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梦安居 品质宜居 幸福乐居 加快缔造以人为本、幸福美好的城乡人居体系
完善的社会福利体系能为居民带来实质性的幸福感。 #生活乐趣# #生活质量# #生活质量改善# #社会福利完善#
杭州日报讯 把群众“放心上”,把实事“抓手上”。
聚焦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杭州在城乡建设中围绕人居环境优化提升,深入统筹老旧小区改造区域空间和资源整合,加快品质安置房建设与交付,持之以恒地推进农村困难家庭危房改造工作,实现农房建设管理“一件事”迭代深化,示范引领推进未来社区创建,以一份份实实在在的建设成果真诚回应着群众所急所盼,不断擦亮“最具幸福感城市”金名片。
“我们继续以高品质城乡建设彰显鲜明人民城市属性,以‘小切口’融入共富‘大场景’,下‘绣花功’推动‘精提升’,努力让不同年龄段群众享受到更具安全感、获得感、幸福感的社区生活。”市建委负责人表示,将继续坚持以人为本推进城市现代化建设与治理,建设更加包容、更有温度、令人向往的城市,为打造新时代全面展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窗口城市贡献城建力量。
从“有房住”到“住好房” 加快品质建设筑牢共同富裕安居梦
住房,是民生之本,也是民生之要。
“到了雨季,再也不用担惊受怕了。”最近,进入汛期的杭州,大雨小雨下个不停,住在新房里的临安区林坑村村民老章,觉得很安心。
老章是村里的低保户孤寡老人,曾一度住在老土房里。老房被评定为D级危房后,村委马上上门做通了他的思想工作,并根据市建委危房改造相关政策,为其房屋的重建制定了“一户一策”,并垫付部分费用帮助他建好了新房。
搬家的那天,老章将一副大红对联挂到新家的大门口,喜气洋洋。“党的政策好,我才能住上好房子。”
从“忧居”到“安居”,共富路上“一户不落”。
“我们高度重视农村弱势群体住房困难问题,锚定‘一户不落、动态清零’的工作目标,通过完善相关政策、规范救助程序、健全管理机制,进一步压实各级责任主体,明确‘一户一方案’,持续推进农村困难家庭危房改造工作。”市建委村镇处相关负责人介绍,截至2021年底,全市累计完成农村困难家庭危房改造27512户。
不仅如此,市建委还坚持对农村困难家庭危房治理实行常态化管理,开展全面细致的危房改造“回头看”,落实困难家庭危房改造即时救助政策,做到“发现一户,改造一户”。今年5月,市建委组建联合巡查队伍分三组赴区、县(市)对264户农村困难家庭危房开展解危专项巡查,切实做好“解危”工作。
不仅要“有房住”,还要让农村群众“住好房”“建好房”。
杭州创新提出农房建设“四房”理念,即让老百姓选“称心房”、建“放心房”、住“顺心房”、有“致富房”,借助“数字第一城”的技术优势、制度优势,构建农房建设智慧管家系统,并上线“美丽农房”小程序,打通了农户、市场、专家、工匠等与建房相关方的信息瓶颈,实现各相关部门间的数据共享,有效避免镇村反复填报信息、村民多头申报现象,加快建房审批效率的同时,实现群众建房审批“零次跑”。
流程再造,审批管理更便利了;系统迭代,服务功能应用更全了。
在注重总体风貌管控的前提下,根据地域特色,全市共编制农房设计通用图集1079套上传系统,建房村民可在线免费选用图集,其中VR图集260套,村民“身临其境”看房型;新增“材料超市”和“工程造价”模块,每月公布建材信息价、品牌和合格证等内容,让村民们足不出村就可以了解建材市场情况和房屋造价;农村工匠积分管理体系模块则汇聚了全市持证建筑工匠的积分信息和评价情况,村民们可以选择合意的工匠、进行满意度评价,倒逼工匠提升自身综合业务素质和建房水平……
好房子需要好设计。“今年,我们还将继续深化特色场景应用,计划新增‘农房建设智慧管家系统设计师选择模块’,建立设计师名录库,满足建房户个性化的农房设计需求。”市建委村镇处相关负责人还表示,将通过积分制、大比武等一系列举措,提升农村建筑工匠专业水平,让更多好设计高品质落地。
村民们“住有所居、居有所安”,在外过渡居民也“回迁加速、圆梦安居”。
杭州市自启动城中村改造五年攻坚行动以来,主城区范围内城中村征迁基本完成,安置房项目实现“应开尽开”,城中村改造进入全面回迁安置阶段。2021年,全市安置房项目开工25504套,竣工59273套,完成民生实事回迁安置12203户。
争分夺秒,加快品质建设;用心用情,加速舒心交付。
2022年全市计划完成回迁安置11600户。截至目前,已回迁安置6092户、完成率52.5%。
从“安居”到“宜居” 提升品质配套回应美好生活新需求
美好生活的需求,不仅在好房子,还要有好环境好配套。
“随着人们对生活品质要求不断提高,安置房建设正不断由‘安置’‘安居’向‘优居’‘宜居’升级。”市建委(市城改办)相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一大批质量优、环境美、功能齐的安置房陆续交付使用,成为老百姓乐享共富的新家园。
这从今年初,经自主申报、网络投票和专家评审等程序产生的全市首批“最美安置房”中可见一斑——
滨江区明德明理府配备了超2000平方米的中央庭院,环形跑道串起四季景观,儿童游乐场、运动健身区等场地满足多年龄层居民需求;余杭区小洋坝家园住宅底层均为架空设计,让居民在雨天也能有健身休闲的场所,绿植点缀在小区各个区域,“户户有景、户户有绿”。
不仅配套媲美商品房,安置小区交付后长效运维也不断提升:临平区三角丰收湖嘉园引入知名物业服务体系,制定了居民公约、管理规约、装修手册等,治理装修乱象、生活居住乱象;桐庐县滨江大庄苑引入智慧安防系统,实现了小区系统与公安平台互联互通,大大提升了小区住户的安全感。
文化特色的挖掘与展示,也让安置小区成为“留得住乡愁”的精神家园。如萧山区盈二佳苑着重挖掘“铁锚”文化,打造“一幢一特色”,形成28景的文化特色;西湖区金鱼井新居柔美的曲线形坡屋面,形成鳞次栉比的村落天际线,与南侧群山相互映衬,内部景观融合西溪湿地和钱塘潮的水文化特色,营造出一种“拂须立马字珠玑,落花曲水戏金鱼”的特色宋韵文化。
不仅是安置小区,一个个老旧小区也在改造中实现面貌蝶变、品质升级,实现设施、环境、文化、空间、管理、服务等综合提升。
走进滨江区七甲闸社区缤纷北苑,统一整洁的立面、葱郁有序的绿化、彩色蜿蜒的沥青跑道,还有每幢楼前高高矗立的加装电梯,都展现出这个老小区“改头换面”的新气象。在党员带动下,小区居民们出点子给建议筹资金,将原来杂物堆积、电线私拉的楼廊空间打造成了党群议事区、会客厅、儿童游玩区、亲子阅读区、观影区、健身区等。而拱墅区文晖街道“流水系”小区,借旧改之风,从空间、服务、文化入手,打造了包括“晨晖乐园”托育中心、杭州书房(武林清风书屋)、邻里中心、居家养老服务中心、五星级残疾人之家、老年食堂等多个公共设施在内的“运河沿岸幸福生活圈”,实现了流水北苑、流水西苑、流水东苑三个小区的“涅槃重生”。
“杭州旧改突出服务提升,通过全面排查、整合利用、存量提供、资源共享、复合使用等方式,因地制宜增设各类服务设施,有效促进社区公共服务水平提升。”市建委相关负责人介绍,截至目前,全市旧改项目累计盘活省、市、区三级行政事业单位、国有企业存量房屋104处,约3.2万平方米,用于增设各类服务设施;累计加装电梯1228部(预留加梯位2172个)。
不仅如此,杭州通过持续推进“三改一拆”、无违建创建常态化,拆出惠民好环境,腾出发展新空间。
建德市三都镇马宅村通过成立工作专班、逐户走访讲政策做工作,将一处处私搭的彩钢棚、一处处乱建的附房拆卸,拓宽了道路、建起了公园,实现了村庄洁化序化美化,将村民的“骂声”变成了“表扬”;桐庐县钟山乡通过开展石材产业专项整治、深入推进“三改一拆”,拆除了近14万平方米的厂房与6万余平方米的违建,为全县新增建设用地复垦指标近12万平方米,将“白水灰山”变回了“绿水青山”;临安区昌化镇联盟村将“无违建”示范村创建与村落景区建设相结合,全面推进运动休闲场所修整、停车场新建、绿道铺设、老街整治等,有效改善了村民人居环境,进一步激活了乡村美丽经济……
全域推进“无违建”,让更多宜居宜业新空间充盈在美丽杭州山水间。
从“房子”到“家园” 深化家园属性打造人文温情共同体
美好人居,不仅让居住更舒适,也让人心更贴近。
“要把建筑的集合体,变成有温度的生活体。”市城乡风貌整治提升工作专班未来社区组相关负责人介绍,杭州锚定人本化、生态化和数字化的价值坐标,将未来社区建设理念和要求贯穿到城市旧改新建、有机更新的全过程,在全市迅速掀起未来社区建设热潮,通过“三化九场景”功能嵌入,建好邻里交往中心、建好公共文化空间、建好美好生活链圈,打造有归属感、舒适感、未来感的美好家园。
一个个富有烟火气、人情味的人文社区,实现了从“造房子”向“造生活”的转变。
一顶小黄帽、一套智能监护设备,在滨江区缤纷社区的平安“通学路”上,孩子们上下学有了安全保障:社区儿童监护数字化系统一旦发现有学生偏离路线就会进行提醒,相关人员第一时间进行监护。
“刚开始也会有点担心。”社区居民俞凡是第一批为孩子报名参加“通学路”的家长之一,“但看到学校、社区、交警、公安和沿街店铺,社区里所有人都一起护航孩子们出行,沿路还设有护学岗、路线引导标识,就打消了担心的念头。”
以前,一到放学时间,她总要急呼呼地赶着下班接孩子;现在,孩子只需走十多分钟就能畅通到家,她的生活也更从容了。“有点感觉像回到了我们小时候,出门都是熟人,邻居就像家人,在小区里就很有安全感。”
感到社区越来越温暖的,还有上城区杨柳郡未来社区的社区党支部书记马亚萍。
“整个社区的人文互助氛围越来越浓厚了。”马亚萍说,杨柳郡社区居民来自全国15个省份,以前是典型的“生人社会”,“但通过未来社区创建,居民们‘以社区为家、在社区当家’的理念日益凸显,服务社区的行动也越来越多了。”
去年12月,陪伴杨柳郡居民三年之久的“纯真年代”书店因亏损面临关店,在业主们的努力下,书店不仅活了下来,还变成了居民共享的文化空间,大家有什么活动,都会到店里来举行;而社区的商业街区“好街”,目前已吸纳70多家商铺和20多个共享空间成为志愿服务阵地,日常提供免费WIFI、共享雨伞等20项高频服务。
重点满足“一老一小”突出需求,老旧小区也以“未来之名”不断更新提档。“我们在老旧小区改造过程中不断推进优化养老托育配套设施建设,积极引导社会力量参与,推动形成老旧小区养老托育服务的标准规范、支持政策等。”市建委相关负责人介绍,通过硬件空间挖潜、多元主体协同、软件管理提升等一系列举措,不断织牢“一老一小”民生保障网,实现幼有所育、老有所养、住有优居。
目前,全市已累计推动建设未来社区118个,创成首批省级未来社区11个,数量全省领先。
网址:圆梦安居 品质宜居 幸福乐居 加快缔造以人为本、幸福美好的城乡人居体系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893182
相关内容
德维尔衣柜缔造幸福人居生活共同缔造乡村美好环境和幸福生活横幅标语
建高颜值宜居城市 享高品质幸福生活
住有宜居,在临平幸福感UP
人居标准升级,「幸福序」焕新城央生活!
品质之城,悦见幸福生活
百姓富 宜业且宜居 幸福“好地方”
幸福颂歌,柏厨家居新品逸颂系列打造城市安逸舒适理想居
幸福宜居“舒心”实事:提升城市宜居品质 让百姓生活更美好
古城镇:人居环境抓整治 幸福生活提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