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走出舒适区

发布时间:2025-04-29 05:58

不断挑战自我,走出舒适区 #生活乐趣# #生活日常# #个人成长建议# #自我成长路径#

关注我们

舒适区的定义

又称为心理舒适区,指的是一个人所表现的心理状态和习惯性的行为模式,人会在这种状态或模式中感到舒适。人们固有的习惯、观念、行为方式、思维方式和心理定式,使人们处于一个只属于自己的心理舒适区。

处于舒适区的利弊

舒适区有给予大家安全感的正面作用,但其反面作用也被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就像船停在港湾是最安全的,但那不是造船的目的。走出舒适区,看到不一样的世界,同样会发现不一样的自己。

美国人Noel Tichy提出理论,上图的3个区可以表示为你想学习的事物的等级:

最里面一圈,“舒适区”, 对于你来说是没有学习难度的知识或者习以为常的事务,自己可以处于舒适心理状态。

中间一圈,“学习区”,对自己来说有一定挑战,会感到不适,但是不至于太难受。

最外面一圈,“恐慌区”,超出自己能力范围太多的事务或知识,心理感觉会严重不适,可能导致崩溃以致放弃学习。

对于一个人来说,最理想的状态是处于“学习区”,学习具有适当挑战性的东西, 一段时间后,“学习区”会慢慢变为“舒适区”, “舒适区”越变越大, 而一部分的“恐慌区” 也会相应变成“学习区”。

——人若是想进步,就要逼自己走出“舒适区”。

走出舒适区的方法:

一、从小的改变开始,尝试不一样的生活方式。比如寻找另一条上班的路线,尝试不一样风格的衣服,聆听新的音乐,认识新的朋友等等。仅仅是一点点的改变,可能会让你找到新的乐趣。

二、让自律成为一种生活习惯,自律会让你的生活更美好。早起一小时,每天的生活从晨跑开始,你就有了一个好身体;饭后站立半小时,告别最舒适的葛优瘫,你就有了一个好身材;睡前阅读一小时,而不是刷遍朋友圈,你就有了一身好气质。

人们习惯放弃生活中令自己变好的事,更多的原因是因为有人把生活中的事分成了两类,一类是“不重要但紧急”的事情,一类是“重要但不紧急”的事。于是我们发现,很多人疲于应付一件件接踵而来的“不重要但紧急”的事,却让自己的脚步浅而乱;而那些自律性强、对未来认知清晰的人则能透过表面看到持续努力带来的回报,于是选择坚持做“重要但不紧急”的事情,通过延迟满足换来将来更高层面的从容与淡定。所以所谓自律,其实是一种清晰的认知。

三、适当给自己奖励,才有继续前行的动力。除了有信仰者,对于多数普通人而言,苦行僧式的生活是乏味的,偶尔的随性和放纵会让你更快的满血复活。

人这一生,就是要在不间断接受外界的刺激,以及内心对于目标的追求中,上下求索,咬牙前行。只有不停地跳出固有的圈子,不停地遇见更大的世界,才能越发逼近那个最真实的自己。

作者:李芳

单位:中国银行山东省分行贸易金融部

公众号ID

maotongqilu

欢迎转载我们的原创作品,转载请注明来源“贸通齐鲁”,如遇版权问题请给我们留言。

网址:如何走出舒适区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892133

相关内容

如何「科学」的走出舒适区?
如何走出你心灵的舒适区?
走出心灵舒适区
大胆走出思维舒适区
勇敢走出舒适区
i up | 3月,走出舒适区
舒适大商说丨美景舒适家:走出舒适区
如何跳出舒适区
【转】为什么要走出你的心理“舒适区”
高三学生要敢于走出心灵“舒适区”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