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培养的策略分析

发布时间:2024-11-16 13:47

数字素养教育,从小培养孩子的数学兴趣 #生活技巧# #工作学习技巧# #数字技能培养#

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培养的策略分析
An Analysis of Strategies for Cultivating Students’ Learning Interest in Primary School Mathematics Teaching

1. 引言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兴趣”,德国心理学家赫尔巴特认为:“教育的主要目标之一是发展学生广泛的兴趣” [1]。小学阶段是学生智力开发的黄金时期,兴趣正是打开学生智力大门的钥匙,要想顺利打开大门,必须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具有学习兴趣的基础上积极地动脑思考,就会对智力的发展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同时根据小学生的思维方式特点:从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向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进行过渡,他们所掌握的知识大多是具体的、可直接感知的,抽象的概念、命题往往不容易被吸收,需要借助于直观教具、生动形象的语言、具体操作等才能很好掌握。就学科特征而言,科学性、系统性、抽象性是小学数学的学科特征,著名教育心理学家皮亚杰指出:一切的智力方面的工作都有赖于兴趣,浓厚的学习兴趣对促进学生数学思维的形成以及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要想让学生真正学好数学,就必须激发他们的数学学习兴趣,创设丰富多彩的学习环境,调动学生的多个感官系统,从而让学生在具有学习兴趣的基础上快乐地学习。

2. 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存在的问题

2.1. 教师创设的教学情境单一,不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首先应该考虑设计教学情境,它是学生进行学习活动时的外界依托,良好的教学情境能够充分调动学生智力活动的积极性,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心理学表明,儿童集中注意于学习上的时间是十分短暂的,有的小学数学教师教学时一味地根据教材上的学习情境进行教学,教学情境单一,导致学生上课时思绪飘扬,注意力容易分散,学习效率偏低。教师创设的教学情境应该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突出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并且要符合小学生的认知发展特征,通过创设丰富多彩的学习情境来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

2.2. 教师采用的教学手段落后,有碍于调动学生学习兴趣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我国正在构建互联网+下的人才培养模式,将努力打造数字化、个性化的终身教育体系,随之兴起了翻转课堂、微课、智慧课堂、双师课堂等多种教学形式,努力实现互联网与教育的深度融合。一些小学数学教师对新型课堂教学还不能完全接受,仍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手段,而小学生对新鲜事物充满着无限的好奇心,老一套的教学手段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如果教师采用的教学手段落后,呈现知识的方式固定,那么学生对知识的渴求程度就很低,学生的学习兴趣就不能很好被激发。小学数学教学多需要实际演练,比如三角形的面积公式计算、圆的面积公式计算等,新型教学手段能够弥补教师示范的不足,增加学生对高科技技术的了解,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

2.3. 教师的课堂语言过于平淡,不利于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教师的语言如钥匙能打开学生心灵的窗户,如火炬能照亮学生的未来,如种子能深埋在学生的心里。任何教法的实施都离不开教师的语言,教师在课堂上对学生说的每一句话都对教学活动的展开和学生的发展起着重要的影响。数学是一门具有启发性的学科,有的小学数学教师没有认识到丰富多彩、生动形象的语言对学生产生的积极影响,课堂用语平淡无奇,不能很好地吸引学生,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基于小学生心智发展还不成熟、爱动好动、喜欢被表扬的特点,教师生动形象、诙谐幽默、富有激励性的语言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产生强大的内驱力,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因此,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适时采用富有启发性、激励性、赏识性的语言。

3. 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培养的策略

3.1. 创设良好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3.1.1. 创设问题情境

数学是一门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的学科,用以解决生活中出现的问题是小学生学习数学的目的。教师应当利用学生好奇心重、好动性强等特点,合理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主动动手、积极动脑解决生活中出现的实际问题,并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欲望,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首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所创设的问题情境必须与学生的生活有着密切联系,突出数学来源于生活,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次,问题情境呈现的方式是学生乐于接受的方式,不能超出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最后,教师所创设的问题对学生来讲是有意义的,并且符合该阶段学生的实际生活。另外,教师要从多个角度出发,采用抛锚式教学,将学生带入问题情境,启发学生对问题进行分析,进而解决问题。

3.1.2. 创设实践操作情境

数学不同于其他学科,实践操作是学好数学的关键。对于小学生而言,特别是低年级学生,其好奇心强,并且比较贪玩,沉闷的课堂不能唤起学生的注意力。而通过实践操作,不仅满足了学生贪玩的天性,而且能够增强其好奇心,加强对知识的理解,这比纯粹的讲解效果更加理想。教师组织的教学活动应该以学生为主体,要让每位学生亲自动手实践,可以让学生动手测量、制作,在活动中不仅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还能培养实践能力。如对于一年级的学生在学习十以内的数时,可以用小棒作为教具和学具,每一根小棒代表一,可以采取小组学习的形式,通过实践操作,让学生掌握十以内的数的写法、意义等知识点,同时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1.3. 创设故事情境

“学中玩,玩中学”是新课程改革下大力提倡的教育理念之一。基于小学生喜欢看动画片的特点,如《熊出没》、《喜羊羊与灰太狼》、《小猪佩奇》等,为了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将教学内容编排成童话故事、动漫故事等呈现出来。教育心理学认为,游戏是儿童内在本性向外的自发表现,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不仅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而且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儿歌朗朗上口、脍炙人口,深受学生喜爱,教师可以将加法口诀、乘法口诀等编成儿童喜爱的儿歌,充分发挥直观语言的作用,使学生形成表象。在教学生认识米、分米、厘米的时候,教师可以创设“小明和姐姐买布”的故事情境,通过不同的买卖方式,让学生明白统一单位的重要性。在整个过程中,学生加深对米、分米、厘米的认识,教师也很好地完成了教学目标。这种教学方式更加灵活,学生易于接受和理解,在调动学生积极性的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灵活处理问题的能力。

3.2. 运用多媒体教学,引发学生学习兴趣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互联网与教育的深度融合,传统的教学模式逐渐被多媒体教学取代,多媒体教学因其易于理解,生动形象,学生易于接受的优势被广泛采用。多媒体教学应用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不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培养学生们良好的学习态度和价值观,增强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例如小学数学中的行程问题,在同时涉及到时间、地点、方向等多个条件时,在黑板上画一些简单的线段,很难表示出两个物体的运动过程。但如果采用多媒体教学,直观的将两个物体绘制出来,通过动画的形式,表现出物体的运动过程,那么学生从直观上能理解两个物体的运动状况,在解答题时就更容易联想出题中的应用情景,并把联想的情景带入到题中,顺利解决相应问题。这样不仅能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应该改变传统的教学手段,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改变单一的教学风格,提供多模式教学。

3.3. 善于激励学生,提升学生学习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学习中获得成功,是学生精神力量的唯一源泉” [2]。每次成功的喜悦都能带来信心,每次失败的痛苦会让你感到失望。虽然失败是成功之母,但是长期的失败只会让一个人更加没有信心,更加不敢尝试。所以老师要让学生体验到成功所带来的喜悦,不仅能让父母高兴,而且自己在同学面前也能更加自信。教师要努力发掘学生的闪光点,特别是学习成绩不好的学生,发现学生的闪光点之后,要进行及时的激励。例如当学生在课堂上表现很积极、很主动,老师就应该当着全班同学的面表扬学生,但是表扬不能泛泛而谈,要具体到学生在哪些方面表现得好,哪些方面比较突出。那么被表扬的学生在同学面前更加充满自信,对自己未来的学习有着“我能行”,“我可以”的信念,从而勇于接受今后的学习给自己带来的挑战,提高学习兴趣。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你真是位善于动脑筋思考的好孩子”、“谁愿意在智慧岛上勇敢接受挑战”、“你分析得很透彻,换一换,你来当小老师,好吗?”等激励用语。

3.4. 构建良好师生关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近代教育学家斯宾塞指出,“教育要使人愉快,要让一切教育带有乐趣” [3],事实证明,学生在轻松和谐的氛围中学习,可以消除紧张的心理气氛,抑制学习中的不良心理因素,有利于保持良好的学习兴趣。师生关系是一种重要的、可以充分利用的校本课程资源,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师顺利开展教学活动的前提,也是衡量教师与学生学校生活质量的重要指标 [4]。教师与学生应该相互尊重、一起学习、共同进步,如何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一是要树立正确的师生观,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应该把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二是要加强教师与学生的交流,教师要主动与学生沟通,善于与学生交往,了解学生学习的困难之处,从而更好地调整教学风格以适应学生的学习;三是要在平等的基础上树立威信,教师应该给学生留下好的第一印象,教师的仪表、生活作风、习惯等要符合小学教师的风格。

3.5. 善于利用数学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英国数学家罗索曾提出:“数学,如果正确地看它,不但拥有真理,而且具有至高的美”。数学中的美,不仅表现在数的美、形的美、比例的美,还表现在它的精确美、抽象美、逻辑美、简单美、符号美、和谐美、对称美等 [5]。教师要充分挖生活中的数学美,给学生提供感受数学美的机会,同时鼓励学生发现数学美,并且创造数学美,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因此,我们要用心发现小学数学中蕴藏着的许多美,带领学生感受数学也是一门艺术学科,将生活中的数学美展示给学生,渗透数学美的教育,提高学生的审美水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学生学好数学的基础,对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有重要意义。小学生的注意力尚不稳定,注意力的稳定性保持时间随着年龄的增长在增长,并且无意注意仍占主要优势。因此,对于小学生来说,兴趣是促进学习的催化剂,也是培养数学思维的强大动力。教师应该组织丰富多彩的教学实践活动,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受到数学的魅力以及与生活的紧密联系,让学生主动地参与到数学教学活动中,从被动地接受学习到主动地探索学习,才能让学生成为学习的发现者。教师要努力提高综合素养,合理创设教学情境,并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发展带给我们的先进教学手段,善于采用多种方法激励学生,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网址: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培养的策略分析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91819

相关内容

物理教学中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策略探究
《培养学生习作兴趣,提高学生习作水平的策略研究》课题方案
生活化视角下小学数学德育教学策略分析
生活化教学策略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实施
生活化教学在小学数学中的应用策略探究
浅谈培智学校提高生活数学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小学生数学学习效率提高的策略.doc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策略
浅析小学语文生活化教学的实施策略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策略研究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