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务劳动,超乎想象的治愈力

发布时间:2024-11-16 09:56

和邻居小孩一起玩‘捉迷藏’,发现他们的想象力超乎想象 #生活乐趣# #日常生活趣事# #趣事#

家务中找到为人父母的“资格”

倾诉/晓青

QJ7100136831 拷贝

生大宝的时候,妈妈提前退休来帮我带孩子。休完产假我就上班了,家务活基本都落在妈妈一个人身上。妈妈白天带孩子还要做饭,怕我上班精神不够,晚上她也经常抢着带孩子。因为我和老公从小在家都没做过家务,就是我妈说的“眼里没活儿的人”,这让她非常恼火。有时候她会不耐烦地提醒我“衣服该收了”,“垃圾要倒了”,但大多数她都是叹口气自己把活儿给干了,更不好意思去使唤我老公。时间久了,她难免来次大爆发,但过后我们还是一切照旧,她还是任劳任怨地照顾我们,直到现在,我心里对妈妈即感激又愧疚。

等大宝上幼儿园后,妈妈提出回老家休息。我以为这下可以喘口气时,二宝就不请自来了,这次,我和老公决定,我临产前辞职回家,独自照顾两个孩子。

辞职后,我开始重新审视“家务活儿”这件事,我发现从小到大所受的教育里,完全没有如何照顾自己的生活起居这部分内容。我就纳闷了,难道这不该是常识吗?我们小时候参加消防演习,做过科学实验,还去体验过插秧,但从来没有上过一堂家政课。直到我做了两个孩子的妈妈,才发现原来蒸个鸡蛋羹也是需要学习和反复练习才能成功的。

反思自身的教育失败,我决定从我的孩子开始扭转这一不良传承。改变妈妈在我小时候大包大揽不让我插手家务,长大后抱怨我不会做家务的这种行为模式。

在二宝出生前,我就开始训练大宝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比如自己叠衣服,收拾碗碟,收拾玩具和书包……这在外婆照顾她的时候是不可能的,都是婆代劳。二宝出生后,大宝已经能做很多事情了,早上自己洗脸刷牙,换衣服,晚上自己洗澡,换上睡衣,关灯睡觉……不要小看这些细碎的小事,有一次,当二宝尿湿的时候,4岁的女儿熟练地把一个尿不湿打开递给我,再把换下来的尿布扔进垃圾桶。动作一气呵成,从容不迫,完事儿后,我们俩情不自禁地来个击掌。这个我没教过她,她只是见过我这样做就学会了,这完全是因为她有了分担家务的意识,成了一个“眼里有活儿”的人,比我小时候更有责任感和照顾他人的能力。我为女儿感到无比骄傲。
现在二宝刚会走路,已经会自己吃饭,自己扔换下来的尿不湿。受两个孩子的感染,老公也有变化,原来回家鞋乱摆,换下的衣服乱扔,现在都会摆放整齐,主动收拾碗筷。起初是对我的体恤和分担,后来慢慢变成了一种习惯,甚至觉得去亲力亲为一些家务成为一种解压的方式。某个周末,我们一大早各司其职,把自己负责的家务打点好,发现还不到中午,居然还有时间泡杯咖啡对饮,这在以前妈妈帮忙打理生活的时候都不曾有。我们捧着咖啡真是很有成就感。

也是从亲力亲为做家务开始,我和老公都觉得,孩子给了我们第二次成长的机会,让我们变得更有力量,更有责任感,也更体会到家和家人的重要性,真正的长大成人,有资格成为两个孩子的父母了。


告别抑郁症,从整理混乱的家开始


倾诉/鱼是乎

我记得高中时,经常因为房间太乱挨妈妈的骂,那时我的床上总是堆满衣物,地上、桌子到处是没有看完的书和杂物,但是妈妈总是会在骂过之后帮我把房间收拾利落。我则在妈妈嗔怪中享受她的爱。

大二的时候,妈妈得了胰腺症,没等我找到工作,她就去世了。

对于收拾房间这件事,我从来都处在一种被动的“等待”中。上大学时,等舍友一番埋怨后就会去拖地或倒垃圾,结婚后,等老公忍无可忍就会自己动手,或打电话找钟点工上门。

但心底里,这种无序和混乱常常带给我一种奇怪的舒适感,虽然我很清楚周围的人对此已无法忍受。

儿子上高中时,我结束了20年的婚姻,开始独居生活。谈不上伤痛,毕竟我们的关系早已名存实亡多年,我以为生活也不会有太大变化。但在离婚半年后,我失眠的问题越来越严重,也不想出门,不想见人,每天准时上班成了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我得了抑郁症。

儿子那时候住校,周末回家。我生病后,他每次回家,都会抱怨家里太乱,让他心烦。后来他说他不想再回家了,看见“家里所有东西都不在该在的位置上,心里就抓狂”,一回家他就变得没胃口,睡不着,他感觉自己也要抑郁了。

那年的寒假,孩子去了他爸爸那儿住,过年也没回来,让我陷入绝望中,感觉被整个世界抛弃了。

改变发生在那样一天,天气特别好,阳光照进卧室,床上堆放着一大堆洗过还没叠好的衣服,地上是脏衣服,还有书和零食。整个房间就像地震后的废墟,屋里的灰尘在光线照耀下显得特别刺眼。

突然间,我无法容忍这种混乱了,开始动手整理和打扫。

当丢掉了那些早已穿不进去的衣服,把衣柜里的衣服整齐地叠好,换上新的床单和浴巾,卧室开始慢慢变得清亮起来。我继续埋头清理,在杂乱无章的客厅里试图重整秩序,把厨房几年前就坏了的电饭煲终于送进垃圾桶……

在一片混沌中清理出自己可容身的空间,逐渐我的心安静下来,在把卧室地板拖过两遍后,我泡了个澡爬上床后不到10秒钟就睡着了,这一觉睡到第二天下午,我记忆中从没睡过这么安稳的觉。

从那次开始,我对做家务上瘾,我买了几本如何有效地整理家居的书,还跟着网上的整理达人培养“扫除力”,思考“断舍离”。我在看近藤麻理惠的《怦然心动的整理术》中讲到,房子与人,人与物,其实都是相通的。对待喜欢的东西就像恋爱一样,要好好珍惜。对于死去的植物,已经无用的东西,就说声抱歉,好好说再见,好腾出地方来呼吸新鲜的空气,或留下空间给更重要的东西。

从整理混乱的家居开始,我梳理自己混乱失序的内心。去找心理咨询师,理解到自己的混乱不仅是因为懒惰或抑郁,而是内力能量小,无法和过去告别。

我无法和去世的妈妈告别,我用这种方式在呼唤失去的母爱和被照顾的感受。我也无法和已经结束的婚姻告别,等待着有人提醒我甚至责骂我,至少我是被关注的、被需要的。

通过整理家务,我第一次直面自己的混乱、恐惧和对美好生活的渴望,慢慢的,我找回了丧失已久的掌控感和生活的意义,当然,同时找回的还有母亲的尊严和女性的魅力。

通过整理家务,我第一次直面自己的混乱、恐惧和对美好生活的渴望,慢慢的,我找回了丧失已久的掌控感和生活的意义。


家事的抚慰产生幸福力


文/吴涓

最近读了一本极其可爱的书《家事的抚慰》,作者是毕业于哲学和法学专业并曾担任律师的美国人雪瑞·孟德森女士。书的英文原名是《The Art and Science of Keeping House》,直译就是《家务活里的艺术与科学》。

家务事是一门兼具科学性和艺术特质的系统工作,并不是仅靠体力和技巧,更需要头脑和直觉的配合,才能创造出舒适健康、整洁安逸的家居空间。

比方说,买菜做饭不仅是为了喂饱肚子,也是在守护家人的健康;定期打扫也不是清洁那么简单,还是一场击退霉菌、寄生虫这些不速之客的保卫战;而整理收纳就像是为自己绘制一幅战胜遗忘和懒惰的心理地图。

很多人对于家务的印象是:无休止地洗净又弄脏,理好又凌乱,琐碎枯燥的重复劳动,永远没有交付完工的一刻。最恼人的是,即使你每天不停地忙活,也看不出太大不同,但一旦停下不干了,顿时惨变灾后现场,令人无法容忍。

而雪瑞笔下所描述的家务事却是极具抚慰性的,“当母亲的爱展现在柔软的沙发垫、干净的床铺、好吃的食物上;当她的记忆力表现在家中永远充足的食物与生活用品上;当她的智慧体现在有条不紊、健康干净的居家环境中;当她的巧思流露在家中的空气和光线里。整间屋子都成了母亲躯体的延伸,彰显她的存在,而她对家人的深深情感,也透过家事具体表现了出来。”

在雪瑞看来,家务如同上学、工作或其他日复一日,不得不做的事情一样,很难自由地做选择,能选择的只有该怎样去完成。如同我们无法选择生命的来去,但可以选择以何种态度去过好自己的人生。既然无法回避,那为什么不选择以一种享乐的方式去做好它呢?

家的洁净与生命状态息息相关

影视剧里的鬼屋通常都是满布尘埃,晦暗不明的。国人讲究家居风水,常常会强调洁净和光亮的空间对运气和健康都有益。流感或传染病高发期,医生都会提示要保持家居卫生,室内通风。这里隐含着一致性认同:家居环境与居住者的生命状态息息相关。

可以这样理解:打扫的过程,既是处理扬弃的过程,也是一个选择、归纳的过程。结果不仅是在清理现实空间过去的尘埃,也在内心为未来创造出一个心理空间,迎接新内容和挑战。

洁净有序的家居空间,可以直接改善一些慢疾病和情绪障碍,例如失眠、慢性头痛、哮喘、过敏,以及焦虑症和抑郁症,可以通过做家务、提高居住环境的整洁和舒适度,得到有效的缓解。

分担家务的家庭更具幸福感

美国明尼苏达大学研究家庭教育学者马丁教授通过25年的研究提出“通过参与家务,能够卓有成效地教会孩子责任感、如何对家庭做出贡献、培养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和懂得关爱他人的同理心。”

而与此鲜明对比的是,我们国家培养孩子做家务的参与度极低,尤其是独生子女一代,这导致成年后,甚至成家后,仍无法脱离原生家庭独立生活。

另一方面,由于竞争的压力,比起做家务,我们似乎更关注一个人的学习成绩、工作表现和个人成就,相信学分和成就比关心家庭成员以及为家庭做出贡献更重要。这个不健康的观念,让很多家庭充满了怨气和不满,难以相互支持和表达关怀,家变成了一个吃饭睡觉的住址,不再是一个舒适自由,安全放松的空间。

事实上,让孩子参与家务劳动,不仅能促进孩子的身体协调能力,促进脑发育,更重要的是,当孩子能为家庭做出贡献时,内心会感受到一种深层的快乐和意义感。这个影响会伴随一生,无论是男孩还是女孩,那些很小就会做家务的孩子成年后,能更好地照顾自己,照顾他人,更容易获得满足感,也拥有更幸福的婚姻。

诸多的家庭研究数据表明,能够分担家务是保证夫妻关系满意度的首要因素之一。也就是说,那些懂得做家务,且能够彼此分担家务的伴侣,生活更幸福、更美满长久。

脸书CEO扎克伯格,他的商业王国市值五千多亿美元,可以想象他工作的重要程度和价值贡献,据说他的时间一分钟值20万美元。但他现在还是会和太太一起去超市买日用品和食物,就像他们在大学时一样,他还时常为太太和女儿做饭。我想,如果不是相信和家人一起享用这些“昂贵”的家务时间,对他而言是很有价值的事,是绝不会这么乐此不疲的吧。

家务体现了家人之间无处不在的相互照料和付出,也是共同的生活体验。通过日复一日的维护和悉心的照料,随着家人饮食起居的节奏,家开始有了自己的气息。每一天看似无差异的晨昏,投影在窗帘上的光线都有着微妙的不同;每个季节的被褥,也都有着不同的气味;天冷时,厨房里热气腾腾的香味,会被我们储存在记忆的最深处。从此,这个空间里,逐渐有了你熟悉的物品,有了爱的人,有了你最深情的爱恋。

网址:家务劳动,超乎想象的治愈力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90729

相关内容

日本女生独居生活精致温馨,这家居布置,美得超乎想象
被家务治愈的生活
家务劳动的活动过程范例6篇
豆芽菜=美人鱼尾巴?小朋友的想象力超出你想象!
家务劳动
被人嫌弃油乎乎的精油,好处超过想象!
治愈系文化现象观察:调适身心 让生活充满亮色
家务劳动分工:女性的“生活实验”与“性别政治”
家务劳动的法律属性
中欧“探课”① 有价的家务劳动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