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的一年:你有多自律,就有多自由

发布时间:2025-04-29 07:45

自由支配时间:旅行让你有更多的自主选择 #生活乐趣# #日常生活乐趣# #学习新知识的乐趣# #旅行冒险乐趣#

解读:岁月没童话 | 朗诵:知之

原著:史蒂夫·帕弗利纳

松下幸之助曾说: “登峰造极的成就源于自律。”

今时今日,自律对每一个普通人的生活都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小到保持早睡早起、摆脱熬夜或拖延的生活习惯,大到维系高质量的社交圈、明确人生的意义和方向,自律早已渗透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今天要分享的书《自律修炼手册》,作者史蒂夫·帕弗利纳,正是通过设定目标、践行自律,坚持一点一滴的进步,才得以从盗窃成瘾的辍学生,蜕变成为世界级写作者。

在书中,史蒂夫不仅分享了自己的成功经历,更针对如何认清内心欲望、激发潜在动力、优化生活习惯、解读自律本质等问题层层剖析、深入探讨,提出诸多行之有效的建议,帮助读者找到适合自己的方式,从而获得成长。

接下来,让我们走进史蒂夫笔下的自律干货课堂,一起探索更加健康、自由、高级的生活方式吧。

对话内心,认清你的欲望

叔本华曾说:“人是欲望和需求的化身,是无数欲求的凝结。”

史蒂夫在书中提出了一个问题,“当离世时,你希望自己是什么样的人?”

这个问题的答案多种多样。而史蒂夫则认为,最有紧迫感的一点是:我尽了自己最大的努力吗?我是否认为自己已经做到了当下能做到的最好?

在任何情况下,你能做出的最好选择就是,做到自己能做到的最好。当你知道自己已经尽了最大努力时,无论发生了什么超出自己掌控范围的事情,你都可以保留内心的一份平和。

有人感慨,人生实苦,生活多艰。但其实,艰难可能是很多人生活的常态,不同的是我们选择如何面对。

现实永远不够完美,人生也难免遇到风浪,而我们要做的,就是做出当下最合时宜的选择。坚守本心、全力以赴,毕竟,比起害怕失败,最怕的是你后悔当初不曾拼尽全力。

史蒂夫在书中还分享了高中毕业25周年聚会的趣事,并认真思考,回顾高中毕业后的这25年时,过去的哪一项成就是自己最骄傲的?

答案很简单,史蒂夫对于自己成为了一个能遵从自己内心去生活的人感到十分欣慰,“我最自豪的成就,就是自己成了这样一个人:我明白,满足他人对我的期望根本毫无必要。这给了我自由,让我得以创造出自己真正喜欢的生活。”

正如《无声告白》里所说, 我们终此一生,都是为了摆脱他人的期待,找到真正的自己。愿你能看清内心,勇敢行动,任凭世界喧嚣,做你自己就好。

激发动力,让旧世界崩塌

有句话说,鸡蛋,从内打破是成长,从外打破是食物。

人生亦是如此。 当我们有勇气从内突破、提升自我,便可以获得新生。而如果迷失自我、放弃努力,则很可能被时代和社会淘汰。

史蒂夫收到过很多读者提问,该怎么和内心的热情以及人生中的重要兴趣建立起更好的连接关系?对此,他在书中分享了一些自己最常用的方法,帮读者找到内心的动力所在。

如果你觉得无趣?可以尝试新的兴趣、学习新的语言,或来一场旅行,这样可以给自己带来大量新鲜体验,而这反过来又会提高你的品位和鉴别能力。

当你想消除恐惧,那么你得先直面恐惧。公共演讲曾经是史蒂夫的一大软肋,直到他将这种恐惧转变成技能上的自信,而这项技能又为他带来了很多新机会。

很多人都只对自己感兴趣的东西浅尝辄止。但史蒂夫认为,生活中那些最精彩的部分,往往都是在你突破表象、深入探索时才会显现出来,不妨允许自己时不时地彻底沉浸在一个兴趣里。

史蒂夫还经常收到人们关于职业和生活的倾诉邮件:对当前的生活感到不满,感觉自己的工作缺乏意义,每一天都是对前一天的重复……

对此,史蒂夫认为,崩塌之后才能重建。

他分享了自己第一次创业失败的例子:破产、欠债,被租住的公寓扫地出门。但他并没有因此自怨自艾,而是重头再来:他找了一个更便宜的小公寓;慢慢还清了债务;学会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生活;开始二次创业并注意避免重蹈覆辙,新生意蒸蒸日上……

通过让旧的生活崩塌,史蒂夫得以重新开始,去建立起新的生活。

现实生活中,或许我们也在不断经历这种“崩塌”,但是好在我们总是可以重建。我们可以找到新的工作,结交新的朋友,建立新的感情关系,寻找新的热爱所在。只要你愿意行动,“崩塌”的另一头,便不是地狱和死亡,而是重建和新生。

优化习惯,相信坚持终有意义

习惯可以造就一个人,也可以毁掉一个人。

史蒂夫也认为, “你在年轻时建立的习惯、进行的实践,会带来一系列的结果。”

他在书中分享了一种简单有效的个人成长方式,叫作“30天实验”。

比如,你想建立一个锻炼身体的新习惯,或者戒掉抽烟的坏习惯。对养成这些新习惯来说,最难的其实是真正开始去做,因为我们心里已经把这些尝试看作永久的改变——尽管,我们尚未开始去做。

你越是把一件事看作永久的改变,你就越难以开始。但是,试想一下,如果只是暂时做出改变——比如30天——然后你就可以回到旧习惯,这样看起来是不是就简单多了?

比如每天锻炼10分钟;睡前读半小时书;条件允许的时候自己做饭……告诉自己,坚持30天,然后就可以回到每天玩手机的习惯。做到这些仍然需要一点自律和承诺,但是远不像做出永久改变那么困难。

然后,当你真正完成一个“30天实验”,便会发现,你会戒除旧习惯的“瘾”,将这个新习惯继续下去,直到养成一个更新的习惯,毕竟保持一个已有的习惯比从头开始一个新习惯更容易。同时,这30天的成功经验和改变的结果,也将给你极大的自信来继续下去。

我们年轻时候建立的许多习惯,做出的决定和行动,最终塑造了未来的我们,让普通人因为优秀的习惯变得优秀,也让优秀的人因为恶劣的习惯而沦为平庸。

如果你在20多岁时沉迷于社交软件,那你可能在40岁、50岁时还是一样,一辈子都一样。当然,你永远都可以明天再改变,但“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如果你真的想要改变,建立新的习惯,那么最好的时机就在当下,此时此刻。

持之以恒,让自律成为习惯

提到村上春树,也许有人感动于《挪威的森林》的文字魅力,也许有人调侃他“常年诺奖陪跑”,但其实,他的长期自律能力,更让人心生佩服。

每天清晨五点起床、晚上十点之前就寝;从1982年起,每天跑步10公里,坚持至今;热爱写作,数十年来笔耕不辍。对他来说,早睡早起和跑步,是一种适合自己体质的自然而然的生活方式。

史蒂夫在书中如此形容自律, “自律就像肌肉,你训练得越多,肌肉就变得越强;你训练得越少,肌肉就变得越弱。”

正如我们需要通过使用肌肉来训练肌肉,我们也需要通过自律来打造自律,即接受你能够达成的、接近自我极限的挑战,循序渐进地提高自己的自律水平。

史蒂夫分享了自己刚开始在私人教练指导下训练的情景。第一次尝试肩上推举时,他只能推动7磅的杠铃杆,但几个月后,就可以推60磅了。

自律的训练也是如此。也许一开始你的自律水平很低,但你依然可以充分利用这点很少的自律,去完成一些难度较低的目标,进而获得更多的自律。当你变得越自律,生活就变得越容易。

无需拿自己和别人比较,毕竟,自律不是盲目跟风,而是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平衡状态。只需要关注自己当前所处的水平,然后明确目标、坚持行动,自然能不断变得更好。

不可否认,自律需要很强的意志力去执行,而我们身边最不缺少的就是“拖延症患者”。只有像村上春树一样,让自律成为一种我们习以为常的生活方式,才能做到多年如一日的持续下去。

无法不熬夜?那就先早睡10分钟;受不了跑步?那就从散步开始;戒不掉零食?那就从少吃一点开始……真正的自律,不是令人望而生畏的hard模式或事事苛求完美,而是张弛有度、点滴改变的时光片段,最终汇聚成更健康、自由、积极的生活状态。

曾国藩曾说, 天下才人皆以傲字致败,天下庸人皆以惰字致败。

少数人才有天赋,但大部分人可以选择自律。

长期自律,改变的不仅仅是一个人外在的容貌和气质,更有内在的思维和学识,最终修炼成一个人最顶级的魅力。

低级快乐是放纵,高级快乐是自律。愿我们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自律方式, 亲手打造自己想要的自信与自由。

*注:配图来自摄图网

*解读:岁月没童话,架子上有书,我读来看看。 本文首发慈怀读书会(ID:cihuai_dushuhui)因书明理,以慈怀道。

*朗诵: 知之:一个想用声音温暖世界的旅游人。

【慈怀线上读书会】

慈怀创始人陈晓峰老师

分享正在读什么书,读书感悟,读书方法……

我陪你读书,你陪我读书

每周直播分享,群里陪伴交流

网址:新的一年:你有多自律,就有多自由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892494

相关内容

【夜读】你有多自律,人生就有多自由!
你的自律 给你自由
自律=自由
自由与自律
那些生活中超级自律的人有多可怕?
自由和舒适有多可贵
自由、自主、自律——幼儿常规习惯的建立
自律者自由:通向自律生活的20条极简建议
想要拥有健康的生活吗?这五种自律让你焕然一新!
《自律即自由》作文800字议论文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