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新中国的同龄人步入老年,我国人口结构正逐渐趋于老龄化,伴随着老年人社会的来临,将会有越来越多的人步入老年人队伍。那么,对于这样一个群体,我们应该怎样关注和关心?
本文将介绍一些老年人的心理特征、常见心理障碍及对策,希望能够为即将步入和已经步入老年的朋友,以及家属提供一些帮助。
老年人的心理特征
一、逃避面对生命的有限性
生存的需要是人类最基本的需要。
老年是人生的必然阶段,死亡是人的自然归宿。虽然这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但是作为老年人,总希望这一天来得越晚越好,因此,害怕生病,盼望健康长寿,就是老年人的普遍心理。
二、渴望家庭及儿女孝顺
老年人退休后,家庭就成为他们的主要活动场所。家庭和睦、儿女孝顺是老人的又一基本需要。
为了家庭和儿女,老人奉献了一生,但是,毕竟随着年龄的增大和健康状况的衰退,老人的劳动能力和自理能力会逐步下降,做事会越来越觉得力不从心,因而逐渐产生了需要子女关爱和扶助的愿望。
三、害怕孤独,寻求社会支持
归属和爱的需要,也是人的基本需要。
所谓归属的需要,是指参加和依附于一定群体的需要。而爱的需要,是指接受爱和给予爱的需要。人到老年,离开了熟悉的工作岗位,离开了原来朝夕相处的群体,孤独和寂寞的感觉就会油然而生,而老年人最怕的就是这种精神上的孤独和寂寞。因此,他们盼望着能归属于一定的群体,能继续参与一定群体的活动,同时也盼望得到人们的关爱。
四、需要被人尊重
得到别人尊重的需要,也是一种普遍的心理需要,尤以老年人为甚。人到老年,离退休之后,过去的一切已是“大江东去”,很自然地就会产生一种“无可奈何花落去”的失落感和自卑感。而渴望得到人们尊重的心理也就更为强烈。
五、需求他人理解
人到老年,常常会出现儿童般的心理。常常因为一句话,而像儿童似的大为赌气;或为一件小事而肝火旺盛,大发脾气。看起来性格似乎变得怪诞,实际上是老年人不为人们理解的心理反映。
经历了数十年的人生历程,老年人已经形成了自己的生活方式、道德标准、是非观念,这些都可能和青年人不同,因此出现“代沟”也就不足为奇。问题在于:对老年人的这些看法,社会、家庭、子女要充分理解,而不要讥笑,更不能一概斥之为“保守”、“落后”。
六、实现自我价值,贡献余热
实现自己的理想,体现自己的价值,是人的精神追求,也是一种高层次的心理需要。很多老年人渴望为社会奉献余热,他们并不是想得到多少物质报酬,而是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体现自己的价值,使自己的一生过得更有意义。
老年人常见的心理问题及对策
一、提防抑郁
主要表现:1、情绪低落。整天愁眉苦脸,唉声叹气,度日如年。2、兴趣丧失。平时喜欢的看电视、读报纸、下棋、打牌、锻炼等,现在一点也提不起兴趣。此外,有些人可能还有动作缓慢、睡眠差、食欲差、消瘦等表现。
处理对策:
1.建立良好的家庭关系。
2.早诊断早治疗。
3.药物治疗。
4.心理治疗。
二、小心疑病
所谓疑病,就是怀疑自己患了某种疾病(如癌症、心脏病等),从而感到十分烦恼,烦恼的严重程度与实际健康状况很不相称。疑病症者平时对自己身体的变化特别敏感,身体任何微小的变化,都会引起注意,还不自觉地夸大或曲解。并且常反复到医院就诊,迫切希望通过检查明确诊断,并要求治疗,但又对医生的解释常常毫无理由地拒绝相信,并感到失望。
处理对策:
1.停止不必要的检查。2.心理治疗。3.药物治疗。
三、消除焦虑
焦虑是指无明显原因或与所处现实情况明显不符的恐惧不安,例如,预感到自己或家庭成员将遭不幸,以至坐卧不安,搓手顿足、惶惶不可终日,夜不能眠。焦虑症者常伴有出汗、心慌、胸闷、便秘等表现。
处理对策:
1.心理治疗。
2.药物治疗。
四、关注痴呆
痴呆早期表现主要有:1、近记忆障碍,表现为对新近发生的事容易遗忘,俗称“老事忘不了,新事记不住”。2、注意集中困难,容易分心。3、在熟悉的地方迷路,搞不清年、月、日甚至季节等。4、计算能力减退。5、思维语言能力下降,似乎很难找到恰当的词汇来表达自己,思维不像以前那样清晰。6、社会生活及工作能力减退,缺乏主动性和创造性,回避竞争。
处理对策:
1.早发现、早诊断和早治疗。2.专人照料护理。3.采取必要的措施防止走失、摔倒、毁物、伤人等行为发生。4.对晚期卧床者,应勤翻身、勤换衣被,保持皮肤干燥,防褥疮。并适当地给卧床者活动四肢,以防肌肉萎缩。5.有精神症状者可适当服用抗精神病药物。
五、改善睡眠
失眠的主要表现形式有:1、入睡困难。2、睡眠不稳,如睡眠浅、多梦、容易醒来。3、早醒,即比平常提早醒来。
处理对策:
1.偶尔失眠,可不必紧张,常常会不治而愈。2.严重失眠者,要针对病因治疗。3.注意睡眠卫生,调整睡眠节律。做到晚上按时上床,早上定时起床;白天参加适当的活动,保持一定的兴奋度;坚持白天不睡或少睡;避免在床上看书或看电视;睡前不喝浓茶、咖啡。4.心理治疗。5.药物治疗。
六、提高记忆
引起老年人记忆减退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衰老。2、情绪因素。3、身体某些疾病。比如营养不良、肝功能严重受损等情况,此时记忆障碍可随着身体疾病的痊愈而恢复。4、大脑病变,这是引起老年人记忆减退的主要原因。
处理对策:
1.记忆障碍是老年期痴呆的主要表现,而且常常是首发症状。因此,老年人倘若有记性不好,应警惕有痴呆的可能,要尽早到专科医院就诊检查,明确原因。
2.根据不同的病因选用不同的药物治疗。
3.适当的记忆训练、可改善记忆力。
原标题:《全国敬老月丨关爱老人,从关“心”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