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届“成仿吾文学批评论坛”召开,全国专家热议“文学新浙派”

发布时间:2024-11-19 23:49

学会批判性评价论文质量 #生活技巧# #学习技巧# #学术论文阅读技巧#

潮新闻客户端 记者 方涛 通讯员 傅炜如

11月16日,由《江南》杂志社联合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中国现代文学馆共同主办的首届“成仿吾文学批评论坛”在北京召开。杨庆祥、张莉、梁鸿、何平、李遇春、李宏伟、李蔚超等来自全国各个高校的50多位评论家、作家围绕“地方性写作与历史重释”的主题展开研究与讨论。

“文学新浙派”是本次论坛讨论的主题之一,众多评论家围绕“当代文学地方性写作的新变”对“文学新浙派”提出新观念。

以浙江为主体,向历史和外围不断延伸

华东师范大学教授黄平借助“地方”这一视角,探讨撬动一种新的文学书写的可能性。他从“新东北”文学出发,具体谈到今天的“新浙派”。他认为,浙江的文化传统以及作家的美学风格更为悠久也更为丰富。他很期待“新浙派”提供一种差异性的文学方案,来回应世界文学范式摇摇欲坠的当下,浙江文学的应对方案。在这个意义上,一切回到了一百多年前,和鲁迅、茅盾、郁达夫等一批浙江作家面对的情况颇为相似:旧邦新命,古道新程。

放在当下,用新时代人的眼光重新和地方文化传统对话,既要以时代之笔,渲染江南文化的笔墨与意蕴,又要结合时代特征,呈现出个性化的语言及想象,从地方性维度延展自我的写作。

在南开大学教授卢桢看来,“新浙派”作家中的诸多作者,强调的是故事之外的,人类精神性维度的深度探索。关注到时间上的传承外,还应该注重“新浙派”的空间性特质。“新浙派”的写作以浙江为主体,同时还在不断延伸。一方面是根植于“江南”实感生存体验和文化心理认同,作家频繁调用地域文化要素、自然意象、人文风俗,建构他们所经历并理解的江南;另一方面是采取跨地域、跨文化的想象方法,以江南知识触碰、渗透、融合其他地域空间内的文化要素,使“新浙派”的诸多元素在跨域互动和世界文学语境中融汇出整体性的文化品貌。

“文学新浙派”其内部就有着多重张力关系,中国艺术研究院副研究员李静举了两个例子,一是新与旧的关系。在谈论地方文学的时候,始终需要回到地方的规定性,一定会涉及地方历史文化传统,去寻求自我的位置感与认同感。所以谈“新”的时候必须面对与传统、与时间脉络的关系。如何解放过去,如何叙述地方的新与旧,“传统”如何被发明,并被用于何种现实建构,是需要思考的;二是在讨论某个地方性文学写作时,往往容易过度关注地方“特色”,关注地方合法性的建构。她觉得还需要关注地方与文学的互相塑造。文学如何与地方空间结合,如何再度嵌入文化、经济、政治制度之中,彼此之间如何互相改造,是敞开在我们面前的认知课题。

图片

论坛现场

抵抗精神是“新浙派”的精神核心之一

今天的地方性是不是真实存在?来自上海师范大学的青年评论家刘欣玥抛出这样的问题。地域在趋向均质化、雷同化,数字媒介和移动互联网,让我们从共享经验轻易找到各种答题模板,海量被动的信息接收习惯,却更让我们进一步失去对于“地方是什么?南方是什么?浙江是什么?”她认为,当我们在谈“文学新浙派”的时候,问题的关键不仅在于追问“新”在何处,更在于这种“新”,它的现实指涉物是什么,它的生活实感是什么?今天大家讨论的“世界的地方/地方的世界”里,“人与地方”不是单一规定、静态绑定的,而应该是不断相遇、交叉激活的。

南京师范大学的青年评论家、作家朱婧表示,我们其实可以换一个思路,我们可以突破地域文化、文化地理和文学地方性的空间设定,从文学代际的更替上去描述浙派、“新浙派”、乃至未来某一个时间的“新新浙派”。既充分尊重“浙江省”不同地方以及不同作家的差异,又关注到浙江文学从新到新到更新的多元共生的生生不息,这也符合浙江作为中国现代和改革开放重要起点之一的省地特征。放眼看一众的浙江代表作家,我们看到的是一个省域的改革开放时代流动的文学风景,几乎所有的审美新变,浙江都参与其中且有所贡献。

上海交通大学青年评论家韩欣桐认为,不论是近代,还是现代、当代,“浙派”从未离开过文化的中心,并始终位于开创的前线,这种开创性以“抵抗”的姿态呈现出来,“浙派”学人致力于发现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正因如此,虽然这些作家会在某个特定理念方面呈现出不同姿态,但其实都是相同的开创理念的现实呈现。“新浙派”作家们虽然普遍描写小事情、小人物,但是这些描写中依然显现出了属于“浙派”的对现实历史的关照和参与感,她认为这种参与感和隐含其中的抵抗精神正是“新浙派”的精神核心。

北京大学的青年评论家樊迎春提到了“潮信”一词,“钱塘江上潮信来,今日方知我是我。”出自《水浒传》中人物鲁智深之口,他夜里听到钱塘江潮信,忽然想起五台山智真长老赠给他的四句偈言:“逢夏而擒,遇腊而执。听潮而圆,见信而寂”,心里顿悟,于是沐浴更衣,圆寂涅盘,留下一偈。“潮信”作为钱塘江的一个标志,代表了浙江的地理特征。“潮信”也成为一种新的信息,一种关乎内心的平和的、新的审美倾向。她列举浙江青年作家的创作,“新浙派”回到更为深层次的个体与内心,寻求一种无用之用的美学,是青年创作与社会生活的脉动的地域性呈现。

图片

论坛现场

本次论坛旨在通过深度探讨当代文学中地方性写作的新动向、新风貌,以及史料解读在当代文学历史解释中的新角色与新路径,进一步挖掘文学的地域文化特色与时代精神内涵,为推动当前文学研究迈向新高度提供更多理论支持与引领。

论坛上,在新旧观点碰撞中,丰富并拓宽了“新浙派”的意义空间,也进而显示出这一写作理念的文化辐射力与精神聚合力。

(图片由主办方提供)

“转载请注明出处”

网址:首届“成仿吾文学批评论坛”召开,全国专家热议“文学新浙派”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144504

相关内容

首届系统智能与安全国际前沿论坛在学校召开
“2022生活哲学研究学术论坛”顺利召开
关于召开“第三届中国家居清洁护理绿色创新发展论坛”的通知
生活美学与创新设计——2020第六届东方设计论坛举行
华侨大学2022生活哲学研究学术论坛成功举办
第四届中国健康生活方式医学大会即将召开 共探健康新未来
旅游业复苏,新需求凸显,首届长三角慢生活旅游高峰论坛聚焦后疫情时代旅游发展新路径
2024年全国首届保健艾灸师职业技能竞赛(浙江赛区)在杭州顺利举办
探索与争鸣|全国优秀青年学人年度论坛⑪:以“情感研究”重拾“情深而文明”的精神财富
构建中国生活方式医学体系 第四届中国健康生活方式医学大会召开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