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中国社会的审美教育
社交生活中的审美教育 #生活乐趣# #生活体验# #生活美学实践# #社交生活丰富#
学教育
当代中国社会的审美教育 固丁盈莉夸云风 内容摘要:“审美教育”一词虽并非中国首创,但在中国古典文化中,传统美育也是其重要组成部分。现今人们道德水平下滑,人格异化、分裂成了不争的事实。为此,文章分析了审美教育的本质特征,揭示当代中国社会审美教育出现的困境及技术时代下,审美教育的本性。
关键词:审美教育
美育困境
美育重要性
审美教育,亦简称为“美育”, 是当下美学理论研究中一个重要
教育宗旨。他解释道:“人人都有感情,而并非都有伟大而高尚的 行为,这由于感情推动力的薄弱。 要转弱而为强,转薄而为厚,有待于陶养。陶养的工具,为美的对象;陶养的作用,叫作美育。” 随着美育理论的本土化,中国的美育思想以马克思唯物实践
及个人美育。艺术美育也只是作为美育的一种手段,具体还有自 然美等。美育也不是普通的情感教育,而是一种超乎功利性质的, 能使人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 二.当下美育的缺失
的方向。然而,人们对美育性质的 定位却出现不一致性。所谓美育, “就是要通过美的事物的熏陶、感
染、培养受教育者鉴赏美、接受美与创造美的能力,提高其审美素养。”诚然如此,我们说美育更重要的是在于树立美的情操和理 想,实现人的全面和谐发展。 一 .
现今,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
平的提高,生活条件也趋于美化。 但是,人们却逐步被物欲左右,金 钱的崇拜、感情的疏离等导致人
存在论人学理论为指导,培养人们建立审美的世界观。马克思在 ( 1 8 4 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提出 对“异化”的扬弃,认为每个人都
美育的性质
们精神生活的非美化。美育的缺失,更纵容了物欲横流,价值取向 低俗泛滥。 第一,家庭美育渐行渐远。正所谓,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 家长是孩子的启蒙老师。因此,家 庭教育可以影响孩子价值观念的
“美育”概念最早是在 1 8世纪末由席勒提出,他是从改造现实社会和艺术需要的角度来阐释的,他指出:“为了解决经验中的 政治问题,人们必须通过解决美 学问题的途径,因为正是通过美,
有权全面发展自己的才能,使自 己拥有“音乐感的
耳朵,能感受形式美的眼睛”。 当下,人们对于审美教育的
研究不在少数,但就其性质而言, 却难以持有一致的观点。有人认为,审美教育是美学理论的教育。 如蔡元培就说过:“美育者,应用美学理论于教育,以陶养感情为
人们才可以走向自由。”在席勒看来,审美教育是克服人性分裂,培
形成。然而,现如今,人们进入快节奏的生活,加大了对物质生活的追求,往往忽视了自身的精神生活,更不用说对孩子的精神照
养完美人性的重要手段,他说“通过一种更高的艺术来恢复被艺术 破坏了的我们自然本性中的这种完整性”,目的是“能够使他们的人性自由地生长和发展。” 席勒的美育理论在2 0世纪初期由王国维介绍到中国,其后经
目的者也。”有人则认为审美教育是情感教育。如罗马诗人贺拉斯就提出“寓教于乐”的观点。也有 人认为审美教育是艺术教育,因此注重在某类艺术上的教育。
顾或思想教育了。在中国,家庭生 活水平无论在物质上还是精神上
都存在很大的差距。外出务工者为了生计只有将孩子交给老人代
管;在偏远的山村,勤恳的农民局 限于文化,也只有照顾他们的衣
蔡元培的阐释,产生深远的影响。 他于1 9 1 7年发表了名为《以美育
在此,我认为其说法都是在某一方面出发阐述的。我们说审
食住,无法做到更多的教育普及; 即便城市中,越来越多的家长在 孩子两三岁左右就将其送往学
代宗教说》的演讲,强调了艺术的 重要作用。其后,他在 1 9 2 1年2月《对于教育方针之意见》一文中, 明确提出了包括美育在内的国民
美教育是美学理论的一部分,但 不只是美学理论教育。因为美学理论是学校美育的内容,而美育还包括有家庭美育,社会美育以
校,有的甚至是寄读。因此,孩子 和家长之间相处的时间越来越
网址:当代中国社会的审美教育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889295
相关内容
当代中国转型期的日常生活审美化探析中学审美教育艺术
日常化、审美现代性与中国当代艺术的可能
“日常生活审美化”与当代中国美学的重构
中国传统美学的当代价值
高中美术教学同生活审美教育的融合
数字教育在当代社会的重要性
“三重阶”专题报告会:“中国当代美学视野中的手工艺术”
试论审美教育在今天的重要性
【刘悦笛】当代中国“生活美学”的发展历程——论当代中国美学的“生活论转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