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教育永不停步 擦亮“应急技能安全实训”教育名片(上)

发布时间:2024-11-03 11:29

生命无小事,救护是关键。构建校园急救教育育人体系,正在成为越来越多基层学校卫生健康工作的重点之一。近年来,上海将急救教育融入学校的课堂教育、课外实践等教育教学活动,形成以日常教育教学活动为载体,重要节点为契机,校内校外、课内课外、线上线下等多种教育形式并存的学校急救教育模式,切实提高应急救护知识与技能普及率。

浦东新区: 加强培训保校园安全

浦东新区积极组织开展各类急救技能培训,同时要求各校结合“5·8世界红十字日”“世界急救日”等纪念日开展专题宣传教育活动,进一步提高广大师生应急救护的意识和能力。

万科实验小学借助家长学校活动的开展,寻求家长中的医护工作者,开展突发伤害意外的校园应急救护培训和普及工作,针对学生在体育锻炼、劳动实践、日常外出中的突发伤害意外,举行家长层面的相应培训。

华高小学采用“送出去,请进来”等方式提高教师应急救护能力,积极会同红十字会、急救中心等部门,重点培训保健教师、体育教师、班主任等教职员工,鼓励支持教师通过应急救护培训取得相关证书。

川沙中学在“世界急救日”举办“终身学急救,救护伴我行”主题宣传活动。活动中,培训老师通过场景模拟和实操练习等多种形式,让学生主动参与现场互动,提高学生们应对突发事件的自救互救能力。同学们准备了《车祸现场》和《噎住了》现场模拟,教师则对同学们的现场表现进行了点评。

黄浦区:课程融合实现教育创新

重庆北路小学作为上海市公共安全教育试点校,注重安全课程的融合与创新。学校多年前就兴建了“儿童学急救”安全体验教室,同步从《外出玩耍会卫护》《校园活动能关护》《家庭生活懂自护》《常见创伤知救护》《紧急情况来帮护》等五个方面配套开发了“儿童学急救”课程,并上线了“知识小锦囊”“能量加油站”“急救小视频”“每日急救小常识”四个模块的相关网站。

储能中学有着悠久的校园应急救护科普教育历史,早在20世纪70年代,就已经开展了相关科普教育活动。在区教育局、民防办、红十字会的支持下,学校每个学期对全体班主任、体育教师、班级红十字会干部开展紧急救护的技术培训,并且通过模拟救护来完成考核。学校实行课程整合,推进课堂教育,充分利用校会、班会、升旗仪式等宣传阵地开展多层面的主题教育活动。学校每学期开展地震、火灾等逃生演练活动。通过模拟场景,引导学生在相关情景中应急避险、紧急疏散和自救互救,提高他们在灾害发生时的生存技能。

静安区:开学第一课筑建生命防护墙

日前,静安区红十字会在向东中学举行了一场应急救护培训讲座活动,为160名高一年级新生开展安全教育。

红十字会老师为同学们讲解了应急救护、人工呼吸、心肺复苏、AED使用、校园及生活遇到突发情况等内容的有关理论知识。通过列举生活实例、现场演示和互动,学生们深刻地认识到遇到紧急情况和突发事件时,该如何做出正确的应急处理。

学生周妍冰在培训后表示,掌握急救技能既于个人有益,也能提高国家公共卫生应急能力。通过这次讲座,自己更加理解青少年掌握急救知识与技能的意义,并将继续学习技能,以便拥有在危急时刻给予拯救他人生命的能力。

学生吴家颖也表示,自己学习了人工呼吸、心肺复苏、胸外按压、开放气道、AED使用等急救技巧。这堂课提升了自己的应急能力和急救技能,万一遇到此类的突发事件便能知道如何处理,给宝贵的生命带来第二次新生。

徐汇区:生命无小事,培训建保障

建襄小学深入开展“救在身边+生命教育”行动,持续推动应急救护进校园,有效提升师生应急救护知识和技能普及水平。学校多次组织学生前往区青少年活动中心急救包扎培训,学生们在老师们的讲授中,熟悉掌握不同部位受伤后的不同包扎方法,并在老师们手把手的指导下,一步步学会相关技能。

园南中学通过午会健康广播,班会课等多种方式开展了内容丰富的救护知识宣传教育。为提高教职工的应急、自救能力,每学期学校还围绕急救包扎、心肺复苏、AED使用等进行急救知识技能培训,以备在危急时刻能够进行及时、规范、有效的急救行动,保障学生在校园的学习生活更安心,让家长更放心。

华东理工大学附属中学以年级为单位,扎实推进学生应急救护知识技能普及行动,组织学生进行急救知识的科普教育。学校先后在各年级进行科普教育课程讲授和实践操作,其中以高中部为重点,进行了知识科普、急救演练、道具体验等环节。学校还加大教职员工救护培训力度,做到全员学急救,全员会急救。

闵行区:推进七年级学生培训普及

2022年,闵行区教育局、区红十字会联合发布《关于进一步做好本区学校应急救护工作的通知》,明确各学段应急救护学习要求,并在全市率先推进七年级学生红十字会应急救护培训全覆盖,截至目前,已培训学生16501名。这代表闵行区每一位七年级学生升至八年级时,都已取得红十字普及培训证书。

早在2015年,闵行区七宝镇就对辖区内所有初中学校开展应急救护普及培训,经过实践,发现七年级学生更加适合实现培训普及,最终选定七年级作为培训试点。据介绍,七年级学生应急救护普及培训共有4个课时,其中包括理论知识1个课时、实战操作2个课时和考核1个课时,培训内容包括急救理论知识、心肺复苏和AED使用、气道异物梗阻解除术。培训师资有来自闵行救护培训基地的老师,也有市、区两级救护培训师资。

七宝二中已连续8年开展应急救护培训。学校通过培训增强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龙柏中学七年级学生在完成培训后,向老师反馈掌握了一项新技能,遇到情况也有了帮助别人的能力。

长宁区:全方位提升校园应急救护能力

长宁区每年在中小学中组织开展应急救护系列培训活动和比赛,帮助师生提升自救互救意识和能力,最大程度减轻风险和损失。

区教育局长期和区红十字会密切合作,借助区红会的专业力量,对教师、学生开展了一系列专业培训。2023年初,区教育局、区红会携手组织区内400余名卫生保健教师、体育教师参加了应急救护培训。教师通过考核,均取得了红十字救护员证书。

此外,在和红十字会合作的基础上,区教育局和各专业部门合作,针对性地开展各类培训,全方位提高师生的应急自救互救能力,如:和应急管理部门合作,每学期举行学校消防安全演练;和公安交警部门合作,定期进行交通安全教育宣传;和公安派出所合作共建校园安全岗,全面护卫教学秩序和师生安全。专业部门的专业知识,助力校园培训教育更具精确性和针对性。

为向广大师生员工有效普及急救技能,区教育局还结合消防安全、安全教育、交通安全等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通过微信公众号、升旗仪式、安全讲座、现场演练等多种形式,在校内营造了公共安全教育的良好氛围,助力学生提升安全防范意识和自护自救能力。

杨浦区:应急培训也能寓教于乐

杭州路第一小学组织了校园系列应急救护培训。老师们创新方式,将职业体验引入培训,组织了“闪光的我们冲冲冲”职业体验活动,设置了“小小急救师”这个小岗位,模拟让学生们发现晕倒、心搏骤停等紧急情况时,急救处理的过程。通过体验,学生们表示急救过程虽然很累,但心里有一种满满的使命感和成就感,为能成为一名小小急救师、帮助别人而感到自豪。

东辽阳中学是一所以随迁子女为主要生源的公办初中,针对学生家庭状况特点,增加了家庭安全体验板块(厨房火灾排查体验区),让学生了解家庭存在的安全隐患以及独自一人在家时易发生的事故,帮助学生做到及时排查,确保家庭财产与生命的安全。学校还针对初中生特点,将急救知识宣传与每月的主题教育月活动相结合,在活动中体验成长;立足兴趣,与学校组建公共安全社团相结合,开展救护包扎,灭火演练、应急急救等;立足家庭与社区,发挥辐射功能,让周边居民提高公共安全意识与技能。一系列寓教于乐、积极生动的宣教活动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学会了相关的安全技能。

网址:生命教育永不停步 擦亮“应急技能安全实训”教育名片(上)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1815

相关内容

应急生存教育
七个国家告诉你,体育教育=生存教育
国网平凉供电公司:应急技能培训提升应急队伍技能素质
提升应急能力,如何才能守护生命安全?
生存教育
体育课堂进行日常生活生存技能教育教学的必要性.doc
生活技能培训:教导孩子实用的生存技能
家长育儿知识有哪些 家长应该怎么样教育孩子
暑期育儿知识,科学教育孩子!
生活观察丨应急救护技能,如何“加急”?

随便看看