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义工姐妹配合完成环保作品。
■妈妈与女儿一起完成环保手工作品。
■参加活动的小义工获得奖品。
■活动结束,大家整理现场,垃圾不落地。
■小义工展示环保手工作品。
本报讯(文/图 记者 李晓辉 通讯员 黄艺玲)“我和爸爸一起把灯泡变成热气球,让废品变成艺术品!”海沧钟山小学二年级学生饶俊在作文里写道。上周六下午,海沧阿罗海城市广场举办了 “亲子义工体验日”活动。活动由海沧两岸义工联盟和本报联合发起,吸引了海沧钟山小学等学校的“海娃”们参加。
海沧两岸义工联盟的义工们带着孩子和家长,体验“DIY废旧灯泡”。阿罗海商家吾幼儿童英语美术社区也通过共同缔造的方式,到现场指导孩子DIY废旧灯泡。
章鱼、热气球、小话筒……每一个废旧灯泡在小小义工和他们父母的手下,变成了不同形态的小艺术品。两个多小时的活动结束后,活动参与者并没有马上离开,还留在现场整理剩下的废旧材料。“下次活动还可以接着用。”家长们用实际行动引导孩子做环保。
海沧两岸义工联盟负责人说,“亲子义工体验日”活动是今年发起的一项品牌活动,通过“大手拉小手”,让小朋友感受到公益活动的乐趣,也让小小义工带动整个家庭加入到义工阵营中。小小义工参加完活动,还认真记录感受,将“义举义动”的快乐,传递给更多人。
【小小义工作品选登】
灯趣横生
海沧区钟山小学 严锦锐
指导老师 王春茵
5月28日,骄阳似火,晒得人们满头大汗。但是,炎热的天气挡不住我们参加环保创意活动的脚步。钟山小学的同学们和海沧两岸义工联盟的哥哥姐姐们在阿罗海城市广场,开展了“灯趣横生”——亲子DIY灯泡活动。
现在,很多人不关注垃圾分类,将用完的电池、废旧的灯泡随手乱丢,使生活环境越来越差。我们要与爸爸妈妈一起,用我们的双手变废为宝,把废品变成一件艺术品,让已经失去“生命力”的物品,重新有活力。
义工哥哥们给我们每人发了一个旧灯泡,还有许多彩纸、画笔和一些手工制作工具,让我们装饰灯泡。瞧,有的同学在思考,有的同学已经开始装饰。我拿起灯泡,突发奇想,要把它变成一只小动物,用瓶盖做帽子,用彩条做头发,用塑料圈做身子……不一会儿,活泼可爱的小动物就做好了,我认真想了想,把它取名为“章鱼小弟”。呵,让它做海里的环保宣传员吧!
周围的同学也陆陆续续完成创作。大家拿起各自的作品,互相欣赏,分享喜悦。有的同学做成了灯笼,有的同学做成了小熊,还有的同学做成了花篮,各式各样,有趣极了!每一个作品都体现了同学们的智慧,每一个作品都是自己为环保事业做的点滴贡献!
活动结束后,我们拿着自己的作品一起拍了集体照。这样的活动令人难忘。环保其实很简单,从自己做起,从生活小细节做起!希望通过这次活动,能唤起人们对环保的重视,以后不要乱丢垃圾,学会垃圾分类,做好海沧的“小袋鼠”。
有趣的灯泡
海沧钟山小学 三年四班 邹涵仰
指导老师 吕娲
上周六,钟山小学的20名小义工来到阿罗海城市广场参加海沧两岸义工联盟组织的义工活动——和爸爸妈妈一起利用废旧物料,做自己想做的东西。我们用的是废弃灯泡,还有彩带、胶带、画笔等各种材料和工具。我选择做一只小章鱼,因为我觉得灯泡就像可爱的章鱼头。
我首先用双面胶把灯头全部糊住,然后把细长的卡纸条剪得短短的,粘在灯头上,最后粘上两只大大的眼睛,再用彩笔给它“纹身”,一只小小的章鱼就做成了。拿在手里,我竟然觉得它真的在动!
过程说起来很简单,其实一点儿也不简单,要有足够耐心和灵巧手工,还要观察和思考才能完成。还好,有妈妈帮我,因为这是亲子活动!所以,我觉得作品有妈妈的一大半功劳!
参加这次活动,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所有的东西都有用处,即使是废旧的物品,只要开动脑筋,就能让它们找到新位置!比如这次的灯泡,是被废弃的,但我们将它制作成小工艺品,既可以保护环境,又可以节约材料!我们以后可不能随便浪费材料,要会发现美、创造美!
变废为宝
海沧钟山小学 三年四班 石淳熙
指导老师 吕娲
5月28日下午,海沧区钟山小学二、三年级的20名小义工,一起参加了海沧两岸义工联盟举办的亲子义工活动——“灯趣横生”,用被淘汰的灯泡,做出美丽的东西。
我要做什么好呢?思考了一会,我想我可以做一个美丽的“花盆”!我先把灯头粘上双面胶,贴上五颜六色的彩带;接着用蓝色水彩笔把整个灯泡都涂上颜色,还贴上一些有趣的贴纸;然后,用一个胶带固定底座,这样“花盆”就站稳脚跟啦!最后,我还用彩带把整个“花盆”装饰得漂漂亮亮!没用的废灯泡变身成一个美丽的“花盆”!看着“花盆”里五彩缤纷的“鲜花”,我的心里别提有多开心了!
其他小伙伴也都认真创作,做出很多有趣的作品,废旧的灯泡都变成了宝贝呢!活动让灯泡“变废为宝”,我感受到当一名小小义工参与环保活动的快乐!只要每个人都能行动起来,周围的环境一定会越来越美,我们才能在美丽的环境中快乐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