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阳首座生活垃圾综合处理环保发电厂为“绿色发展”探新路
环保科技崭露头角:太阳能发电、垃圾分类处理,绿色生活新风尚。 #生活知识# #生活感悟# #科技生活变迁# #生活科技新闻#
贵阳市首座生活垃圾综合处理环保发电项目全景。
花园式的厂区一角。
有人说,垃圾是放错了地方的资源。
据报道,我国每年产生近1.5亿吨城市生活垃圾。“垃圾围城”已成为许多城市面临的棘手难题。
生态文明城市贵阳,也面临“垃圾围城”的挑战。据了解,贵阳市每天产生的生活垃圾量达3000多吨,仅花溪区每天产生的生活垃圾就达200多吨。
如果把这些“潜在”的资源变废为宝,将会产生怎样的效益?
关于这个问题,由中国电力清洁能源发展有限公司(简称“中电新能源”)投资建设的贵阳(花溪)生活垃圾综合处理环保发电项目给出了满意答案。这个以生活垃圾为原料的发电厂,采用目前国内较先进的生产工艺,将生活垃圾进行高温热分解、燃烧、熔融、化学吸收等一系列反应用于发电,灰渣用于制作环保材料,废水经处理后循环使用或用于环境绿化,将生活垃圾“吃干榨尽”,不仅解决了“垃圾围城”之困,还做到变废为宝,为“绿色发展”探出了新路。
打造花园式垃圾发电厂
阳春三月,贵阳市花溪区犹如一个大花园。汽车一路驶过笔直的田园路,两旁是争奇斗艳的桃花林,迎面是扑鼻的花香。穿过林间公路,曲径通幽处,便是我们要去的地方——贵阳中电环保发电有限公司。
放眼望去,蓝天白云之下是群山环抱、绿树环绕、亭台楼阁装点的厂区。花坛中的各色花草与几栋造型别致的白色建筑,巧妙地融入周围的山林,相得益彰,这是该发电厂给人的排名前列印象。
贵阳中电环保发电有限公司总经理颜庆岩,指着前面的生产区、办公区、休息区、员工居住区,满面春风地说:“是不是和人们想象中的‘垃圾电厂’不太一样?”
是的,这地方与很多人原本的想象的确不一样。“隐身”于山谷之中的垃圾发电厂,处处是绿树花草,目光所及没有成堆垃圾,鼻嗅之处没有阵阵恶臭。生产区域像一个密封的“盒子”,旁边的冷却塔巍然耸立,办公楼、宿舍楼、休息区、展览室,厂区布局整齐有序。地面没有纸屑,干干净净、清清爽爽,空气中没有异味,完全不是想象中垃圾扎堆的地方。
“我们打造的就是一个花园式的垃圾发电厂,生活垃圾运到厂区后,直接进入卸料区,统一处理,基本就没有剩下什么残留物质或者污染气体。”颜庆岩说。
根据贵阳市垃圾处理现状和未来预期特点,发电厂工程规划容量为4条日处理能力600吨的城市生活垃圾焚烧线,总规模可达日处理能力2400吨,分两期建设。一期建设规模为2条日处理能力为600吨的城市生活垃圾焚烧线,配有2台12MW中温中压汽轮发电机组,目前已投产运行。为保证工程安全、高效、优质投产,承担项目施工的中国电建集团贵州工程有限公司秉承“质量就是生命”的核心理念,强化质量把关与安全管控,齐心协力,付出了源源不绝的努力。
据贵州工程有限公司花溪项目经理彭昌阳介绍,厂区建设之初就做好了充分合理的规划,使生活垃圾运输车辆通道与进入办公区域的通道完全分离,生活垃圾运输车辆出厂区时要进行全车清洗后才能离开,所以在厂区既看不到生活垃圾,也闻不到臭味,整个厂区及周边环境得到了有效保护。
据了解,贵阳中电环保发电项目早在项目设计时就做好充足垃圾库容量准备,满足紧急停产时能够存放10-15天(约27000吨)的垃圾量,给设备检修预留足够时间,保证不间断接收生活垃圾,不会出现垃圾露天堆放的情况。
在垃圾库防渗漏处理上,贵阳中电环保发电项目同样采用了特殊的工艺处理。垃圾库底板采用防腐、防渗、防磨材料,以及高强混凝土结合密集桩等工序,池底采用10道防腐、防渗漏处理,整个底板厚度达1.5米,保证做到30年不渗漏。
颜庆岩说:“贵阳是林城,生态环境优美,公司所在地花溪区又是贵州高原上的一颗明珠,空气质量好,生态环境保存完好。因此,厂区选址是因地制宜,我们将以成熟的技术工艺,打造‘绿色发展’精品工程,力争通过生活垃圾焚烧厂等级评定3A,争创国家优质工程奖,努力打造国内生活垃圾发电的标杆企业。”
将生活垃圾较大程度再利用
“臭味去哪了?”“垃圾送到了哪里?”“到底是什么样的神奇工艺能让垃圾变能源?”带着这个疑问,我们走进了这个神奇的大“盒子”,实地探寻生活垃圾的“蜕变”之旅。
爬上电厂27米高的垃圾吊控制室,总算看到了垃圾库里如小山般堆放着的数万吨生活垃圾,隔着厚厚的防爆玻璃板,工作人员正操作一只巨型“抓手”,将生活垃圾投放到右侧的投料口。
据介绍,这个垃圾库深34米,长110米,宽35米,库容达2.6万立方米,目前有大约2万吨来自花溪区、经开区以及贵安新区的生活垃圾。不同时间段送来的垃圾,将分区域堆放。
原来,来自各地的生活垃圾运送到电厂后,经卸料口倒入垃圾存放库,经过几天发酵发热,当热值达到较佳值时,再吊送入垃圾投料斗里,先进行干燥处理。
在焚烧炉膛干燥段,生活垃圾经烘干处理后温度将达到360℃以上,再经炉排片和剪切刀反复作用,经过高温干燥的垃圾和一次风机从垃圾库内抽出来的空气进行混合燃烧,达到850℃以上后,炉膛温度可通过调节一次风机风量、炉排运行速度、剪切刀运行、二次风机风量、引风机风量等进行控制,高温烟气加热余热锅炉换热设备,产生的蒸汽就可以用于发电了。
锅炉的出口烟气经脱硫反应塔、干粉喷射系统、活性炭喷射系统、布袋式除尘器等一系列处理净化后,洁净的烟气才由引风机排出至烟塔。
生活垃圾势必会产生大量的污水(渗滤液),怎么办呢?秘密全在垃圾库的底部。那里有一个很深的收集池,垃圾产生的渗滤液收集后流到渗滤液处理车间,经过专业系统的处理后循环利用,最终实现渗滤液零排放。
经过一系列处理后,生活垃圾减量化达80%以上,剩下约20%的灰渣,制成环保砖、铺路等,还有极小部分炉灰经过稳定固化处理达标后,送至垃圾填埋场填埋。
据测算,贵阳中电环保发电项目每年可减少生活垃圾填埋占地约71万立方米,做到了“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
“2号炉SO2:9.8mg/m3、HCL:1.0mg/m3、NOx:110mg/m3……”在#1、#2集中控制中心,记者在大屏幕上看到这样一组实时数值。
这是两台焚烧炉在焚烧之后排放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气体的实时数据,排放数据优于欧盟标准。随项目经理彭昌阳在现场转了一圈,没有闻到一丝刺鼻的气味。
“可以说,这套工艺不仅使生活垃圾有效实现了减量化、无害化和资源化,而且对生活垃圾做到了吃干榨尽,较大程度地进行了再利用,废弃物变成了宝贝,产生了经济效益。”贵阳环保生产部经理张涛说。
据了解,这两台焚烧炉的烟气排放指标不仅满足了国家规定的《生活垃圾焚烧污染控制标准》(GB18485—2014),还参照了欧盟先进标准,采用双重标准来严格控制排放,确保满足环保要求,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有效保护了贵阳的生态环境。
更重要的是,这些原本无用的生活垃圾,在经过焚烧处理后,产生的热能用于发电,每年可发电1.5亿度电,相当4—5万个家庭一年的用电量,实现了资源再利用。
打造青少年环保教育基地
如果说贵阳中电环保发电项目仅仅是一座垃圾发电厂,那就太小看它的作用了。未来,这里将成为贵阳市民学习环保知识的窗口。
“世界环境现状、垃圾围城危势、垃圾消消乐、生活垃圾的产生……”走进发电厂生产车间的一楼,就来到了一个以环保为主题的科普空间,由多块LED显示屏、VR体验和图片展示构成,每个区域的主题都不相同,充分展现了生态环境保护、环保意识养成及垃圾发电的发展历程等信息。
“未来,这里不仅是一个垃圾发电厂,还是一个环保教育基地。”说起这座刚投产不久的垃圾发电厂,颜庆岩有些激动。该发电厂从开工到投产,他和同事们花了不少心血。大数据的运用贯穿厂区每个环节。不仅如此,他们还要运用生活垃圾来创造更大的社会价值、经济价值以及公益价值。
环保教育基地建成后,贵阳市的中小学生可来这里参观、体验、学习,通过实地可触、可视等身临其境式的体验,让青少年学生懂得保护环境的重要性、紧迫性,让孩子们逐渐养成爱护环境的良好习惯。同时,通过实践教育,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掌握乃至研发新兴科学技术,肩负起保护环境的使命,让全民携手同心,共同保护好我们的青山绿水,做好生态环境这篇大文章。
据了解,这个环保教育基地一共分为三层展示区,近期就可启用。
“环境保护要从孩子抓起。以后,我们要把这里建设成一个环保教育基地,要让更多的人了解我们的生活环境,保护我们的生态家园。”花溪区生态局副局长吴中兵说。
值得一提的是,仁怀市生活垃圾综合处理工程也在如火如荼建设中,中电新能源与中国电建集团贵州工程有限公司再度携手,将“绿色发展”继续延伸,将社会责任一担到底。
来源:贵州日报
搜狐焦点贵阳站编辑:刘颖
感谢您对搜狐焦点贵阳站的关注,每天为你提供贵阳本土资讯|土地交易|市场动态|楼市政策|企业动态|房价趋势|购房知识|楼市八卦实时追踪,为你提供较新鲜的楼市资讯。
网址:贵阳首座生活垃圾综合处理环保发电厂为“绿色发展”探新路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89876
相关内容
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将免征环境保护税绿色发展显成效 生态美景绽新颜
生活垃圾应急处理
中原环保世纪行丨变生活垃圾填埋为焚烧发电 南阳用“新”守护南水北调一渠清水
【节能“减”碳+绿色“加”力!从一加一减探寻绿色转型发展密码】
600t=d生活垃圾综合处理厂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代资金申请报告.doc 全文免费在线看
助力绿色低碳生活,环保企业有哪些新做法?
高质量发展调研行|变废为宝,镇江妙解餐厨垃圾与生活污泥处理难题
陕西咸阳不锈钢垃圾桶厂家 不锈钢生活垃圾桶 定做
毕节市生活垃圾填埋场及渗滤液处理厂应急预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