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解读《中国人群身体活动指南(2021)》, 牢记16字宝典~
《有氧运动指南》:适合所有人群的科学有氧运动宝典。 #生活技巧# #健康生活方式# #健康生活方式书籍# #运动锻炼宝典#
为科学指导不同年龄人群及慢性病患者身体活动,提升全人群身体活动水平,12月29日,由国家卫生健康委疾控局指导,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科学研究所牵头组织编制的《中国人群身体活动指南(2021)》正式发布。
由总则、2岁及以下儿童、3-5岁儿童、6-17岁儿童青少年、18-64岁成年人、65岁及以上老年人、慢性病患者等六个人群指南共7个部分组成。
总则中建议
动则有益、多动更好、适度量力、贵在坚持。
减少静态行为,每天保持身体活跃状态。
身体活动达到推荐量。
安全地进行身体活动。
其中重中之重是「动则有益、多动更好、适度量力、贵在坚持」,尽量减少例如坐着、躺着这类的静态行为。
各年龄段身体活动指南
2岁及以下儿童
每天与看护人进行各种形式的互动式玩耍;
能独立行走的幼儿每天进行至少180分钟(3小时)的身体活动;
受限时间每次不超过1小时;
不建议看各种屏幕。
指南小理解:
「各种形式的互动式玩耍」:比较活跃的玩耍。
「静态玩耍」:监护人和孩子虽然坐在一起不动,但是监护人可以和孩子聊聊天、做游戏、讲故事,对孩子的认知功能是有积极作用的。
「受限时间」:如何理解呢,例如孩子被放在婴儿车里、车上的儿童座椅里、被抱着的时候,他不能自由地活动,这类时间称为受限时间。
建议:
比如说对于1岁以下的孩子,在家长或者看护人的监护下,进行一些互动式的游戏,比如说在地板上,让孩子趴在那儿,然后给他拉拉胳膊,拉拉腿,让孩子用手勾球,或者推着他腿,让他往前爬,这种的一些活动。
同时,也鼓励一些优质的静态的玩耍,比如让孩子看一些小画册,鼓励我们的家长坚持给孩子讲讲故事,唱唱歌,一起玩一些智力的游戏。
对于年龄比较小的,不能自主活动的孩子就(一般1岁以内),每天要至少30分钟的,不要束缚他的胳膊腿儿,不受限制的这种俯卧的拉伸活动。
3-5岁儿童
每天要进行至少180分钟的身体活动,其中包括60分钟的活力玩耍,鼓励多做户外活动;
每次静态行为不超过1个小时;
每天视屏时间累计不超过1小时。
指南小理解:
「活力玩耍」:让孩子他的体力消耗比较多的这种游戏,但是它的强度也是要达到中等及以上的形式,例如攀爬,骑车,追逐游戏,蹦蹦跳跳等。
「静态行为」:回家坐着看手机、看电视,学生上课、成年人上学、上班坐办公室,都属于静态。鼓励不管是成人还是儿童,都要有意识时不时起来动动。
建议:
适量的身体活动是促进儿童骨骼发育、神经系统发育等个性发育的关键,且可以降低体重的过度的增长,降低肥胖超重发生的风险。所以推荐要超过3个小时的活动。
《指南》强调了户外活动,户外接受阳光的照射,可以促进皮肤生成更多的维生素D,维生素D可以促进骨骼的生长发育,所以,建议孩子在室内外不同的环境,进行各种形式的身体的活动。
6-17岁儿童青少年
每天进行至少60分钟中等强度到高强度的身体活动,且鼓励以户外活动为主;
每周至少进行3天肌肉力量练习和强健骨骼练习;
减少静态行为,每次静态行为持续不超过1个小时,每天视屏时间累计少于2小时。
指南小理解:
「有氧活动」:运动可以分为两类,有氧和无氧活动。
有氧活动是指人体躯干和四肢这种大肌肉群参与的有节律的,可以持续时间比较长的,能够维持一个稳定状态的身体活动,比如跑步。有氧运动对于孩子心肺功能的发育更有利。
建议:
对于肌肉力量训练,建议同一肌群的力量练习,每天不超过1次,每次控制在1小时之内。除了器械训练,还有自重的练习,例如俯卧撑,仰卧起坐,深蹲等。
18-65岁成年人
每周进行150-300分钟中等强度或75-150分钟高强度有氧活动,或者等量的中等强度和高强度有氧活动组合;
每周至少进行2天肌肉力量练习;
保持日常身体活动,并增加活动量。
指南小理解:
「肌肉力量练习」:练习肌肉的力量和爆发力,制定适合自己的训练计划为佳。
适度的肌肉训练后产生酸痛感、产生乳酸是正常现象,正常的人体代谢会代谢下去,不会引起免疫力低下。推荐要因人而异,持续、坚持、适度,例如儿童及青少年由于骨骼发育未完全,建议要遵循科学规律,量力而为。
65岁及以上老人
成年人的身体活动推荐同样适用于老年人;
要坚持平衡能力、灵活性和柔韧性练习;
如果身体不允许每周进行150分钟中等强度身体活动,应尽可能地增加各种力所能及的身体活动。
慢性病患者
慢性病患者在进行身体活动前应咨询医生,并在专业人员指导下开始进行;
如身体允许,可参照同龄人的身体活动推荐;
如身体不允许,仍鼓励根据自身情况进行规律的身体活动。不强调强度,但强调规律。
建议:
运动上限需要根据个人的能力、运动基础、运动习惯等因人而异,要注意选择正确、合适的活动方式,科学避免不良运动带来的损伤。例如要选择合适运动的鞋、装备等。
慢非科
高危人群项目专题部分文章合集
点击图片标题即可查看
戳“阅读原文”查看更多超重肥胖的相关知识
网址:在线解读《中国人群身体活动指南(2021)》, 牢记16字宝典~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92244
相关内容
中国人群身体活动指南(2021)《中国人群身体活动指南(2021)》发布!快来看看,对照新指南,你“动”够了吗?
【指南分享】国际腹膜透析协会2021 版《腹膜透析中的体力活动及锻炼指南》解读
重磅!中国人身体活动指南权威发布!多少运动量才算达标?
解读《全民健身计划(2021
精品购物指南电子版(数字报)在线阅读
《全民健身指南》解读 国家体育总局
我们要如何吃得健康? 解读2021年中国居民膳食指南科学研究报告
中国每周健身人数达3.03亿人,一文数读健身产业现状
老年人运动管理国际专家共识指南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