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概括:医院用能特点及能源管理现状分析

发布时间:2025-04-30 07:55

审计过程可能包括能源账单分析和现场观察 #生活常识# #环保节能技巧# #能源审计#

阅读目录:

医院的用能特点

(一)能源消耗类型多且能源用量大

(二)用能安全性和可靠性要求高

(三)用能负荷不均

医院的能源消耗现状

(一)建筑能耗

(二)能耗结构

(三)分项能耗

医院能源管理现状

(一)能源管理体系不健全

(二)能源消耗高

(三)难以监管

(四)能源管理信息化建设不足

(五)节能技术力量薄弱

(六)后勤人员老龄化严重

医院节能潜力分析

(一)冷、热源系统常见问题

(二)输配系统常见问题

(三)电气、照明及办公设备常见问题

(四)末端系统常见问题

(五)围护结构常见问题

一、医院的用能特点

(一)能源消耗类型多且能源用量大

医院使用的能源类型较多,涉及冷、热、电、水、蒸汽、天然气、柴油、汽油及各类医用气体等,空调能耗和供热能耗占比较大。

此外,医院能源消耗大、用能时间长,门诊、医技及办公区以外,每周 7 天、全天 24 小时均处于使用的状态。出于医疗环境的舒适性考虑,医院往往采用提前开始供暖、延期结束供暖和设置辅助热源的方式,满足使用需求。

(二)用能安全性和可靠性要求高

医院具有用能系统复杂、人员密度大、机电能源设备众多、设备设施运行时间长等特点,对医院建筑能源安全性和可靠性的要求比其他公共建筑高,同时对后勤保障工作的要求也比较高。

(三)用能负荷不均

医院临床科室和后勤办公部门的工作时间不一,一些医院用能分布比较集中,30% ~ 70% 的用能分布在门急诊部门,25% ~ 40% 的用能分布在住院部门。设备设施普遍存在“大马拉小车”现象,也就是高功耗设备经常在低负荷状态下运行,大大降低了设备的能效水平和使用寿命。

二、医院的能源消耗现状

(一)建筑能耗

对于不同类型的建筑,上海市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能耗监测显示2017—2021 年上海主要类型建筑用电强度变化情况。除 2020 年受疫情影响较大外,其余几年用电强度主要受气温影响,无明显增长趋势。而对于医疗卫生建筑的用电强度,除气温外,医疗机构诊疗人次及病床使用率等业务量的变化,也是影响用电强度变化的重要因素。

2017 —2021 年上海主要类型建筑单位面积年用电强度变化情况

(二)能耗结构

参照 GB/ T 2589—2020《综合能耗计算通则》折算成标准煤,北京市 20 余所医院的能耗构成比例如图所示。可以看出,医院的能耗构成以电力、天然气和市政热力为主,三者占总能耗的 93%。不同地域的医院能耗结构有所不同,如以上海市为代表的南方城市医院电力消耗占比较大,约占能源消耗总量的 65%。

医院能耗结构

(三)分项能耗

医院用能系统相比其他公共机构更为复杂,涵盖了暖通空调、生活热水、灯具照明、医用消毒蒸汽、食堂用能、机电设备、医疗设备、办公设备等。上海市 30余家医院的分项能耗占比如图所示。其中,医院分项能耗占比最大的是暖通空调,其次是医疗 / 机电 / 办公设备等,再次为生活热水和照明,这几大类都具有较大的节能潜力。

医院分项能耗

三、医院能源管理现状

医院建筑结构比较复杂,能耗设备分散,末端用能节点众多,且各类设备运行周期不同,经常存在局部能源消耗不清、去向不明的情况,增加了能源精细化管理的难度。

(一)能源管理体系不健全

传统模式下的医院能源管理基础条件薄弱,属于粗放式管理,缺少定额管理,没有奖惩机制,缺乏节能控制手段。尽管有能源管理制度,但缺乏客观考核指标,能耗考核难以量化,节能管控与能源管理制度容易流于形式。

在能源供应结构、能耗设备使用以及用能综合监测等方面,存在信息管理混乱与信息孤岛等现象,能源数据通过人工记录的方式采集,数据的准确性、及时性以及信息化存储受到严重制约,而且无法实现国家要求的能耗分类分项计量,无法进行能耗数据的实时采集与分析处理,难以实现各科室的能耗成本核算。

(二)能源消耗高

根据国家卫健委统计数据,全国约 2200 所三级医院年均能耗达 6650 万吨标准煤,折算为电能约 540 亿度,其中电能消耗占比最大,在 70% 左右。新建分院、大楼等导致能耗费用大幅上升,能耗水平基本保持 15% 以上的年增长率,万元收入能耗支出难以降低。

(三)难以监管

医院建筑面积普遍较大,难以进行全面有效的巡查,存在一些监管死角,易出现暖通用能供应过剩、用能不平衡等能源浪费现象。国家电网一般只负责医院电力设施产权分界点(变压器)以外的高压侧部分,而对医院低压侧电能质量缺乏有效监测。传统机械式的能源计量器具仅能现场查看且计量数据不全面,也不具备信息传输功能。

(四)能源管理信息化建设不足

很多医院在后勤运营保障方面信息化建设相对滞后,作为后勤保障工作的重要环节,能源管理的信息化建设难以匹配快速发展的诊疗信息化,也是制约后勤服务水平和能力的重要因素。

(五)节能技术力量薄弱

传统观念下,医院对于后勤保障重视度不高,后勤技术力量薄弱,后勤人员水平参差不齐,导致节能技术水平较低。而医院的能源管理需要借助经济性更强、更加高效、对环境更友好的节能技术,需要大量的人力和物力投入。

(六)后勤人员老龄化严重

据统计,后勤服务人员中 40 岁以下人员占比为 19%,45~50 岁人员占比为 54%。后勤服务人员整体年龄结构偏老化,且学历层次偏低,无专业技术职称,导致节能新技术、新产品在实际工作中无法得到有效应用。

四、医院节能潜力分析

医院能耗占比较大的分项系统也具有较大的节能潜力,各系统的常见问题可归纳如下。

(一)冷、热源系统常见问题

医院为保证供暖或供冷的稳定性,在安装供暖锅炉和中央空调机组时通常会选择较高的功率,有的医院配置的设备台数不合理,不利于负荷调节,既增加初始投资又增加了日常运行成本。

中央空调机组设备多为溴化锂冷水机组、活塞式冷水机组等。长时间运行,污垢热阻导致冷水机组蒸发器和冷凝器传热系数下降,机组性能系数降低。即通常所说的“大马拉小车”。缺乏空调群控手段,降低了机组能效比(COP)。空调机组的冷冻水进出口温差小,实际仅为 2℃~ 3℃,增加了水泵功率损耗。

锅炉机组普遍运行时间较长,机组老化严重,能效偏低。缺少烟气余热回收装置和冷凝水回收系统,制约了能源利用效率的进一步提升。供热无法实现根据室外温度变化及时调节供热量,热负荷响应慢。

(二)输配系统常见问题

中央空调冷冻水泵、冷却水泵、锅炉供暖循环泵选型偏大,水泵处于大流量、小温差工作状态,水系统水力不平衡。水泵以市电工频运行为主,定流量运行,水泵无变频措施,输送系数(单位水流量的水泵能耗)高于标准规定。大泵与小泵并联运行,扬程不匹配导致小泵无法有效出力。

(三)电气、照明及办公设备常见问题

部分医院存在过度照明现象,不仅照度值远超国家标准,且光源和灯具存在选择不合理,未使用高效节能灯具等。供配电变压器负荷率偏低。建筑内的机电设备,如暖通、空调、照明、给排水等缺乏智能控制系统,管理不到位容易造成能源浪费。

(四)末端系统常见问题

使用者为追求舒适随意提高或降低室内温度,风机盘管水系统未设置电动两通阀或阀门失效,风机功耗过大,无变频措施,造成能源浪费。末端风口布置不合理,导致室内冷热不均。

医院节能管理提升措施如下。

(1)根据不同功能房间的使用时间对空调系统进行分区、分时管理。

(2)适时开启冷冻水的冷水机组旁通系统。

(3)准确设置辅助房间(库房、卫生间等)的温度标准,避免能源浪费。

(4)系统性提高医务人员的节能意识和能力。

(五)围护结构常见问题

医院旧建筑通常采用普通单层玻璃,较少采用双层玻璃和镀膜玻璃,窗框多为普通铝合金制成,未采取隔热措施,围护结构保温隔热性能差。有的医院为追求建筑外立面效果,大量采用透明玻璃幕墙,窗外遮阳少,也不利于节能降耗。

文章来源:《医院智慧后勤建设管理实践》图书(主编:樊效鸿)

文章排版:医院后勤官

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及出处

END

网址:一文概括:医院用能特点及能源管理现状分析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897999

相关内容

A医院能源审计及节能管理应用分析
浅谈能耗分析在医院节能中的管理
能源托管模式下某医院冷热源技术改造分析
浅谈医院能耗分析与节能措施
能耗分析在医院节能中的管理 安科瑞 陈伟 acrelchenwei医院作为特殊的公共建筑,能耗较大且逐年攀升,具有较大的节能潜力。结合天津市某医院的...
医院能源费用托管新模式,这也太节能了吧!
节能与新能源汽车行业现状分析及发展战略研究报告
合同能源管理模式下医院供热系统改造项目赏析——以杭州某医院为例|医建风向标
企业员工压力管理现状分析及策略探析
2025医疗健康行业发展现状及市场规模、竞争格局分析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