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保教
STEM教育(科学、技术、工程、数学)强调科技融入教学 #生活知识# #科技生活# #科技与教育#
摘要:《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提出:“3-4岁幼儿应具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教师应创造条件和机会,促进幼儿手的动作灵活协调。”通过培养幼儿的初步生活自理能力和劳动习惯,将促进幼儿的大小肌肉群的发展和动作协调能力的发展。对于小班幼儿来说,想要调动他们参与劳动,培养他们的劳动意识,游戏是最有效、最主要的方式。以符合小班幼儿年龄特点的游戏开展劳动教育活动,能帮助幼儿在生动的故事情节中、有趣的活动氛围中提高自身的劳动思想意识,从而更积极主动的参与游戏,体验劳动,锻炼自我。
关键词:玩纸游戏 动作协调 劳动意识
一、活动背景
(一)基于小班幼儿的前期经验和兴趣预设游戏内容
小班第一个学期,幼儿面临着适应幼儿园生活和发展自理能力的挑战。因此,班级开展了“能干的小手”主题课程,幼儿在不同的活动中亲手操作和亲身体验,手的动作和力量得到了一定程度的锻炼。
在一次关于“撕纸”的活动中,教师观察发现,很多幼儿喜欢把手伸进放满纸片的碗里,抓一把,在半空中放开,饶有兴趣地看着纸片飘落。恰逢班上存有家长送来的许多报纸,结合幼儿前期活动经验和对纸的兴趣,我们鼓励幼儿用手操作,把报纸变成各种各样的形状,以“大作战”的形式,开展一个综合性的游戏活动。
(二)基于游戏的需要创设环境和配置材料
游戏“大作战”需要准备“战场”和“武器”。“报纸”因为其轻、薄、随处可得、可任意折叠变化、安全、环保的特点,十分适合小班幼儿操作,也是游戏材料的首选。
幼儿在“大作战”的过程中,需要走动、进攻或躲避,同时,游戏用到的材料是“纸”,为了保持游戏的连续性以及游戏材料的回收,游戏应该在一个宽敞且相对封闭的环境中进行。我们决定腾空教室,把教室变成战场。
(三)基于小班幼儿的学习特点和发展需要定位预期目标
3-4岁幼儿对事物的认知依赖于自身发起的行动。他们的思维、动作和行为紧密联系,经验的习得主要通过自主观察、材料操作和游戏互动的途径。动作的发展是幼儿活动发展的直接前提。这时候的幼儿粗大动作的协调性增强,但是手指和手腕的等小肌肉的精细化动作发展缓慢。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提出,3-4岁幼儿应具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教师应创造条件和机会,促进幼儿手的动作灵活协调。游戏是幼儿的天性,幼儿无时无刻不在游戏。因此,通过游戏促进小班幼儿动作的发展,提高生活自理能力,既是符合小班幼儿的认知和学习特点,又贴合了幼儿的兴趣,是一条切实、有效、又有趣的途径。
在游戏中,我们期待幼儿:
1.亲手体验纸,尝试用不同的动作“揉、搓、撕、卷”探索纸的不同状态:纸球、纸片、纸棍子等等。
2.在准备环境、探索纸张、玩游戏、使用工具中锻炼上下肢肌肉群,增强肢体动作的协调性。
3.充分享受“大作战”的快乐,发展沟通能力,培养合作意识。
4.尝试使用扫把、垃圾铲等清洁工具,培养劳动意识,为自我和他人服务。
(四)基于游戏互动的可能性约定游戏的规则和玩法
这是一个互动性较强的社会性游戏,需要敌我双方共同配合游戏。考虑到幼儿年龄小和自我中心的特点,缺乏实践经验和规则意识,我们和幼儿共同约定了规则和玩法:
1.游戏分为师幼对战、男女对战和自由玩乐三个层次;
2.游戏过程中,不能用“武器”打其他孩子的脸;
3.游戏结束后,每个孩子都要参与收拾和整理教室。
二、活动内容与过程实录
(一)准备“弹药”,腾出空间,作好约定
老师:“我们玩战斗的游戏需要准备什么东西?”
“枪!”“炸弹!”很多男孩子抢先回答,露出兴奋的神情,跃跃欲试。
老师:“你们看,班上有好多好多的报纸,它们可以变成我们想要的东西吗?”
霏霏说:“可以撕碎,变成纸片了。”霏霏记得之前玩过的撕纸活动。
高高说:“可以变成一个炸弹。”
老师:“报纸可以撕碎,变成小纸片,还可以变成圆圆的炸弹。还能变成什么呢?请小朋友用自己的小手探索一下,把报纸变成各种形状的武器。”
用手探索纸的不同样子
现在,各大“军火商”正在准备储备军火。
有的孩子把大大的报纸“撕”成一条一条,再把一条条的报纸撕成一片片,这是碎纸;有的孩子把纸条“揉”成小球,这是“小炸弹”。有的孩子直接把一张报纸用力“抓”成一个大纸球,这是“大炸弹”。有的孩子把纸片、纸条都“揉”在一起,也是“炸弹”。有的孩子用“卷”和“拧”的办法,做成了一根根“枪”“棍”。
齐心协力腾空活动室
游戏还需要一个空旷的活动场地。坐在同一桌的孩子共同合作,协调着步伐,调整着桌子的平衡,尝试以合作的方式把桌子搬到教室外。有的孩子一手抓椅子腿,一手抓椅子靠背,稳稳当当地把椅子搬到活动室外面。有的孩子左手提着一张椅子,右手挎着一张椅子,吃力地挪着重重的脚步,坚持把椅子送到走廊上。在老师和孩子的齐心协力下,活动室被搬空了,场地已就绪,战争一触即发。
约定战后齐收拾
面对手中的大大小小的“战争武器”,大家能轻易预见战后教室的模样——一片狼藉。老师抛出疑惑:“游戏后教室必定满地纸屑,影响我们做其他事情,我们应该怎么处理?”“要收拾。”“我们把纸屑捡进垃圾桶。”“我们一定会想办法收拾好的。”孩子们踊跃献计,斩钉截铁的作出承诺。
“好的,老师相信你们,帮助你们。”
(二)碎纸大作战
说罢,老师把碎纸片往空中一撒,战争正式打响:孩子们首先向老师发起了进攻。他们把纸片撒在老师身上,向老师投掷“弹药”,“围攻”老师。后来,孩子们转变了目标,互相发起进攻。笑声越来越响亮,地上的“雪花”越来越多,他们躺在地上打滚、游旱泳、钻爬,纸片粘在了衣服上、头发上、脸上,但是孩子们丝毫不介意,依旧欢乐地打滚。
(三)打扫战场
默契配合,相互关爱
游戏进行了将近四十分钟,在孩子们的笑声中落下帷幕。结束后,孩子们说到做到,意犹未尽却又带着满足和干劲,纷纷取来老师准备好的垃圾桶、扫把和垃圾铲,开始打扫战场。
他们先把地上的大大的纸球捡起来,放进桶里,捡完之后只剩下细碎的纸屑,需要用到扫把。
既拿扫把又拿铲子对于一个孩子来说有点困难,于是孩子们分工协作,一个人负责拿垃圾铲,一个人负责把纸屑扫进铲子里。但是无论是拿扫把的,还是拿铲子的,都想办法把纸屑堆成一堆,这样比较方便一下子扫进垃圾铲。把垃圾扫成一堆的果果大喊一声:“这里好多!”旁边拿着垃圾铲的扬扬听到后回应:“哪里?”转头就把垃圾铲送到果果身边,大家你一抓,我一抱,你一扫,我一铲,地面纸屑慢慢减少。
衣服和头发全是纸屑,怎么办呢?看着全身都沾满纸屑的玥玥,同桌的霏霏拿来纸巾想帮玥玥擦干净,但是纸巾似乎没有起到明显的作用,于是,霏霏用手轻轻拍掉玥玥身上、头发上的纸屑……
在此起彼伏的撞击声和呐喊声中,桌子和椅子陆续回归原位。
最后,在每一位孩子的相互配合、互帮互助、互相关爱中,活动室逐步恢复原貌。
三、活动的特点及价值所在
(一)活动的特点与价值
1.趣味十足的游戏情境贴合幼儿年龄特点,更大程度发挥幼儿的主动性和激发创造力。
没有桌椅的活动室、即将打响的“战斗”、像雪花一样飘落的碎纸片、满地的“雪花”、从远处飞过来的“炸弹”、粘了一身的碎纸……眼睛看到的、手上摸到的、身体感受到的对于小班幼儿来说都是前所未有的体验,感官的刺激直接带来了新奇、刺激、好玩和愉悦的感受,使幼儿更加积极主动地投入这种新鲜的事物中,喜欢尝试并乐于用各种方式进行探索,激发创造活力。
2.综合性、多层次的游戏活动为幼儿带来丰富的体验和完整的学习探究过程。
活动打破了以往游戏活动中由教师自己准备操作材料、幼儿只负责操作的传统做法,从准备材料、到“大作战”,再到收拾整理场地,均由小班幼儿自己完成。他们全程参与了游戏的酝酿、疯狂和落幕。“大作战”的时候,幼儿享用自己制作的“武器”,打扫“战场”时,幼儿承担自己游戏的结果。正是在自己发起的行动中,幼儿学习、思考和探究,获得了方方面面的宝贵的体验。
3.生活技能游戏化,在游戏中促进动作的发展,提高自理能力。
粗大动作和精细动作的开发与锻炼是小班幼儿自理活动的基础。空旷的游戏环境的生成,是幼儿们有序把桌椅搬离的结果。搬离桌椅的过程,实际上也是对幼儿上下肢和大肌肉群的锻炼。游戏过程中抓纸、投纸、撒纸的动作,对幼儿手部肌肉有着重要的锻炼和发展作用。打扫“战场”需要孩子学习使用扫把和垃圾铲,这个过程有助于增强肢体协调性,提高劳动技能水平,树立自我服务和为他人服务的意识。
游戏化教学,将发展幼儿手部动作和生活技能与主题游戏相结合,教师不用担心幼儿“懒”“不愿动”,相反,幼儿被游戏带来的快乐深深吸引,自发地在游戏中反复地练习和体验,主动地服务自己和集体,享受由此带来的成就感和愉悦感。
4.互动性强,为小班幼儿的社会性发展提供了适宜的氛围与环境。
这是一个互动性较强的集体游戏,需要幼儿相互沟通与配合。游戏打破了小班幼儿单独游戏和平行游戏的壁垒,极大地提高了幼幼互动的可能性,促使幼儿的游戏状态往协同游戏和合作游戏转变,对幼儿的社会性发展起到有效作用。
(二)教师支持行为的适切
1.为幼儿提供情感支持,创设宽松、有趣的游戏环境
平等和谐的师幼关系,是促进幼儿健康成长的强效保障。当孩子们表现出对“碎纸”的兴趣,当小班幼儿需要发展一定的劳动技能,老师及时抓住教育契机,设计开展贴合幼儿兴趣和发展需要的游戏活动。在“大作战”时,我们把自己也当成孩子,和孩子一起快乐玩耍。肯定、支持和鼓励孩子的想法,给幼儿营造舒适的心理环境,使幼儿能感受到自己的价值,他们会更愿意去自主探索和解决问题,从而促进良好的学习品质的形成。
2.为幼儿提供策略支持,启发幼儿积极探索,积极劳动
大作战需要什么“武器”?一张薄薄的报纸可以变成什么形状的武器?需要怎样的地方?战后还需要完成什么工作……一个个问题激发孩子的好奇心,引导着孩子去思考和探索问题的答案。即使小班幼儿年龄小,身心发育不足够成熟,我们也努力保护他们好奇心的成长。“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比起直接告知幼儿答案,我们选择在适宜的时机抛砖引玉,引导幼儿自己去寻找答案,我们信任、放手、鼓励幼儿自己准备游戏战场,以及收拾恢复班级环境。通过自己的努力享用结果,幼儿会更有成就感,更加乐于参与探索,从而有利于增强抗挫折的勇气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我们巧借“大作战”后必然乱糟糟的环境,让幼儿自然而然的作出“收拾”的承诺。比起刻意营造的脏乱环境、风吹叶落的自然环境,因自己玩耍而弄乱的环境更能激发幼儿的责任担当,收拾战场时会更卖力。劳动技能的锻炼,劳动习惯的培养,在游戏的帮助下,就是一件水到渠成的事情,自然而有效。
3.为幼儿提供材料支持,帮助幼儿营造大作战和打扫战场的场景
维护活动的顺利发展,保持幼儿参与的连续性和促进幼儿游戏行为的发展,是材料支持的主要目标。我们根据幼儿的个体差异性和活动的进展,适时增加和调整材料投放。例如,看到曦曦桌子上的纸撕完了,我们及时给他增加报纸;打雪仗后期,看到孩子们意兴阑珊,我们及时提供清洁工具,促使活动发展到下一个环节。
(三)游戏活动的可持续性拓展
因为该游戏活动需要充足的时间和活动空间,所以若要在每天的一日生活中开展,对老师和幼儿来说,是有一定难度和挑战的。根据幼儿的兴趣和发展需求,结合园本主题课程,我们尝试抓住其中的教育契机,在平时的一日生活中延续幼儿在“雪地大作战”中获得的经验。
教育契机
支持策略
美术活动循环利用碎纸
打扫“战场”回收的碎纸,可以循环利用在美术活动中,开发相应的手工活动,例如利用碎纸装饰衣服等等。
科学活动体验纸的力量
开发关于“纸”的科学活动,探究纸的来源、特性、承重力等等。
体育活动开展各类游戏
延续游戏中投、掷、抛的技巧,在体育活动中开展关于“球”“投沙包”等投掷类游戏,让幼儿学着如何投得高、远、准。
生活活动运用劳动技能
建立“小值日生”制度,在日常生活中提高清洁工具使用的熟练程度,培养为自己和他人服务的意识。
家园共育成为爸妈的小帮手
鼓励幼儿在家中做力所能及的家务
幼儿在小班时期习得的劳动技能和生活习惯将会为未来的独立生活奠定基础,而在游戏中被呵护的好奇心、专注力和自主性,更是对良好学习品质的形成有着不可磨灭的作用。生命的张力在孩子们的欢声笑语中得到最大程度的释放,这就是游戏的价值。
附件:游戏相册二维码
由东莞市实验幼儿园 (黄琳涛、李卓盈)供稿
网址:科学保教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889684
相关内容
大班科学教案及教学反思《环保小卫士》科学教案
教育科学学院
生活科学教育
生活化教学策略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实施
2024年中班科学教案保存蔬菜小妙方.docx
天津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授梁慧娟:唱响推进幼儿园科学保育教育的时代最强音
小学科学教育下的生活化教学探讨
自动化科学与技术学科的内容教学课件
苏教版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