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馆 | 从贝壳到玉石,博物馆里的远古美学璀璨遗珠!

发布时间:2025-04-30 15:59

文化主题:参观历史遗址或博物馆,如古城遗迹探寻历史 #生活乐趣# #旅行建议# #主题游玩法#

  在当今社会,很多人会将去博物馆作为一种休闲。在刚刚过去的博物馆日,更有不少人相约一起去博物馆感受文化的熏陶。

  “博物馆”一词,源于希腊文“缪斯庵”(museion),原意为“祭祀缪斯的地方”。而“缪斯”则代表着人类最顶级的艺术和美。在美学欣赏上,人类的历史就可以称之为一部美学史,在博物馆中,有着不少展示人类美学的藏品。今天我们就一窥博物馆中珍贵的史前美尚藏品。

  中华史前时代是一个尚无文字记载的前语言时代,这决定了器质创造是这一时期唯一的审美形态。早在史前文明时代,原始人就有把兽牙、贝壳等物品串成装饰品挂于胸前的习惯。而人类的美感起源,就来自于史前文明的一块石头、一块兽骨、一枚贝壳·······

  旧石器时代美的觉醒

  原始人如何展示他们对美的理解呢?

  原始人最早开始使用人体装饰物的行为可以追溯到旧石器时代晚期,品种有多种多样,有石、骨、牙、贝(蚌)、蛋壳等。

  

  在北京周口店龙骨山山顶洞遗址,曾挖掘出非常丰富的人体装饰物,有穿孔的兽牙、海蚶壳、小石珠、小石坠、鲩鱼眼上骨和刻沟的骨管等。

  其中穿孔兽牙达125枚之多,包括狐狸的上下犬齿29枚,鹿的上下犬齿和门齿29枚,野狸上、下犬齿17枚,鼬的犬齿2枚,虎的门齿1枚,还有2枚残牙可能是狐狸或鼬的。此外,还有骨针以及制作精巧的石珠,珠子的表面也都被染成了红色。从这些装饰品可以看出,山顶洞人在当时已经有了明显的服饰文化和审美观念。

  虽然当时出现的这些装饰物还都是对石头和兽骨等自然之物的简单加工。但此时我们可以看出原始人对于美的概念已经开始觉醒,并按照自己的理解去加工装饰物。

  新石器时代美的萌芽

  等到进入新时期时代,原始人的审美意识与他们生存环境之间开始互相影响。由于分布的地区,生存的环境不同,原始人在人体装饰物上也出现了材料、工艺、种类、形制、功能上的差别。

  在黄河中上游地区,也就是如今的甘肃、陕西、山西等地区,出土的人体装饰品以骨质、陶制品居多,其次还包括少量玉质、铜质装饰物。而形制方面,多为环状、珠状,管状为主,另外还有各种形状的饰片、坠饰和笄。这个区域的史前先民的装饰物主要集中在上半身、以手镯、手环为主。同时,在这一时期的人体装饰物也首次除装饰之外具有了其他内涵,如身份的象征等。

  

  在青海柳湾墓地出土的一种大理石臂饰,直径仅为1cm , 通常一般成人的手是难以套进去,但它们恰恰戴在死者的臂部或腕部。因此可以推断,这种臂饰可能是自幼就开始佩戴,至死也不取下的一种饰品。

  

  甘肃皋兰糜地观新石器时代墓葬中,有一具人骨颈部围绕了5圈,1000多粒骨珠。这类串珠的功用似乎已不同于一般的颈饰,也许已具有某种特殊的含义。

  而在黄河、长江下游地区,出土的人体装饰物中骨质品、陶质品所占比例大幅度减少,多为造型各异、工艺精湛的玉质、石质装饰品,有考古专家认为这与这一流域的土壤质地不宜制作陶土制品相关。

  出土的人体装饰物形制虽仍以环类、筒类为主,但造型明显变得更加多样化,有臂环、镯、指环、珠、璧、小环等多种类型。而且这一区域的人体装饰品种显然已经不局限于上半身,而出现了束发器、脚环等装饰物,甚至出现了后世视为“礼器”的琼、瑷等饰物。

  从远古开始,美就已经开始不断的改变着人类的生活方式,成为人类追求美好生活的源泉。而这一切都被默默的记载在博物馆中每一件藏品上。

  人类对美的追求,在本质上是一种精神追求,是满足心灵需求的方式。而对于史前时代的原始人来说对,美的发现与表现,虽然不会像现代一样有多种多样的形式,但那些石器、贝壳、兽骨都代表了那个时代对美的追求和理解。如果你想了解每个时代美的历史、感受美的内涵,就一定要去博物馆看看,来一次关于美的心灵之旅。

网址:历史馆 | 从贝壳到玉石,博物馆里的远古美学璀璨遗珠!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900403

相关内容

奢华古董漆盒:在世界级大博物馆才能一睹芳容
行走河南·读懂中国丨殷墟焕新 赓续传奇——写在殷墟博物馆新馆开馆之际
谢晓冬:古董珠宝复兴,收藏正当时
郑州:博物馆玩出新花样 古老文物“活”起来“潮”起来
中国十大科学博物馆 中国最著名的十大科学博物馆 中国科学博物馆排行榜
阅读历史,生活的视野更广阔-读《中国国家博物馆儿童历史百科绘本》
推动文物活化利用,让沉睡的文物焕发璀璨光彩
来自7大博物馆、美术馆的“镇馆之宝”,发现每件艺术画作的隐匿之美
MAGISTER·UT玛润奇家居︱中国·杭州生活美学馆璀璨启幕
MAGISTER·UT玛润奇家居︱中国杭州生活美学馆璀璨启幕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