,建立合理的资产配置体系,促进家庭和谐。
第三,从各方面提升大学生的理财能力
1.个人层面:
①灵活运用活期和定期存款,保证资产的安全性和流动性。定期存款中可灵活运用各种方法:阶梯储蓄法、利滚利法、四分法等。
②灵活运用互联网低风险理财平台。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大学生足不出户就可以通过手机端买到兼具安全性与灵活性的理财产品。如:余额宝、微信零钱通、腾讯财付通、P2P理财等。
2.学校层面:
①联合金融互联网平台、银行,建立金融教育平台,提高学生金融素养。
②设立金融、财商基础知识公共课、选修课、专题讲座、在线财商测试、实践等公益产品和服务,扩展金融教育的覆盖面。
③学校应运用微信公众号、 MOOC、QQ 空间、清华在线平台、诊改平台等大学生流行网络平台搭建理财教育基地,发布理财相关常识,揭露典型理财骗局和宣传理财活动。针对现实中存在的某些金融问题开展形式新颖的茶话会、知识竞赛、主题班会、辩论赛,邀请金融机构或社会组织进校园举行消费、投资、储蓄等方面的讲座等,利用校园广播站、宣传栏、校内期刊等进行财富观教育和理财知识传播,营造理财氛围,调动学生学习理财的积极性。
④定期开展理财知识技能大赛。学校可通过开展股票模拟大赛、模拟营销大赛等,以赛促学,激发学生学习理财的兴趣,提高学生的理财技能。
⑤开展校企合作,给学生提供到企业实习的机会,熟悉理财相关交易的基本操作,巩固所学知识,体验社会生活。
本文是学院课题《互联网金融背景下大学生理财现状调查研究--以莱芜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的研究成果
网址: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的理财现状及建议[]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88725
相关内容
大学生理财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科学网—大数据背景下的量化投资:现状与趋势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现状及对策研究
拥抱“互联网+”,重塑学生心理健康服务新生态
疫情之下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分析与建议
居民投资理财的现状及对策分析
互联网新时代教学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浅析
智慧校园背景财务信息化管理模式
大学生消费与理财规划现状调查研究
互联网改变的投资理财和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